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卷.doc_第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卷.doc_第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卷.doc_第3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卷.doc_第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与群儿戏于庭_众皆弃去_光持石击瓮破之_(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2. (15分)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路遇先生余儿行路中,遏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 , 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注】余儿:我的孩子。命:命令,吩咐。俟:等到。人皆称为知礼:人们都说(我的儿子)懂得礼数。皆,都。礼,礼节、礼数。(1)说说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鞠躬行礼 鞠躬:_人皆称为知礼 知礼:_(2)在路上遇到老师时,该怎么做?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 (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懂得了什么? 3. (14分)阅读课文画蛇添足,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 其:_之:_遂:_亡:_。(2)说说你对画蛇添足的理解。 4.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 5. (2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6. (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辄:就。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耳:罢了。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俱乘船避难_幸尚宽_后贼追至_携拯如初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7. (12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操竞杀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吕布为曹操所缚_将死之际_乃语操曰_明公之所患_(2)为什么吕布愿意投降并效力于曹操却仍然被杀?请谈谈你的理解。 8. (13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读一读,把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 (2)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当时一定_,他多么希望_。别的小朋友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走,他想:_。最后司马光终于想出办法,救了那个小朋友。 (3)通过这件事,我知道司马光是一个_的孩子。( ) A . 贪玩B . 善于观察C . 爱动脑筋D . 乐于助人(4)小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至少说出两点不同之处。 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 , 诵 , 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 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注】少时:小时候。诵:背诵。辍(chu)然:突然中 止的样子。谖(xun):遗忘,忘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其母方织_其母引刀裂其织_(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何为中止?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3)孟母通过_这件事,告诉孟子_这个道理。 10. (5分)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孔子:_两小儿:_(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可以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可用文言文来说) 11. (6分)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 朱熹)(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余尝谓_ 心不在此_却只漫浪通读_ 心到最急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B . 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C . 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12.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 13. (27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还_(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14.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善:擅长B . 谓:认为C . 乃:于是D . 绝:告别(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B . 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C . 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D .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15.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 )A . 乐器B . 弹奏C . 发动(3)洋洋乎若江河( )A . 如果B . 好像C . 你(4)志在流水( )A . 志向B . 记住C . 记号(5)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16. (8分)读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尝:曾经。诸小儿:小伙伴们。游:玩。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奔过去。唯:只有。信然:真是这样。【附参考译文】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众小孩儿争着奔过去抢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尝,真是这样。请在古文和译文中用“_”画出王戎判断路边的李子是苦的原因。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1、1-2、1-3、2-1、2-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