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_第1页
第3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_第2页
第3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_第3页
第3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_第4页
第3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第 3 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莲山课 件 m 第 3 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课前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收入了哪些中国古典文学的名篇?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为什么?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中接触过哪些和这一篇体裁和方法类似的作品? 【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及教师 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3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4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2 / 12 得到增强。 5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重难点突破】 本 课学习,要求全面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代最突出的文学成就,熟悉若干种文学形式的名著名篇。 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有散文,诗,词、曲,赋,传奇,杂剧,小说等多种形式。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虽然表现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所以对中国古代文学要结合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去记忆和理解。加深对文学形式的了解和把握。 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 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先秦时期: (一)诗的经典 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 春秋中叶 (公元前 11一前 6 世纪 )约 500 年间的 305 首诗歌。 3 / 12 2诗经的内容构成及特点 (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鼠等。 (2)雅:是周王朝王 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绵等。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1)特点: 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 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2)地位: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 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4 / 12 1、楚辞: ( 1)产生:公元前 4 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 ( 2)特点: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 兮 ” 字 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 3)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提示:可以从句式、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二)伟大的诗人屈原 1、创楚辞 2、主要作品: 政治抒情 长诗离骚:文学史上常以 “ 风 ”( 诗经 )、“ 骚 ” 或 “ 诗 ” 、 “ 骚 ” 并称; “ 骚 ” 与 “ 风 ”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组诗九歌、九章、天问等 3、政治抱负: 对内:追求 “ 美政 ” :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对外:力图实现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 (三)诸子散文: 二、两汉:汉赋的风采 5 / 12 1赋的艺术特点: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西汉时期的赋 (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枚乘的七发,开汉武帝时代长篇赋之先河。 (2)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 艺术特征:气势恢弘、词藻华美,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鲁多彩。 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3东汉时期的赋 (1)主要赋作家:班固、张衡。 (2)风格变化: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各种抒情写物的短篇赋兴起,从而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三:唐诗:李杜诗 篇万口传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物质基础 2、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6 / 12 3、科举制度的实行, “ 以诗取仕 ” 的推动 4、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主要代表人物: 1 “ 诗仙 ” 李白 (1)风格特点及原因: “ 诗仙 ” 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他所抒发的 “ 行路难 ” 、 “ 多歧路 ” 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唐代社会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时代风气有关; 其歌咏祖国的壮美山水,名篇名句迭出,这与当时文人学士漫游天下的风气有关。 (2)代表作:主要有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月下羞酌、静夜思等 2 “ 诗圣 ” 杜甫 ( 1)风格特点: 诗风具有凝重与沉郁,充满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等特点; 同时还具相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特点。 ( 2)原因: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 3)代表作: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 四、宋代:词苑 7 / 12 ( 1)产生:由民间 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宋代著名词人: 词人艺术成就名篇名句 柳永 以切身的感受、市井风光、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人词,用白描的笔法与文人的意趣,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作在民间流传最广 雨霖铃 “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苏轼 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表达的内容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开拓了词的境界。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念奴娇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两宋之际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其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辛弃疾其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菩萨蛮 书江西8 / 12 造口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宋词兴盛的原因 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阶级关系 :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 诗、词、曲的关系) 诗 (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 )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五、元曲与市民社会 1散曲 (1)兴起: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 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套数 (套曲、散套或大令 )两种主要形式。 (2)特点: 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 9 / 12 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元杂剧 (1)艺术特点: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2)名家名剧:关汉卿的 感天动地窦娥冤 (3)兴盛原因: 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 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 F、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成就: 作品作者成书时间内容特点体裁特点和价值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最早的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10 / 12 东周列国冯梦龙明朝叙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历史小说 封神演义 许仲琳明朝描述商末政治纷乱和 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神魔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以民间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精神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明朝描写明朝日常生活、人情世俗长篇白话世情小说 “ 三言 ” “ 二拍 ” 冯梦龙 凌濛初明朝 明朝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令人耳目一新短篇白话世情小说 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心理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11 / 12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封建社会败落的历史命运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朝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古代优秀的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