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2、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重点难点】1、学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2、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自主导学】9.体会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10.下列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江两岸重峦叠嶂,隐天蔽日,景色好不壮观。B下岗工人们自出心裁,设计出的服装异彩纷呈,很富有时代特色。C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D校园里的松柏修剪得俯仰生姿、整齐划一,像一排排士兵坚守着阵地。【自主合作探究】11.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质感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精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反馈检测】(16分)12.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是( )(2分)A池沼() 嶙峋() 砌砖() 着眼()B琢磨() 丘壑() 镂空() 蔷薇()C轩榭() 庸俗() 模样() 松柏()D斟酌( ) 一幅画() 对称() 阑干()13.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3分)A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C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D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14.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3分)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C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D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2分)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3分)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主要到次要 D 从原因到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