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 .doc_第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 .doc_第2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 .doc_第3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 .doc_第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 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9分)1. (3分)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氯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 B . 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C . 酸或碱溶液能 改变花的颜色 D . 自制汽水 2. (2分)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储量的不足0.1%,我们要节约用水B .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其中金属元素有80多种C . 天然气是较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D . 回收废旧电池能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3. (2分)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的关税”,这一做法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我国利益。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 钢B . 金刚石C . 焊锡D . 黄铜4. (2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错误信息是( )A . 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反应物有一种未反应完B . 该反应中,反应物分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D .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2:2:15. (2分)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B . 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C . 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D . 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6. (2分)(2012桂林)把锌片放入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的是( ) A . 稀盐酸B . 硫酸镁溶液C . 硫酸亚铁溶液D . 硝酸银溶液7. (2分)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值为8B .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C .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 .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8. (2分)(2012贺州)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的方法ANaCl固体(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BFe(Zn)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CCO2(水蒸气)通过NaOH固体DKCl固体(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干A . AB . BC . CD . D9. (2分)(2017枣庄)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是( ) A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B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A . AB . BC . CD . D10. (2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B . 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C .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 .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11. (2分)某镁铝合金的样品7.2g,研成粉末后与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 )A . 18.25%B . 14.6%C . 12%D . 3.6%12. (2分)在A+3B=2C+2D的反应中,7g A完全燃烧反应生成22g C和9g 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 96B . 32C . 24D . 1613. (2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误作食盐使用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对亚硝酸钠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亚硝酸钠是一种有毒物质B . 亚硝酸钠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C . 亚硝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9D . 亚硝酸钠中钠、氮、氧的质量之比为11214. (2分)如图为甲、乙、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 t2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乙、丙溶液D . t3时,甲的溶解度为80g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6分)15. (3分)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_种元素组成(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_g16. (6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1)下列物质中:煤;氢气;石油;天然气;汽油等,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_(填序号),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含硫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了以下两步反应: 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氧化得到SO3 ;SO3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烟花爆竹中黑火药的配方一般是:硫磺2 g、硝酸钾3 g、炭粉4 .5g,其反应原理是S + 2KNO3 + 3C K2S + 3CO2+ N2,则参加反应的S、KNO3、C的质量比为_,由此判断,该配方中过量的物质有_。(4)汽油中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4)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其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5.8%,则x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_。17. (7分)某燃煤发电厂开始运行后,该厂附近玉米产量急剧下降经检测发现:当地雨水pH约4.0土壤pH约5.0已知一些主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表: 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pH676.37.567674.85.5(1)根据数据,该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_ (2)若继续种玉米,你认为最好选用下列 试剂来改良土壤 A . 硝酸钾B . 熟石灰C . 石灰石D . 尿素(3)该地区形成酸雨的主要是因为燃煤中产生的_所致 (4)下列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 . 大量植树造林B . 控制烟花爆竹燃放C . 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D . 垃圾运到远离城市再焚烧(5)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三、 推断与实验题 (共2题;共11分)18. (7分)(2016宿迁)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NaOH溶液与CO2气体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若导管a与b连接,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振荡,然后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提出猜想】NaOH和Na2CO3;_;NaHCO3;Na2CO3和NaHCO3 (3)【查阅资料】Ca(OH)2与Na2CO3、NaHCO3均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l2与Na2CO3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HCO3不反应;NaHCO3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设计实验】限选试剂:Ca(OH)2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不成立2将操作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_,振荡_猜想成立【拓展应用】联想到空气中有CO2 , 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_保存19. (4分)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请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无明显现象由此说明该样品中不含有_; (2)对该样品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Ca(OH)2 猜想Ca(OH)2和 CaCO3的混合物 猜想_以下是某同学对猜想进行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_,说明固体中含有Ca(OH)2 _,说明固体中含有CaCO3 四、 计算题 (共1题;共7分)20. (7分)2013年4月20日,我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大地震。为防止灾后疫情发生,防疫人员使用了多种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其中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3)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亚氯酸钠溶液200kg用于环境消毒,则需要亚氯酸钠多少kg,同时需要水多少mL?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9分)1-1、2-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