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五章情绪的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情绪的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情绪的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情绪的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情绪的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1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 情绪情感的概念1 含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情感的区别 2 动物也有情绪 3 4 运动员进球 人们欢呼雀跃 十分兴奋 这属于什么 情绪 是外显的 暂时的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 这又属于什么 情感 内隐的 稳定的 5 联系 1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来表达的 2 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 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6 二 情绪情感的分类 7 一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这种作用在学前儿童身上更为突出 二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 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 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 8 二 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 延迟作用 幼儿认识过程 无意性 情绪影响 9 三 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情绪能帮助幼儿适应生存 儿童对环境的适应主要通过交往 情绪具有信号作用 婴儿必须依靠成人而生存 天生的情绪反应能帮助他呼唤和影响成人 得到成人的照顾 帮助他适应生存 成人对新生儿的了解 几乎完全依靠他的表情动作 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 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 10 四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情绪的发展日趋稳定 大约5岁以后 情绪发展进入系统化阶段 幼儿对不同的人 不同的事形成不同的情绪态度 且是相对稳定的 情绪过程日益稳定化情绪品质个性的性格特征 11 第二节儿童情绪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一 原始情绪反应1 本能的情绪反应 新生儿的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 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 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 或四肢划动等等 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其特点是 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2 原始情绪的种类 1 怕 2 怒 3 爱 12 愤怒时咬牙切齿鼻孔张大 是人类祖先准备搏斗的适应性动作 13 悲伤时嘴角下弯 是人类祖先在困难时求助的适应性动作 14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 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 即怕 怒和爱 1 怕华生认为新生婴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 当婴儿安静地躺着时 在其头部附近敲击钢条 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 肌肉猛缩 继之以哭 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 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 婴儿会发抖 大哭 呼吸急促 双手乱抓 2 怒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 例如 用毯子把孩子紧紧地裹住 不准其活动 婴儿会发怒 他会把身体挺直 或手脚乱蹬 3 爱爱由抚摸 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 例如 抚摸孩子的皮肤 或是柔和地轻拍他 会使婴儿安静 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 或是展开手指 脚趾 二 原始情绪的种类 15 1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 他认为 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 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 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 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 厌恶 害怕三种情绪 12个月时 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l8个月时 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二 情绪的分化 16 2 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 系统化阶段 5岁以后 分化阶段 1 5岁 泛化阶段 0 1岁 往往是生理需要引起的情绪占优势4 6个月 开始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欢 忿急 情绪开始多样化 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 如道德感 美感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情绪生活的高度社会化 这个时期多种高级情绪达到一定的水平 有关世界观形成的情绪初步建立 17 出生 4 6周 3 4个月 6 8个月 半岁 1岁 3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1 5岁左右 惊奇 痛苦 厌恶 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出现社会性微笑 出现愤怒 悲伤 5 7个月 出现惧怕 出现害羞 出现依恋 分离伤心 陌生人恐惧 出现羞愧 自豪 骄傲 操作焦虑 内疚和同情等 1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 自我调节化 丰富和深刻化 社会化 二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19 一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 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 而社会微笑则大为增加 一 情绪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以后 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 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有关系 20 二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新生儿的情绪反应 主要与其基本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 1 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 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 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 3 4岁儿童情绪的动因是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 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21 三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儿童情绪表达的社会化是在儿童对情绪表现规则的习得进程中进行的 情绪表现规则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中关于什么样的情绪表达是适当的观念 即在什么样的场合 在什么时间和什么人在一起 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3岁左右 幼儿已习得在成人面前需要控制生气和攻击性的表达 幼儿早期 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 儿童对情绪的表达是和自身情绪体验的意识结合在一起的 意识到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表达 22 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 包括两种含义 其一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其二 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 随着年龄增长 引起了情绪体验 二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 其发展趋势是丰富和深刻化 所谓情绪的深刻化 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 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23 一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三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 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 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三 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24 四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1 情绪容易冲动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 婴幼儿往往由于某种外来刺激的出现而非常兴奋 情绪冲动强烈 儿童的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他用过激的动作和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 2 情绪不稳定 1 情境性婴幼儿的情绪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 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 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2 易感性所谓易感性是指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幼儿晚期情绪比较稳定 情境性和易感性逐渐减少 这时期幼儿的情绪较少受一般人感染 但仍然容易受亲近的人 如家长和教师的感染 因此 父母和教师在幼儿面前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 情绪外露 25 一 哭 儿童出生后 最明显的情绪表现 就是哭 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绪 1 哭最初是生理性的 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 2 新生儿啼哭的原因 主要是饿 渴 冷 痛和想睡觉等等 3 周期性的哭 许多孩子每晚都要哭一阵子 这是一种周期性的哭 是新生儿在表达内在的需要 也可以说是他的一种放松 4 刺激太多也哭 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安静 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 26 27 二 笑 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 儿童的笑 比哭发生得晚 自发性的笑 诱发性的笑 不出声的笑 出声的笑 无差别的笑 有差别的笑 28 1 自发性的笑和诱发性的笑 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 或称内源性的笑 或早期的笑 这是一种生理表现 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 3个月后逐渐消失 1 自发性的笑 睡眠中的笑 清醒时的笑 婴儿最初诱发性的笑也发生于睡眠时间 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2 诱发性的笑 新生儿在第3周时 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比如轻轻触摸或吹其皮肤敏感区 4 5秒 即可出现微笑 29 2 不出声的笑和出声的笑 最初婴儿只会微笑 不会出声地笑 3 4个月后才会笑出声 3 无差别的笑和有差别的笑 4个月前的笑是不分对象的 无差别的笑 4个月左右 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 婴儿只对亲近的人笑 或者对熟悉的人脸比对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 30 三 恐惧 恐惧的分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本能的恐惧 恐惧是婴儿出生就有的情绪反应 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反应 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 而是由听觉 肤觉 肌体觉等刺激引起的 听到巨大声响 从高处掉下来 疼痛等情况下 31 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婴儿从4个月左右开始 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 视觉对恐惧的产生渐渐起主要作用 3 怕生 怕生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 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现 母亲 安全基地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相联系 人际距离的拉近或疏远 影响到儿童安全感的减少与增大 32 4 压力感 压力感是指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的情境中 一时无法消除其困境 由此产生的情绪体验 行为方面的压力 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压力 安全方面的压力 33 三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 道德感发展特点 1 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 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 2 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 会因自己的行为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 并且不仅关心自己还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 3 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他们对好与坏 好人与坏人 有鲜明的不同情绪 二 理智感 好学好问 三 美感 1 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 2 幼儿初期仍然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 新的衣服鞋袜等产生美感 3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婴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 34 四 焦虑 一 焦虑是指忧虑 惧怕或不安的心情 一 焦虑的种类1 陌生人焦2 分离焦虑 三 焦虑的原因1 认知缺乏2 不当教养3 亲子依恋 四 焦虑的缓解五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 要领 一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二 成人的情绪控制三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四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五 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1 行为反思法2 想象法3 自我说服法六 在活动中克服不良情绪 35 成人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控制情绪 1 转移法2 3岁孩子在商店柜台前哭着要买玩具 大人常常用转移注意的方法 说 等一会儿 我给你找一个好玩的 孩子会跟着走了 可是有时此法不奏效 往往是由于大人只是为了哄孩子 回家后忘记了自己的许诺 以后孩子就不再 受骗 了 对4岁以后的幼儿 当他处于情绪困扰之中时 可以用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转移方法 2 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 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 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 所谓 没有观众看戏 演员也没劲儿了 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 成人切忌情绪激动 比如 对孩子大声喊叫 你再哭 我打你 或 你哭什么 不准哭 赶快闭上嘴 之类 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 无异于火上加油 3 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比如 有个孩子上床睡觉要母亲陪伴 否则哭闹 母亲只好每晚陪伴 有时长达一个小时 后来父母亲商量好 采用消退法 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 孩子第一天晚上哭了整整50分钟 哭累了也就睡着了 第二天只哭了15分钟 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 最后不哭也安然入睡了 36 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1 反思法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 比如 在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 想想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 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 想一想是否错怪了对方 2 自我说服法孩子初入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 可以教他自己大声说 好孩子不哭 孩子起先是边说边抽泣 以后渐渐地不哭了 孩子和小朋友打架 很生气时 可以要求他讲述打架发生的过程 孩子会越讲越平静 3 想象法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 想想自己是 大姐姐 大哥哥 男子汉 或某个英雄人物等 随着儿童年龄增长 在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下 孩子能学会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绪的表现方式 37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 情绪的社会化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四个方面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 成人的情绪自控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 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原始情绪反应 情绪的分化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38 1 幼小儿童刚上托儿所时一般较易学会离所时的 再见 而早上向老师说的 早上好 则不易学会 这是 A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两极作用B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C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D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信号作用2 儿童的情绪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是在 A 3岁B 4岁C 5岁D 6岁3 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 A 原始的情绪反应B 基本的情绪反应C 混合的情绪反应D 高级的情绪反应4 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A 怕B 怒C 悲D 爱5 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 A 痛苦B 惧怕C 兴奋D 厌恶 章节练习 39 6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A 愉快与惊奇B 愉快与悲伤C 愉快与厌恶D 愉快与不愉快7 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A 记忆B 思维C 感知觉D 自我意识8 婴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产生不愉快情绪 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 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这是 A 情绪的内隐性B 情绪的依赖性C 情绪的受感染性D 情绪的情境性9 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 坏人 常常会把它抠掉 这是 的表现 A 情绪冲动性B 情绪易变性C 情绪两极性D 情绪感染性10 婴儿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