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1页
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2页
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3页
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4页
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概况 影像学检查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多数放射科医师对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以及胰腺导管上皮腺癌等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熟悉部分胰腺少罕见病的影像学表现颇具特征性 影像学检查可以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一些胰腺少罕见病根据影像学表现难以作出明确诊断 需进行穿刺活检 分类 胰腺先天性病变胰腺少罕见炎症性病变胰腺少罕见肿瘤 分类 胰腺先天性病变异位胰腺环状胰腺先天性胰腺分裂先天性背胰缺如胰腺慢性纤维化胰腺内副脾胰腺少罕见炎症性病变胰腺少罕见肿瘤 胰腺先天性病变 一 异位胰腺 heterotopicpancreas 异位胰腺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腺 是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现 以40 50岁多见 男女比例3 l异位胰腺可发生在大多数腹部器官 80 发生于胃 常在幽门前区 和十二指肠 较少发生于回肠 肠系膜 胆道 脾脏 麦克尔憩室或阑尾 病因 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先天性畸形多数学者认为异位胰腺的形成是胚胎时期的胰腺原基与原肠粘连或穿透原肠壁 并随原肠的旋转及纵行生长而分布于各个异常部位也有认为本病是内胚层异向分化所致 病理 大体所见为圆形或不规则的浅黄色或淡红色实质性结节 单发 偶见多发 一般体积较小 直径2mm 4cm75 位于黏膜下层 少数可位于肌层或浆膜下 没有包膜镜检时异位胰腺具有正常胰腺的组织特点当异位胰腺位于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下时 常有一两个管道开口于胃肠腔内 开口通常位于胰腺隆起的最高处如果管道不开口于胃肠道 则可在局部扩大呈囊状 临床表现 随其所在部位及并发的病理改变而不同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发生症状的主要原因为异位组织发生炎症引起的狭窄和痉挛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可出现腹胀 腹痛 恶心呕吐 溃疡 出血等表现 影像学诊断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对胃及十二指肠的异位胰腺诊断有帮助主要表现为圆形充盈缺损 其中央存留钡剂呈脐状凹陷 称为中央导管征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各异 异位胰腺 M46 胃部不适就诊 胰腺异位于12指肠前外侧 与胰颈分离 平扫及增强扫描 与胰腺主体同步变化 胰尾异位于肾上腺 M51 二 环状胰腺 annularpancreas 胰腺组织胚胎发生异常 胰头部胰腺组织呈部分或完全环绕十二指肠降部而得名发生率约为1 20000 男性略多于女性 多见于新生儿 而成人常在20 30岁发病约70 的环状胰腺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 其中以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和肠旋转不良最为常见 病因 多数学者认同的是Lecco提出的胰腺腹侧原基旋转异常学说胚胎期十二指肠背侧和腹侧的两个胰腺原基未能随十二指肠的旋转而捻动 腹侧原基以带状延伸的形态继续留在十二指肠的前方 以致完全或部分环绕十二指肠降段 病理 85 环状胰腺位于Vater乳头以上根据环绕十二指肠的程度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完全型胰腺组织环绕十二指肠全周 不完全型则环绕周长的2 3 4 5环状胰腺与正常胰腺的组织结构相同 含有腺泡 导管和胰岛组织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分为2型 新生儿型常在出生后1 2天内出现症状 多为呕吐等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成人型则依据有无十二指肠狭窄梗阻以及有无其他继发病变而出现腹痛 腹胀 恶心呕吐及营养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 影像学诊断 有十二指肠梗阻者平片可表现为 双泡征 钡餐检查对诊断颇有帮助 特点为 胃腔扩张 内有潴留 十二指肠降段环形压迹 肠腔狭窄长约1 4 5cm 其内黏膜无破坏 狭窄近端十二指肠扩张 狭窄段近端逆蠕动 狭窄附近出现异位溃疡ERCP可示胰管环绕十二指肠CT或MRI示十二指肠狭窄 壁增厚 周围绕以胰腺组织 环状胰腺 三 先天性胰腺分裂 congenitalunfusedpancreas pancreasdivisum 也称为腹侧和背侧胰管未融合 系胰管先天性发育异常无胰腺疾病的患者ERCP或MRCP中的检出率为3 5 而在胰腺炎的患者中ERCP可发现25 的患者有胰腺分裂可见胰腺分裂是胰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病因 正常情况下 胚胎7周时 腹胰由十二指肠腹侧转移到背侧 与背胰合成为胰腺 腹胰构成胰头 背胰构成胰体和胰尾 背侧胰管与腹侧胰管汇合 背侧胰管的近段消失如果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未融合 则形成胰腺分裂 其腹侧胰管开口于主乳头 背侧胰管近段不消失而单独开口于副乳头副乳头开口很小 大量胰液分泌后排流障碍 常可导致胰腺炎 病理 胰腺分裂如无并发症 除胰管汇合异常外 胰腺组织本身与正常胰腺无异如发生炎症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胰腺分裂如无并发症可无症状约45 60 的患者可并发急性或慢性胰腺炎 患者常于22 50岁发病 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的表现 如上腹痛 向背部放射和进食 尤其脂肪餐 后加重 食欲不振及体重减轻等 影像学诊断 超声 CT 常规MRI常无阳性发现 偶可见胰头部胰管的扩张和胰管结石如果发生胰腺炎则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表现ERCP是确诊的重要方法从主乳头插管示腹侧胰管粗短并有分支呈树枝状 胰体尾不显影 从副乳头插管见背侧胰管显影 腹侧和背侧胰管无交通近年来 MRCP逐渐取代ERCP成为诊断胰腺分裂的主要手段 四 先天性背胰缺如 congenitalagenesisofthedorsalpancreas 遗传所致的先天性胰腺体尾部及颈部缺如 可合并胰头部分缺如极为罕见 目前国外仅十余例报道 国内未见报道 病因 属先天发育异常正常情况下胚胎7周时 背侧胰腺与腹侧胰腺融合 腹侧胰腺构成胰头的大部分 背侧胰腺则形成胰头小部分以及胰腺颈部 体部 尾部背胰发育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障碍均可导致先天性背胰缺如 病理 背胰缺如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前者胰头小 胰腺颈体尾缺失后者依背胰缺失的程度不同有多种类型不完全性缺如时残留背胰组织的病理学特点文献尚未见报道 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糖尿病症状 这可能与胰岛细胞大部分分布于胰腺体尾部 导致背胰缺如的患者胰岛素相对不足有关如果合并胰腺炎则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超声 CT以及MRI均显示胰头 胰腺体尾部缺失发生胰腺炎者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表现ERCP或MRCP显示胰管在胰头处即中断 体尾部胰管不显示 胰体尾缺如 多脾综合征 F47 四 胰腺内副脾 intrapancreaticaccessoryspleen 副脾临床上相当常见 但发生于胰腺内者罕见本病表现为胰腺内实性肿块 应注意与胰腺肿瘤鉴别 病因 副脾为先天性脾组织异位 可能是与背侧胃系膜内胚胎脾芽的某些部分融合失败有关副脾常位于脾门周围 少数可位于胰腺组织内 主要是在胰尾部胰腺内副脾无临床症状 常于手术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病理 较小 直径常在2 5cm以内 表面光滑 有包膜 可有小脾门 血供可来自脾动脉组织学上副脾与正常脾脏无异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 胰腺内副脾无临床症状 常于手术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胰腺内副脾绝大多数位于胰尾部 影像学表现颇为典型 其CT密度 MRI信号与正常脾脏一致动态增强扫描时副脾与正常脾脏同步强化 3 0T磁共振 男45岁体检发现胰尾部占位 1 5T磁共振 分类 胰腺先天性病变胰腺少罕见炎症性病变胰腺脓肿胰腺炎性肿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特发性纤维性胰腺炎胰腺结核胰腺少罕见肿瘤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utoimmunepancreatitis 是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的胰腺慢性炎症性病变与普通的慢性胰腺炎不同 本病应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有效 胰腺的形态和功能可恢复正常本病好发于中老年 女性略多于男性 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胶原性疾病 病理 胰腺常有弥漫性肿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纤维化改变 胰管也有常炎性细胞浸润 胰腺包膜纤维增生 临床表现 患者血清 球蛋白和IgG升高 出现胰腺抗原的自身抗体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 消化不良 体重减轻等类固醇类药物治疗后上述临床表现可缓解或消失 影像学诊断 CT或MRI均可表现为胰腺弥漫增大 T1WI胰腺组织信号强度减低 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组织强化减弱 但出现延迟强化病变区胰腺周围可见包膜样环状影 CT呈低密度 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强度 增强扫描有延时强化ERCP可见胰管广泛不规则狭窄MRCP显示胰腺段胆总管的狭窄 上段扩张胰周脂肪组织内常无明显炎症性改变 分类 胰腺先天性病变胰腺少罕见炎症性病变胰腺少罕见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上皮源性肿瘤胰腺间叶组织肿瘤胰腺转移瘤其他胰腺少罕见肿瘤 一 胰腺囊性上皮源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较少见 约占全部胰腺肿瘤的10 恶性胰腺肿瘤中仅有2 4 为囊性胰腺囊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癌 导管内黏液乳头状肿瘤 实质性乳头状上皮肿瘤等除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肿瘤外 其他肿瘤均属于恶性肿瘤或潜在恶性肿瘤 一 浆液性囊腺瘤 serouscystadenoma 最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 良性 不发生恶变好发年龄30 50岁 女性多见 男女比例1 6一般无症状 可有上腹部不适 疼痛等 有时可及肿块浆液性囊腺瘤起源于胰腺中央的腺细胞根据囊的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 小囊型 大囊型和混合型 其中以小囊型占绝大多数 二 黏液性囊腺瘤 mucinouscystadenona 黏液性囊腺癌 mucinousvstadenocarcinoma 多见于女性 男女比例1 240 60岁多见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 腹部肿块等 不具特征性黏液性囊腺癌为恶性肿瘤 而黏液性囊腺瘤有潜在恶性 有人认为囊腺瘤和囊腺癌为疾病发展的两个阶段 三 导管内黏液乳头状肿瘤 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tumor IPMT IPMT好发于中老年 50 70岁多见低度恶性或有恶性倾向的肿瘤 有时同个肿瘤内可见良性 交界性及恶性肿瘤成分预后较好 由于肿瘤常生长于主胰管 因而临床上常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或慢性阻塞性胰腺炎 65 左右的患者有腹痛 45 的患者有体重减轻 还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及脂肪泻等 病理 IPMT起源于主胰管 主胰管型 或主胰管的主要分支 分支型 发生于主胰管者可累及局部胰管也可弥漫侵及整个主胰管 发生于胰管分支者后期也常累及主胰管 混合型 发生于主胰管者主胰管及其主要分支均有非狭窄性扩张 病变区衬以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 扩张囊变的胰管内可见黏液栓以及偏平或乳头状生长的壁结节 病理 发生于主胰管大分支的病变大多发生于胰腺钩突 少数发生于胰尾部 早期为多囊状的肿块结构 与胰腺囊腺瘤颇为相似 后期病变常累及主胰管 则与原发于主胰管的病变相似无论是发生于主胰管还是其主要分支的病变 其病变均与主胰管相通 这与胰腺囊腺瘤明显不同 由于乳头状新生物或黏液栓阻塞胰管 常继发胰腺炎症 影像学诊断 主胰管型的病变CT MRI上可表现为主胰管囊状扩张 其主要分支也可见扩张 胰腺萎缩 有时与慢性阻塞性胰腺炎难以鉴别扩张胰管内的壁结节或黏液栓对诊断颇有帮助 薄层扫描及变换体位对显示壁结节和黏液栓效果佳 黏液栓随重力总位于囊腔下壁 影像学诊断 位于胰头部的病变还可引起扩张的壶腹突向十二指肠腔 发生于胰管分支的病变表现为多房状囊性肿块 常位于胰头钩突 内可见间隔 表现与囊腺瘤相似 后期病变累及主胰管则出现主胰管的扩张及其腔内的壁结节和黏液栓 MRCP及ERCP对本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特别是ERCP 内镜下见乳头溢出黏液样物 可见突向十二指肠的扩张乳头 注射造影剂后容易显示壁结节和黏液栓造成的充盈缺损 病变与主胰管相通有助于鉴别诊断 四 实质性乳头状上皮肿瘤 solidandpapillaryepithelialneoplasm 胰腺的罕见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平均年龄25 30岁临床上常表现为腹部不适 疼痛 腹部肿块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大多数病变出现囊变该肿瘤属低度恶性 较少转移扩散 预后较好 病理 肿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 一般较大 常见的直径为5 8cm肿瘤周围有较厚的纤维包膜 边界清楚 常突出于胰腺外瘤体剖面可见明显出血和坏死 大的坏死区可形成囊腔 内含血性或胶冻样物 构成囊实相间的结构 30 左右的肿瘤周边可见钙化 病理 病变内富有薄弱血管为本病的又一病理学特点镜下可见胞质呈嗜酸性的小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形成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及电镜示肿瘤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成分 影像学诊断 CT MRI表现为胰腺边界清楚的大肿块 囊实相间 实性部分主要位于病变周边 有强化 囊性部分主要位于病灶中心区域 囊变区密度较高 CT值约40 50Hu30 的患者病变周边可见钙化由于病变内常有出血 T1WI可见不均匀高信号 T1WI见不均匀低信号MRCP或ERCP示胰管受压 移位或中断 二 胰腺间叶组织肿瘤 间叶组织肿瘤少见 约占胰腺肿瘤的1 2 通常来源于结缔组织 淋巴组织 血管和神经组织等 一 淋巴管瘤 lyphangioma 占所有淋巴管瘤的1 以下 组织来源尚不清楚 有人认为是遗传异常 有人认为是创伤性病变 也有人认为淋巴管瘤是真正的肿瘤 病理 典型的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 囊腔大小差异很大 从显微镜下可见到10cm不等 囊内有薄层分隔 可有浆液 血性浆液或乳糜液 内衬淋巴管上皮 周边有薄的纤维组织被膜 囊内及囊壁均罕有钙化 淋巴管瘤可以生长在胰腺实质内 也可生长于胰腺外 通过蒂和胰腺组织相连 影像学诊断 CT或MRI扫描可见胰腺囊性肿块 可有分叶 囊内分隔较薄且有轻度强化 囊壁很薄 罕有钙化淋巴管瘤有时与胰腺其他囊性肿块难以鉴别 可进行穿刺活检 二 脂肪瘤 lipoma 很少见 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 仅在影像学检查或手术时偶然发现组织学上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 可有少量的纤维分隔 有薄层的胶原纤维被膜包绕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影像学诊断 CT或MRI均表现为胰腺边界清楚的肿块 内部结构均匀 对周围无浸润CT值 30Hu 120Hu 密度均匀 T1WI和T2WI呈高信号 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没有强化有时肿块内可见菲薄的纤维分隔 鉴别诊断 胰腺脂肪瘤需与脂肪瘤病 畸胎瘤以及脂肪肉瘤鉴别 脂肪瘤病 脂肪替代 病灶呈浸润生长 边界不清 没有包膜 畸胎瘤 除脂肪外 还含有钙化 骨骼 牙齿等其他成分 脂肪肉瘤 除含脂肪组织外 还有软组织肿块成分 胰腺脂肪替代 三 畸胎瘤 teratoma 本病非常罕见起源于外胚层胚胎残留组织的多能细胞根据肿瘤的大小及生长的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但均无特异性为良性病变通常同时有囊实性成分 如毛发 牙齿 钙化 软骨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囊 汗腺及皮脂腺成分等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表现取决于肿瘤内各种成分的比例 常为多种成分同时出现 如脂肪成分 实质性成分 囊性成分 牙齿 骨骼 钙化等 有时可出现液平面 四 神经鞘瘤 Schwannoma 内脏的神经鞘瘤来源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施万细胞 罕见于胰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