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惯性矩法分析楔形构件.pdf_第1页
等效惯性矩法分析楔形构件.pdf_第2页
等效惯性矩法分析楔形构件.pdf_第3页
等效惯性矩法分析楔形构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5 卷第3 期 2 0 0 8年 9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J o f HUS T Ur b a n S ci e n ce E d i t io n Vo 1 2 5 NO 3 S e p 2 0 0 8 等效惯性矩法分析楔形构件 万金国 杜新喜 谭美超 武汉大学 土 木建筑工程学 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摘要 对楔形构件 的计算 通 常采用分段等截面方法 但计算 效率和精度不高 因此有必要建立楔形 单元 的 力学模型 本文 以工字形楔形梁为例 采用等效惯性矩 的方法推导了楔形单元 的刚度矩 阵和 固端 反力 实现 了 有 限元基本原理对楔形单元 的求解 并进 行了程序设计 将此方法应用于钢 结构设计软件 U S S C AD 中 通 过 与 国内比较权威 的钢结构设计软件 3 D3 S的比较 本文提出 的方法有较高 的精度 可以满足 工程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 楔形单元 等效惯性矩 有 限元 US S C A D 中图分类号 T U3 9 1 T U3 1 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0 3 7 2 0 0 8 0 3 0 0 3 5 0 3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特别是轻钢厂房越 来越多的出现 变截面构件被广泛应用 门式刚 架结构通常采用变截面柱和变截面梁 l J 弯矩大 处截面大些 弯矩小处截面小些 充分挖掘 了材 料的潜力 简化了结构的形式 在采用有 限元分析变截面构件时 理论上导 出的单元刚度矩阵元素为积分形式 这些积分的 解一般不易得 出 在实际应用中 对于变截面构 件 一是采用细分单元 以若干个等截面单元进 行近似计算 如叶开沅教授 2 提 出的阶梯折算法 二是采用楔形单元进行分析 建立楔形单元的力 学模型 推导其刚度矩阵和固端反力 图 1 图 1 楔形单元模型和分段等截面单元模型 采用分段等截面模型 避免 了建立楔形变截 面单元力学模型的问题 但 由于人为增加 了计算 节 点数和计算单元数 降低了分析计算 的效率 影响了分析计算精度 并增加 了进行 C A D 的难 度 鉴于此 本文采用前述第二种方法 采用等 效惯性矩的方法建立 了广泛适用的二节点楔形单 元力学模型 并将其应用于武汉大学正在开发的 通用钢结构设计软件 US S C AD中 通过分析 该 方法对楔形单元的求解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1 等效惯性矩法的基本原理 本文 以双轴对称 翼缘宽度和厚度 以及腹板 厚度均为常值 仅截面高度沿单元轴 向线性变化 的工字形楔形单元为例阐明等效惯性矩法的基本 原理 楔形直线空间梁单元局部坐标系的定义与 等截面直线空间梁单元相 同 设单元局部坐标系 中 1 轴 的正方 向从节点 i到节点 7 且位于梁 的中 和轴 而 2轴和 3轴则分别位于梁截面 的两个主 惯性轴 局部坐标系满足右手定则 如 图 2 图 2 楔形单元局部坐标系 记单元局部坐标系中的节点位移 向量为 Ue v w f v W o 3 相应 的节点力向量为 N i Q 2 0 3 Ml f M2 f M3 J Q 2 0 3 M M2 M 3 I 楔形直线空间梁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中的有限元基 本方程 k e u 1 楔 形梁单元单元 刚度 矩阵的推导与等截面梁 相 同 Da v i d t 3 1 提 出了根据箱型和工形变截面构件几 何特性积分所获得 的轴 向 侧 向位移函数 基于 这种位移模式 的变截面梁单元弹性刚度矩阵的精 收稿 日期 2 0 0 8 0 3 0 5 作者简介 万金国 1 9 8 3 一 男 湖 北十堰人 博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为非线性有 限元及钢 结构软件开发 wa n j i n g u o 8 3 1 6 3 co m 杜新喜 1 9 6 1 一 男 陕西 宝鸡 人 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方 向为钢结构 组合结构及结构 C AD 等 d u x in x i 1 6 3 co m 3 6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2 0 0 8年 度将不依赖于单元划分数 目的多少 本文采用普 通位移模式变截面梁单元 沿局部坐标轴 l 的轴 向各点位移为线性分布 沿轴 2 3的弯曲位移为 三次函数分布 2 参考文献 4 可推导楔形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以 两端固定工字形楔形梁沿弱轴作用线性荷载为例 推导其固端反力 将固端反力作为外力反向施加到楔形梁两端 图 3 在上述受力状态下 楔形梁满足位移边 界条件 f U f 0 0 w t 0 0 0 0 l U j 0 v J 0 w 0 0 0 0 M M 图 3 楔形单元 固端反力计算 忽略轴力和剪力产生的变形 只考虑弯矩产生的 变形 根据虚功原理 由式 3 可得 f I 由式 4 可解得 f 端固端剪力和弯矩 然后根据力 平衡原则 可得 端固端剪力和弯矩 采用类似 的方法 可 以得到各种荷载模式下的楔形单元的 固端反力 工字形变截面惯性矩 5 可表示为 1 b h 一 t w h 2 tf 5 式中 x t 1zf b f 为翼缘宽度 为截 面翼缘厚度 t 为截面腹板厚度 h x 为距i端 处截面高度 h i为截面 i 端高度 h 为截面 j 端高度 z 为单元长度 I x 1 是关于 的三次多 项式 通常不能通过直接积分得到固端反力的积 分式 而一般情况下 分母为二次多项式时容易 直接积分 因此可 以构造等效惯性矩函数求固端 反力 己知原惯性矩函数上三点 0 0 1 2 1 1 2 z z 可以拟合等效二次惯性矩 函数 a x c 6 借助数学工具软件 Ma t h e ma t ic 6 进行拟合 得到 式 6 的系数 其中 日 一 一 f 一 4 h b f tf 4 h t tf 砰f h 8 h i b f tf h s 一 8 h t f h h i t h 一 4 b f t f 4 t t f h 一f 3 8 z b 一 5 f 2 4 h b f t f 2 4 h Z t tf 一 2 4 h i b f t2 2 4 h 一 3 毽 t h i一 2 4 h i b f t e h i 2 4 h t f h i 2 4 b e t 2 hs 一2 4 t 一3 h h f h 3 2 4 C t w Jfz 一 2 t f 1 2 2 b f h i 2 t f 2 tf b f t 1 2 对于其他截面形式的楔形单元 如箱形或矩形截 面等 也同样适用 只不过 的表达式不 同 拟合的 的系数有所不同 下面是其中的一组实验数据 t w 1 0 ln i l t f 1 6 n ln l b f 2 0 0 i il n l h i 3 0 0 I I I I T I h j 7 0 0 r ll n l 6 0 0 0 ra in 由表 1 可知 用 e a 代替 具 有很高的精确度 当载荷沿强轴作用 即沿图 2 中的 3 轴方 向时 是关于 的一次多项式 此 时可直接积分得到 不用采用等效惯性矩 表 1 等效惯性矩测试结果 2 应用 等效惯性矩求解楔形构件的方法 已被应用于 武 汉 大 学 正 在 开 发 的通 用 钢 结 构 设 计 软 件 以 第 3期 万金国等 等效惯性矩法分析楔形构件 3 7 U S S C A D 中 该软件以 V is u a lC 6 0 为开发环 境 利用 Au t o d e s k公司提供的 O b j e ct A R X 9 lo l 类库 利用 A u t o C A D 的图形界面系统进行二次 开发 开发过程采用了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算 例 1 采用 等效惯性矩方法计算两端 固定 楔形梁 的支座反力 并将其与同济大学钢结构设 计软件 3 D3 S和等截面分段梁的计算结果进行 比 较 单元截面采用 3 0 0 7 0 0 2 0 0 1 0 1 6 单元长度 为 6 0 0 0 iil I n 单元全长施加 q 1 0 k N m 的均布荷 载 构件两端刚接 计算结果比较如表 2 根据 伍炯宇 J 的证明 当等截面等分数足够大时 可 以无限接近楔形单元精确值 由分析可知 本文 采用的等效惯性矩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其精度优 于 3 D3 S 表 2 f 端固端反 力计算结果 算例 2 设计一楔形 门式刚架 图 4 刚架 跨度 2 4 m 柱高 8 m 坡度 0 1 采用工字形楔 形单元 柱截面为 2 0 0 5 o 0 2 0 0 6 8 梁截面为 3 0 0 6 0 0 2 0 0 6 8 钢号采用 Q2 3 5 梁上作用 2 k N m 的均布荷载 方向为沿 z轴负向 柱脚采 用铰接 刚架建立在 X Z平面 分别在 US S C AD 和 3 D3 S建模计算 结果如表 3 表 3中 为 节点弯矩 单位 k N m H为节点水平位移 单 位 mm V为节点竖向位移 单位 I 1 I 1 氅一 I j 二 一 一 I 图 4 刚架模 型示意 表 3 刚架计 算结果 通过这两个算例的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楔形单元等分为等截面单元的等分数增 多时 逐渐趋近等效惯性矩法 的计算结果 说 明 等效截面惯性矩法对楔形单元的求解是有效正确 的 2 本文提出的方法求解楔形刚架 时时 单 元数较少 计算效率高 3 通过与同类软件的比较 本文提出的方 法计算精度高 可以用于工程设计 3 结语 通过 在两种 钢结 构设计 软件 US S C A D 和 3 D3 S 中建模 比较 表 明本文提出的以等效惯性 矩法为基础建立的楔形单元力学模型具有较好的 精度 楔形单元刚度矩阵和固端反力数值解的求 出使得计算分析程序的编制更为容易 为楔形单 元模型的精确计算分析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其工 程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 顾 强 周敏辉 楔形变截面门式刚架的设计 一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1 9 9 8 3 0 3 2 0 5 2 0 8 2 叶开沅 冯燕伟 材料力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 出 版社 1 9 8 9 3 Da v id J J u s t P l a n e F r a me Wo r k s o f T a p e r i n g B o x a n d I S e ct io n J J o u rna l o f Th e S t r u ct u r a l Di v i s i o n 1 9 7 7 1 0 3 1 7 1 8 6 4 王勖成 邵 敏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 M 北京 清 华大学出版社 2 0 0 3 5 陈心爽 袁耀 良 材料力学 M 上海 同济大学出 版社 1 9 9 6 6 刘元高 Ma t h e ma t ica 4 0实用教程 M 北京 国防 工业 出版社 2 0 0 0 7 黄维通 姚瑞霞 V i s u a l c 程序设计教程 M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 0 0 1 8 钱 能 c 程序设 计教程 M 北京 清 华大学 出 版社 1 9 9 9 9 李长勋 Au t o C AD O b j e ct A R X程序开发技术 M 北 京 国防工业 出版社 2 0 0 5 1 0 二代龙震工作 室 Au t o C A D AR X 函数库查询函数 f M 北 京 中 国铁道 出版社 2 0 0 3 1 1 伍炯宇 关于非均匀变截面梁阶梯折算法的极限 J 应用 数学和力学 1 9 9 0 1 1 8 7 4 7 7 5 2 下转第4 9页 骱鼢骱 5 加 第 3期 袁子厚等 长扁圆形烟 囱风致振动风洞模拟试验研 究 4 9 0 5 0 量 1 0 0 一1 50 0 0 娅删 i I I Hz l M e S tr a i n 一 7 5 1x e Flue St r a ir 23 u 7 频 率 H z 图8 1 号测点在1 0 5 风 向角的应 变时程曲线及 频谱 3 结论 1 烟 囱的横 向振动不严重 2 为了做到 几何相似 模型长轴两端开孔 这使得当风向与 孔接近时 测点应变有所波动 3 烟 囱根部的 极值应变分布规律为 长边应变大 短边应变小 轴 向应变大 环 向应变小 1 2 3 4 参考文献 GB 5 0 0 0 9 2 0 0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s G B 5 0 0 5 1 2 0 0 2 烟 囱设计规范 S 张相庭 结构风工程一一理论规范实践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 0 0 6 王天稳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第 2版 M 武汉 武 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 0 0 6 W in d Tunne l Simula t io n Ex pe r im e n t I nv e s t ig a t io n t o W ind Ca u s e d Vibr a t io n o f Lo ng Fla t Rou ndne s s Chim ne y YUAN Zi h 0M 一 CHEN M in g xi an g 3 f 1 Co lie ge o f Scie nce s W u ha n Unive r s it y o f Scie nce a nd En gine e ri ng W uh a n 43 0 073 Ch in a 2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Bri d g e S t r u ct u r e En g in e e ri n g Ch o n g q in g T r a ffic Un iv e r s it y Ch o n g q in g 4 0 0 0 7 4 Ch in a 3 S ch o o l o f Civ i l E n g in e e ri n g Wu h a n Un iv e r s i t y Wu h a n 4 3 0 0 7 2 Ch in a Abs t r a ct Sin ce t h e s h a p e o f lo n g fl a t r o un d ne s s ch imn e y is s p e cia l t h e r e is n o b o d y s ha pe co e ffi cie n t in win d l oa d co d e I n o r d e r t o d e t e r min e t he b od ily f o r m co e fficie nt of lo n g f la t r o un d ne s s ch imne y t h e win d t u nn e l s im u 1 a t io n e x p e r ime nt me t h o d is u s e d b y t h e a u t ho r s Th is p a p e r in t r o d u ce d a e r o d y na mic e l a s t ic win d t u n ne l e x p e r ime n t o f lo n g f la t r o u n d n e s s ch imn e y t h e e x p e ri me n t mo d e l is e la s t ic a n d h a s s e v e r a l p ri ma r y s i mil it u d e co n d it io n s g e o me t r y d y n a mica l co min g flo w co n d it io n s w in d s p e e d is me a s u r e d b y h e a t lin e a n e mo me t e r v ib r a t io n s p e e d a nd d is p la ce me n t o f ch imne y a r e me a s u r e d by la s e r s ho ck m e a s u r in g in s t r u me n t The a u t h o r me a s u r e d t he s t r a in a t t h e ch im n e y ba s e a n d cr o s s win d v ib r a ti o n t h e r e s u lt s ca n be u s e d t o o b t a in chimn e y b o dy s h a pe co e fficie n t a nd a s t h e r e f e r e n ce in chimn e y d e s ig n Ke y wo r ds ch imne y co d e a e r od y na mic e la s t ici t y win d t u nn e l e x p e ri me n t s ha p e co e ffici e nt 上接第 3 7页 M e t ho d o f Eq uiv a le nt M o m e n t o f I ne r t ia Ana ly z ing Ta pe r e d M e m be r WAN J in gu o DU Xi n x i T AN M e i ch ao S ch o o l o f Ci v i l a n d Ar ch i t e ct u r a l En g in e e ri n g Wu h a n Un iv e r s i t y Wu h a n 4 3 0 0 7 2 Ch in a Abs t r a ct Th e me t h o d of d iv id in g a t a p e r e d e le me nt int o s e ve r a l e le me n t s wit h un if o r m s e ct ion h a s l ow e f f icie n cy a n d pr e cis i on a n d it is n e ce s s a r y t o f o un d th e m e ch a nica l mod e l f o r t a p e r e d e le me n t Th is a r t icle t a k e s I s ha p e d t a p e r e d b e a m a s a n e x a m p le t a k e s t h e me t h od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