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评价检测D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评价检测D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评价检测D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评价检测D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评价检测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评价检测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2分)1. (2分)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颤(chn)抖 狩(shu)猎 骇(hi)人听闻 忧心忡(chng)忡B . 奢(sh)望 喑(yn)哑 杳(yo)无消息 获益匪(fi)浅C . 讪(xin)笑 动弹(dn) 怒不可遏() 从(cng)容不迫D . 炽(zh)痛 掺(chn)杂 蓬(pn)断草枯 广阔无垠(yn)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惟妙惟肖 不容质疑 巧妙绝伦 诚惶诚恐B . 正襟危坐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因地制宜C . 众目睽睽 粗治滥造 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D . 暗然失色 翻来覆去 颔首低眉 抑扬顿挫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爸爸最近喜欢上了文档编辑,有疑难常常不耻下问 , 我总是会耐心跟他解答。B . 校运会将在下周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 决心为班级争光。C .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 ,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D . 超市经理对防火问题,总不以为然 , 一旦火灾发生可就后悔莫及。4. (2分)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学习委员推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在二十三四岁左右。B .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C .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D .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5.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 , , , ,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A . B . C . D . 6. (2分)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A .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三作家B . 白杨礼赞茅盾茅盾全集C .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一一居里夫人传D . 三峡茅以升水经注校正7. (10分)(2016铜仁市)铜仁市某校九(1)班针对当今“快餐式友谊”,朋友间仅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发短信,点赞保持联系的现象,发出了用书信、贺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现邀请你参加该班举行的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1)活动一:观察下面两幅图,写出你的探究结论。(2)活动二:请给你最想感激的人写一张贺卡,倾诉你对他的情感。(要求: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人名请用xx代替;用书信格式。)二、 阅读品悟 (共3题;共67分)8. (1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课文选自_,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所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B . 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C . 作战时,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D . 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9. (3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1)概括文段的大意。(2)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3)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4)文中带点的词语表现了什么?(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6)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10.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年的欢喜郑彦英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阅读2016年第9期)(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从动词的运用品析下列句子的妙处。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3)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4)文中的几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个?说说喜欢的原因 (5)读了全文,联系自己,写点感悟 。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文。提到“众”字,总会不由得想起:众口难调、众志成城、芸芸众生请以“众”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扣题作文;文体不限(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