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8 第 24 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莲山课 件 k 第 24 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19 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古典主义音乐 材料 “ 古典 ” 一词,原来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指古罗马社会的最高阶层,后来转义指人类的最高业绩,即那些具有普遍而永恒价值的东西。在音乐史上,通常把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作曲家的作品称为古典音乐,或古典主义音乐。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从风格上讲,他们的音乐体现出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化所要求的均匀、明晰、单纯、整齐的特点,强调客观性与传统。这种特点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前期作品表现 得十分典型,是名副其实的古典风格,第二,近现代音乐的风格和技法是在他们手中并得到高速发展的,他们提供了为后世学习研究的典范,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因而有了 “ 经典 ” 这一层次的意义。 刘雪枫西方音乐史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 年版,第 96 页 【解读】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后2 / 38 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因此,音乐方面的 “ 古典乐派 ” 实际上指的是 “ 维也纳古典乐派 ” 。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 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 【注释】巴罗克一词源于葡萄牙文 “barroco” ,其英语、法语拼写同为 “baroque” ,最初其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在中世纪拉丁文中,其含义为 “ 荒谬的思想 ” 。始用于对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作品风格的表述,后泛指 17 世纪至 18 世纪德国和奥地利盛行的,华丽而辉煌、融雕刻与绘画为一体的建筑风格。巴罗克一词在 18 世纪引入音乐评论,借用来描述这一时期与之相比拟的欧洲音乐文化风格,含退化和堕落的贬义。 19 世纪后被艺术史学家以一种艺术潮流予以肯定,一般指 1600 1750 年由巴赫和亨德尔发展起来的音乐,即音乐史上的巴罗克时期。 2交响乐之父 海顿 材料海顿( josephHaydn1730 1809),出身于社会底层的贫苦车轮匠家庭,自幼熟悉奥地利多民族的民间音乐。青少年时期,他生活艰难,但刻苦自学、辗转奋斗。 1761 年,他获得贵族埃斯特哈齐宫廷乐师的职务,工作极其繁重,地位却很低下。尽管如此,他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了大量各种形式的室内乐和乐队合奏曲。虽然这些作品大多是应主3 / 38 人的需要而创作,难免有追求浮华和装饰性风格的倾向,但大量的创作实践,使海顿摸索并娴熟 驾驭了交响曲形式的结构手法。 80 年代,海顿与莫扎特的亲密交往,使他思想和艺术上都受到莫扎特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90 年代初,他离开宫廷,开始了自由的创作生涯。海顿的重要作品大多产生于 80年代以后。 蔡觉民中外音乐鉴赏,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01 页 【解读】海顿在音乐史上,常有 “ 交响曲之父 ” 和 “ 弦乐四重奏之父 ” 的称誉,其实这一体裁的首创者并不是他。海顿的功绩在于他把先辈的创造规范化和完善化,并通过他的作品,创造了一套能经久不变的传统。他是第一位全心全意创作交响曲的作曲家。据现有的资料 看,他一生共写了一百零四首交响曲,同时代的作曲家除了迪特斯多夫之外,大概没有比他写得更多的了。 海顿全部交响曲的创作过程,差不多就是交响曲这一体裁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他以个人的能力为交响曲确立了在一百年中让人遵循的规则,使得这一体裁成为以后最重要的器乐创作形式。他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指明了道路,也使勃拉姆斯4 / 38 在贝多芬之后,找到了突围的出口。对于勃拉姆斯来说,海顿像贝多芬一样神圣,所以他说: “ 海顿之后,写交响曲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 【注释】器乐是交响乐队的音乐,它最丰富、最完善、最多彩。交响乐队中有 各种主要乐器:弦乐器、管乐器(木管和铜管)和打击乐器。这样或那样的乐器,时而单独演奏,时而汇集成最奇妙的组合。 为交响乐队所用的有各种形式的古典音乐,如交响曲、序曲、交响诗、独奏乐器的协奏曲 其中最高级、最丰富、最有容量的形式就是交响曲,它多次引起天才作曲家的兴趣。交响曲是多乐章的套曲作品(通常四个乐章,偶尔也有三个乐章的),它表现对于人生、人痛苦欢乐和追求奋发所进行的复杂的艺术思考。 3音乐神童 莫扎特 材料莫扎特( WolfgangAmadeusmozart, 1756 1791)生于萨尔茨堡的一个宫廷乐师家庭,由于其父亲的精心培养,莫扎特很小就获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并且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誉为 “ 神童 ” 。5 / 38 1773 年任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后因向往自由生活,不甘忍受主教大人的凌辱,毅然抛弃屈为奴仆的安定生活和职业,于 1781 年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自此时至他去世的 10 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 “ 自由 ” 乐趣的同时,也对 “ 自由 ” 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他在音乐里 开始体现悲伤、愤慨,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他曾说: “ 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 ” 这位被音乐史书高度赞誉的稀世之才, 1791 年因贫穷和疾病英年早逝,被悄然安葬在维也纳的贫民公墓里,后人甚至找不到他的遗体。 蔡觉民中外音乐鉴赏,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02 页 【解读】莫扎特敏锐地注意着他那时代人类的问题。恩斯特莱尔特在他的剧院中的莫扎特一书中,对莫扎特与戏剧的关系作了颇有价值的洞察。理查德 施特劳斯曾说过: “ 他 们谴责我总是寻求耸人听闻的剧情。请看一下莫扎特吧!他总是选择适合他那时代的主题:费加罗婚礼中的正在兴起的第三阶级;唐璜中的放荡人物;魔6 / 38 笛中所体现的宽容和共济会的思想! ” 事实是莫扎特的杰作与希腊神话无关,倒是与他那时代的感情休戚相关的,这位不愿再为萨尔茨堡大主教服役的人(即莫扎特),对他那时的政治和艺术问题是有贴切的理解的。 【注释】费加罗的婚礼是达 庞特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的,它遵循的仍是 18 世纪意大利喜歌剧的传统,讽刺贵族和平民的弱点:虚荣的太太、吝啬的老人 、手脚笨拙头脑机灵的仆人、尔虞我诈的丈夫和妻子、迂腐的律师和公证人、蹩脚医生和神气活现的军官。莫扎特的创造性在于大胆废弃了流行的偏重表面夸张的手法而富于更深的抒情性,虽然名为喜歌剧,但滑稽的场面在剧中只占据次要的地位。他使每一个角色的音乐都有着符合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并且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他们的面貌。 4波兰作曲家肖邦和他的音乐 材料弗里德里克 肖邦 1810 年 3 月 1 日生于波兰华沙附近的泽拉佐瓦 沃拉, 1849 年 10 月 17 日死于巴黎。肖邦( Fredericchopin)的父亲是波兰的一位法裔教师,他的波兰母亲很有文化教养,肖邦很早就显示了过人的7 / 38 音乐天赋, 1817 年他师从当时著名的教师维芩克 韦恩( 1756 1842),在第二年, 8 岁的肖邦就演奏了波西米亚作曲家埃达伯特 盖罗维茨( 1763 1850)创作的技巧艰深的钢琴协奏曲。 10 岁时他在中学,但已创作了几部作品, 15 岁他出版了第一首回旋曲, 1826 1829 年他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这阶段,他创作了克拉科维克回旋曲。1829 年他在维也纳、 1830 年在华沙演奏了自己创作的 F 小调钢琴 协奏曲。后来他又演奏了他的 E 小调钢琴协奏曲。 20 岁时他离开波兰,去布拉格、德雷斯顿和维也纳开音乐会;当他得知俄国人攻陷华沙( 1830)的消息,他拒绝了再回国去演奏。此后他再未回波兰,但他的音乐中充满对家乡的爱,他把波兰的玛祖卡、波兰舞曲以及其他波兰舞曲和歌曲介绍到了西欧。 美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3 页 【解读】肖邦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在他的成熟作品中,没有一首是按照传统的形式或手法写作的。他的特点是随 想式的、任意的,即便是最细微的地方也都显示出自己的特性和迷人之处。在他身上很少看到模仿或受到什8 / 38 么人影响的痕迹,可他却有很多的模仿者。而实际上,他的音乐所具有的个人特色是根本无法模仿的。对祖国波兰的眷恋和思念,对它前途的担忧,使他在音乐中高度地提纯和美化了乡土的一切,这是一个游子不尽的思乡梦。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 5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李斯特 材料弗朗兹 李斯特 1811 年 10 月 22 日生于匈牙利雷丁, 1886 年 7 月 31 日死于德国拜 罗伊特。李斯特( FranzLiszt)的父亲是埃斯特哈奇公爵领地的管事,他跟父亲学习钢琴直到 9 岁,他令人吃惊的天才促使几位贵族资助他去维也纳向卡尔 车尔尼学习。他的演奏受到了舒伯特、贝多芬的高度赞扬。 12 岁时他父亲送他到巴黎,但因为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 1760 1842)不喜欢外国人和神童,所以他未进入音乐学院。他停止学习钢琴,开始学习作曲。 由于在此开了许多场音乐会,所以巴黎成了他的家。他的许多朋友都是浪漫派运动中的作曲家和文学家:如维克多舒曼、9 / 38 弗雷德里克 帕格尼尼,这是一位与李斯特相当的小提琴大师。李斯特创作了匈牙利狂想曲、音乐会练习曲和钢琴协奏曲。 美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5 页 【解读】李斯特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其一是首创了交响诗这一体裁,以一种全新的原则来指导交响音乐的创作,即以文学诗歌的内容来决定乐曲的构思。李斯特的第二个贡献是在钢琴的演奏和写作上,极大程度地发展了钢琴高超 的技巧,形成了一种热情而又充满诗意、奔放不羁而又灿烂辉煌的风格。他充分运用钢琴这一乐器的音域多种多样的色彩和力度,使它能最大限度地重现乐队的音响,从而把它从室内乐和沙龙的狭窄范围引向广大的听众,引向大众音乐厅。正如斯塔索夫所评价的那样,从李斯特开始,“ 钢琴成为无所不能的了 ” 。 6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 材料路德维希 贝多芬 1770 年 12 月16 日生于德国波恩, 1827 年 3 月 26 日死于维也纳。贝多芬10 / 38 生于波恩,其父是在科隆选帝侯宫廷中任职的歌手。在希望他成为像莫扎特那样的 天才并给全家带来好运的想法下,他父亲采取粗暴的手法,强迫他学习小提琴、钢琴和作曲, 11岁时他成为宫廷管风琴手内弗的学生,这个人从不强迫他,却鼓励他发展他的作曲才能,实际上,他是贝多芬音乐上的父亲。那一年贝多芬写了 3 首钢琴奏鸣曲,其次,内弗收留这个 12 岁的少年作他的助理管风琴师,让他挣些收入,直到 14 岁他一直上波恩的公立学校。 贝多芬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他想师从莫扎特, 16 岁时他曾与之会过面,但在他到维也纳数月前莫扎特已去世,因此海顿成为他的老师,教授他音乐理论。贝多芬擅长即兴演奏任何作品的主题,即便 是他已出版的作品。维也纳贵族邀请他去他们漂亮的家中去演奏,约订他的作品。在维也纳的10 年间,他名声显赫,声震欧洲。正当如日中天之际,阴影出现了。 1800 年左右他的听力渐渐失去,他计划自杀,但强烈的浪漫精神使他抓住了命运之手,他转向自然以求安宁,始终用内心在倾听,没有停止创作。在他全部失去听力之时,创作了许多他最好的作品。 贝多芬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17921802 年间他的作品主要遵循海顿和莫扎特的模式; 18031816 年标志着他进一步的11 / 38 创新、变化,他作品的表现幅度从细致和温和直至巨大的张力和力量, 形成气质和速度的强烈对比; 18171827 年间,他已摆脱掉古典主义的僵化模式,创作了一系列规模庞大的表现个人感受的作品。 美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2 页 【解读】唯一了解贝多芬的方法就是去熟悉他的交响曲,他的九部交响曲反映了他从早期到晚期的生命,它们是标准器乐曲的精髓,是世界上最悦耳、最深刻的音乐。 1802 年到1804 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三交响曲准备献给让他寄予崇高理想的拿破仑,他的知心朋友辛德勒说: “ 他(贝多芬)热爱共 和主义的原则 他是无限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拥护者 他希望大家都能够参与管理国家政府 他希望法国进行普选,但愿拿破仑 波拿巴能把它实现,并因此奠定人类幸福的基础。 ” 正当这部作品完成并准备送往巴黎的时候,贝多芬从学生里斯那里得到了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他狂怒地喊道: “ 他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 ” 说着,他撕毁了乐谱封面的献词,重新写了一个题目: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的英雄交响曲。 12 / 38 7歌曲之王 舒伯特 材料弗朗兹 舒伯特 1797 年 1 月 31 日生于维也纳附近的莱赫滕塞尔, 1828 年 11 月 19 日死于维也纳。舒伯特( FranzSchubert)是真正的维也纳之子,除了去乡间的短暂旅行,他从未离开过维也纳。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母亲是一名厨师。他最早学习过小提琴、风琴、音乐理论和声乐课。 15 岁舒伯特开始创作艺术歌曲 19 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艺术歌曲,这使他成了这种新音乐体裁的第一个伟大作曲家;他 16 岁创作了第一部交响曲,次年他又写了一部弥撒。 或许由于贝多芬 他是那时的音乐中心人物,这个年轻人从未得到应有的荣誉, 1826 年在维也纳首次举办了他的作品音乐会时,德国报纸充满赞扬,而本地的报纸却置若罔闻。 在舒伯特短短一生的最后一年( 1828)时得了病,但他仍创作了他的第九交响曲伟大以及为钢琴而作的 F 小调双钢琴幻想曲和他最知名的歌曲小夜曲。 作品: 9 部交响曲, 15 部弦乐四重奏, 1 部五重奏, 21 首钢13 / 38 琴奏鸣曲, 11 首即兴曲, 7 部弥撒, 600 首歌曲, 15 部舞台音乐,和其他管弦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 最知名的作品: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第五、六、九交响曲;流浪者幻想曲;歌曲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歌曲: 致音乐、云雀、谁是西尔维亚?、魔王、鳟鱼以及与这首歌曲同名的钢琴五重奏。 美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3 页 【解读】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享有 “ 歌曲之王 ” 的称号,小夜曲选自他的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第四首。该套曲是音乐出版商在舒伯特逝世之后,将他的 14 首歌曲编辑在一起,以天鹅之歌为题出版。 “ 天鹅之歌 ” 暗示了这部套曲是舒伯特的绝笔,它如同天鹅临死前的歌唱一般美妙动听。小夜曲采用德国诗人雷尔斯塔布的诗篇谱 写成,像其他 “ 小夜曲 ” 一样,以爱情为题材。内在而悠扬的旋律将人引入静谧的夜晚,感人至深。 3/4 拍的曲调,常常从第一拍的三连音或附点节奏上行跳至一个长音,体现内心深切的倾诉。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听到的回响。 14 / 38 【注释】弥撒:它是天主教弥撒祭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弥撒祭曲活动分为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部分。普通弥撒所演唱的词和曲均固定不变,特别弥撒则根据教会所日历或婚丧等仪式有所不同。 8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 施特劳斯 材 料小施特劳斯于 1825 年 10 月 25 日生于维也纳。他自小便具音乐天赋, 6 岁时写了第一首圆舞曲。老施特劳斯曾反对儿子从事音乐职业,但小施特劳斯的天赋和激情使父亲改变了对他的事业的限制。 1844 年, 19 岁的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乐坛崭露头脚,由他父亲指挥上演了他的作品,从此,立志终生献身音乐事业。 1849 年父亲去世后,小施特劳斯把父亲的乐队同自己的乐队合并,并亲任指挥,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 1863 年,他被任命为宫廷圆舞曲厅指挥; 1872 年,赴美国访问,指挥演出获得成功; 1894 年,为庆祝他 担任维也纳乐长 50 周年,举行了历时一周年的庆典活动; 1899 年 6 月 3 日,小施特劳斯逝世于维也纳,享年 74 岁。 田可文、陈永编著西方音乐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15 / 38 年版,第 131 页 【解读】约翰 施特劳斯之父与其同名,被称为老约翰 施特劳斯 (1804 1849),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 150 余首圆舞曲,被誉为 “ 圆舞曲之父 ” 。他跟写过100 多首的约瑟夫 兰纳( 1801 1843)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直至 20 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仍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 【注释】圆舞曲来自于阿尔卑斯山地区流行的民间舞Landler,它是一种三拍子舞曲, 19 世纪初逐渐进入音乐之城维也纳,到 19 世纪中叶,达到了高峰,成为奥地利音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9罗西尼 材 料 焦 阿 基 诺 罗西尼( GioachinoAntonioRossini, 1792 1868)出身贫民,幼年曾随乡间戏班的父母流浪与意大利波隆纳地区的各村镇,他当过肉店及铁匠铺学徒。 1806 年进音乐学校学习,求学期间罗西尼就以自己美好的嗓音、聪颖的领悟力和初试歌剧而16 / 38 小有名气。罗西尼后来在自传中提到自学成才的路程,他通过大量抄写海顿、莫扎特等名家的乐谱来领悟音乐尝试创作。 1810 年罗西尼已接受威尼斯歌剧院经理的正式委约创作结婚证书,这部独幕滑稽剧( Farsacomica)是他为威尼斯剧院创作的 9 部歌剧中的第一部。滑稽剧快乐的骗局( 1812)则是罗西尼首获成功的歌剧作品,整个 20 年代里它一直是意大利最流行的剧目。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45 页 【解读】罗西尼的主要成就在喜歌剧。 18 世纪末,意大利歌剧面临衰落的危机,正歌剧变成了歌唱家们竞技的化妆音乐会,喜歌剧则蜕化为供王公贵族消遣的闹剧。在欧洲各国民族歌剧兴起的时刻,罗西尼以他鲜明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在正歌剧和喜歌剧两个领域里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从而挽救了意大利歌剧的颓势,被誉为意大利歌剧艺术的复兴者。其喜歌剧代表作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这部歌剧中他讽刺和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无能,通过费加罗的机智和勇敢形象地表现了平民阶级的革命精神。罗西尼以爱情为借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自由的向往。在音乐 创作上,这部作品继承了意大利喜歌剧的传统,又有所革新。但罗西尼毕竟17 / 38 生活在王政复辟的年代,后来又成为欧洲各国君主、贵族的上宾,有时也难免有迎合宫廷趣味的倾向,如过分追求音乐的华丽、精美和炫耀声乐技巧等,而且为了完成应接不暇的创作任务,有时在不同的作品中重复用同一曲调,这些都曾遭到各国进步艺术家的批评。尽管如此,罗西尼在歌剧发展史上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注释】喜歌剧又称 “ 谐歌剧 ” ,是和正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盛行于 18 世纪。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它包括这样一些常见的特点: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 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的主要国家。这些国家的喜歌剧有着不同的特色。 10威尔第 材料朱赛佩 威尔第 1813 年生于布塞托。给威尔第带来最初声誉的纳布科于 1842 年公演,这是威尔第第一部与民族解放思想有关的、以历史英雄为题材的歌剧,剧中那著名的合唱 “ 飞吧,思想,鼓起金色的翅膀 ” 在 1849年革命时期成为广泛传唱的爱国歌曲。含有同样创作动机的伦巴迪人、厄尔南尼、阿蒂拉和麦克白 等都曾18 / 38 成为意大利争取独立斗争的有效武器,它们曾激起游行示威,也曾遭受奥地利检察机关的迫害。 刘雪枫西方音乐史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 年版,第 236 页 【解读】茶花女是广大中国观众和读者所熟悉的一部作品,是三幕歌剧。剧本是皮阿威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由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 1853 年 3 月 6 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 ,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难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要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剧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压迫下层市民的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它不仅饱含感情地写出了玛格丽特的不幸遭遇,为她的悲剧结局而叹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玛格丽特是一个沦落风尘但心地纯洁的女性形象。 19 / 38 11普契尼 材料吉亚卡莫 普契尼( GiacomoPuceini, 1858年 12 月 22 日或 23 日生于鲁卡, 1924 年 11 月 29 日死于布鲁塞尔),他的音乐生涯开始于 14 岁时任教堂管风琴师,但在看了威尔第歌剧阿伊达的演出后,他决定创作歌剧。1880 年他进入米兰音乐学院。普契尼第一部作品是独幕歌剧群妖围舞( 1882),为参加创作比赛而作,却遭拒绝,但引起出版商邱里奥 里卡狄的注意,他后与普契尼结下终生友谊。在创作另一部失败的歌剧埃德加( 1889)后,普契尼创作了曼侬 列斯科( 1893),使他一举成名。 美 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49 页 【解读】普契尼是旋律大师,擅长刻画热烈的、哀婉动人的情感,鲜有作曲家能与之匹敌。他对戏剧有极高天赋,这使他的作品具有真实的戏剧效果。他最优秀的音乐只需几个音就可以抓住听众的心,他的歌剧没有序曲,仅用短短的引子暗示气氛。他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受到自德彪西到勋伯格的影响。他知道自己的限度在哪里,从不越过。他的名言是 “ 上20 / 38 帝用他的小指碰了我,他告诉我只为剧场而写,我遵循他的教导 ” 。 12法国 作曲家比才 材料乔治 比才( GeorgesBizet, 1838 1875),10 岁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古诺和巴列维。他写了不少器乐作品,钢琴二重奏儿童游戏被改成管弦乐小组曲广为流行。他创作了许多歌曲,最为有名的是卡蒂兹的少女。因两次心脏病打击过早地结束了他这位天才的音乐生涯,但他的歌剧卡门却经久不衰。 美 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1 页 【解读】卡门不仅在法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 且在总的音乐风格上代表着一个完全崭新的方向。这里没有任何人为创作的东西,一切都是带着粗犷的力量和天然性表现出来的,这是一个具有极其集中表现力的民间戏剧,这种特点在法国的大歌剧中是看不到的。 13瓦格纳 21 / 38 材 料 理 查 德 瓦 格 纳 ( RichardWargner ,1813 1883)的身影笼罩了其他作曲家,他的冗长而庞大的歌剧讲述神秘的日耳曼主题。由于参与政治活动,他被迫逃离德国,居住在瑞士, 1864 年,在穷困潦倒中,巴伐利亚年轻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救了他,这是个喜欢赞助艺术的国王。逐渐地, 瓦格纳的歌剧被人所接受。他说服拜罗伊特市政局,在私人捐资下,建造他计划经年的大剧院,他没有像传统剧院那样设计回廊和包厢,而是建成扇形的舞台,乐队隐藏在观众视线之外。此后这种设计为许多剧院所仿效。1876 年瓦格纳终于能在此上演他庞大的指环,它由 4 部神话歌剧组成: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席格弗里德和神界的黄昏。除了因战争原因,瓦格纳音乐节自 1892年每年起如期举行。 美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40 页 【解读】理 查德 瓦格纳不仅是德国歌剧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 19 世纪音乐史的关键人物。瓦格纳虽然从小即对音乐表现出异常的敏感,但是他最迷恋的还是诗歌,尤其偏爱希腊罗马文学,写剧本是他的梦想。瓦格纳成功地将哲22 / 38 学、历史、神话、文学、诗、音乐、人生、手势表演、造型艺术等等全部纳入了他的音乐戏剧。 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规模巨大的史诗包含两个戏剧主题:众神的毁灭和人类的解脱。但详细的剧情却充满十分复杂的哲理,其中既有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也有基督教与异教的合流;众神之主沃坦更是由开始的悲观主义者转变为乐观 主义者。这么多彼此对立、互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存在于一部作品当中,却丝毫不使人觉得别扭,正是这些矛盾才使得作品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才造成了它的崇高伟大。 14俄国的柴可夫斯基 材料彼得 柴可夫斯基 1840 年 3月 7 日生于俄国沃特金斯克, 1893 年 11 月 6 日死于圣彼得堡 。 俄 国 最 有 名 的 作 曲 家 柴 可 夫 斯 基( PeterIlyichTchaikovsky)诞生于俄国欧洲部分的乌拉尔山区,父亲是矿业工程师。他是个敏感的孩子,在学习钢琴时并未展露出出众的才华。 10 岁时全家迁往圣彼 得堡,他被送进法律学校。他不想与母亲分开,可是 14 岁时他母亲就去世了,这深深地打击了他。 19 岁他从学校毕业成为法院的一名律师。在此职位上他干了三四年,但这期间他逐渐投入23 / 38 到音乐活动之中,师从杰出的安东 鲁宾斯坦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 1863 年他辞职专心于音乐,进入新建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在这里,他学习了两年。 柴可夫斯基遇到数不清的挫折: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题献给尼古拉 鲁宾斯坦,却被其称为无法演奏的,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奥尔,也遭到同样的命运; 1877 年他的舞剧天鹅湖也由于交 响性太强而未获成功;而睡美人、胡桃夹子首演也均告失败。那时绝大多数的芭蕾舞音乐都是一系列的曲调连缀,而后续者方才证明了柴可夫斯基提升了芭蕾音乐的品位; 20 世纪,斯特拉文斯基、哈恰图良、普罗科菲耶夫、科普兰、伯恩斯坦等作曲家效仿柴可夫斯基,也创作了很多舞剧音乐。 美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70 页 【解读】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与气质,却也是别的作曲家所难以相比的,在俄罗斯以及东欧的作曲家当中,他与浪漫主义音乐 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的作品更多体现的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特色。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高度完善的技巧,使他成为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也24 / 38 是欧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内容深切地表达出沙皇统治下俄国知识阶层的苦闷、彷徨、幻想与忧郁。 15格林卡 材料格林卡( 1804 1857),他没有上过音乐学院,那时俄国也没有音乐学院。他是向家庭教师、农奴乐师学会了弹钢琴和拉小提琴的。他二十岁才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后来去意大利研究意大利歌剧的创作,四年后回国,并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三十二岁时,他完成了歌剧伊凡 苏萨宁,这是具有高度艺术水准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俄罗斯歌剧。 刘雪枫西方音乐史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 年版,第 192 页 【解读】歌剧伊凡 苏萨宁中以反抗入侵者的俄国农民为主人公,表现了俄国各阶层不断高涨的民族自尊心。音乐方面虽有借用意大利和法国歌剧的成分,但是其中的宣叙调写作和旋律写作非常具有个性和俄罗斯的民族性。 25 / 38 16苏萨 材料约翰 苏萨( johnPhillpSousa,1854 年生于华盛顿, 1932 年死于宾夕法尼亚州雷丁),他被作为小提琴家培养,然而却精通钢琴和各类管乐器。年仅 13岁他就在美国缅因州乐队见习。 5 年后,他在剧院乐队演奏小提琴。 1880 年, 28 岁的他被任命为缅因州乐队的领导者,这是一支资格最老的乐队,并且是美国总统的官方乐队,当苏萨上任时,乐队充满敌意,但当一场惊心动魄的排练过去,证明任命完全正确,苏萨把这个乐队变成了全国最好的乐队之一。 美安妮 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3 页 【解读】苏萨还发明了苏萨风,这种大号能使声音传到各个方向。他的星条旗永不落、华盛顿邮差进行曲等等曲目始终是许多军乐队的必备节目。他的进行曲富于活力、色调丰富,其写作手法加强、增加了军乐队的表现幅度,完满地实现了作曲家的信念,即 “ 一首好进行曲可以使只有一条木腿的人前进 ” 。 26 / 38 20 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流行音乐 材料流行音乐,有时又称作通俗音乐,在英文中有的用作 Popmusic,有的用作 Prevailingmusic,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风行的音乐体裁。其 主要特点是中等长度,有富于特色的歌唱性旋律,伴奏简单,节奏鲜明,和声顺畅浅显,传播渠道和范围广阔。流行音乐起源并发展于城市,是由专业音乐工作者创作,靠口头传播而流行起来的歌曲或乐曲。 李荣忠编著吉他与流行音乐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0 页 【解读】流行歌曲通常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演唱者既不像摇滚歌手那样呐喊宣泄,也不像爵士乐手那样苛求技巧,而是更多的注重外在的表演,在演唱中造成一种典雅的艺术气氛,以达到预期的商业效果。流行音乐伴奏形式多以电声乐器为主,音色清丽悠扬,和声柔和 浑厚,有时也辅以其他特色乐器。表演生活化,自然、潇洒、亲切、纯真,活动幅度中庸,或立或坐或动或行,有时夹以舞蹈动作,有很强的即27 / 38 兴性和交流性。词曲口语化,音符的切分、附点、疏密变化较多,节奏强烈、活泼。题材广泛,阴柔、阳刚之情均可表达,但通常以表现柔和愉悦情感的作品居多。 2爵士乐 材料同可口可乐、口香糖一样,爵士乐也是正宗的美国货。从 1619 年开始,人口投机商们便开始了将非洲黑奴贩卖到美国的罪恶历史。从此,西部非洲的音乐也随黑人流传到了美国。黑人是非常擅长歌舞的,他们的劳动歌曲、舞蹈音乐、 宗教音乐(即灵歌)、叙事歌曲和民谣极为丰富。当时新奥尔良的黑奴们,在日落以后常聚集在康果广场上,拿着从非洲带来的皮鼓、五弦琴(即班卓琴),敲着、奏着、唱着,用故乡的音乐怀念失散了的亲人,用强烈、刺激性的音响发泄胸中的激愤,在狂欢中求得暂时的超脱。到了 19世纪中叶,这种自发的活动已形成黑奴们特有的娱乐活动。他们唱奏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固定的旋律,一切都是信口唱出,随手奏来。这就是爵士乐的开源。 目前,爵士乐已成为严肃音乐的劲敌,其流行的广度和影响的力度仅次于摇滚音乐,深受广大群众 ,尤其是青年人的喜28 / 38 爱。 李荣忠编著吉他与流行音乐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4 页 【解读】爵士乐音乐节奏粗犷,这使它迅速从新奥尔良流行到全美。最初,美国的爵士乐队只是伴舞乐队,它们用欧洲乐器演奏在文明社会未曾有过的非洲黑人音乐,并将这种音乐演化成了美国的音乐。故爵士乐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美国的民族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爵士乐队的技艺迅速提高。这使得爵士乐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也使得爵士乐风靡全世界。 3摇滚乐 材料同一般流行音乐相比,摇滚歌曲有以下几大特点:它多半 以 12 小节为单位,加以反复,而一般流行歌曲则以 8小节、 16 小节为单位,或坚守一首歌 32 小节的模式;从节奏上看,摇滚歌曲是由早年布吉乌吉每小节 8 拍发展而来,它的重音在后半拍,对贝斯的重视超过鼓;从和声上看,摇滚歌曲多半用变调而少用 7 个全音,它不是用最引人的旋律来打动听众,而是强调精神与感觉,用延长音的效果来 “ 扩29 / 38 大知觉,解放自我,并发觉世界 ” 。摇滚乐突出地标榜吉他和电子乐器的乐队风格,将乐器触弹成跳动式的合奏,并在间奏部分制造出即兴演奏的乐句。 李荣忠编著吉他与流行音乐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7 页 【解读】摇滚乐( Pockmusic) 20 世纪 5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通俗音乐。由美国西部的乡村歌手在演唱中吸取黑人音乐的因素而逐渐形成。其中美国宗教歌曲,西部乡村音乐,黑人音乐中的节奏成分和布鲁斯音调等常融成一体。早期的摇滚乐多用吉他、钢琴、鼓、萨克斯管等乐器伴奏,音调奋亢喧闹,乐句简单而不断重复,节奏富有强烈的动力感,歌词内容多为学校生活、爱情等。 60 年代起转向反抗社会的主题。 4蓝调音乐 材料蓝调音乐是黑人的思乡之曲。文明社会的最肮脏的历史,莫过于把黑人从非洲 贩卖到美洲。 1630 年代,那些在美洲的可怜的黑人们,每到周末的时候,都聚到一起唱歌跳舞,在简单的吉他曲中诉说思乡情。他们在演唱中渐渐地融30 / 38 入了种植园的小调、地方民歌、宗教音乐甚至灵歌,逐渐形成了蓝调音乐。 蓝调歌曲在歌词与音乐上达成一种被公认的曲式,歌词包括三行诗节,往往是抑扬格五音步诗,以第二行重复第一行。音乐速度慢,由 3 个四小节乐句( 12 小节,与流行歌曲中常见的 8 或 16 小节不同)组成。其他技巧包括为避免蓝调本身的不和谐和声以及伴奏会有不和谐和声,而在旋律中引入破音,使演唱者能插入喊叫声或乐器演奏者可 以即兴演奏。 到了 20 世纪,蓝调音乐促进了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蓝调音乐又叫布鲁斯( Blues)。 20 世纪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布鲁斯音乐人。乡村音乐、爵士乐都从布鲁斯获得灵感,促进了它们的革新和发展。 王小岩、童小珍著世界艺术 5000 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XX 年版,第 184 页 【解读】这种音乐有一种很明显的特式,便是使用类似中国民俗唱山歌的 “ 一呼一应 ” 的形式进行,英文叫作“callandReponse” 。乐句起初会给人们一种紧张、哭诉,无助的感觉,然后接着的乐句便像是在安 慰、舒解受苦的人,31 / 38 就好像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诉,而其后得到上帝的安慰与响应,所以蓝调音乐很着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创性或即兴性。这种即兴式的演奏方法,后来慢慢地演变为各种不同类形的音乐,如 RockandRoll、 Swing、 jazz 所以蓝调亦是现代流行音乐的根源。在听蓝调音乐的时候,你会发觉它们好像都依着一个相同的曲式来进行。其中原因是因为蓝调音乐会常用到一种标准曲式,名为 12BarBlues。 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诞生与卢米埃尔兄弟 材料如果在黑暗中点燃一根火柴,然后吹灭, 你会发现眼睛里还残留着火光的影像。真正的电影是在摄影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的连续摄影来自于一次有趣的争吵。一次,有几个美国人为了证实马跑的时候有几个蹄子落地而争论不休。于是他们想出把这一过程拍下来的办法。从 1872年到 1878 年共拍了 5 年才成功。这就是摄影机的雏形。 1893年夏天,法国里昂的一位照相师在巴黎旅行时看见一家商店里放着几只大黑箱,每只箱子前都坐着一个人在看箱子里的东西。于是他也交了几个钱坐下来看。箱子里的灯亮了,有许多真人一样的小人动了起来,他觉得非常有趣。此人就是32 / 38 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后来他 花了 6000 法郎买了一个爱迪生发明的被称为 “ 电影视镜 ” 的大黑箱,想进行改进但没有成功。这个工作一年后由奥古斯特和路易完成了。他们在幻灯机的基础上把 “ 电影视镜 ” 改进成真正的银幕放映机。1895 年 12 月 28 日,在巴黎的 “ 大咖啡馆 ” ,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 12 部影片,每部只有一分钟。这就是电影诞生之日。 潘天强著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XX 年版,第 6 页 【解读】电影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个企业,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可以单枪匹马地进行创作,可以孤芳自赏,脱离广大群众而独立存在。作为一门艺术,电 影又兼有造型和叙事的元素,同时作用于视觉和听觉。因此,电影中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便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特殊的因素。 现代主义进入电影,要比它进入诗歌、绘画、音乐等晚一二十年。 1907 年至 1914 年,立体主义流行一时,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则还处在幼年时期:无声的长故事片刚刚出现,蒙太奇技巧还在萌芽阶段。但电影毕竟是一种 “ 二十世纪的艺术 ” ,它对其他艺术的影响有着极强的接受力,所以在不多几年之后,在现代主义艺术滋生的欧洲便开始了一场电影先33 / 38 锋运动,这是现代主义在西方电影的第一次兴起。 2电影艺术之父 格里菲斯 材料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格里菲斯( DavidWarkGriffith,1875 1948)在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再现美学和表现美学争斗中吸取了两者的长处,并把以前所有导演的点滴发明加以融会贯通,使电影发展有了一次大的飞跃。格里菲斯成了两种电影美学体系的第一个仲裁者,也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从 1908 年起格里菲斯兼任导演,他以每星期两部影片的速度,四年间拍了四百多部影片。但是这四年只是格里菲斯的实习期,他的影片大多数是模仿梅里爱的,也继承了卢米埃尔的一些风格,还受到意大利历史电影的影 响。这一过程使格里菲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始进行一些技巧实验。在拍摄了若干部平庸的影片之后,在 1915 年拍摄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从此名声大振。 潘天强著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XX 年版,第 14 页 34 / 38 【解读】在格里菲斯之前,构成影片的单位是场景 摄影机方位固定不变的场景。一般的影片是一部片子一个场景,长一点的片子可能有若干个场景。但这些东西并没有使电影同舞台演出分家,剪和接无非是幕落和幕启的同义词。由于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根本元素是摄影机的运动性,即一个镜 头或同一个镜头内部拍摄方位和距离的或快或慢的变化,所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朝着电影艺术的独立性迈出的头一步,便是影片构成单位的变更:从场景变为镜头,由若干镜头构成一个场景,再由若干场景构成一部影片。 这重要的头一步就是出现在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及其以后拍摄的党同伐异里,这样,格里菲斯就把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使电影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3有声影片 材料许多人倾向于认为声音只是影片的实际基础 活动画面的附属品。这些观众认为银幕上的人与物自然会产生适当的音响。但正如 我们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刺绣面料再造课件
- 到农村挖笋去课件
- 别说我小课件
- 农业安全培训新闻稿课件
- 农业区位的因素
- 兴趣班结业式课件
- 化工企业夏防安全培训课件
- 兴趣排行榜课件
- 社保终止合同书6篇
- 初次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课件
- 知识分享大讲堂活动方案
- 制药企业GMP生产质量管理培训资料
- 4.1.2+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土地管理法测试题及答案
- 工程用工实名管理方案(3篇)
- 2025兴业银行福建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若干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 2025-2026学年鲁科版小学劳动技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经典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电气值班员现场问答5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