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3 请比较一下请示和报告的不同 关于报告、请示的写作特色和区分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本人应邀前来深圳航空公司,给在座各位讲解公文写作,深感荣幸,非常高兴。深航公司地处深圳机场,这里有宏伟的建筑、亮丽的景色。每当我出差、旅游或探亲,出入深圳机场的时候,心里都十分高兴,情绪都十分亢奋,甚至欢欣喜悦、流连忘返。今天到这里来讲课,更是机会难得、兴奋不已。所以在讲课之前,我要对给了我这次机会的在座各位,特别是邀请我来讲课的你们总务部行政室王雪梅主任表示我的谢意和感 激之情,感谢大家让我再次来到深圳机场,再次领略这里的美好景色和感受这里的人文风光。 王主任要我给大家讲讲报告、请示、通报、函和会议纪要等几个文种的写作问题。这几种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常用的主要公文。掌握这几种公文的写作方式和方法,对于我们做基层工作的同志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在这里我只能重点地讲讲报告、请示的写作问题,其它几个文种只能捎带着说说,不能够展开谈,请大家见谅。就这两个文种而言,我打算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报告、请示的角色定位;第二,报告、请示的书面格式 ;第三,报告、请示的写作要领。 2 / 23 首先,讲讲报告、请示的文种含义、特点及相互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角色定位。搞清楚这两个文种的角色定位问题,对于写好这两种公文很有必要。实际写作中,人们对此不够重视,随意为之,常常闹出许多笑话。 大家知道,报告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的文件,是下级机关将情况通报给上级机关的主要形式。报告文的特点在于重陈述、有主见。重陈述是说,报告文以叙述事实为主,有条理地把情况叙述清楚,以供上级了解;有主见是说:报告文在陈述清楚事实 的前提下,还要表明对所陈述的情况的看法或意见,以供上级参考。这两个特点,是从报告文的内容上看出来的。报告文在内容上是既说事,又说理,说事为主,说理为辅。当然,这里的理,只是几句话交代出来的观点、看法,不是长篇议论的大道理。这在后面讲报告写作方法时还要详细介绍。 而请示文则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请求批准的文件。下级机关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向上级机关请示,在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不要请示,照常规去做即可。只是当某项工作出离了本机关职权范围时,才要用请示行文,且必须用请示行文,而不能自以为是 、自行其事。请示文有超前性和说明性两个特点。超前性说的是办事之前行文,办事之前呈送 ,请求上级定夺,待上级作3 / 23 出决断以后按上级意图行动,或办或不办,换句话说先奏后斩。说明性指的是请示文重在说明要办的理由、说明求助的内容即要求,通过说明,说服上级、打动上级,使上级作出决断,对请示的事项给予答复或批准。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报告和请示是两个定义不同的文种,有着各自的特点。二者虽说都是上行文,但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十分明显的,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四点不同: 请示 事前行文。 行文时机不同报告 事后行文。 请示 侧重说明理由、要求。 行文内容不同报告 侧重陈述情况、问题。 请示 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行文方式不同报告 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请示 要上级给予答复。 行文目的不同报告 只诉情况,不求回复。 报告和请示文的这四点区别,界定了二者的角色地位,分清了二者的性质特征,也限制了二者的适用范围。在写作方式和方法上给了人们以清晰的昭示。 但是,很遗憾,实际写作中,很多人 对此并不十分清楚,甚至还十分模糊。以至在行文中,造成了很多混乱,不是弄错行文时机,就是搞混行文内容,或者用错表达方式,甚至在报告中或文尾,写上要求上级答复和批示的话语,请4 / 23 示中大段大段的叙述事实等等。造成这种混乱现象,固然与写作者的知识储备不足、写作水平不高、或者责任心不强有关,也是上行文的历史状况影响所致。以前的上行文,笼统地叫请示报告,把对上级的行文确定为一个名称,只要是上行文,写作时,都一律写成请示报告,文中既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又提出请求。后来,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把上行文一分为二,报告归报告, 请示归请示,报告中只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不再提请求事项;请示中也只是请求上级指示批准,而不再汇报工作等等。请示报告的混合名称从此不再使用。报告、请示这样分开的时间已 经很久了,现在仍然有人不知道这一点,还常用混合名称,进行混合写作。有些领导至今如此,一提到给上级行文,就满嘴都是请示报告。在座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有,就要改过来,以后也不再这样做。如果看到别人这样做,就大胆、善意、及时地指出来,帮他改正。以使报告、请示文的角色地位更加确定、更加清晰,从而承担起各自应当承 担的责任和职能。这对公文写作的规范化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明确了报告、请示文的角色地位,再来讲这两个文种的格式和写作,就比较容易了。 第二,讲讲报告、请示的文面格式。 报告、请示都是上行文,都是下级机关写给直接的5 / 23 上级机关的,它们文种体例一样,文面格式相同,都有: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结语;都要:落款、署时、盖章。在写法上,除了正文、结语有区别,其它各项也都相似。 标题:既可以:发文机关 +事由 +文种,也可以采取省略式,通常省略发文机关,写成:事由 +文种。但不能只用 文种做标题,写成报告或请示。 主送机关:一定有,有一定 正文:报告正文通常写两部分内容 请示正文通常也写两部分内容 结语:报告结语常写 请示结语常写:以上要求当否,请批示 落款:一定有,有一定 署时:都要写出年、月、日。行政公文落款处的年、月、日都要用汉字小写数字,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报告、请示当然不例外。 盖章:报告、请示与其它行政公文一样,都必须加盖发文机关的公章,盖章才能生效 ,才有严肃性。 以上说的是报告、请示的文面格式和各个项目的写作方式、方法。 第三,讲讲报告、请示的写作要领。 全面掌握报告、请示的构成体例,严格按照报告、请示的文面格式和具体项目去写,这是写作报告、请示的基本6 / 23 要求。但仅仅符合这些基本要求,还不一定能够写好报告、请示。要真正写好这两种公文,还必须掌握这两种公文各自的类型及写作要领,注意吸取他人写作这两种公文的经验教训。 工作报告 简单地说,报告从写作目的上分,有三种类型情况报告 答复报告 综 合报告 从写作容量上分,有两种类型专项报告 请准类请示 请示文的类型比较少,只有两个前者是请求上级机关批 请帮类请示 准办理某件事,后者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比如给权力、给精神、给政策,给人、财、物等等。 在写作报告、请示的时候,要根据这些类型的不同,采取一些不同的方式,要根据内容、目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写,有重点地写。总而言之,不同类型的报告、请示,承担的写作任务不同,因此在写法上有明显差异,写作时要具体对待。 但是 ,不管报告、请示这两个文种的类型有多么复杂,写作的任务有多么不同,具体的方法有多么纷繁,每个7 / 23 文种的写作总有些共性的要求值得注意。就报告文而言,写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陈述事实要完整清楚。所谓完整,是事实要写得有头有尾,说清来龙去脉,交代出事实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所谓清楚是事实脉络清晰,一件事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多件事可按性质分类叙述。 分析要精炼,观点要鲜明。分析情况,阐述意见,理性表达不能缺,但不必详尽,也就是不像写议论文那样在摆出论点以后加以详细缜密的论证,而是 只讲观点、结论,免去论证过程。这在前面已经提及,此处再作说明。而为使报告的主见突出,观点、结论鲜明,采取分点列举办法,使用数字序码。 语言要朴实,格式要正确。格式要正确,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关键是语言要朴实,要实话实说。少用花哨的形容词,少作长篇大段的议论,不用含糊不清或过于灵活的概念。因为报告是写给自己的上级机构和顶头上司的,只能实话实说,只能用尊敬、谦虚的态度和语气,不能夸夸其谈、 虚张声势,当然也不必讨好卖乖、阿谀奉承。 就请示文而言,写作时必须注意三个方 面:一是遵循请示规则,二是讲清理由要求,三是行文得体对路。 请示规则有六条:一文一事,单头请示,不8 / 23 同时抄送下级;一般不直送领导者个人,一般不越级请示;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写请示文,要分清主送、抄报,由主送机关负责办理。比如深圳大学是受深圳市政府的行政领导和广东省高教厅的业务领导,写请示文就要分清主送一个上级、抄报另一个上级。 请示文要讲清理由要求。这是写作请示文的重点,也是写好请示文的关键。向上级写请示文,无非是要求上级作出指示,或批准自己作某事,或为帮助自己做好某事而给人、 给钱、给物、给精神、给权力、给政策。目的既然如此明确,理由自然也就应当充分,要求自然也就应当合理。换言之,为了实现请示目的,写作请示时,就要力求把理由讲得更加充分,把要求提得更加合理。行文时,应当先陈述理由,后提出要求。 要写好请示文,尤其要注意行文的得体对路。所谓得体,就是态度要得体,所谓对路,就是语气要对路。请示文的写作对象是上级,作为写作主体的下级当然要用尊敬的态度和语气,这跟写报告时所持的态度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比写报告所持的态度更加谦虚,对上级更加尊敬,语气上要更加 讲究。因为你是求上级批准、帮助,你就不能态度上太过仗义,语气上太过强硬。为此,在遣词造句时,就要做到语气委婉些,态度客气些。要用商量的口吻,讨论的口吻,切勿强词夺理、强人所难、逼人就9 / 23 范,那样的话,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当然也不必过于软弱,可怜兮兮地像乞丐要饭似的。因为写请示文毕竟是为了处理公务,既然如此,就应当公事公办,只要公平、公正、公开、合法、合理、合情就行了。这才是真正的得体对路。 以上说的是报告、请示文的的写作问题,是讲下级如何向上级行文。除了报告、请示这两种上行文,还有一种上行文就是议案 。议案这种上行文比较特殊。它是政府向同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呈送的公文,从发文的方向上看,似乎应该是平行文。但由于它是执法机关的政府呈送给立法机关的人大的公文,所以它具有下级向上级呈送公文的属性,因为在法的问法上,人大高于政府,因此议案就是上行文。十三种行政公文中,只有报告、请示是标准的上行文,议案是特殊的上行文。因为讲到了报告、请示这两种上行文,连带着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上行文议案,至于议案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因为时间关系, 报告与请示比较谈 一、报告与请示的相似点 报告与请示两个文种的源流大致相同。报告和请示起源相同,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上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臣下上书于君王的专用文书。西汉时的疏、状,魏晋时的启,宋代以后的申状、呈状等,都属于这一类文书。官府之间,下对上先后使用过10 / 23 牒、呈、申状、呈状、禀等文种。民国时期,仍沿用呈,这种呈涵盖了当时的上行文书,包括报告与请示。民国时期已出现报告,但使用不普遍,主要是军事机关下对上的报告,如战斗要报、战斗详报等。真正将报告和请示 定为公文文种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时代。 1931 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苏维埃地方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有报告书这个文种,其中包括了报告和请示。 1938 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发表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请示的公文名称,并界定请求上级答复问题时用之,但实际上常与报告混用。这个文件把报告定为下级对上级的通用公文名称,规定工作报告、工作经验、工作反映、检讨 ?均包括在内。这样报告和请示就取代了旧时呈的部分职能。 1957 年,国务院秘书厅在 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中将报告和请示明确分开,作为两种公文文种。 从行文关系看,报告与请示均属于上行文,即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行文,因此在措辞口吻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国务院办公厅1987 年 2 月 18 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主要种类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主要分 10 类 15 种,报告和请示属于其中的第七类。该章第七条七款报告、请示类表述为: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11 / 23 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显然,这一规定表明,报告 和请示皆属于报请类上行文。 从行文的目的和用途看,请求批转性请示与呈转性报告,均属于呈请文书。根据行文目的不同,请示可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三种。请求指示的请示是对上级的指示、决定以及施行有关政策、法令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太清楚或需要变通执行的地方,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指示或作出解释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是指用于下级机关需要办理、解决而自己无权无力办理、解决的事项和问题,请求上级批准办理或授权解决时所使用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是指职能部门就自己分管业务范围内出 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措施,却因职权范围所限不能自行向有关地区、部门发出指令性文件,需请求上级机关审定批准后转发执行时使用的请示。报告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性质分,报告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呈报性报告是只向上级报送有关情况,以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为主要内容,不要求上级机关批转;呈转性报告,除了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外,侧重提出建议和意见,请求上级机关批准并转发有关部门参考或执行。由此可以看出,呈转性报告也同请求批转性请示一样,均属于呈请性文书。近年来,在高规格的公文作中,呈转性12 / 23 报 告和呈转性请示已被意见所取代。这是应特别予以注意的。 从两种文书的结构看,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正文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从文书的陈述方式看,都用叙述为主、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请示与报告的不同点 行文性质、用途、目的不同。 国务院 2000 年 8 月 24 日发布、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报告与请示的文种作了明确规定。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具有呈报性;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公文,具有请求性。 凡是报告,所涉及的事项均属于发文部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项,不超出所管辖的职能职权范围,是为直接的上级机关服务的,所以一般不越级报告,特殊情况下越级报告,必须同时或事后向直接上级报告;也不向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报告。报告主要用于下情上达,为上级机关了解下情、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要明确: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女联 合会等机关,虽然13 / 23 同在一个层次上,如省一级或市一级或县一级,但它们的行文关系却不是平级机关,也不是不相隶属机关。必须特别强调指出:党是领导机关,人大是权力机关,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而工、青、妇机关则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因此,这些机关之间不是平级机关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着领导、监督、执行的关系,具有领导与指导的关系,也就存在着报告、请示的工作制度。如公文版式中信函式格式的报告 政府给党委的报告、函件格式的报告 政府给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就是为了印证这种特殊的行文关系。 政府机关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不相隶属机关,相互之间没有报告、请示的行文,如有工作上的联系,只能使用函和意见。因此,报告是在事项不超越所属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使用的上行文,主要目的是让直接上级机关及时了解下情,沟通和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着重于汇报工作,只供上级参考,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属于呈阅性文件,称为阅件。 请示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属于主管单位明确规定必须经过请示批准方可办理的事项;第二,对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不甚了解,有待上级机关明确答复方可办理的事项 ;第三,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严重困难或出现的新情况,但又无章可循,难以14 / 23 处理,请求上级给予指示和帮助解决;第四,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特殊, 难以完全落实上级的统一决定,需要对此做变通或特殊处理,请求上级批准;第五,本单位意见分歧,又无法统一,要求上级机关给予裁决;第六,本单位职权范围内难以决定或解决不了 的问题,有待于上级指示或批准。由此可以看出,请示是在事项超越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使用的上行文,而且请示只能向自己的直接上级提出而不能向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提出。因此,请示主要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 决具体问题,是问文,属于呈批性公文,无论可否都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答复,称为办件。 主体部分的内容含量不同。 请示主体部分的内容要比报告单纯得多。因为请示没有综合性的,办法中的行文规则明确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这也是实际的需要,因为一文数事,牵涉的单位多,涉及的政策规定也多,上级机关往往难以答复,几个单位同时答复更不可能。有时会因其中某一事项被卡住而耽误其他事项的批复,从而影响办事效率。因此,请示主体部分的内容单一,就一件事发文请示,篇幅较短。而报告主 体部分的内容则丰富和宽泛得多。报告有专题的与综合的,综合性报告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主要情况、经验教训、15 / 23 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专题性报告主体部分有的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报告,主要写取得的成绩、做法上的经验和今后的工作打算;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事实及产生原因、责任追究及处理意见和今后的改进措施。如果是汇报工作,则应首先写明工作的基本情况,其次写明主要做法和成绩,包括采取的办法、措施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最后写明还存在什么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如果是反映情况,则应首先 对所要反映的情况或问题作一概述,然后集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如果是答复上级的询问和要求,应首先扼要叙述上级机关询问的事项或提出的交办的任务,然后写明处理的大致过程,包括所采取的办法或措施,以及在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陈述的事项等,最后交待处理结果,同时征询上级机关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因此,报告主体部分的容量可大可小,内容含量较多,篇幅也较长。 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与使用语气不同。 虽然请示与报告文种结构类似,但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使用语气却各不相同。 报告的主体,又叫做报告事项:要写出自己的实践情况、问题、经验。在写作上依据内容类项不同,按照一定的类别、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有序地表述出来;行文中,注意展示本机关的实践性、过程性,是陈述自己的做法,或16 / 23 获得的情况,或针对上级机关所问而答,分条列项,事项分明地撰写出来;使用的语气是报告性;而请示的主体,叫请示事项:是要陈述向上级机关提出请求的事项的理由,行文中要注意述由而不是论理,所陈述的不是自己的实践而是自己的请求,因此行文不体现实践性、过程性,而要展示请求的必要性、合理性,使用的语气是 请求性的。 报告在于陈述自己的实践,或将需要反映的情况进行陈述,或针对上级所询进行答复,侧重于陈述情况,形式多样,表述灵活;请示在于陈述自己的请求、请求的理由、请求的依据,侧重于陈述理由,讲明原因,简明扼要。撰写请示,切忌议论说理。请示绝对不能写成议论文。请示需要的是陈述自己的理由,而不是论证道理。怎样做到明白、准确陈述自己的理由而不议论理由呢 ?就是注意自己所要陈述的理由,都是本机关实际发生的人和事所需要的,而不是从书本上、报刊上找的理论。一般来说,所陈述的都是实际困难、实际需要,只要如实陈述出 来,让上级机关能从中了解到实际情况,能体会到你的实际困难、实际需要便足够了,无需理论化。 行文的时间不同 请示由于是请求上级机关批示、批准,因此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不允许未经上级批示或批准,就擅自做出处理或决定。否则,即属越权17 / 23 行为,处理或决定的事项就属无效。比如某机关单位因工作需要,打算购置一台复印机。必须事前行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得到批准后方可购买;未经批准,即便有钱也不行。报告则有所不同,它可以事中行文 重大工程建设或重要工作进行当中的例行 报告;还可以事后行文 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工作,反映某方面重要情况等。总之,报告的写作时间比较灵活,不像请示那样必须事前行文。 结尾用语不同 报告的结尾用语不具有期复性,不要求复文,结尾部分的用语常常使用以下一些词语,即多用于综合性报告的特此报告、专此报告等;呈报性报告则常用特此报告,请审查、以上报告,请审阅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用语。请示的结尾用语则要用期复性、期准性的,要求复文,必须用期待复文的结语,常常使用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妥否,请批示 等。 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请示和报告是党政机关使用频率极高的两种公文,但长期以来,在使用实践过程中,请示与报告被错用的情况较为普遍,要么不加区别,请示、报告合二为一,以请示报告不伦不类的面目出现;要么张冠李戴,该用请示时用报告,该用报告时用请示,造成混用错用,不懂得区别。这些都不符合办18 / 23 法、条例中的规定。 造成请示与报告与不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的原因是:一是理解上有偏差,没有正确理解请示与报告的真正含义,经常分 不开请示与报告的界限,分不清到底应该是请示还是报告。二是拟写人员思想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请示与报告必须分开的重要性,认为总是请示问题报忧不报喜,不如混合起来既请示了问题又汇报了情况。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等等。 请示与报告不分,往往为上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带来不便,还轻易使上级机关错批、漏批文件,甚至有时延误事情的处理,严重影响公文质量。正确地报送请示与报告,可以使上级机关了解把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增强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交流。 总之,请示与报告虽均属上行文,有一些相同的 特性,但两者的行文目的和要求却不相同,区别也是明显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同点辨析 请示与报告的共同点主要在于: 1、文种源流相同 报告和请示起源相同,可谓同根同源。如前文所述,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上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臣下上书于君王的专用文书。西汉时的疏、19 / 23 状,魏晋时的启,宋代以后的申状、呈状等,都属于这一类文书。官府之间,下对上先后使用过牒、呈、申状、呈状、禀等文种。民国时期,仍沿用呈,这种呈 涵盖了当时的上行文书,包括报告与请示。民国时期已出现报告,但使用不普遍,主要是军事机关下对上的报告。 1931 年 11 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苏维埃地方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有一种称之为报告书的公文。这种报告书包含了报告和请示两个文种。到抗战初期,在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编写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中,报告被正式定为上行公文的一个文种名称;请示也作为上行公文的一个文种名称,报告和请示分开了。 1951 年 9 月政务院公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又只有报告而无请示,并规定报告是对上级陈述或 请示事项用的。报告和请示又合在一起。 1957 年国务院秘书厅在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中,除了报告又有请示,并明确地指出:报告和请示必须分开使用。报告中不能写请示事项,但请示可以反映情况,陈述意见,说明理由,以便上级处理。这个文件把报告定为下级对上级的通用公文名称,规定工作报告、工作经验、工作反映、检讨 ?均包括在内。 1957 年,国务院秘书厅在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中将报告和请示明确 20 / 23 分开,作为两种公文文种。 2、行文方向相同 从行文关系看,报告与请示均属于报请类的上行文,即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行文,因此在措辞口吻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条例规定,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条例规定,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显然,这些规定表明,报告和请示皆属于党政机关法定公文中最为典型的上行文。 3、结构模式相同 请示和报告 的结构模式大致相同。它们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正文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从公文的表达方式看,都用叙述为主、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4、行为特点相同 请示和报告的写作行为都具有主动性、及时性、如实性的特点。报告中除了答复报告外,其它的报告和请示都是主动行文。一般情况下,只要可能,制发报告应力求及时、迅速,否则就会延误问题解决的时机,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21 / 23 如实汇报。无论是成绩还是失误,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营销工作汇报
- 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英文演讲
-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 《西游记》阅读课件
- 《被澡盆卡住的熊》课件
- 糖尿病全营养护理
- 事故后全员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事后安全培训课件
- 牙膏成分化学品解读
- 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护理
- 《酸辣土豆丝制作》课件
- 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方案
-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综述》7400字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移动门式架操作平台安全技术交底
- 压力容器制造(A2、D级)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 环保考核试卷18285(含答案)
- 2023年诗词诵读技能比赛考试题库(500题版)
- 饭店服务礼仪(第3版)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大型公共机构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 歌曲try的歌词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