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思想发展的总历程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汉武帝时期 成为正统 宋明时期 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是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李贽生活在什么时代 他所生活的时代有何特点 魏忠贤 四书五经 明代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所绘的大型织机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1 明朝后期的时代特点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缓慢发展 根本原因 思想上 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 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开阔人们的视野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他26岁中举 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 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 经历坎坷 1580年辞官后 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 由于其言论著作 猛烈抨击了纲常礼教和孔孟之道 统治阶级把他视为 洪水猛兽 最终以 惑世诬民 的罪名被捕入狱 不堪迫害自杀身亡 时年76岁 李贽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1 明朝后期的时代特点 2 李贽的生活经历 3 李贽的思想主张和代表作 李贽号称 离经叛道 的思想家 其 离经叛道 的表现有哪些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给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余自幼读圣教 不知圣教 尊孔子 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 随人说妍 和声而已 续焚书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 思想 异端 思想 挑战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 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李贽认为 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李贽及其 异端 思想 李贽宣称 有好女子便立家 何必男儿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 正获身 非失身 当大喜 何耻为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参见李贽 初谭集 藏书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 思想 异端 思想 理 应该用于关注民生 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的自然权利 男女应该平等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夫私者 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 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 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 秉赋之自然 各从所好 各驰所长 参见李贽 焚书 答邓石阳 李贽及其 异端 思想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和 存天理 灭人欲 思想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点 强调个性发展 3 李贽的思想主张和代表作 1 思想主张 今版 焚书 书影 古刻本 焚书 书影 藏书 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 2 代表作 4 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 明末清初的时代特点 政治 明末清初社会更加动荡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缓慢发展 文化 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2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黄宗羲的生活经历 黄宗羲 1610 1695 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参加过抗清活动 失败后 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 险些被清兵捕去 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著述 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 此无他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 屠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一 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你能引用原文来回答吗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和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后来君民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民对君的态度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面对这些变化黄宗羲主张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阅读思考与探究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 不能利民 而求民之亲爱己 不可得也 民不亲不爱 而求其为己用 为己死 不可得也 民不为己用 而求兵之劲 城之固 不可得也 荀子 君道 材料二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下 材料三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 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臣 通过以上材料 你认为黄宗羲的观点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什么观点 2 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和代表作 批判君主专制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本思想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全集 书影 3 对黄宗羲思想的评价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1613 1682 江苏昆山人 人称亭林先生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家 语言学家 早年参加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 后因屡次落第而绝意科举 清军南下后参加抗清活动 失败后游历各地 著书立说 3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顾炎武的生活经历 2 顾炎武的思想特色和代表作 何谓 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 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以解决实际问题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 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 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 并用于社会改革 日知录 书影 天下郡国利病书 的内容涉及古代郡县地方的历史 地理情况 并指出针对其利病的治理方略 材料 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结合材料 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后人在传习和引用顾炎武的观点时 把最后一句话概括为什么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2 顾炎武的思想特色和代表作 3 对顾炎武思想的评价 顾炎武的思想对于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经世致用的思想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代表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 开辟了一代重实际 重实证的新学风 4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 王夫之的生活经历 王夫之 1619 1692 字而农 号姜斋 湖南衡阳人 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 思想家 清军入关之后 曾和友人一起在衡阳起兵抗清 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 努力著述 人称船山先生 王夫之学问渊博 对天文 历法 数学 地理学等均有研究 尤精于经学 史学 文学 2 王夫之的思想特色和代表作 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 道者 器之道 器者 不可谓道之器 无其器 则无其道 据器而道存 离器而道毁 王夫之 周易外传 材料二 天地之德不易 而天地之化日新 今日之风雷 非昨日之风雷 是以知今日之日月 非昨日之日月也 王夫之 思问录 外篇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理 无物理矣 王阳明 答顾东桥书 从以上材料分析王夫之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王夫之的思想与王阳明的思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讨论与探究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发展变化的 而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 而客观规律则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2 王夫之的思想特色和代表作 3 评价王夫之的思想 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探究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本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 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 雁北发展纺织业 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 在东南沿海通市舶 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也 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 黄书 请回答 以上材料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这种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 思考与讨论 你认为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进步性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主张限制君权 相同点 探究 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何异同 经济上 都主张 工商皆本 学术思想上 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主张 经世致用 黄宗羲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特别倡导实学 积极求真并实践 王夫之 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不同点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三 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 1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4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思想家 思考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课后探究题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的发展 1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 2 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 强调个性发展 痛恨男尊女卑现象 竭力赞颂改革 知识归纳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 创立 春秋晚期孔子提出 仁 的学说 主张为政以德 强调等级尊卑 儒学产生但备受冷落 2 发展 战国时期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礼法并施 王霸兼用 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3 重创 秦始皇 焚书坑儒 崇法抑儒 儒学遭受重创 4 独尊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5 挑战融合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儒学受到佛教 道教的挑战 但三教逐渐走向融合 6 理学 宋明时期 儒学融合佛道思想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知识归纳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化学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信息技术学业讲解
- 西方医学与精神科护理学
- 小升初古诗词选择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 食品超微粉碎技术
- 软件项目验收汇报
-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
- 小学生关联词讲解
- 2026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如何制作图文讲解
- 《广联达培训教程》课件
- 减少门诊投诉PDCA课件
- 职业暴露与防护41p
- 医疗废物处理登记表
- 二手房屋买卖物品交接清单
- 左手流程-右手人才-章义伍
- 桥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
- 智慧树创意学经济答案-2018创意学经济期末答案
- YY 0054-2023血液透析设备
- 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模板-副本
- SB/T 10460-2008商用电开水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