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曹刿论战》课堂导学设计_第1页
第25课《曹刿论战》课堂导学设计_第2页
第25课《曹刿论战》课堂导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第 25 课曹刿论战课堂导学设计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5曹刿论战 名师导学 1 理清结构: 2 语言特色 : 本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对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3 把握重点: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全文以 “ 论战 ” 为重点进行选 材与剪裁,展开记叙,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 “ 论战 ” 部分 (第一、三段 )写得详,作战部分 (第二段 )写得略。 “ 论战 ” 部分紧扣一个 “ 论 ”字,详细写曹刿的言论 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作战条件,战后总结胜利经验,这反映出曹刿的 “ 远谋 ” 。作战部分重点写曹刿的两个 “ 未可 ” 与 “ 可矣 ” 的英明决断,突出他在战场上的 “ 远谋 ” 。作战部分 (第二段 )的叙述为第三段的2 / 3 “ 论 ” 作铺垫,第三段的 “ 论 ” 就是根据两个 “ 未可 ” 与“ 可矣 ” 展开的。 其他内容如君臣相见之礼、战前布置、战场具体情况、胜利的具体过程等都一字未提,因为这些与 “ 论战 ” 突出曹 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 “ 论战 ” 部分 (第一、三段 )写 “ 论 ” 字,详细写曹刿的言论 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作战战部分重点写曹刿的两个 “ 未可 ” 与 “ 可矣 ” 的英明决叙述为第三段的 “ 论 ” 作铺垫,第三段的 “ 论 ” 就是根据和曹刿的 “ 远谋 ” 无关或关系不大。 4 攻克难点: 过渡自然,上下勾连,前后照应是学习的难点。 (1)过渡自然,上下勾连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曹刿参加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展开记叙,依次是:战前准备 战争经过 战后总结,脉络井然。 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 “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这两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是第二段的前因,是第二段 “ 公与之乘 ” 的导入语;第二段最后的 “ 遂逐齐师 ” 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和第三段开头的 “ 既克 ”二字紧密相连。这样,文章的三个段落便浑然一体。 (2)前后照应 第一段的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与第二、三段的 “ 公将鼓3 / 3 之 ”( 不到鼓的时候要鼓 )、 “ 公将驰之 ”( 不知敌情真伪就要驰 )和 “ 公问其故 ”( 打了胜仗还不知取胜的原因 )照应。 第二段的两个 “ 未可 ” 与两个 “ 可矣 ” 照应。 第三段的 “ 一鼓作气 ” 照应第二段的 “ 公将鼓之 ” ,而曹刿日 “ 未可 ” ; “ 彼竭我盈 ” 照应第二段 “ 齐人三 鼓 ” 时曹刿日 “ 可矣 ” ; “ 大国难测 ” 照应第二段曹刿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 这样前后照应,使事情的因果分明,更加突出了曹刿的 “ 远谋 ” 。 5 质询疑点: 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吗 ?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 “ 小惠 ” 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