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1.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巳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_、_的心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2. (1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从情最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3. (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的写作手法。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用文中词句填写)。 4. (10分)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泰州文天祥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注】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坎窞(dn):地底深穴。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1)颔联中“心在坤维外”中的“坤维”有什么象征意义? (2)尾联中一个“传”字用得非常传神,请作赏析。 5. (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6. (10分)阅读课文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诗人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7.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漫成(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注】漫成:随手写成。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拨剌:鱼尾拨水声。(1)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_”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2)对于诗中的“静”字,有人认为静得寂寞、凄清,有人认为静得安恬、和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8. (10分)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越中览古。 (1)【虚景赏析】_(2)【实景赏析】_9. (1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2)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10. (4分)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诗句中“遗”意思为_。 (2)诗句中划线的“其”与下列句子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B . 其一犬坐于前(狼)C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D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诗中的流莺、_、_等景物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作赏析。 12. (10分)此次诗歌朗诵会,小语想要选择阳光在远处进行朗诵,但她觉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透彻,请求你的帮助,请你从下面两个角度任选其一进行赏析,帮助小语理解这首诗。 对比 意象阳光在远处艾青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旅客的心啊。阳光嬉笑地射在沙漠的远处。1932年2月3日 苏伊士河上13.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 , 桃溪浅处不胜舟。【注释】宴词:宴会上所作。催去棹(zh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两句诗所呈现的景象。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4. (1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特点的画面?(2)这首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15. (17分)古诗文阅读 (甲)临皋闲题苏轼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乙)记游松风亭苏轼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歇不得处 A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时也不妨熟歇 B (丙)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时所作。(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选项。 与此孰胜(_) A.通“熟” B.谁,哪一个 C.成熟思欲就林止息(_) A.完成 B.即使 C.靠近若人悟此(_) A.好像 B.如果 C.你(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3)结合语境,在乙文A、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 (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摩诗人情感。 A“白须”和“酒红” B“误喜”和“一笑”(5)乙文中“熟歇”意为“充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临来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 16. (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谷口,山谷的入口。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8.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小题。孤 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最后两句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19.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 (10分)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倦夜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1. (3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填空:本文选自_,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写的一首词。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词有词牌,本课词牌是_“_”,题目是“_”。(2)指出词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并翻译该句。该句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翻译: (3)本文用“ , ”。两句由上阕自然转入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在结构上起到了作用。(4)下列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B . 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C .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作者都把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D .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22. (1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山观石梁记元李孝光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履。冬日妍燠 , 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 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客粲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 , 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有改动)注释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温州乐清人。雁山:雁荡山。妍燠(y):暖和。髡(k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浮屠氏:和尚。袱被:背着捆好的衣被。醅(pi):聚饮。瓴(lng):瓦沟。沾醉:大醉。(1)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从两家僮( ) A. 隶而从者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叶着霜正红,绝可爱( ) A.猿则百叫无绝 B.佛印绝类弥勒长尺许( ) A.高可二黍许 B.杂然相许(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 落 日 正 射 东 南 山 气 尽 紫 鸟 相 呼 如 归 人 (3)同样是探访山水胜境,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认为“不可久居”,而本文作者却和友人“入宿石梁”,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4)阅读下列“单元整理单”,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四篇古文都采用“记”的体式:有的记事,如桃花源记;有的记游,如小石潭记、雁山观石梁记;有的状物,如核舟记。B . 雁山观石梁记和小石潭记都善用比喻的手法,如“腰隆起, 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雁山观石梁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看似平淡,实则情态毕现。C . 雁山观石梁记、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都描绘了自然美景,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思。D . 几篇短文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雁山观石梁记按照时间顺序,从白天写到黑夜;桃花源记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发现、进入、离开、迷失、寻找桃花源的过程;核舟记则采用空间顺序一一介绍核舟的船头、中间、船尾。23. (10分)阅读诗歌,完成小题。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秋风引中咏风非常巧妙,请以“萧萧送雁群”一句为例试作简析。24. (5分)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列各题: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下阕重在_(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5. (4分)阅读诗歌,完成小题。呵,母亲舒婷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1)第1节诗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2)用自己的话概括第3节诗所写的内容。(3)这首诗选取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最后一句诗“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的作用。26. (10分)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棹歌:渔民的船歌。(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2)请分析诗歌中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27. (10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甲】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乙】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1)两首诗的前两句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故乡今夜思千里” 这两句诗在抒发思乡之情的方式上有异曲 同工之妙,请赏析。28. (10分)阅读下诗,回答问题。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 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惆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979年4月20日(1)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四节诗分别写了什么。(2)诗人在第一节诗中借助哪些具体意象来抒发情感?(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采用了哪些抒情方法?(4)从本诗的题目和主旨来看,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9. (1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关山度若飞_朔气传金柝_策勋十二转_木兰不用尚书郎_愿驰千里足_赏赐百千强_(2)翻译下列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选文画线部分简略地描写了战争过程,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略写战争。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30. (1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小题。济上作徐祯卿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提到的传统佳节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千里孤舟济水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1. (18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中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与尾联的_、_二词遥相呼应。形象表现出了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B . “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C . “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D . 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32.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 , 桃溪浅处不胜舟。【注释】此诗是一首离别诗。畎(qun):田间小沟。棹(zho):用桨划船。(1)全诗借助“长堤逶迤,_,_”等景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调清新明快的水彩画。(2)诗的最后一句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桃溪浅处不胜舟”?33. (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注】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黄河 :代指故乡.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1)从首联_ 、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_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3)从首联_ 、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_ 。(4)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34. (10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5. (10分)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小题。雨伞苏叔阳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却湿透了,你自己。(选自苏叔阳文集)(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36. (7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中敌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注释】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 _ ”是“中秋”,“_ ”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7. (1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渚:水中的小洲。百年:犹言一生。(1)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3)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4)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5)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38. (10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1-2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浮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2)“浮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3)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4)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39. (4分)古诗文阅读。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注释】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橱:纱帐。东篱:采菊花的地方。暗香:菊花的幽香。黄花:指菊花。(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_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_的情感。(2)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_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_的情感。(3)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_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_的形象特点。(4)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_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_的形象特点。40. (7分)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_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1. (10分)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题。雨 伞苏叔阳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却湿透了,你自己。(选自苏叔阳文集)(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2)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3)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4)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42.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闻洮西捷报(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注释】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指征讨西夏的檄文。此处指边塞。指宋朝廷。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帝王的容颜。(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B . 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C . 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D . 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B . 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C . 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D . 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3)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3. (10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1-2题。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2)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3)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4)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44. (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西归绝句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释】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_作用。(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45. (10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46.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7.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8. (12分)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节中两个划线的词。涉足:_;萋萋:_。(2)诗歌中的“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节假日安全培训课件
- 建筑施工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 综合部主任竞聘报告
-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三篇
- 《记承天诗夜游》课件
- 静脉溶栓术后护理措施
- 事诸父如事父课件
- 研究生学习进展与心得汇报
- 公司级安全培训签到表课件
- 公司级安全培训意义课件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 2024年北京大兴区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
- 清运合同协议书模板模板
-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课件
- 机电安装安全措施方案
- 2025-2030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林业用地审批管理办法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 2024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真题带解析
-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思想政治必修4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评
- 2026届新高三开学考试英语模拟试卷|新高考I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