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苏科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苏科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苏科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4页
苏科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 . 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 . 通过声音的音调可辨别乐器的种类D . 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2. (2分)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热的是( ) A . 熔化、液化、汽化B . 升华、汽化、熔化C . 液化、汽化、升华D . 凝固、液化、凝华3. (2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物质为非晶体B . 该物质的熔点是80C .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5minD . 第3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4. (2分)1600000m可能是( )A . 一个人的高度B . 一本书的长度C .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 . 一座山的高度5. (2分)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6. (2分)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 .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 .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7. (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看电影时,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 打开紫外线灭菌灯时,可以看到紫外线灯发出淡蓝色的紫外线C . 用玻璃三棱镜可以使太阳光发生色散D . 从远处逐渐向穿衣镜靠近时,穿衣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8. (2分)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B . 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 .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D . 近视眼用凹透镜正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9. (2分)(2017重庆)宋代范仲俺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A . “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 .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 . “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 .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10. (2分)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 ) A . 焦点以内B . 焦点上C . 焦点以外,两倍焦距以内D . 2倍焦距以外11. (2分)如图: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华同学拍照,洗出底片分别为甲和乙,则( )A . 小红和小明离小华的距离相同B . 小明离小华的距离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C . 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先靠近小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 . 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先远离小华,再缩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12. (2分)(2016宜昌)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A . 出现手指的实像B . 出现手指的影子C . 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 . 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13. (2分)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 一定小于LB . 一定等于LC . 一定大于LD . 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L14. (2分)有一个凸透镜,萧萧经测量发现它的焦距f8cm;当把一物体放到2f的位置时,萧萧又观察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要小些,则该透镜实际的焦距f( ) A . f8cmB . f8cmC . f8cmD . 以上都有可能15. (2分)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 .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 .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C .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D .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二、 填空题 (共9题;共9分)16. (1分)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17. (1分)玩具“光压”风车如图,它主要由抽掉适量空气的密闭玻璃罩、四个轻质叶片、转轴和底座组成。放在阳光下照射,风车能自动旋转起来。 (1)风车每个叶片一面为黑色,另一面为白色,受到阳光照射的黑色叶面比白色叶面温度要_(填“低”或“高”),温度高的叶面附近空气分子运动速度大,对叶面的撞击作用力大,叶片绕中间轴转动。 (2)若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在阳光下风车叶片_(填“会”或“不会”)旋转。 18. (1分)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反射后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然是”、“不是”),称为_反射;电影院里,观众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幕布上的影像,是光的_反射。 19. (1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20. (1分)(2015绥化)小薇同学用一块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蜡烛与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3)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它的像将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小薇戴的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1. (1分)如图所示,为叶脉上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一种_现象。图1所示,透过露珠看到叶脉变大了,露珠相当于一个_;图2所示,透过露珠看到远处的庄稼和蓝天、白云的倒立、缩小的_像,生活中与此成像原理相同的一种光学器械是_。 22. (1分)人的眼球相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23. (1分)某同学用钢卷尺测得自已的身高为1.724m,那么此钢卷尺的分度值是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cm。 24. (1分)八年级的小玉同学在学习了测量长度知识后,她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25cm、18.26cm、18.25cm、18.27cm,她测量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_三、 实验题 (共7题;共21分)25. (1分)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小华的妈妈用毛巾在外面檫,可怎么也檫不掉,小华告诉妈妈,这不是灰尘,而是里面的灯丝受热发生_现象,然后又在附近内壁上发生_的缘故。 26. (3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热,但温度_,水的沸点是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请指出丙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 (5)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_。 (6)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_。 (7)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 27. (5分)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_;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光屏,则光屏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4)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所以此实验应该选用_(选填“更薄”或“更厚”)的玻璃板。 (5)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决定的因素是( ) A . 平面镜的大小B . 平面镜放置C . 物体离开平面镜的距离D . 物体大小28. (2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015304560反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22.135.440.9(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_(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和_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且折射角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29. (2分)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颜色屋”,如图甲所示,屋内摆放着各色家具,墙上有“光影之绚”四个大字。 (1)“颜色屋”内的灯光颜色会在白、红、蓝、绿之间变化,家具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_的。(选填“变化”或“不变”) (2)图乙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_组成的; 30. (5分)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蜡烛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 (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6)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 31. (3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_。 四、 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32. (5分)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3. (5分)如图所示,空气中一束光经过s点斜射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上表面,并穿过玻璃砖从下表面射出,请在图中画出该光路图(不考虑玻璃砖的反射)。 34. (5分)如图画出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方向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