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教案_第1页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教案_第2页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教案_第3页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教案_第4页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教案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教案 第一课时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 课程标准 4 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 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1 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 2 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观念。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和影响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图片、录像);谈话法; 新课导入出示图片 :请学生回答:你知道这些武器最早在哪次战争中被使用吗? 生答:氯气,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导弹、原子弹 第二次 世界大战。 2 / 13 师: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 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新课教学(一)浩劫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活动一:读图文,析原因。表格: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 1870 年 1914 年 英国 % 14% 德国 % 14 3% 书本漫画:图 7 1 设问:上述图文资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图文生动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当时德国的统治者还宣称:德国在“ 古老欧洲的狭窄地带边界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 ,还有人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 “ 就象自然法则那样不可3 / 13 抗拒 ” 。英国和德国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盟,以壮大力量,压倒对方。于是,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逐步形成了,战争一触即发。 2过程( 1914 1918)活动二:小组竞赛 比比你的观察力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师:仔细观察形势图,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从中获得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多?学生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1)战争的爆发地是:萨拉热窝。( 2)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首,一方是协约国,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首。( 3)在一战过程中,欧洲战场上始终保持中立的国家只有:西班牙、阿尔巴尼亚、瑞士、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国。( 4)重大战役有: 着重介绍凡 尔登战役。(播放录像资料)(如果缺乏录像资料,可出示相应图片,由了解此战役的学生介绍。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补充。)问:通过观看录像,有关凡尔登战役你了解到什么?(每个同学限讲一点)在学生发言后出示: 3结果及其影响这场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如何呢?活动三:师生同阅读阅读以后,由学生概括一战的结果和影响,特别突出一战给人类带来惨重的损失,使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苏俄的诞生。活动四:唇枪舌战在萨拉热窝事件中, 19 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 林西普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发,4 / 13 刺杀了奥国王储弗朗茨 斐迪南,但却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造成 3000 万人的死伤, 3000 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普林西普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罪魁祸首观点二:普林西普无须承担一战爆发的责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承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人们并没有吸取这一教训,仅仅过了 20 年,又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爆发了,人类又一次经受了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的洗礼。这就是 出示:(二)浩劫之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活动五 阅读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德意日法西斯妄图称霸世界。 2简况 活动六 七嘴八舌话二战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示意图要求:阅读二战形势示意图,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关于二战,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重点介绍:( 1)时间: 1939 1945( 2)战争的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 3)重要转折点: 1942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展示图片或录像)( 4)性质: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5)结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继 投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但是战争让 6000万人失去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 40000 亿美元。 适时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使用及其危害。( 1945 年 8 月5 / 13 6 日,美机在广岛投下当量为 2 万吨 TNT 炸药的原子弹,日本居民死难 78150 人,受伤和失踪 51408 人。 8 月 9 日,美机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居民死难 23750 人,受伤 43020人。) 活动七 讨论: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一方面突出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另一 方面强调法西斯反人类的本质必然使它走向失败,而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必然取得胜利。承转: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进步,争取持久和平是亿万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 3联合国的创立时间: 1945 年 10 月 24 日目的: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主要创立国:美英苏中等(可以补充:当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资料) 第二课时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有更系统的认识,并能更深刻地认识战争带来的灾难,从而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观念;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科技的两 重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难点:科学技术的两重性 新课导入 6 / 13 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20 世纪初爆发的两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们就是 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叙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审视这两次世界大战方方面面的情况吧。 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 新课教学 (一)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活动一:比一比,填一填。 不同点 类别 对象 根本 原因 起止 时间 战争 发起国 重大事件 结果 性质 一战 7 / 13 二战 相同点 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 科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二)科技与人类 问: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科技促进人类生活的实例吗? 生举例后,再追问:科技是否对人类生活只有促进作用?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8 / 13 生举例后,引出: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导出 活动二:唇枪舌战话科技 正方 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于人类 反方 科学技术的发展毁灭着人类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科技发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提高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一句话:我们应用科技造 福于人类。 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另一共同点是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干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三)图说法西斯暴行 活动三:课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收集反映德意法西斯暴行的图片,一组收集反映日本法西斯暴行的图片,并分别给收集到的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可用实物投影仪、幻灯片或黑板报形式呈现。 展示完以后,由学生谈他们看后的感受。自然过渡到 (四)我们应该如 何避免战争? 活动四:我为和平献计策。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引导学生概括出: 9 / 13 1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3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小结:略 第三课时 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最早爆发的地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质及影响;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 难点:经济危机的实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的处理办法;经济危机与二战策源地形成的关系 新课导入 叙述:环顾 1929 1933 年间的资本主义国家,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美国有 1040 万英亩的棉花被全铲倒在地;密西西比河漂满牛奶;巴西有 2200 万袋咖啡豆烧毁或倒入大海;丹麦毁灭了 11700 头牲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呢? 出示课题: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10 / 13 新课教学 活动一:新闻联播(设置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课前准备: 1.把学生分成四组,选出各组组长。 2.由四位组长讨论确定各组报道的地区 (或国家)及主题 地区如:西欧、美洲、非洲、亚洲 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 、德国 主题如:商品被销毁;银行挤破门;失业的人们;工厂纷纷倒闭等 3.各小组成员围绕本小组报道的地区及相应的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写成新闻报道稿。 4.有条件的话可由各小组把相关资料特别是图片、图表、地图等制作成幻灯片作为各小组新闻报道的相应的背景 活动过程: 1.两位同学担任新闻联播主持人 2.可由主持人读各小组已准备好的新闻报道稿,也可以由小组派代表作为外景地记者做 “ 现场报道 ” 。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使用教材 p91 图 7 9(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和图 7 10(挤满取款人群的银行) 其他可供参考的图片、地图、图表: 1929 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11 / 13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 % % % % 1/3 工业下降 70% %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2 / 13 1700 万 476 万 近 300 万 85 万 300 万 近 3000 万 活动二:国际观察(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实质、影响等 的理解)课前准备: 1.选择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 2.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作为资深记者参与现场分析。 3.主持人与各小组代表查阅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语。 2.“ 资深记者 ” 上场。 3.每位同学都是现场观众,他们可以提出他们有关经济危机的疑惑,并要求解答。 4.如果观众提不出问题,则由主持人提问。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用好书本 “ 母女的对话 ” :母女两人的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种非常矛 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堆积如山,造成浪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 “ 相对过剩 ” 。教材 P92 图 7 11 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正13 / 13 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孕育的。 活动三:我来想办法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国家元首,你所领导的资本主义国家正陷于危机之中,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矛盾有哪些?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把握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并为罗斯福 新政的学习埋下伏笔。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