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ppt_第1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ppt_第2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ppt_第3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ppt_第4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 一 IS LM BP模型的推导 二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三 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 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的引申 本章学习目的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以IS LM BP模型为核心 正确评价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以及它的政策的含义 难点是IS LM BP模型的推导和变形 第一节IS LM BP模型的推导 一 内外均衡的含义二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三 BP曲线的推导四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的推导五 开放经济中LM曲线的推导六 IS LM BP模型 一 内外均衡的含义 内部平衡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三大宏观经济目标 外部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三个 对内均衡指内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状态 对外均衡指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IS表明产品市场的均衡 LM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 BP表明国际收支平衡 三者相遇时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得以实现 二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外经济的平衡 即自主性交易的差额为零 国际收支差额 净出口 净资本流出BP NX FBP 0 国际收支盈余 BP 0 国际收支赤字 BP 0 或NX F 即 净出口 净资本流出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均衡 是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均衡是一国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综合政策目标 一 实际汇率 经验 一个宏观经济变量 一旦与价格因素相联系 便有了名义与实际之分 1 名义汇率 未考虑价格因素的汇率E 2 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的比率 实际汇率上升 意味着P下降或者Pf上升 国外商品变得昂贵 外国人和本国人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 本国产品竞争力上升 实际汇率上升的另一层含义 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时 意味着1美元能够换取更多本国货币 即本国货币贬值 这时 能够提升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 净出口函数 m m0 my m0为自发性进口 m为边际及进口倾向 NX X M X M0 my nx y o 图10 1 1净出口曲线 y1 y2 nx1 nx2 出口不直接受国民收入的影响 国民收入提高时 进口增加 净出口减少 净出口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化 NX y 三 资本账户的演绎 1 资本账户差额 净资本流出 F 流向国外的本国资本 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2 决定F大小的因素 1 符号说明rf 国外利率r 本国利率 利率差额对F的影响幅度 2 影响因素的作用 rf r 正向影响rf 正向影响r 负向影响 r与F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 F r r r2 r3 O F2 F1 图10 1 2净资本流出曲线 净资本流出F与国内利率R成反方向变化 三 BP曲线的推导 开放经济下的BP曲线净出口 1 或资本项目余额 2 国际收支余额 国际收支平衡 BP曲线 3 反映国际间资本流动的难易程度 BP曲线为 a O F2 F1 r1 r2 F2 F1 45线 nx2 nx1 b r2 r1 BP Nx y 净出口 F r J D C K C d BP 0 BP 0 y 图10 1 3BP曲线的几何推导 y1 y2 y1 y2 nx1 nx2 nx F nx y r F r BP曲线 BP曲线上的每一点 都代表一个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BP曲线上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顺差 NX F净出口减少使BP曲线左移 净出口增加使BP曲线右移 NX F R BP左移 作为BP曲线的截距项 汇率提高 本币贬值BP曲线右移 反之左移 BP曲线斜率的形状取决于 1 边际进口倾向 m越大 BP越陡 2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 资本流动程度越高 BP曲线越平缓 四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的推导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IS曲线发生了变化 一 收入恒等式比较封闭经济 Y C I G开放经济 Y C I G NX 二 收入恒等式的展开式比较封闭经济开放经济 IS方程比较 封闭经济开放经济 在马歇尔 勒纳条件成立下 本币贬值 出口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IS曲线右移 进口自发部分的下降 也将导致IS曲线右移 LM曲线 5 五 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推导 影响LM曲线位置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给和汇率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LM曲线右移 本币贬值时 物价上涨 货币需求增加 也将导致LM曲线右移 六 IS LM BP模型 一 方程 二 图形E 国内均衡 内部均衡 和国外均衡 外部均衡 同时实现 IS与LM的交点 内部均衡BP上的点 外部均衡 O Y r r0 Y0 E LM BP IS 图10 1 4IS LM BP模型 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 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 Mundell FlemingModel 1 该模型系统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问题 2 政策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国际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汇率制度的安排 3 固定汇率制下 财政政策有效 但货币政策无效 资本流动性越大 财政政策越有效 若资本完全流动 则完全没有挤出效应 4 浮动汇率制下 财政政策随资本流动性提高而降低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 财政政策无效 产生完全的 挤出效应 最优货币区域 理论之父 蒙代尔 罗伯特 蒙代尔教授一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被誉为 最优货币区域 理论之父 他构筑了国际宏观经济的标准模式 他是货币与财政政策混合理论的倡导者 他重新解释了通涨和利息理论 他发展了贸易支付平衡的货币理论 他是供应学派的代表人 他的著作涵盖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 并对欧元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 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以Ms增加为例 货币政策无效 二 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例 财政政策有效 资本流动程度越高 效果越好 i y LM BP IS O 图10 2 1固定汇率制下 扩张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给 LM右移 BP 0 本币贬值 减少货币供给 LM左移 货币政策无效 LM LM 图10 2 2固定汇率 资本完全流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r rf BP BP 0 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是r rf i y i y LM BP IS O 固定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2 3 资本不流动 i y LM BP IS O 固定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2 4 资本流动程度低 i y LM BP IS O 固定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2 5 i y BP LM IS O 固定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2 6 资本流动程度高 i y LM BP IS O 固定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2 7 小结 1 固定汇率制下 财政政策有效 但货币政策无效 资本流动性越大 财政政策越有效 若资本完全流动 则完全没有挤出效应 图10 11 2 资本完全流动时 货币供给增加只会立即引起外汇储备下降 对收入 利率 国际收支均无影响 图10 6 3 短期内 扩张性货币政策 使利率下降 国民收入增加 国际收支恶化 外汇储备减少 但长期收入 利率 国际收支总差额与政策变动前一致 唯一改变的是货币基数的结构 图10 5 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 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以Ms增加为例 货币政策有效 二 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例 财政政策基本有效 资本流动程度越低 效果越好 i y LM BP e1 IS O 浮动汇率制下 扩张的货币政策图10 3 1资本流动性小 BP e2 i y LM BP IS O 浮动汇率制下 扩张的货币政策图10 3 2资本完全流动 IS Y i y LM BP IS O 浮动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3 3 i y LM BP IS O 浮动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3 4 资本流动程度低 i y BP LM IS O 浮动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3 5 资本流动程度高 i y LM BP IS O 浮动汇率制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图10 3 6 小结 1 浮动汇率制下 货币政策有效 货币扩张性效果大于封闭条件 与资本流动性无关 图10 13 2 浮动汇率制下 财政政策随资本流动性提高而降低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 财政政策无效 产生完全的 挤出效应 图10 17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表10 3 1 第四节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的引申 一 米德冲突 Meade sConflict 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提出 他指出 在汇率固定时 政府主要运用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 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 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内外同时达到平衡未必是最优的 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以牺牲外部平衡来为本国获得最大的利益 如六七十年代德国 日本的高额顺差便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詹姆斯 米德 JamesMeade 詹姆斯 米德 1907年6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南部的斯万纳解镇 1926 1930年就读于牛津大学 1930 1931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受教于但尼斯 罗伯逊 在此期间 他成为 凯恩斯周围体的成员 并且是最早将凯恩斯理论写进教科书的人之一 这是他 一生学术上最紧要的一年 1936年他的 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 牛津出版社 1936年 出版 仅比凯恩斯的 通论 晚几个月 1946年 米德与同事理查 斯通编制了第一部凯恩斯式的英国国民收入账户 这促成了他们的成果 国民收与支出 一书的出版 该书被视为研究国民收入核算的开创性著作 1947 1957年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一段 在此期间他完成了 国际经济政策理论 该书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德被视为西方国际经济宏观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 内外部均衡的冲突 表10 4 1 二 丁伯根原则 Tinbergen sRule 195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 他指出 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 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这一结论对经济政策理论具有深远意义 丁伯根原则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 从而通过各种工具紧密配合实现政策目标 丁伯根原则没有明确指出每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某一目标的实现 这两个特点不尽与实际情况符合 丁伯根小传 简 丁伯根 JanTinbergen 1903年生于海牙 主要从事于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 1969年与拉格纳 弗里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1903年生于海牙 1929年 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 1929年 1945年 中央统计局商业循环研究的统计学家 1936年 1938年 作为专家临时在国联秘书处工作 1945年 1955年 荷兰政府中央计划局长 1933年以来 任荷兰经济学院教授 教各种课程 1956年以后 专任教授 讲授发展规划 三 三元悖论 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Triangle 克鲁格曼的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 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M F模型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含义是 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汇率的稳定性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IMF的宗旨 不能同时实现 最多只能满足两个目标 而放弃另外两个目标 有三种情况 1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性 必须牺牲资本完全流动性 实行资本管制 2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 实行浮动汇率制 3 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四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冲突 1994年以来 第一阶段 1994 1996 升值压力和通胀 过热的冲突第二阶段 1998 1999 贬值压力和衰退的冲突第三阶段 2002至今 升值压力与潜在的过热 通胀的冲突 1994 2000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表10 4 2 错误与遗漏项 图10 4 1 图10 4 2贸易项下结售汇顺差和贸易顺差的比较 图10 4 3国际收支基本盈余结汇率 图10 4 4实际信贷增长 图10 4 5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图10 4 6交通运输 房地产等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图10 4 7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 图10 4 8 思考题 1 试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内容以及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 2 试推导IS LM BP模型 3 试述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的重要内容 4 试比较在固定汇率制下 资本完全不流动 资本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 5 在固定汇率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