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实践报告_第1页
苏州实践报告_第2页
苏州实践报告_第3页
苏州实践报告_第4页
苏州实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苏州实践报告 时间: 2016-06-12 来源:唯才教育网 本文已影响 人 苏州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综合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参观园林景观及城市设计实例,可以让我们生动形象地学习园林景观设计、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深化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内涵,探询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理解景观规划与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需求的关系,以及景观规划形式、内容和功能的多样性;明了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联系与差异;借鉴、吸收成 功作品中的经验,培养起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较大程度的充实和提高。 二、实习时间: 2016 年 10 月 21 号 2016 年 10 月 26号 三、实习地点:苏州 四、实习内容 苏州 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苏州古城历经 2500 年历史的洗涤,所体现出来的城市形象相当有个性:房屋都是清一色的白墙和黑灰色的瓦,仿照苏州古典园林粉墙黛瓦的建筑特色。苏州老城区2 / 11 的天际线控制较好,同时新城区的建设令人瞩目,金鸡湖周边的苏 州新区和苏州高新开发区也成为苏州城市建设中新的亮点。这次实习我们参观了很多 地方,下面主要介绍典型的几个景点: 1、山塘街 七里山塘春水柔,一声橹声一销魂 。 山塘街临山塘河而建, 两侧店铺林立,是苏州民居较 为典型的地段。史上山塘街很 是繁华,如今“山塘胜景”的 繁华早已不在。山塘街中部有 古戏台一座,前有较为开阔的 广场空间,为居民集会或是休 闲的公共空间。山塘街的交通 为水陆两路,沿河民居多有水 埠直接与山塘河相接。作为古苏州的商业地段,山塘街有着商业街的特点,临河建筑形式多为骑楼。苏州古民居大致有以下形式: 1)、河街平行,宅在街边,小巷幽幽迂回曲折 2)、小河居中,两岸屋宇连绵,水栈河埠嵌筑期间,拾级而下,可就水洗涤,可向船家采购,间有廊桥横跨小河,连接两岸人家,这就是苏州著名的水巷。 3)、前巷通后巷,几落几进并围以高墙,形成封闭式院落。 苏州民居粉墙黛瓦,无异于中国水墨画卷,民居的3 / 11 内外檐装修,多为棕色木质,素雅而简朴。东西向前街后巷的居住街坊多 ,东西向街巷也多,民居都占用一段垂直于河道与街巷的条形用地,总平面采用一进一进的院落单元,为争取朝南的土地,产生了往纵向发展递进贯串组合成一个封闭式布局的建筑组成的小院建筑,这是苏州民居最基本的单元,也是苏州民居的特征之一。这种布局方式使每户占用了最小的河岸线与街巷段紧凑地利用土地。同时,由于家家户户宅前后都有河与路,使每户人家都能获得水陆交通的方便,若南北街巷,则民居建筑的朝向产生多种情况。民居内部多有天井或是庭院,内部种植植物,增添情趣。 2、苏州园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石令人古,水令人 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封建士大夫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 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憩、宴客、居住等需要。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 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连,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宅园多是因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园景的处理是顺4 / 11 应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江南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 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建筑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有实有虚,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利用借景的办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借景的手法通常是通过漏窗使园内外或远或近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延伸。苏州园林大都为封闭式,难借园外景色,于是,常采取另一种借 而雪香云蔚亭一景,又是远香堂的借景。绣绮亭在假山之上,在绣绮亭内俯视远香堂,可远眺见山楼。这是前后左右高低 互借的佳例。动与静结合是我国造园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动,就是造园家在园林空间较大的范围内,让游者走动中观赏景色变化,达到步移景换,时过境迁,画面连续不断。所谓静,也即是在有限的园林艺术空间中,坐观静赏园林艺术,在咫尺之地,让人们去领会园林空间的层次、对比、虚实、明暗、阴晴、早晚等多变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动与静不是截然可分的。往往在以动观为主的园林中,又包含着静观为主的园林,又包含着动观的内容。 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建筑文化中最为绚丽的瑰宝,其在空间处理方法以及空间组织方面有着独到的手法与见解,在以后的景 观设计中应当对此进行提炼与借鉴。 5 / 11 3. 苏州博物馆新馆 中而新,苏而新。 苏州博物馆新馆与整个苏州的城市肌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新馆北靠拙政园,东傍苏州博物馆和园林博物馆,其中拙政园西花园的南端正好楔入新馆一角,从新馆主入口进入,径直向前为大堂和主庭院,向西游览则是层层递进的博物馆展厅,东部较为集中的建筑群落则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这种类似三轴线的布局方式和东侧的忠王府极为和谐。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呼应,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一方水池似乎容纳了整个江南 风情,庭院隔北墙则集中大量庭院以及展厅在空间序列上沿南北方向层层递进,也都呼应了苏州古城民居的生长规律。新馆建筑构造则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苏州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材料,为了满足防水、恒温、恒湿的要求,屋面采用加工成菱形的“中国黑”花岗石片。深灰色石材作墙面檐口,踢脚线和转折面的装饰,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新馆设计中体现了对形式和管线的敏感和独到的见解,借鉴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屋顶的中间部位开出连贯的天窗,自然管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倾泻下来,交织的光影在一片朴素的白墙背景 之上,勾画出最玄妙的意境。贝聿铭擅长几何体塑造,这次是集大成者,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的反复变换与传统院落布局相结合,曲径通幽的空间意境丝毫未减,流动而宁静,质6 / 11 朴而深邃。 在景观方面,新馆的一石一木,一静一动都有古典文化底蕴和苏州气 息,庭院中的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生和谐之美,漫步在水面之上的廊道之中,廊窗外的一个个庭院,由窗取景,若隐若现。新馆的建筑尾声别具诗韵,假借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高低错落排砌的片石假山给予水生动幽深的背景,也赋予白墙之外的园林一个含蓄的过渡。 思考与启示:苏州博物馆空间处理较好,转入小巷之后, 新 馆前的广场使得 景 观 姓名: xx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综 合 实 习 报 告 班级: xxxxx 学号: xxxxxxxxxx 景观、建筑与城市规划综合实习报告 姓名: xx 班级: xxxxx 学号: xxxxxxxx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苏州、上海、无锡太湖等地 指导老师: xxxxxx 7 / 11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深化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内涵,探询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了解园林景观与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需求的关系,以及园林景观规划形式、内容和功能的多样性; 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在景观环境上的特征与 差异。 实习内容: 2016 年 4 月 22 日至 29 日,我们 09 景观的全体同学在苏州、上海、无锡等地进行了为期 7 天的景观、建筑与城市规划综合实习调研活动。 7 天来的收获很多。通过对重点实习地苏州的深度调研,获得了很多的第一手资料,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下面我来简单的谈一下我的收获。 一苏州的道路交通 苏州市城区分三大块,分别是老城区,工业区和苏州园区,这三大区域之间交通便利发达,尤其是老城区内的水陆双棋盘的路网格局让人印象深刻,行走在苏州的街道上,你会发现宛如漫步与山 谷的小溪边,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墙头有春意。 虽然人行步道和车行道只有几米之隔,但是你丝毫感受不到城市的喧嚣嘈杂,沿街绿化做得丰富,无论是从色彩上,还是从视觉形态上,都让人感觉格外舒服。四季常绿的街道,将苏州老城区装扮的格外靓丽,路边的公共设施,无论是路灯、步行道、变电箱还是路边店面的装饰,都被裹8 / 11 上了一层古典的外衣,小桥青石板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的青砖黛瓦点缀其间,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姑苏盛景的年代。 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其公共交通设施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苏州的街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 那些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的公交站了。苏州的公交站很有特色,仿古的建筑形式结合现代的功能需求,造就了这样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共设施。相对于合肥公交站的简陋、肮脏、拥挤,苏州公交站简直好了太多,精致短小的游廊和飞檐 翘脚的凉亭相结合,影壁和漏窗分割出虚实对比的空间,在配置花木点缀其间,乘客在等待公交时,或立或坐,人性体贴的公交站距提醒设施让人感觉温馨。我想一座好的城市,他的耀眼之处并不在于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不在于那些富丽堂皇的地标建筑,他真正惹人喜爱的一定是这些贴近市民生活,为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 细节。在苏州乘坐公交是一种享受,丝毫没有拥挤的感觉,也没有路上堵车所 带来的烦躁,有的只是窗外的春色盎然和乘车过程的便利舒心。 【苏州的道路、水路和公共交通】 我们实习快结束的时候,也就是 4 月 28 日,苏州市的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运营,一号线东西向横跨苏州市区,连接从西至东的苏州三大区域,更加密集的城市轨道线9 / 11 路正在加紧建设,到时候我相信苏州的城市公共交通会更加的便利。因为这干净整洁的马路,便利畅通的城市交通和那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城市面貌,我一下子便爱上了这座城。 二苏州的古典园林 这是我第二次来苏州,但是前一次来时还没有学习景观的相关知识,游玩也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借着这次苏州实习的机会,有幸将苏州 的大小园子几乎都参观了一遍,有些是老师带着我们去的,有些是我自己去的。看了这么多的园林,包括前期和后期对于相关园林知识的学习,对于古典园林的有关设计思想设计手法确实有一些了解,但是要做到精通可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所以在这里,我只能简单的谈一些我对苏州园林的感受。 【苏州的拙政园、艺圃和网师园】 我觉得堪称苏州园林之最 的非拙政园莫属,无论是从其整体布局、园林规划的层面还是从其建筑形式,植物配置等细节来看,拙政园的造诣都颇深,有些手法的处理,看完之后只能赞叹,连模仿都无从下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与谁同坐轩和宜两亭的对景,以前在上课时光听老师讲解看照片,只觉得新奇并不能体会其妙处,但等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10 / 11 院 部 名 称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实 习 地 点 苏 州 指 导 教 师 实习起止时间: 拙政园建筑特色及空间特征分析 摘要 在为期三天的城市认知实习之后,对苏州园林及古典建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可能是对古典园林比较钟爱,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拙政园的建筑特色及空间特征。众所周知,苏州的园林文明中外,其中尤以拙政园为个中翘楚,它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四大名园,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拙政园由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 16 年建成,真的是很有特色的一座建筑,因此我将选取庭院分布,绿化,道路设计 ,自然景观,造园手法等方面来重点阐述我的理解。 关键字 庭院布局 自然景观 造园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