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调研报告_第1页
酒文化调研报告_第2页
酒文化调研报告_第3页
酒文化调研报告_第4页
酒文化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酒文化调研报告有关酒文化的调查报告徐伟进*摘要:中国的饮酒历史渊源久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几乎占据了人们很大一片生活领域,雅俗共饮,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甚至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 、 “琼苏” 、 “琬液”等,有些直接进入文人雅士的诗词之中。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无不透出了浓浓的文化味。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现状,人们对酒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调查的目的。关键词:酒文化,保健,饮酒习惯。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又一次大禹治水很累的时候,他的部下仪狄端了一碗神水上来,这就是最早的米酒。大2 / 26禹喝了后非常舒服,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感觉精神百倍,并给这种神水起名叫酒。从这典故看来适量的喝酒是能起到疏经活血,减轻压力的作用。这也许就是古代酒文化如此繁盛的原因。中国民间直接或间接地受儒道两家文化的熏染,对待酒的态度也有意或无意地反映出对两种文化的态度。山西久为唐虞之地,儒风古朴,饮酒习俗亦明显地带有崇礼重义的色彩。山西人待客必备酒,谓之“无酒不成席” ,劝酒风俗各地又有不同。饮酒习俗是饮食习俗的组成部分,又同社交习俗和节日习俗互相联系,从多角度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源自华夏民族原始的饮酒文化主流,发展到现在,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出于礼的需要,有用以享受生活的乐趣,或借愁解闷、或放浪狂饮、或是沉酣之饮。当然酒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 ,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从古到今,各种喜宴功宴,如果没有酒,那能叫宴吗?客人到来,烟茶事小,无酒不成敬意。现在就连小学生过生日,也竟然喝点啤酒凑凑兴。中国人饮酒最讲究的是意境。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这时不仅人们话3 / 26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 “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 “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中国文化的主流具有对现实生活刚健有为的优良传统,所以当人们* 徐伟进1遇到某些不心的事情是借酒消愁当然难免。于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那时候怎会记得“借酒消愁愁更愁” 。但是到了当今社会,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频繁而轻浮浅显。酒似乎变成了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一种神水。于是各种应酬,各种酒局在我们的生活中愈来愈多,人们似乎也对这种状况产生了厌烦。同时随着各种酒局的增加,人们对喝酒的不加节制,酒也成了各种丑恶陋习,各种违法犯罪的罪魁祸首。酒后驾车,酒后乱性,酒后闹事,酒后斗殴,酒后杀人等恶性事件经常发生。而且在人们喝酒时经常进行划拳,酒令等娱乐方式,吵闹声太大,影响环境,还可能会滋生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这种酒文化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健康,还会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健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背道而驰。4 / 26有一次,同学聚会,我们在一起吃饭,很开心。我本来不想喝太多酒,结果同学之间互相劝酒,相互敬酒,故意灌酒,最后喝了很多酒。喝完以后赶到头晕晕的,想吐又吐不出来,站立不稳,非常难受,休息了好久才恢复过来。事后我就想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是不是真的喜欢喝酒还是不得已才喝很多酒,人们对酒文化的态度到底是这么样的。于是我就决定做一个酒文化的调查,了解人们对酒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调查如下:一、调查目的调查人们对喝酒的态度和看法,了解人们对喝酒的一些问题,为人们喝酒提供一点建议。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企事业单位的职员和工人。一般情况:这些人在 20 到 50 岁之间,经常有工作上的事要应付,经常有酒局。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法和资料法两种方法。问卷发放时在工作单位分发并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 73 份,回收73 份,回收率达 100%。另外还在网上查阅了人们对喝酒的看法,比如各种论坛、贴吧和文章,掌握了大量的人们对酒文化看法的资料。四、调查时间5 / 262016 年 8 月 7 号2016 年 8 月 22 号2五、调查内容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了人们对各种饮料的喜好,对酒的喜好,对喝酒的感觉以及人们对喝酒的必要性的认识和好坏及其原因。为了不影响单位职员的工作,所以问卷只设了共 8 个问题。但足够了解人们对喝酒的看法。六、调查结果本人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第一题是询问被调查者的性别,此题目的在于调查性别对饮酒喜好及习惯的影响。以区别出男人及女人对酒文化的看法。调查得出的结果其中有 61 个男性和 12 个女性共 73 个人。可以看出该单位的职工男女比例不是很平衡,也许和工作的性质有关系。这题先放在这里待联系后面的问题一起分析。第二题是调查被调查者对各种饮料的喜好。选项有酒 好茶 碳酸饮料 乳饮品 _。这题目的在于了解人们是否对酒有普遍的喜好。调查出的结果是有19 个人选择了,27 个人选择了,6 个人选择了,11个人选择了,另外有 10 个人选择了。可以看出只有 26%的人喜欢喝酒,而且结合第一题的调查结果 19 个人中只有 16 / 26个女性喜欢喝酒。选择了其他的人中有人喜欢喝奶茶,果醋,果汁。从这个问题可以得出并不是大部分的人喜欢喝酒,只有不到 30%的人喜欢喝酒。而且女性喜欢喝酒的人更是只占喜欢喝酒的人的 5%。可见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是被迫喝酒的,其实他们并不喜欢喝酒。第三个问题是询问被调查者他们是否喜欢喝酒,这个问题是为了辅助第二个问题,验证第二个问题的结果,加强结果的真实性,更加明显的调查人们对饮酒的喜好和习惯。整理这个问题的答案后发现有 27 个人喜欢喝酒,46个人不喜欢喝酒。这个结果和第二题的结果有些出入,是我始料未及的。为什么第二题只有 19 个人喜欢喝酒,而这题却有 27 个人选择喜欢喝酒,多出了 8 个人。我猜测可能是二、三两题的问法不同,因为第二题我是问最喜欢的饮料是什么,而第三题我是问是否喜欢喝酒。可能这多出来的 8 个人是喜欢喝酒,但不是最喜欢喝酒的人。第四题是您一般在家会不会喝酒?A 不喝 B 喝一点 C 喝很多。这道题是为了调查人们对喝酒的主动性,和喝酒的多少,也能侧面的反应被调查者对酒精的喜欢程度。达到了多角度调查人们对酒文化态度的目的。通过这道题的结果:有 46 个人选择了 A,15 个人选择了B,12 个人选择了 C。说明了有 46 个人可能不喜欢喝酒,有 27 个人喜欢喝酒,这正好与第三题的结果相符合,更加7 / 26说明我第三题的猜测是正确的。通过这道题也表明了人们对喝酒的习惯,其中有 63%的人不会主动喝酒,喝酒欲望小;%的人会有节制的适当喝一点酒;%的人属于嗜酒的类型,对酒精有强烈的依赖性。第五题是调查人们在应酬上的酒量,答案分为啤酒和白酒不同,而且具体数据也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我统计了所有的答案,得出了一下图表:34从心理角度讲,饮酒能够缓解女性常见的焦虑,给她们予轻松的心情。美国精神治疗专家指出,女性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压力过大,容易引发焦虑。而研究表明,长期的情绪压抑会导致智商下降。专家建议,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最好再寻找一些新的兴趣,改变一下日常生活,这对于驱除紧张是很有帮助的。不妨尝试喝点酒,因为喝酒可以烘托气氛,消除抑郁和烦闷。少量饮酒还可以增强性欲,也有提神和放松心情的功效。但要注意,酒的好处在于适量的基础上说的,无论如何,过量饮酒对人没有好处。七、调查体会从这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酒文化都有很深的认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大量饮酒,他们更8 / 26希望适当的饮酒达到保健的目的,而且也有很多的人是不喜欢喝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有某些疾病不能饮酒。这次调查,我从网络上也知道了古人对酒是一种敬畏的心情,他们对酒十分珍惜。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而古代的粮食产量不高,酒自然也就成为了奢侈品,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喜欢饮酒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更应该知道酒的珍贵,不要去不加节制的饮用,这样只会伤害身体浪费粮食。而且据查资料得知,古代的酿酒技术不高,古代酿出来的酒只相当于现在的米酒,所以古代人并不是很能喝酒,而是因为酒精度数不高,不容易醉人,但古代却还会实行禁酒以减少酒后闹事的事情发生。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应该适当喝酒,而不应该酗酒。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我们生在一个礼仪之邦,喝酒自然成为必不可少的礼仪,但我们喝酒的时候也要适时适量的喝,这样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考文献网易论坛 http:/bbs/guilin/百度百科 http:/view/#8天涯社区/gb/content/XX-06/30/content_5数字 100 市场研究公司在 2016 年 12 月 17 日,对9 / 26态度 8 调查网 133 会喝白酒的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受访者占 71%,女性受访者占 29%,33%的受访者年龄在 25-35 岁之间,43%的受访者年龄在 35-45 岁之间,6%的受访者在 25 岁以下。与工艺,男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品牌,五成二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看年头,四成六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看价格,女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看上不上头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对自己喝酒没有影响,男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近期不会喝白酒了。有关酒文化的调查报告徐伟进*摘要:中国的饮酒历史渊源久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几乎占据了人们很大一片生活领域,雅俗共饮,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甚至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 、 “琼苏” 、 “琬液”等,有些直接进入文人雅士的诗词之中。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无不透出了浓浓的文化味。然而10 / 26面对当今社会的现状,人们对酒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调查的目的。 关键词:酒文化,保健,饮酒习惯。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又一次大禹治水很累的时候,他的部下仪狄端了一碗神水上来,这就是最早的米酒。大禹喝了后非常舒服,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感觉精神百倍,并给这种神水起名叫酒。从这典故看来适量的喝酒是能起到疏经活血,减轻压力的作用。这也许就是古代酒文化如此繁盛的原因。中国民间直接或间接地受儒道两家文化的熏染,对待酒的态度也有意或无意地反映出对11 / 26两种文化的态度。山西久为唐虞之地,儒风古朴,饮酒习俗亦明显地带有崇礼重义的色彩。山西人待客必备酒,谓之“无酒不成席” ,劝酒风俗各地又有不同。饮酒习俗是饮食习俗的组成部分,又同社交习俗和节日习俗互相联系,从多角度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源自华夏民族原始的饮酒文化主流,发展到现在,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出于礼的需要,有用以享受生活的乐趣,或借愁解闷、或放浪狂饮、或是沉酣之饮。当然酒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 ,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从古到今,各种喜宴功宴,如果没有酒,那能叫宴吗?客人到来,烟茶事小,无酒不成敬意。现在就连小学生过生日,也竟然喝点啤酒凑凑兴。中国人饮酒最讲究的是意境。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这时不仅人们话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 “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12 / 26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 “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中国文化的主流具有对现实生活刚健有为的优良传统,所以当人们* 徐伟进1 遇到某些不心的事情是借酒消愁当然难免。于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那时候怎会记得“借酒消愁愁更愁” 。但是到了当今社会,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频繁而轻浮浅显。酒似乎变成了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一种神水。于是各种应酬,各种酒局在我们的生活中愈来愈多,人们似乎也对这种状况产生了厌烦。同时随着各种酒局的增加,人们对喝酒的不加节制,酒也成了各种丑恶陋习,各种违法犯罪的罪魁祸首。酒后驾车,酒后乱性,酒后闹事,酒后斗殴,酒后杀人等恶性事件经常发生。而且在人们喝酒时经常进行划拳,酒令等娱乐方式,吵闹声太大,影响环境,还可能会滋生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这种酒文化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健康,还会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健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背道而13 / 26驰。 有一次,同学聚会,我们在一起吃饭,很开心。我本来不想喝太多酒,结果同学之间互相劝酒,相互敬酒,故意灌酒,最后喝了很多酒。喝完以后赶到头晕晕的,想吐又吐不出来,站立不稳,非常难受,休息了好久才恢复过来。事后我就想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是不是真的喜欢喝酒还是不得已才喝很多酒,人们对酒文化的态度到底是这么样的。于是我就决定做一个酒文化的调查,了解人们对酒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调查如下:一、调查目的调查人们对喝酒的态度和看法,了解人们对喝酒的一些问题,为人们喝酒提供一点建议。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企事业单位的职员和工人。一般情况:这些人在 20 到 50 岁之间,经常有工作上的事要应付,经常有酒局。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法和资料法两种方法。问卷发放时在工作单位分发并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 73 份,回收 73 份,回收率达 100%。另外还在网上查阅了人们对喝酒的看法,比如各种论坛、贴吧和文章,掌握了大量的人们对酒文14 / 26化看法的资料。四、调查时间2016 年 8 月 7 号2016 年 8 月 22 号 2五、调查内容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了人们对各种饮料的喜好,对酒的喜好,对喝酒的感觉以及人们对喝酒的必要性的认识和好坏及其原因。为了不影响单位职员的工作,所以问卷只设了共 8 个问题。但足够了解人们对喝酒的看法。六、调查结果本人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题是询问被调查者的性别,此题目的在于调查性别对饮酒喜好及习惯的影响。以区别出男人及女人对酒文化的看法。调查得出的结果其中有 61 个男性和 12 个女性共 73 个人。可以看出该单位的职工男女比例不是很平衡,也许和工作的性质有关系。这题先放在这里待联系后面的问题一起分析。第二题是调查被调查者对各种饮料的喜好。选项有酒 好茶 碳酸饮料 乳饮品_。这题目的在于了解人们是否对酒有普遍15 / 26的喜好。调查出的结果是有 19 个人选择了,27 个人选择了,6 个人选择了,11 个人选择了,另外有 10 个人选择了。可以看出只有 26%的人喜欢喝酒,而且结合第一题的调查结果 19 个人中只有 1 个女性喜欢喝酒。选择了其他的人中有人喜欢喝奶茶,果醋,果汁。从这个问题可以得出并不是大部分的人喜欢喝酒,只有不到 30%的人喜欢喝酒。而且女性喜欢喝酒的人更是只占喜欢喝酒的人的 5%。可见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是被迫喝酒的,其实他们并不喜欢喝酒。第三个问题是询问被调查者他们是否喜欢喝酒,这个问题是为了辅助第二个问题,验证第二个问题的结果,加强结果的真实性,更加明显的调查人们对饮酒的喜好和习惯。整理这个问题的答案后发现有 27 个人喜欢喝酒,46 个人不喜欢喝酒。这个结果和第二题的结果有些出入,是我始料未及的。为什么第二题只有 19个人喜欢喝酒,而这题却有 27 个人选择喜欢喝酒,多出了 8 个人。我猜测可能是二、三两题的问法不同,因为第二题我是问最喜欢的饮料是什么,而第三题我是问是否喜欢喝酒。可能16 / 26这多出来的 8 个人是喜欢喝酒,但不是最喜欢喝酒的人。第四题是您一般在家会不会喝酒?a 不喝 b 喝一点 c 喝很多。这道题是为了调查人们对喝酒的主动性,和喝酒的多少,也能侧面的反应被调查者对酒精的喜欢程度。达到了多角度调查人们对酒文化态度的目的。通过这道题的结果:有 46 个人选择了 a,15 个人选择了 b,12 个人选择了 c。说明了有 46 个人可能不喜欢喝酒,有 27 个人喜欢喝酒,这正好与第三题的结果相符合,更加说明我第三题的猜测是正确的。通过这道题也表明了人们对喝酒的习惯,其中有 63%的人不会主动喝酒,喝酒欲望小;%的人会有节制的适当喝一点酒;%的人属于嗜酒的类型,对酒精有强烈的依赖性。第五题是调查人们在应酬上的酒量,答案分为啤酒和白酒不同,而且具体数据也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我统计了所有的答案,得出了一下图表:34 从心理角度讲,饮酒能够缓解女性常见的焦虑,给她们予轻松的心情。美国精神治疗专家指出,女性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压力过大,容易引发焦虑。而研究表明,17 / 26长期的情绪压抑会导致智商下降。专家建议,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最好再寻找一些新的兴趣,改变一下日常生活,这对于驱除紧张是很有帮助的。不妨尝试喝点酒,因为喝酒可以烘托气氛,消除抑郁和烦闷。少量饮酒还可以增强性欲,也有提神和放松心情的功效。但要注意,酒的好处在于适量的基础上说的,无论如何,过量饮酒对人没有好处。七、调查体会从这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酒文化都有很深的认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大量饮酒,他们更希望适当的饮酒达到保健的目的,而且也有很多的人是不喜欢喝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有某些疾病不能饮酒。这次调查,我从网络上也知道了古人对酒是一种敬畏的心情,他们对酒十分珍惜。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而古代的粮食产量不高,酒自然也就成为了奢侈品,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喜欢饮酒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更应该知道酒的珍贵,不要去不加节制的饮用,这样只会伤害身体浪费粮食。而且据查资料得知,古代的酿酒技术不高,古代酿出来的酒只相当于现18 / 26在的米酒,所以古代人并不是很能喝酒,而是因为酒精度数不高,不容易醉人,但古代却还会实行禁酒以减少酒后闹事的事情发生。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应该适当喝酒,而不应该酗酒。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我们生在一个礼仪之邦,喝酒自然成为必不可少的礼仪,但我们喝酒的时候也要适时适量的喝,这样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天涯社区/gb/content/XX-06/30/content_篇二:酒文化的调查报告 数字 100 市场研究公司在 2016 年 12月 17 日,对态度 8 调查网 133 会喝白酒的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受访者占 71%,女性受访者占 29%,33%的受访者年龄在 25-35 岁之间,43%的受访者年龄在 35-45 岁之间,6%的受访者在 25 岁以下。 与工艺,男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品牌,五成二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看年头,四成六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看价格,女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 看上不上头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对自己喝酒没有影响,男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近期不会喝白酒了。 篇三:19 / 26关于对中华酒文化的调研报告关于对中华酒文化的调研报告 2016 年 11 月 10 日,在国务院军转办的统一组织下,我们二班全体同学随 xx 名转友一起参观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并对 2 家企业整洁的厂区环境、先进的生产流程、完善的管理模式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根据此次参观调研的要求,我班通过对牛栏山酒文化的切身感受,重点围绕中华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酒文化的几种误区和如何评酒、健康饮酒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一、中华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20 / 26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酒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古国的成长和发展。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 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中国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21 / 26酒文化是酒神精神的浓缩和升华。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酒文化是古代诗词书画诞生的摇篮。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22 / 26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三、对酒文化的几种误区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应该是特定和统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产生土壤,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成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属性才能称之为酒文化。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酒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生产、销售、消费酒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不妨用“品质、品牌、品位”作为酒文化的内在“指标” 。其中品质是核心,品牌是灵魂,品位是层次。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才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酒文化。但不少人往往对这三个环节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品质”误区。酒的“品质”是指酒的色、香、味、质地等,所有这些虽与酒产地和酒的生产历史有关,但主要与技术和工艺的先进程度有关,与生产过程中蕴涵的科23 / 26技和知识含量有关。但有的人过分强调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 ,把酒产地的某些物质条件如水质、空气等因素绝对化。也有人把酒厂或酒窖的历史拿来作为酒质的证据,甚至为此不惜从故纸堆里、从民间故事里“寻根求源” ,或请一些“文物专家”和“权威部门”来“考古” 、 “挖掘”和“鉴定” ,以与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亲戚,拉上关系,并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长。酒的发展早已经过“作坊酒”和“工业酒”阶段,进入“科技酒”阶段,一些物质条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创造出来,大可不必一切靠天。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 ,与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一样不理智和缺少现实依据,除表明其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