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国土规划课件.ppt_第1页
安徽理工大学国土规划课件.ppt_第2页
安徽理工大学国土规划课件.ppt_第3页
安徽理工大学国土规划课件.ppt_第4页
安徽理工大学国土规划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土地资源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China India USA Brazil Russia Canada Australia Landarea 1000hectare Cultivatedarea Grasslandarea Forestlandarea Nationalcomparisonchartoflandresources 土地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少 后备资源有限 ThechangingofcultivatedlandareaofChinafrom1998to2010 Cultivatedlandareapercapita hectare ofmajorcountriesintheworld DistributionofreserveresourcesofcultivatedlandinChina Landusetypesandtheirareasofreserveresourcesofcultivatedland 土地资源利用条件差 DistributionofthecultivatedlandandfarmlandproductivepotentialofChina 潜力不足 土壤侵蚀 土地沙漠化严重 Excessiveexpansionofconstructionland 矿山开采带来损毁严重 专题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 特点 发展历程 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作用 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 根据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 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定义 一定的规划区域 国家 省 地市 县 乡镇五级行政区域 实质 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既定量 保质 定位 规定用途 土地资源配置 时间 空间 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核心内容 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 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结构决定功能 编制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 理解概念的要点 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 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作用 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 整体性 长期性 战略性 控制性 规划对象 任务 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整体 总体 的特性 规划时限具有长期性 规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 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 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性控制 以及其宏观指导性 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和控制 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控制作用 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展历程 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应宏观管理要求而生 用地形势 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 土地管理法 规划期限 1987 2000 规划层级 国家 省级 市县三级 规划进展 93年国家 96年大部分省级 市县级75 规划效果与问题 有益探讨 按需定供 力量孱弱 1997年11号文冻结令 1999新土管法修订 规划期限 1997 2010 规划层级 国家 省级 市 县 乡五级 规划进展 99年国家 2001国务院审批的112个省 市级规划及其他 规划效果 全面覆盖 供给引导需求 保护耕地 权威性 保护与保障的双重使命 规划期限 2006 2020 规划层级 五级 规划进展 2008年国家 2009大多数省 市 县级 2010乡级 规划特点 红线目标 空间管制 弹性 公众参与 节约集约用地 近期规划 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指规划所要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关系到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 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一 总目标 二 具体目标 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既三个效益的统一 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 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如1997 201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 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为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如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目标有4个方面 以规划指标来体现 2010年耕地总面积12827万公顷 2001 2010新增建设用地不超过204 80万公顷 土地整理全面展开 2010土地开发利用率达75 26 以上 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森林覆盖率达19 0 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总量进行宏观控制 例如农用地总量控制 各类建设用地总量和增量控制等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 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 利用 整治和保护 以保证充分 合理 科学 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 各项用地必须依据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程序 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规划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供给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 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分区 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明确土地利用潜力 摸清家底 规划基础 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 规划的方向 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规划的核心内容 规划实施的保障 规划层次全国省级地 市 级县 市 级乡镇级 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三个阶段 规划审批阶段 方案编制阶段 准备阶段 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编制程序 组织准备 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规划指导思想 工作内容 步骤方法 人员及分工 经费 制定技术方案 依据 内容 方法 技术路线 成果要求等 收集资料 相关的文字和图件资料 准备阶段 规划领导小组 规划工作小组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土地资源评价 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 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 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 对未来各项用地量的测算 发现未来用地的要求和趋势阶段性成果 土地评价成果 土地现状评述 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 方案编制阶段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 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 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要作好 两个估计 问题解决程度 取得效益 两个协调 与上级规划 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其他规划的协调 编制供选方案 2 3个 方案择优编制规划成果资料 规划审批 规划成果评审 由上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规划成果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依据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由同级人民政府审议 后报有批准权限的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并由主主管部门备案 规划审批阶段 要提交的文件 材料 耕地动态平衡 耕地保护要求 动态平衡 占补落实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率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非农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情况 落实上一级规划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土地开发 复垦 保护等 土地利用分区情况 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下一级情况 文本 说明 专题研究质量 规划图件等 评审主要方面 1 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 2 规划图件 3 规划专题报告 4 其他必需的文件 资料 规划审批 分级审批 审批内容 审查报批 三级审批 国务院 省级人民政府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审批省 自治区 直辖市 省会所在城市 非农人口50万以上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省级政府审批地 市 级 县级和不设区的乡级规划 市级政府审批设区的市的乡级规划 符合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目标 耕地和环境保护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依据是否充分 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 农用地和非农用地是否协调 符合规划审批规定 前期准备工作 听取意见 组织评审 做好协调 申报 由同级人民政府上报有权批准的上级政府 由同级主管部门审查 审查 征求意见 进行全面 公正 客观的评价 提出审查意见 批复 上级主管部门报同级政府审批 附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需资料 一 社会经济与统计资料1 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部门 近几年 3 人口普查汇总资料4 历年统计年鉴5 人口资料 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 机械迁移人口 非农人口 农业人口 流动人口 暂住人口6 规划区域历史资料 如地方志 二 土地部门资料1 土地利用详查资料与图件2 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与图件3 土地登记年报或土地统计年报4 基本农田保护资料与图件5 历次非农建设用地清查资料6 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及其他专项土地调查资料7 土地评价资料8 上级下达的建设留用地指标9 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总体资料10 上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三 自然资料1 土壤普查资料和图件2 气象资料 气象局 3 地形资料 土地局 4 水文资料 水文站 5 资源状况资料 矿产 生物 景观资源等6 五荒四低 调查资料 计委区划办 7 生态环境状况资料 环卫局 四 部门发展规划资料1 城建部门 城市发展规划 村镇发展规划 集镇规划2 交通部门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3 水利部门 水利水电发展规划 水资源调查开发规划4 农业部们 种植业发展规划 特色果 茶 桑基地发展规划 养殖基地发展规划5 林业部门 林业规划 森林资源调查与开发规划6 发改委 国土规划 区域规划 农业区划 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工业发展规划 开发区规划 全县 乡 经济发展规划 乡企规划注意 1 保证资料真实性 2 资料口径统一 3 保证资料完整性 4 资料时间性 附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交成果 一 成果主件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1 导言 规划目的 任务 依据 期限 范围 2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3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各类用地数量 结构 利用程度 效益 分布 潜力 问题 4 规划的目的与方针 规划目标 近期任务 利用方针 展望远景土地利用 5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阐述各类土地调整数量 结构变化 利用原则 调控措施 6 土地利用分区 用途 面积 管制规则 7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 8 土地保护 整理 复恳和开发 范围 方向 目标 重点项目 计划 措施 9 下一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 分解各指标 10 实施规划的措施 行政 经济 法律 技术手段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 1 属修编性质的 说明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存在问题及修改必要性 2 编制规划简要过程 3 编制规划指导思想 目的 原则 任务 4 编制规划基础数据及其来源 5 重点规划指标和用地布局的依据 6 上一级规划落实情况及各部门用地协调 7 实施规划的条件 8 推荐方案可行性分析及实施的效益评估 社会 经济 生态三方面 9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006 2020年全国总体规划纲要涉及内容 3 规划图件 1 土地利用现状图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 全国1 250万或1 400万省级1 20万或50万或100万地市级 界于省级与县级之间县级1 5万或1 2 5万乡级1 1万 二 成果附件1 专题研究报告 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 土地适宜性评价 3 土地供需预测分析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协调报告 5 其他特色专题研究报告 如南丰蜜桔 井冈山旅游等2 总结报告 1 工作总结报告 规划组织领导与参加人员 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内容与方法 完成的主要工作成果 工作体会等 2 技术总结报告 编制规划技术路线概述 编制规划所采用具体技术方法与效果论证 技术方法技术上的创新及与国内外技术的比较 技术工作中的经验 体会 建议等 附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 不同级别 不同区域的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 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 1 确定对全国有指导意义的土地开发 利用 整治 保护的方针政策及目标和措施 2 协调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 3 根据全国的生产力总体布局与用地需求 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区 4 提出各省 市 区 的土地利用方向和指令性指标 对跨省 市 区 的重要工程项目用地进行布局 并确定用地规模 5 拟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政策措施 1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 根据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的要求 结合本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的问题 确定全省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2 根据全省土地利用目标和各地区 市 土地资源特点提出各地区 市 的土地利用方向和目标 3 根据全省的生产力总体布局与用地需求 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区 4 对各种用地 生产基地及跨地区 市 的基础设施工程用地进行布局 提出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调整指标及省内重要基础工程和重要工矿项目用地规模 5 解决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不能考虑的地市与地市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 6 制定实施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2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3 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 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土地利用的问题提出本地区土地利用的方针 2 根据本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确定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目标 3 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各县土地资源特点 确定各县土地利用方向 4 确定区内中心城市 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重要工矿项目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5 协调地区内县与县之间的土地利用 解决县与县所不能考虑的土地利用问题 6 制定实施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1 根据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 确定本县土地利用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