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_第1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_第2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_第3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_第4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511 课)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5 11 课)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及经济发展的过程; 3、掌握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的历史情况及影响; 4、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知道甲骨文、金文,了解先秦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知道孔子,了解 “ 百家争鸣 ” 的主要史实。 以教材中课 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为线索对学生应掌握知识作识记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能力目的 1、通过本单元历史事件发展经过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人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掌舵和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2 / 22 2、通过对本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的学习及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本时期文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 生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并认识到我国家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及生活中要有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通过对古代科技、文化成果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夏、商、西的更替及本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基本对中国奴隶制社会作了一个大概的学习,通过春秋战国的学习,对奴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有了初步 的了解,在本单元这短短的几课时里,不但对我国古代奴隶制文明的辉煌灿烂进行了讲述,也对奴隶制文本质及奴隶的悲惨命运作了全面的学习,同时对推动时代发展的关键及新旧时代的更替的残酷战争也进行了学习,最后对本时期的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们真正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3 / 22 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学、教师重点提示、难点重点讲解等多种方式,从多种角度来训练、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来学习历史、解决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 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 3、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兴衰过程; 2、司母戊鼎及青铜文明; 3、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4、先秦的文成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方式与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分组讨论探究、综合启发等教学方式 教具 教材、教参、地图册、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四、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 兴亡 4 / 22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 2070 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与作用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 1、商汤灭夏:公元前 1600 年 2、商汤作为:任用伊尹等措施; 3、盘庚迁殷: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 “ 炮烙 ” 三、西周 1、周国的发展:(学生自学找出周国强大的过程) 2、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 1046 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 立。 3、西周分封制。 4、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 771 年西周灭亡。师:提出本课提纲,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此部分知识,进行识记,并分组进行检查 师重点强调: ( “ 公天下 ” 变 “ 家天下 ” ) (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了解桀的暴政,为商汤灭夏5 / 22 作好辅垫作用)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自学,找出商灭夏及商迅速强大的原因) (教师点拔,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纣的残暴酷刑及灭亡的必然性)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 “ 夏桀 、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 (此为本课重点,要求学生对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要进行熟练识记并理解) 第 6 课灿 烂的 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 2、出示一组 “ 三星堆 ” 文化图片 3、陶瓷业: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青瓷 玉器制造业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6 / 22 1、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2、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 1) “ 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 ” , 学生讨论,教师讲述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此时期的青铜制造业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发展,并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 “ 青铜文明 ” 。 组织学生讨论: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 ( 2) “ 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 ” 夏商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明确青 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讨论过程中了解奴隶悲惨的生活) 第 7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7 / 22 一、春秋争霸 东周分期:春秋和战国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用管仲,改革内政 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 (二)、晋楚争霸 1、晋国强大原因 2、晋楚争霸过程 3、争霸战争的影响 二、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3、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4、长平之战 8 / 22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教师讲述王室衰微这一时代特征,可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并指导学生思考王室衰微与诸候争霸之间的因果关系。 过渡提问: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1、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本重点,争霸过程中的重大战役,可让学生概述争霸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了解南方其他国家加入战争的情况。 (教师讲解过渡)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 齐秦楚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9 / 22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指出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 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学生读课本简述战争过程及结果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 第 8 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大变革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都江堰:战国李冰 (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 2、时间 -在秦孝公支 持下,公元前 356 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4、变法意义: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春秋中后期出现铁农具,战国广范使用。 教师讲述,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并识记关于都江堰的知识点 10 / 22 教师可适当作检查 接上学习 此内容为本课重点,学生重点识记,教师重点检查,可分小组进行提问或默写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回答课本动脑筋;引导学生回答出商鞅变法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 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 “ 甲骨文 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 金文 ”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 24 节气 2、扁鹊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 1、离骚诗歌赏析, 2、战国时期盛行 “ 钟鼓之乐 ” 四、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11 / 22 1、思想: 2、教育: 3、文化: 诗经尚书春秋 论语 1、先展示各种文字 -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 ,陶冶了情操 ,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 24 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 24 节气的谚语。 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赏析屈原的离骚 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 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 2、思想家老子 :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12 / 22 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3、百家争鸣: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庄子主张 “ 无为而治 ”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五、知识小结 六、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要求臣下勤恳办事, “ 有功于民 ” 的是() A商汤 B盘庚 c商纣 D 夏禹 2下图是 “ 夏桀把人当坐骑 ” ,它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是一种体育活动 B奴隶地位低下 c夏桀残暴无道 D没有交通工具 13 / 22 3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不同的是() A实行王位世袭 B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c实行分封制 D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4使用 “ 炮烙 ” 等酷刑,说明() A奴隶主对战俘处理的残酷 B奴隶反对奴隶主发展手工业 c奴隶主具有独创性 D奴隶主阶级的残忍 5今天的家禽家畜主要品种都有的时间是()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6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下列器具中,夏朝人不曾使用的是() A青铜器 B陶器 c铁器 D玉器 8下图是曾在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国,做了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秦穆公 D晋文公 9战国初期, 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是() A晋国 B齐国 c宋国 D吴国 10对齐桓公的 “ 尊王攘夷 ” 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 “ 尊王 ” 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11对都江堰性能说法最全面的是() 14 / 22 A便利交通 B防洪灌溉 c灌溉 D防洪 12齐桓公与晋文公的相同点有() 都注意发展生产 都注意训练军队 都利用 “ 尊王攘夷 ” 的口号 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 都善于使用诱敌深入战术 A B c D 13下列人物与事件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晋文公与城濮之战 B墨子与百家争鸣 c秦孝公与商鞅变法 D孟子与道德经 14我国使用牛耕最迟在() A春秋末年 B战国初年 c春秋初年 D战国末年 15封建社会形成后,社会主要矛盾是() A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奴隶主阶级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D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16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因素在于() A人民群众的拥护 B秦孝公的支持 c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D符合地主阶级愿望 17我国古代 “ 钟鼓之乐 ” 盛行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18下图是墨子和弟子在一起的想像图,墨子给大家宣传他的主张是() 15 / 22 A要求统治者用 “ 仁政 ” 治国 B主张 “ 兼爱 ”“ 非攻 ”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c各种事物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互相转化 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19对于孔子的 “ 仁 ” ,解释最全面、正确的是() A人人相互爱护,相互关心 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减轻赋税 c人人相互爱护,反对不义战争 D包含一切美德,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 20下列思想家属于学派创始人的是()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A B c D 二、填空题 21夏朝经历了 _多年。最后一个国王 _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2商朝后期,西边 _流域的周国,迅速发展起来,国君 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 _等,国力逐步强大。 23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 “ 三星堆 ” 文化举世闻名,出土的 _大型 _、 _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16 / 22 24公元前 770 年, _东迁洛邑,史称 “ 东周 ” 。东周分为 _和 _两个时期。 25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 _、 _等历史上一些著名战争,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26战国时期 _和 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7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 _和 _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 _也发生了变化。 28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_,他要求统治者用 “_” 治国, _。 29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和他的主要辅助者,分别是_和 _。 30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_、 _和_学派的创始人。 三、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商纣建造了 “ 酒池 ”“ 肉林 ” 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殷都附近还有从全国掠夺来的巨大粮仓。 材料二周厉王霸占山川林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平民表示不满 。周厉王竟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谁有不满,就杀谁。 请回答: 17 / 22 ( 1)材料一、二中的商纣王、周厉王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在夏朝的历史上也有一个类似君主,他是谁? ( 2)他们的做法造成了什么后果?试举两例。 ( 3)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总结出什么教训? 32、材料一 “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 引自汉书 材料二 “ 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 引自岳麓书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 2)在当时的背景下,在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对今18 / 22 天的社会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七、板书设计 第五课 “ 夏、商、西周的兴亡 ” 一、夏朝 1、建立时间: 公元前 2070 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 1600 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 1046 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公元前 771 年西周灭亡。 第 6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商朝,是我国 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3、 “ 三星堆 ” 文化。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9 / 22 第 7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在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为春秋和战国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城濮大战: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 8 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 -在秦孝公支持下,公20 / 22 元前 356 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 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 “ 甲骨文 ”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 金文 ” 4、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 24 节气。 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