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第 23 课马说学案 第 23 课马说学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 忧天下之心 ”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 “ 伯乐不常有 ” 之叹。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困 惑感悟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预习课文 1 给加点字注音。 祗()骈()尽粟()一石()槽枥()() 2.走进作者 韩愈( 768 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 “ 文起八代之衰 ” 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 “ 古文运动 ” 倡导者,是 “ 唐宋八大家 ”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2 / 9 号 “ 文 ” ,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马 说解题 “ 说 ” :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 说 ” 就是 “ 谈谈 ” 的意思,比 “ 论 ” 随便些。 “ 马说 ” 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 说说千里马 ” 或 “ 说说千里马的题。 ”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4.文体 “ 说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上相近。它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 说 ” 比 “ 论 ” 随便些“ 说 ”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 “ 解说 的道理 ” 来理解。 5.背景见情景导入 6.原文感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pin)死于槽( co)枥( 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shi)或尽粟( s)一石( dn)。食( 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 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 / 9 执策而临之,曰: “ 天下无马! ” 呜呼!其 真无马邪( y)?其真不知马也。 7.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 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 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 探究活动(二):疏通课文 1.第一段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4 / 9 枥之间 也。 :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只是。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意思是不以千里著称,指马的千里之才被埋没了。 2.第二段策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 ?其真不知马也。 :吃一顿。 :有时。 :通 “ 饲 ” ,喂。 :表现在外面。见,通 “ 现 ” 。 :犹 ,尚且。 3.第三段策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 ?其真不知马也。 :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 :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5 / 9 分发挥出来。材,通 “ 才 ” 。 :通晓它的意思。 :面对。 :表示惊叹,相当于 “ 唉 ” 。 探究活动(三):分析课文 1.分段探究 第一段 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第一段 2、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8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8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第二段 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第二段 2、第二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8 分析千里 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3、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8“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第三段 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第三段 6 / 9 2、第三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8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8“ 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无马 ” 。 4、本段中哪些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8“ 其真不知马也 ” 这个结 句,点明了中心。 2.特点探究 特点一: “ 也 ” 字的运用 第一段末 “ 也 ” 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末 “ 也 ” 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 第三段末 “ 也 ” 即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 特点二:否定的运用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 天下无马! ” 3.问题综合探究 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 7 / 9 论证论点的? 试对课文作详细分析 2、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 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乐寓指识才的明君 说天下无马的人寓指封建守旧者。 3、韩愈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的实际 含义是什么? 三总结知识拓展提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那些知识? 2.达标检测: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 “ 马 ” 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披露。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本文中 “ 伯乐 ”“ 千里马 ” 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 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8 / 9 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背诵课文并 翻译全文 3.中考试题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 年嘉兴市、舟山市、丽水市、台州市)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 “ 饲 ” ,喂养 B.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鞭打 c.安求其能千里 也怎么 D.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别墅木工劳务合同范本
- 口腔招聘合同范本模板
- 互联网传播策划方案
- 劳动合同三方就业协议
- 别墅设计包工合同范本
- 关于热处理的合同协议
- 公司新增加股东协议书
- 借用身份证买房协议书
- 北京餐饮合伙合同范本
- 北京签约合作协议合同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答辩题(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P234)
- 2025昭通市盐津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1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自动扶梯施工方案编制
- 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二力平衡)学案-八年级科学浙教版上册
- 第一单元第二课《表现形式》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人力资源法律顾问
- 一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查房 2
- 第8课《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具身智能在智能工厂生产流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 餐饮连锁品牌营销推广策略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