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某综合大厦空调工程设计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Design for an Integration Building in Nanjing 届届 系系 专专 业业 学学 号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摘 要 本设计为南京市某大厦空调工程设计 该建筑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公用建筑 地下 1 层为制冷机房和车库 地上一层 二层为商场 三层为 KTV 四到六层为客 房 本设计范围为 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 新风及风系统 制冷机房的设计 主要 内容为负荷计算 空调系统方案选择 风系统设计及气流组织计算 风管水力计算 空调机房设计选型等 结合工程实际设计资料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要求各功能房间采用全年舒适 性空调 一层 二层为全空气系统 三层为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四 至六层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最后对整个设计进行了总结 并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对今 后的设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强调空调设计应尽量满足业主的要求及节能规范 本设计依据参考并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 关键词 空调 全空气系统 风机盘管 ABSTRACT This design for a building for Nanjing air conditioning project design the building is underground layer under ground and 6 public construction A layer underground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 room and the garage the ground layer 2 for stores three layer for KTV four to six layers as guest room The scopes of this thesis are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new wind and air system cold and heat source The main contents are load calcul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rogram selection wind an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calculations duct hydraulic calculation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cold and heat source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design mater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required the function rooms adopt year round comfort air conditioning one layer 2 for all air system water system for air three layer layer 4 6 fan coil system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I summarize the whole design and the outline of the problem which needs further study and also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It is the design of air conditioning that should try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home owners and the energy code This design refers to relativ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norms which have been closely executed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All air system Fan coil system I 目 录 第 1 章 绪 论 1 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 2 设计目的 1 1 3 设计内容 1 第 2 章 工程概况 2 2 1 工程概况 2 2 2 气象参数 2 2 3 围护结构参数 2 第 3 章 负荷计算 3 3 1 负荷计算 3 3 1 1 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 3 3 1 2 外窗冷负荷 3 3 1 3 人体冷负荷 4 3 1 4 灯光冷负荷 5 3 1 5 设备冷负荷 5 3 1 6 新风冷负荷 6 3 2 负荷对比 6 第 4 章 空调系统简介 7 4 1 空调系统分类 7 4 2 空调系统比较 9 第 5 章 空调系统设备选型 10 5 1 空调水系统的选取 10 5 2 空调风系统的选取 10 5 3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设计计算 10 5 3 1 夏季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 10 5 3 2 举例计算 11 5 4 全空气系统设计计算 12 5 4 1 夏季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 12 5 4 2 计算举例 12 第 6 章 气流组织设计 14 6 1 气流组织 14 6 2 散流器的选择 14 6 2 1 散流器送风 14 6 2 2 一层商场散流器的设计计算 15 II 第 7 章 水力计算 16 7 1 风管的设计 16 7 1 1 计算方法 16 7 1 2 风管水力计算举例 16 7 2 水管水力计算 19 7 3 空调风机盘管水系统凝水管 20 第 8 章 空调制冷机房设计 22 8 1 冷水机组的选型 22 8 1 1 冷水机组的台数 22 8 1 2 冷水机组的装机容量 22 8 1 3 冷水机组的类型 22 8 2 冷却塔的确定 22 8 2 1 冷却塔的配置 22 8 2 2 冷却塔的选择原则 23 8 2 3 冷却塔的选定 23 8 3 制冷机房水泵的选择 23 8 3 1 冷冻水泵确定 23 8 3 2 冷却水泵确定 24 8 4 系统定压 24 8 5 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25 8 5 1 软水器和软化水箱 25 8 5 2 水处理仪 25 第 9 章 管道保温的设计 26 9 1 保温材料的选用 26 9 2 保温管道防结露 26 第 10 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震 27 10 1 空调系统的消声 27 10 2 空调系统的减震 28 结 论 30 参考文献 31 致 谢 32 附 录 33 附录 A 外文翻译 33 附录 B 负荷计算 42 附录 C 风机盘管选型 44 附录 D 风管水力计算 45 附录 E 水管水力计算 48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 第 1 章 绪 论 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央空调在世界上已有很久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也有几十年的应用时间 发达 国家在办公大楼及公共商业建筑中普遍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一 种全空气系统 它是用送风温度来控制室内温度的 变风量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室内 的空气品质 又达到节能的目的 1 2 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专业学习中的最后综合性的教学环节 根据专业要求 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 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成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专业工程技术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 1 3 设计内容 接受设计任务后 熟悉土建图纸与原始资料 查阅和收集资料 对设计对象选 择多种空调方式 经过综合比较后 最后选定一种较好的方案 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及概算的指标 对冷热负荷进行初步估算 初步确定冷热源 方式 容量 台数 机房位置和面积并确定送风方式 1 设计计算 其中包括房间的冷 热负荷及送风量的计算 空调系统方式的确定及风系统水 系统阻力计算 空调主机房的设计与计算和绘制施工图纸 2 绘图 图纸内容有空调 通风平面图和机房平面图 3 整理设计文件 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主要设备及材料明细表 全部设计图纸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2 第 2 章 工程概况 2 1 工程概况 该建筑位处南京市 共 6 层 地下一层有车库 后勤办公 库房 配电室 一 层 二层有办公室 商场等 三层有 KTV 包房 办公室 经理室等 四至六层有客 房 办公室等 2 2 气象参数 南京市室外计算参数为 夏季冬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5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4 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8 空调室外采暖计算温度 3 空调室外计算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1 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9 室外风速2 6m s室外风速3 8m s 大气压力100400Pa大气压力102520Pa 2 3 围护结构参数 外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框架填充墙 400 300 其传热系数 K 0 544 W m2 K 衰减系数 0 13 延时时间 9 9 h 外窗 为双层铝合金窗 其传热系数 K 2 904 W m2 K 衰减系数 0 997 延 时时间 0 365 h 屋面 为非上人加气混凝土砌块 100 聚苯板 70 传热系数 K 0 454W m2 K 衰减系数 0 244 延迟时间 10 618 h 内墙 为砖墙 002002 其传热系数 K 2 0 W m2 K 衰减系数 0 4 延迟时 间 7 2h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3 第 3 章 负荷计算 3 1 负荷计算 以五层旅馆客房为例 采用谐波法进行计算 面积 25 4m2 3 1 1 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 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Q W 按式 3 1 计算 Q KF t 3 1 式中 F 计算面积 K 传热系数 W m2 K 计算时刻 温度波的作用时刻 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 t 作用时刻下 通过外墙或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差 简称负荷温差 表 3 1 南外墙冷负荷 时刻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0019 0020 00 面积 m24 44 44 44 44 44 44 44 44 4 传热系数0 540 540 540 540 540 540 540 540 54 t 1010101010101099 冷负荷 W 23 823 823 823 823 823 823 821 421 4 3 1 2 外窗冷负荷 该冷负荷可分为两部分 温差传热冷负荷和太阳辐射冷负荷 1 温差传热冷负荷 通过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Q 按式 3 2 计算 Q KF t 3 2 式中 t 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差 K 传热系数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4 表 3 2 南外窗温差传热冷负荷 2 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 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Q 按式 3 3 计算 Q Xg Xd Cn Cs F Jj 3 3 式中 Xg 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双层钢窗 0 75 Xd 地点修正系数 Cn 窗户内遮阳系数 Cs 窗玻璃的遮挡系数 F 窗玻璃的直射面积 m2 Jj 计算时刻时 透过单位窗口面积的太阳总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 简称 负荷强度 W m2 表 3 3 南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 时刻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0019 0020 00 面积444444444 有效面积系数0 780 780 780 780 780 780 780 780 78 地点修正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 遮挡系数0 740 740 740 740 740 740 740 740 74 内遮阳系数111111111 负荷强度18018216513811490613019 冷负荷4504554123452852251527547 总冷负荷550555523456385325252163123 3 1 3 人体冷负荷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Qx 按式 3 4 计算 Qx nq1CclrCr 3 4 式中 Cr 群体系数 n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人数 q1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 W Cclr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时刻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0019 0020 00 面积444444444 传热系数2 92 92 92 92 92 92 92 92 9 t 8 68 69 69 68 68 68 67 66 6 冷负荷99 899 8111 4111 499 899 899 888 276 6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5 表 3 4 人体冷负荷 计算时刻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0019 0020 00 群集系数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 q1666666666666666666 n222222222 X T 0 900 920 940 950 960 960 970 970 98 显热冷负荷959799100101101102102103 人体总冷负荷193197202204206206208208210 3 1 4 灯光冷负荷 白炽灯和镇流器在空调房间外的荧光灯形成的冷负荷 按式 3 5 计算 Q 1000n1NX T 3 5 式中 n1 同时使用系数 一般为 0 5 0 8 N 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 kW T 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 h X T T 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表 3 5 灯光冷负荷 计算时刻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0019 0020 00 安装功率380380380380380380380380380 同时使用系数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 X T0 790 820 850 870 890 910 950 960 97 冷负荷555533398186 3 1 5 设备冷负荷 电子设备和驱动设备均在房间内 采用式 3 7 计算 Q qsX T 3 6 qs Fqf 3 7 式中 qs 热源的显热散热量 W F 计算面积 qf 电器设备的功率密度 W m2 T 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 h X T T 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6 表 3 6 设备冷负荷 时刻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0019 0020 00 电器设备散热量510510510510510510510510510 X T0 960 970 970 980 980 980 990 990 99 冷负荷 W 490495495500500500505505505 3 1 6 新风冷负荷 新风 Gw进入系统时的焓为 iw 排除时焓为 in 这部分冷量称为新风冷负荷 可 按式 3 8 计算 Qq md GW iw in 3 6 3 8 式中 md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Gw 新风量 m3 h iw 夏季室外计算参数时的焓值 kJ kg in 室内空气的焓值 kJ kg 3 2 负荷对比 将鸿业计算结果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 误差分析见表 3 7 表 3 7 误差分析 手算鸿业 结构 最大冷负荷 W 出现时刻 h 最大冷负荷 W 出现时刻 h 差值 南外墙2412 002720 0011 1 南外窗55513 0045313 0018 4 人体21020 0020120 004 2 照明18620 0020720 0010 1 设备50520 0048320 004 4 总负荷219813 00207218 005 7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7 第 4 章 空调系统简介 4 1 空调系统分类 用人为的方法处理室内空气的温度 湿度 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的系统 可使某 些场所获得具有一定温度 湿度和空气质量的空气 以满足使用者及生产过程的要 求和改善劳动卫生和室内气候条件 1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划分 集中空调系统 半集中空调系统 局部式 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系统 所有空气处理设备 风机 过滤器 加热器 冷却器 加湿器 减湿器和制冷机 组等 都集中在空调机房内 空气处理后 由风管送到各空调房里 这种空调系统热 源和冷源也是集中的 它处理空气量大 运行可靠 便于管理和维修 但机房占地 面积大 半集中空调系统 集中在空调机房的空气处理设备 仅处理一部分空气 另外在分散的各空调房 间内还有空气处理设备 它们或对室内空气进行就地处理 或对来自集中处理设备 的空气进行补充再处理 诱导系统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就是这种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的典型例子 局部式空调系统 此系统是将空气处理设备全部分散在空调房间内 因此局部式空调系统又称为 分散式空调系统 通常使用的各种空调器就属于此类 空调器将室内空气处理设备 室内风机等与冷热源与制冷剂输出系统分别集中在一个箱体内 分散式空调只向室 内输送冷热载体 而风在房间内的风机盘管内进行处理 2 按负担冷热负荷的介质划分 全空气系统 全水系统 空气 水系统 制冷剂 式系统 全空气系统 这种系统是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 集中式空调系 统就是全空气系统 全水系统 这种系统是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全部靠水作为冷热介质来承担 它不能解决房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8 间的通风问题 一般不单独采用 无新风的风机盘管属于这种全水系统 空气 水系统 这种系统是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既靠空气 又靠水来承担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 统就是这种系统 制冷剂式系统 这种系统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直接由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来承担 局部式空调系 统就属此类 3 按冷却介质种类划分 直接蒸发式系统 间接冷却式系统 直接蒸发式系统 制冷剂直接在冷却盘管内蒸发 吸取盘管外空气热量 它适用于空调负荷不大 空调房间比较集中的场合 间接冷却式系统 制冷剂在专用的蒸发器内蒸发吸热 冷却冷冻水 又称冷媒水 冷冻水由水泵 输送到专用的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冷却空气 它适用于空调负荷较大 房间分散或者 自动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 4 采用新风量的划分 直流式系统 闭式系统 混合式系统 直流式系统 又称全新风空调系统 空调器处理的空气为全新风 送到各房间进热湿交换后 全部排放到室外 没有回风管 这种系统卫生条件好 能耗大 经济性差 用于有 有害气体产生的车间 实验室等 闭式系统 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全部再循环 不补充新风的系统 系统能耗小 卫生条件 差 需要对空气中氧气再生和备有二氧化碳吸式装置 如用于地下建筑及潜艇的空 调等 混合式系统 空调器处理的空气由回风和新风混合而成 它兼有直流式和闭式的优点 应用 比较普遍 如宾馆 剧场等场所的空调系统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9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0 4 2 空调系统比较 表 4 1 系统比较 系统类型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优点 使用寿命长 可以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 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 解能运行调节 充分利用室外新风 减少与避免冷 热 抵消 减少冷冻机的运行时间 可以严 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 可以有效地采取消省和隔振措施 便于 管理和维修 布置灵活 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 统联合使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 各空 调房间互不干扰 可以独立地调节室 温 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 节省 运行费用 灵活性大 节能效果好 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 节 约建筑空间 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 定型化 规格化程度高 便于用户选 择和安装 只需新风空调机房 机房 面积小 使用季节长 各房间之间不 会互相污染 缺点 空气比热 密度小 需空气量多 风道 断面积大 输送耗能大 空调设备需集 中布置在机房 机房面积较大 层高较 高 除制冷及锅炉设备外空气处理机 组和风管造价均较高 送回风管系统 复杂 布置困难 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 不易均衡调节风量 风道要求保温 影 响造价 全空气空调系统一个系统不 宜供多个房间的空调 因为回风系统 可能造成房间之间空气交叉污染 另 外调节也比较困难 设备与风管的安 装工作量大 周期长 对机组制作要求高 则维修工作量很 大 机组剩余压头小室内气流分布受 限制 分散布置敷设各中管线较麻烦 维修管理不方便 无法实现全年多工 况节能运行调节 水系统复杂 易漏 水 过滤性能差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1 第 5 章 空调系统设备选型 5 1 空调水系统的选取 基于本建筑的特点采用了闭式系统 不与大气相接触 只设一个水系统 因两 管制方式简单且初投资少无内区 无需同时供冷和供热且无特殊温度要求 因而采 用了两管制系统 5 2 空调风系统的选取 该建筑为多为客房等房间 各房间的负荷根据运行时间不一致且有不同要求 因而选用了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形式 其中新风单独处理 减少了风机盘管中 风机的风量 减少了噪声 当风机盘管不运行时新风继续送风 不经过回风口 增 加了室内空气品质 5 3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设计计算 考虑到卫生和能效 风机盘管机组空调系统的新风采用独立供给室内的方式 经过处理后的新风从送风总风管通过支管送入各个房间 单独设置的新风机组可随 室外空气状态参数的变化进行调节 保证了室内空气参数的稳定 房间新风全年都 可以有保证 5 3 1 夏季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 选择处理后的新风和风机盘管处理过的空气分别送入室内的方案 采用新风不 负担室内负荷的方式 即将送入室内的新风处理到 90 相对湿度的室内等焓点 L 见 焓湿图 空调系统送风状态和送风量的确定可在 h d 图上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 h d 图上找出室内状态点 N 室外状态点 W 2 根据计算出的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 W 求出 通过 N 点画出线与Q Q W 90 线相交 即得送风点 O 确定送风量 3 根据等焓线 由新风处理后的机器露点相对湿度定出 L 点 N h 4 连接 L O 两点根据新风比确定风机盘管的出风状态点 F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2 图 5 1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处理方案 5 3 2 举例计算 以五层 502 客房为例进行计算 1 计算热湿比及房间送风量 13813 W Q 15 0 2072 在图上根据 25 及 1 55 确定 N 点 53 33 kJ kg 过 N 点画出线 N t N N h 与 90 线相交 得送风状态点 O 41 3 kJ kg 则总送风量为 O h G 0 17kg s 516 7m3 h cN hh Q 3 4133 53 072 2 2 风机盘管风量 要求的新风量 80 m3 h 0 03kg s 则风机盘管风量 W G GF 516 7 80 436 7 m3 h 0 14kg s W GG 3 风机盘管机组出口空气的焓 F h 38 7kJ kg OWL F F GhG h h G 连接 L O 两点并延长与等焓线相交得 F 点 查出该点温度 13 F h F t 4 风机盘管的冷量 QF GF hN hM 0 14 53 33 38 7 2 04 kW 根据负荷计算结果的冷量和风量 对每个房间进行风机盘管选型 根据冷量优 先 兼顾风量的原则 选用开利中央空调有限公司生产的 42CMT003 型风机盘管机 组一台 机组中档制冷量为 2 79kW 尺寸 930 479 261 故用该风机盘管处理后 的空气可满足室内要求 其它空调房间算法同上 各层房间风机盘管选型表详见附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3 录 B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4 5 4 全空气系统设计计算 5 4 1 夏季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 空调系统送风状态和送风量的确定可在 h d 图上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 h d 图上找出室内状态点 N 室外状态点 W 2 根据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 W 求出求出 通过 N 点画出此过程线Q Q W 3 采用最大温差送风 即露点送风 画出相对湿度 90 等相对湿度线 该线与 线交于 L 点 L 为送风状态点 4 根据 确定新风和回风的混合状态点 C 连接 C 点和 L 点 如图 w NC NW G G 所示 图 5 2 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处理方案 5 4 2 计算举例 以第二层为例进行设计计算 1 求热湿比 7082 W Q 2 13 93486 2 在图上根据室内 25 及相对湿度 55 确定N点 得到 53 33 dh N t N N h kJ kg 过N点作 7082kJ kg线与相对湿度线相交得送风状态点L 得到 90 32 5 KJ kg L h 3 求风量 G 4 5kg s oN hh Q 5 3233 53 5 93 新风量 Gw 265 20 5300m3 h 1 75kg s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5 新风比 38 G Gw G G NW NC w 混合点C的位置 72 6kJ kg C h 4 系统所需的冷量 25 9kW LC hhGQ 选用 G 8X2DF 型吊顶式空调机组两台 空调器额定制冷量为 13 5kW 风量为 16000m3 h 故用该空调器处理后的空气可满足室内要求 其它空调房间算法同上 各房间空调器选型列于表 5 2 表 5 2 空调器选型表 楼层编号所需冷量 W 选用型号额定风量 m3 h 余压 Pa 冷量 kW 台数 12 95G 8X2DF1600017013 51 一层 12 95G 8X2DF1600017013 51 27460G 5DF50003204 171 三层 26710G 5DF50003204 171 26970G 5DF50003204 171 五层 26970G 5DF50003204 171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6 第 6 章 气流组织设计 6 1 气流组织 所谓气流组织 就是在是空调房间内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 使得经过净 化和热湿处理的空气 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后 在扩散与混合的过程中 均匀地消除 室内余热和余湿 从而使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 湿度 气流速度和洁 净度 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 不仅直接影响到空调房间的空调效果 而且也影 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 如送风口的位置及型式 回风口的位置 房间几何 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 其中以送风口的空气射流及其参数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更 为重要 在设计气流组织时 根据空调精度 气流型式 送风口安装位置以及建筑装修 的艺术配合等方面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送风口 目前常用的送风口型式 按其特点主 要可以归纳为百叶风口 散流器 条缝风口 旋流风口 投射风口 孔板风口 格 栅风口等 选取的是方形散流器 6 2 散流器的选择 6 2 1 散流器送风 空气由散流器送出时 沿着顶棚和墙形成帖附射流 射流扩散较好 区域温差 一般能满足 只有采用顶棚密集布置向下送风时 工作区风速才能均匀 有可能形 成平行流 对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有利 故本设计中散流器采用下送的送风方式 表 6 1 散流器送风的最大风速 m s 建筑性质净高 3m净高 4 m净高 5 m 住宅3 94 24 3 个人办公室5 25 45 7 餐厅 百货公司6 26 67 0 公共建筑7 47 98 3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17 6 2 2 一层商场散流器的设计计算 1001 房间面积 1209 6m2 层高 5m 送风量 8064m3 h 2 24m3 s 有一间大办公室的内区拟用圆形散流器送风来实现空调 其建筑尺寸为 A B H 4 8 8 5 显热冷负荷平均分布 每 m2为 87 8W 送风温差 7 将整个大厅 划分为 24 个小区 即长度方向划分为 8 等分 每等分 A1 4 8m 宽度方向划分为 3 个小区 即宽度方向划分为 3 等分 每等分 B1 8m 将圆形散流器设置在小区的中央 每个小区可当作单独房间看待 在 A 4 8m H 5m 可得室内平均风速 vpj 0 11m s 气流射程 x 0 75A1 3m n 0 375 将这些数据带入公式 6 1 可求得室内 1 A x 平均风速 6 1 sm H A nA 08 0 8 4 8 4 8 4375 0 381 0 4 381 0 v 5 0 2 2 5 0 2 2 1 pj 按送冷风情况 vpj 1 2 0 19 0 1m s1500r min 时 宜选用橡胶 软木等弹性材料块或橡胶隔振器 设备转速 1500r min 时 宜用弹簧隔振器 2 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该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3 选择橡胶隔振器时 应考虑环境温度对隔振器压缩变形量的影响 计算压缩 变形量宜按制造厂提供的极限压缩量的 1 3 1 2 采用 橡胶隔振器应尽量避免太阳 直接照射或者油类接触 4 为了减少设备的振动通过管道的传递量 通风机和水泵的进出口通过隔振软 管与管道连接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32 结 论 针对南京市大厦的设计这一课题 从工程的实用性 可行性进行分析 最终采 用了集中式空气处理系统 全空气空调系统设备集中 运行和管理都比较容易 施工 方便 初投资小 系统简单 在过度季节能全新风运行 通过对南京市气象及大气条件的分析 进行了各楼层的冷负荷计算 并进行了湿 负荷与热负荷的计算 根据所求的负荷值 计算出了各个房间的新风量 总风量以及 冷量 进而求出了每一楼层所需的总风量 确定出了所选用的空气处理机组 最后经过 水利计算以及随后的绘图完成了此次设计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33 参考文献 1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院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 动力 M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3 建筑工程常用数据系列编写组 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1995 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S 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GBJ19 87 S 6 陈航 中央空调工程通用图纸集粹 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7 徐勇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8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M 第二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9 何青等 中央空调常用数据速查手册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0 马最良 姚杨 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1 陆亚俊 暖通空调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12 路诗奎 空调制冷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3 顾兴蓥 等 英汉暖通空调技术词汇 M 北京 宇航出版社 1994 14 William J Fisk Woody Delp Rick Diamond Darry I Dickerhoff Duct sustems in large commerical buildings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ir leakage and heat conduction gains J Energy and Buildings 32 2000 109 119 15 Irene Martini Carlos Discoli Elias Methodology developed for the energy productiv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in health buildings 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6 page 1 to page 9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34 致 谢 经过几个月来的不懈努力 终于完成了本次毕业设计 在本次毕业设计的整个 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支持和鼓励 使我对一项工程的设计过程有了一定的理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的机会 让我们更好的与实际相接轨 把书本上的知识得以和实 际相结合 让我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 在此特别感谢郝长生老师及张亚青老师在设计过程中给予我细心和耐心的指导 张老师治学严谨 作为学生 这些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还要感谢其他帮助过我的同 学和我们同组的每一位同学 感谢他们在毕设过程中给我的帮助和关心 最后 再次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35 附 录 附录 A 外文翻译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Air conditioning has rapidly grow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from a luxury to a standard system included in most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buildings In 1970 36 of residences in the U S were either fully air conditioned or utilized a room air conditioner for cooling Blue et al 1979 By 1997 this number had more than doubled to 77 and that year also marked the first time that over half 50 9 of residences in the U S had central air conditioners Census Bureau 1999 An estimated 83 of all new homes constructed in 1998 had central air conditioners Census Bureau 1999 Air conditioning has also grown rapidly in commercial buildings From 1970 to 1995 the percentage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with air conditioning increased from 54 to 73 Air conditioning in buildings is usually accomplished with the use of mechanical or heat activated equipment In most applications the air conditioner must provide both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to maintain comfort in the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re also used in other applications such as automobiles trucks aircraft ships and industrial facilities However the description of equipment in this chapter is limited to those commonly used in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Commercial buildings range from large high rise office buildings to the corner convenience store Because of the range in size and types of buildings in the commercial sector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equipment applied in these buildings For larger buildings th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is part of a total system design that includes items such as a piping system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cooling tower Proper design of these systems requires a qualified engineer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sector is dominatedby single family homes and low rise apartments condominiums The cooling equipment applied in these buildings comes in standard packages that are often both sized and installed by the air conditioning contractor The chapter starts with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then moves to refrigerants and their selection Chillers and their auxiliary systems are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36 then covered followed by package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Even though there is a large range in sizes and variety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used in buildings most systems utilize the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to produce the desired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This cycle is also used for refrigerating and freezing foods and for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The first patent on a mechanically driv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as issued to Jacob Perkins in 1834 in London and the first viable commercial system was produced in 1857 by James Harrison and D E Siebe Thevenot 1979 Besides vapor compression there are two less common methods used to produce cooling in buildings the absorption cycle and evaporative cooling These are described later in the chapter With the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a working fluid which is called the refrigerant evaporates and condenses at suitable pressures for practical equipment designs The four basic components in every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are the compressor condenser expansion device and evaporator The compressor raises the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 vapor so that the refrigerant saturation temperature is slightly abov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oling medium used in the condenser The type of compressor used depend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Large electric chillers typically use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hile small residential equipment uses a reciprocating or scroll compressor The condenser is a heat exchanger used to reject heat from the refrigerant to a cooling medium The refrigerant enters the condenser and usually leaves as a subcooled liquid Typical cooling mediums used in condensers are air and water Most residential sized equipment uses air as the cooling medium in the condenser while many larger chillers use water After leaving the condenser the liquid refrigerant expands to a lower pressure in the expansion valve The expansion valve can be a passive device such as a capillary tube or short tube orifice or an active device such as a thermal expansion valve or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The purpose of the valve is toregulate the flow of refrigerant to the evaporator so that the refrigerant is superheated when it reaches the suction of the compressor At the exit of the expansion valve the refrigerant is at a temp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丽水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农业银行2025遵义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珠海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安顺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湖州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答案详解【b卷】
- 军工航天塑料买卖合同2篇
- 交通银行2025安康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蜀道难》教学课件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模块2 电阻式传感器
- T-GDEIIA 56-2024 垂直起降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基础设施配置技术要求
- 2025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校赛)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CRISPR-Cas9及基因技术》课件
- 宁夏银川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亚朵酒店前台培训
- 中医预防老年痴呆方案
- QC七大手法培训
- 建设弹簧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企业财务分析实践指南
- 青少年足球训练安全保障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