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设计》PPT课件.ppt_第1页
《医学科研设计》PPT课件.ppt_第2页
《医学科研设计》PPT课件.ppt_第3页
《医学科研设计》PPT课件.ppt_第4页
《医学科研设计》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医学科研设计 定义 是在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统计学原理 为某一现场调查 临床疗效观察或实验室研究等所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必要性 DollandHill 1964 短肢畸型 1960s 类型 调查设计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一 调查研究的主要特点 没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 而是客观地观察记录某些现象的现状及其相关特征 第一节调查研究的特点 二 调查研究分类 从调查对象上分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调查涉及的时间来分 回顾性调查 病例 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 前瞻性调查 队列研究 从抽取样本的方式分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调查设计 文献调研调查计划整理计划分析计划 第二节调查计划 确定调查目的和指标调查指标 重点突出 客观性强 灵敏度高 定量指标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确定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 询问法拟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 分析项目 备查项目 样本含量估计制订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整理计划 问卷接受问卷核查数据编码数据的计算机录入 第四节调查的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 正确划分调查范围正确选择调查指标明确定义调查项目正确设置调查问题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预调查 资料收集 整理与分析阶段调查员的选择和训练工作态度 专业知识 业务技能 实际经验根据特殊情况选用不同的调查员调查生育状况 女调查员调查前应广泛宣传 对敏感问题 作思想工作 注意保密 或采取随机应答技术知情同意 InformedConsent 调查质量评价的指标 效度和信度效度 validity 调查工具对所调查对象测量的有效程度或准确程度 真实性 灵敏度 sensitivity或truepositiverate TPR 将实际有病的人判断为患者的能力特异度 specificity 将实际无病的人判断为非患者的比例信度 reliability 调查工具对所调查对象测量的可靠程度 可靠性 与个体本身的差异 测量仪器 观察变异有关 第三节常用的抽样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 simlperandomsampling 方法 对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 然后随机抽取部分调查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 均数 标准差及其标准误计算简便 缺点 当总体例数较多时 对观察单位 编号不易操作 单纯随机抽样举例 编号 1 2 3 4 5 6 7 20001936 2759 4613 7993 3755 3977 35791246801936 759 613 1993 1755 1977 单纯随机抽样SAS程序演示 系统抽样 systematicsampling 方法 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分成 个部分 再从第一部分随机抽取第 号观察单位 依次用相等间隔 从每一部分各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 易于理解 简便易行 容易得到按比例分配的样本 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 其抽样误差一般小于单纯随机抽样 缺点 对与有周期趋势或单调增 减 趋势的总体 容易产生明显的系统误差 一般按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估计抽样误差 是近似值 整群抽样 clustersampling 方法 先将总体按照某种与研究指标无关特征划分为K个 群 组 每个群包括若干个观察单位 然后再随机抽取 个群 将抽取的 个群中的全部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 便于组织 节省经费 容易控制调查质量 缺点 当样本含量一定时 抽样误差一般大于单纯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stratifiedsampling 方法 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 将总体分为若干类别 即层 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 合起来组成样本 优点 抽样误差小于前三种方法 便于对不同的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便于对各层独立进行分析缺点 层内差异较大 层间差异较小时 抽样误差增大 四种抽样方法误差由小到大排列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 分类 第一节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一 医学实验研究的要素 处理因素 受试对象 实验效应 一 处理因素处理因素 生物的 化学的 物理的 单因素 多因素 由研究目的确定的欲施加或欲观察的 能引起受试对象直接或间接效应的因素 实验性研究 主动施加 观察性研究 客观存在非处理 混杂 因素 与处理因素相对应并同时存在 能使受试对象产生效应要能区分处理和非处理因素 水平 每个因素在数量 强度等上的不同状态注意 分清处理与混杂因素 处理因素不变 二 受试对象受试对象 研究对象 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 由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总体 人 动物 植物 生物材料 动物实验 动物 临床实验 患者 现场实验 正常人群基本条件 对处理敏感 反应稳定研究某种药物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三 实验效应实验效应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和结局 由观察指标体现1 客观性2 精确性 准确度 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主要由系统误差引起 精密度 观察值与均值的接近程度 主要由随机误差引起 3 特异度和灵敏度 特异度反应其鉴别真阴性的能力灵敏度反应其鉴别真阳性的能力 二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 对照组除了实验因素不同以外 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条件和辅助措施 都应相同 常见的对照 1 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措施 2 安慰剂对照 对照组采用安慰剂 3 实验对照 实验组加入有效成分 而对照组则无 4 标准对照 用公用的有效药物 现有的标准方法或常规方法作对照 5 自身对照 对照和实验措施在同一实验对象上实施 安慰剂 placebo 一种外形与实验药物一样 内容为毫无治疗效果的糖丸 外形指的是形状 颜色 味觉都应相同 随机化原则 总体中的每一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 重复原则 整个实验的重复 多个受试对象重复 同一受试对象重复重复的作用 估计 降低实验误差 第三节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建立研究假设决定课题时应考虑 1 题目的科学性 2 课题的实用性 3 研究的可行性 主要问题研究假设次要问题补充说明完善研究的假设 研究目的 明确研究范围 受试对象的选入标准即纳入标准 inclusioncriteria 和排除标准 exclusioncriteria 的确定 确定选入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 应纳入那些对处理因素的效应反应灵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避免无反应的干扰 2 排除对处理措施能产生有害作用的特殊人群 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应用条文明确规定成为书面形式 有机磷农药职业暴露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有机磷农药职业暴露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1 对象招收根据研究对象入选条件和排除条件选择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向他们出示 知情同意书 以征得对象的同意 研究对象入选条件 25 35岁已婚男性 近3年内至少有一个存活 6个月的孩子 愿意接受调查 提供两次精液样本 愿意提供血 尿样本 研究对象排除条件 有泌尿 生殖器疾患史者 有结核病史者 有糖尿病 肾脏 心脑血管病等严重全身性慢性疾病 调查前三个月内患有严重的急性疾病 精索静脉曲张 度及以上 最近一年内从事高温作业 最近一年内从事接触苯 二溴氯丙烷 二溴乙烯等有机溶剂的作业 最近一年内从事铅接触 焊接作业 第四节研究设计中控制误差的方法 设计阶段 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 尊循随机化 对照 均衡 重复 注意盲法设计 单盲 双盲实施阶段 调查员或实验员培训 仪器校准 预实验或预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 双遍编码 录入 多因素分析等 第五节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完全随机化设计 randomizedcontroltrial 设计方案 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优点 有效避免了某些非实验因素的影响 增强了各比较组间的可比性 有效地控制了偏倚和误差 检验结果更能反映总体间的真实差异 方法 抽签 随机数字表 或随机排列表 完全随机设计方案示意图 例题1 将10只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用随机排列表 动物编号 12345678910 随机数字 6196489503 所属组别 甲乙乙甲甲甲乙乙甲乙 例题2 将15例实验对象分入三组 对象编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 随机数字 932253643907106376358703047988 例题 丙甲乙乙乙甲甲乙丙乙丙甲甲丙丙 配对设计示意图 配对设计 paireddesign 设计方案 将实验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 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对象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处理 优点 增强处理间的均衡性 提高检验效能 受试者号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 随机数字 8856532759 所属组别 甲甲乙甲乙乙甲乙乙乙乙乙甲乙甲甲乙甲甲甲 例题 将10对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交叉设计 cross overdesign 设计方案 是自身配对设计基础上发展的双因素设计 它可在同一病人身上观察两种或多种效应 这样能够消除病人之间的变异 减少误差 提高实验效率 首先将一组同质个体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将A因素施与I组 B因素施与II组 实验结束后 再隔一段间隙期 B因素施与I组 A因素施与II组优点 1 节约样本含量 2 能够控制时间因素及个体差异对处理方式的影响 3 同时接受实验因素和对照 均等地考虑了每一患者的利益 注意事项 1 两种处理方式不能互相影响 2 不适于病程较短的急性病治疗效果的研究 3 应尽可能采用盲法 交叉设计示意图 交叉设计例题 某医院研究依那普利 药 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以传统的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 药做对照 经随机化分为两组 一组先给 药后给 药 一组给 药后给 药 第一 第二阶段之间的间隙期为一周 结果见下表 配伍组设计 受试者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 随机数 683526009953936128527005483456处理 丙乙甲甲丙乙丙乙甲乙丙甲乙甲丙 设计方案 将条件相近的实验对象配成组 再按随机的方法将每个配伍组中的个体分配到各个对比组中去 给予不同处理 优点 增强各组间的均衡性 进一步控制混杂偏倚 方法 随机排列表 例题 将15个实验对象分成5个配伍组 条件相近 如体重 接受甲 乙 丙三种处理方式 析因设计 factorialdesign 概念 是一种多因素多水平交叉分组进行全面实验的设计方法 为了研究不同氧浓度 因素B 和抗癌药 因素A 对用放射性3H 胸腺嘧啶 3H TdR 渗入后的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效果 因素B分为B1 B2 含氧20 因素A为A1 A2 表阿霉素 进行2 2析因设计 数据见下表 试分析A B两因素对K562细胞的抑制效果 无交互作用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第五节确定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的定义在一定的精度和检验水准的条件下 有效地检验出实际存在的差别的最小样本量确定样本含量的意义减少人力 物力 时间的浪费有效地检验出实际存在的差别确定样本含量应具备的条件建立检验假设 检验水准 检验效能1 总体参数间的差值 1 2 和总体标准差 不同的研究设计与样本量估计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对率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大小估计配对设计均数比较的样本大小估计病例 对照研究样本量大小估计 不配对 配对 干预设计样本量大小估计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 对率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大小估计 配对设计均数比较的样本大小估计 病例 对照研究样本量大小估计 非配对 病例 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