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 17 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教案莲山课件m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 17 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陈桥驿兵变,宋朝建立;宋朝长期与辽、西夏和金等民族政权并立;宋朝的文官体制;宋朝科举考试的制度、规则及内容。2通过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屡次篡夺皇位原因的分析,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和着眼点;“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完善;矫枉过正带来新的弊端,形成国家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分析,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3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宋初统治者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精神;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客观地评价北宋初年的文官体制。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官体制。难点:宋初为什么要确立文官体制?说明:2 / 12德国汉学家库恩在宋代文化史中指出,中国在 11 世纪至 13 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其中一点就是文官体制取代了唐代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了高级行政官员,孟子以王道治国的思想第一次付诸实施。且不论文官体制是否真能以“王道”治国,它的确立是以吸收晚唐、五代弊端的历史教训为前提的,为了严密防范文臣、武将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军权、财权、政权、立法与司法的体制。虽然从以后宋的历史来看,文官体制代价沉重,但是它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有效地消除了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官体制至少可以说是利弊参半。故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详案一、导入: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进入宋元历史的学习。第五单元的标题: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首先来阅读单元导言。大家一定要重视导言,这是对本单元的高度概括。本单元总共 6 课内容,导言是简单的 6 句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 1 句话,请大家把它画下来:北宋初期的制度创设,有效防止了类似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了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积贫、积弱的后果。那么北宋出初期在制度方面到底有哪些改革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第 17 课:宋朝的建立及其3 / 12制度创设。二、新课1、五代十国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几个重要的年代。唐朝建立的时间 618年,唐朝灭亡的时间 907 年,宋朝建立的时间 916 年。那么 907960 这段时间是段怎样的历史呢?学生齐声回答:五代十国时期。课文中对于五代十国的讲述十分简单,只在小字中简单 3 行字而已,不过我们需要了解,来看这张地图及文字:唐末,各地方及族群势力乘机取代唐朝,先后在中原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政权,史称五代 。与此同时,南北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较大的割据政权: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史称十国 。老师做些解释:五代政权以中原王朝的正统自居,后世史家也奉为正统,十国被称为僭伪。其实所谓正统的五代,武夫专权,政治腐败,除后周之外,很少可取之处;而所谓僭伪的十国,却颇有起色,令人刮目相看。五代十国基本上全是地方节度使篡权,武夫乱政。比如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耶律德光的支持,割让幽云十六州。45 岁的石敬瑭为了夺取帝位,竟然恬不知耻的称 34 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自称“儿皇帝” 。不过儿皇帝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内部不安定,外部难以应付父皇帝,动辄遭到斥责,4 / 12在位 6 年,忧患成疾而死。南唐后主李煜有极高的文学造诣, 虞美人:春花秋雨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吴越的钱镠在位时,修筑钱塘江石堤,雷峰塔、白塔等。冯道:历五朝八姓十一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晚年自称“长乐老” 。 (讲这些小故事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生动一点) 。那么宋朝的建立也是又一个武将篡权的重演。2、北宋建立及统一陈桥驿兵变:赵匡胤知道辽与北汉合兵南下的假情报,然后带兵北上,行军至开封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兵拥立他为皇帝。这天是正月初一,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到京城开封,逼 7 岁的周恭帝禅位,顺利地改朝换代,建立宋朝。基本统一:宋太祖用了 13 年的时间,统一了南方各个割据政权。他的继承人赵匡义继续完成统一大爷,979 年,灭掉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至此,延续来了 200 多年的割据分裂局面终于宣告结束,代之以新的统一局面。同学们注意,教材这样写的:基本实现了统一。为什么呢?辽与西夏同时并存。很好,这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多民族政权并立,我们以后会有专门 1 节课来讲5 / 12述这个问题。 (出示两幅地图看看,让学生心中有个印象)过渡:既然无法完成全国的大统一,皇帝就着重搞制度建设。3、制度建设材料一:一日,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二问题: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极富戏剧性。赵匡胤晚期,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酣,赵匡胤说:“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石守信等顿首说:“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赵匡胤说:“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人生白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疑,不亦善乎!”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称病请假,乞求皇帝解除兵权。赵匡胤欣然同意,而且给他们以清闲官衔优厚待遇,赏赐厚礼。6 / 12与历朝开国之初“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既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又避免了因削夺兵权而可能引起的武装反抗。同时,还不会背上杀功臣的骂名。宋太祖的和平夺权要比历代帝王杀功臣的做法高明得多。那么削夺兵权后,建立了怎样的调整体制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并在课文画出:备注:针对这种体制,教师做详细讲解。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军事制度的调整一方面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军队战斗力。2)政治制度的调整重文轻武课后练习第 1 题:963 年,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永济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却趾高气昂,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见此情景,平日专横跋扈的符彦卿心中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1)周渭是文官还是武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文官;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7 / 122)平日符彦卿为什么能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因为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兵变篡夺皇位时有发生。3)面对趾高气昂的周渭,符彦卿为什么又无可奈何?因为重文轻武已成北宋的国策。重点介绍: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宋史上说,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用于寄禄,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是指馆职(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的职位) ,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理论上算是临时性的职务。光有官名而没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处级科员一样,待遇上去了但毫无实权。节度使、承宣使、防御使、团练使是官名,是单纯用来表示级别的虚衔。小苏学士的学士是个馆职。知府、通判、都监、安抚使则是差遣。实例 1: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曾担任过的一个职位,8 / 12“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 。其中户部郎中是寄禄官,元丰(宋神宗年号)改制后改为朝议大夫、正六品,不过范仲淹另带馆职从三品的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其地位等同于从三品,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才是真正的差遣,经略安抚使节制一路军政大权,副使是其副手,延州知州掌管延州一州的军政大权。实例 2:岳武穆岳飞曾担任过的一个职务, “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县开国子” ,节度使是个官名、从二品,宋代最高武职,制置使是南宋才设置的实差遣,相当于北宋的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或数州军政大权,也就是说湖北路的荆州、襄州、潭州三州均归岳飞节制,开国子是爵位的第 11 等。问题:你觉得宋朝的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带来了什么弊端?冗官冗禄3)评价文官体制加强了皇权,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隐患,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但是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又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4、科举制度9 / 12本环节主要让学生阅读教材来完成课后练习第 3 题:科举制形成于唐朝,完善于宋朝。与唐朝相比,宋朝科举制在考试制度、考试规则和考试内容上有哪些变化?如何评价这些变化?考试制度:解(ji)试(州试)省试(礼部主持)殿试考试规则:弥封、誊录等考试内容的完善:增加策论的考试。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影响:选拔文官人才,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5、巩固小结讨论有学者认为:北宋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高峰,可谓中国历史上的开明王朝,尽管其长期积贫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产生里深远的影响。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一说你的理由。同意。赵匡胤奉行“重文轻武”国策,通过调整政治军事制度,以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等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文治之君。 “重文轻武”国策扭转了唐末以来藩镇10 / 12拥兵自重,禁军篡夺皇位的局面,使宋代的经济文化出现繁盛景象。尽管宋朝 300 年的基业中,长期积贫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设计及具体上课阶段,我其实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教案,是按照环节设计的简案,也附在后面:环节 1:阅读单元导言。设计意图:开始一个新的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对整个单元形成粗略的认识。教师做简单分析。环节 2:出示两段对比材料。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二:“冻无衣,饥无食,”刘允章直谏书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出唐朝由盛世转向乱世。自然会在脑海中想到为什么。引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继而顺理成章的讲述五代十国的历史。环节 3:出示五代十国政权更替的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表格得出“武将篡权” ,为之后文官体制的出台做铺垫。在这里,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11 / 12环节 4:出示赵匡胤图片设计意图:讲述宋朝的建立过程,陈桥驿兵变及基本统一的过程。环节 5:阅读教材 3 页的“文献选读”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环节 6:出示图片“杯酒释兵权”及相关图片。设计意图:从图片故事中,认识宋太祖在军事制度方面的调整和改革。环节 7:出示表格(科举人数的对比)及史料。设计意图:一方面完成选官用人制度改革的内容;另一方面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环节 8:阅读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课件通知
- 2025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肝四联制剂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中石化:石油脑项目提案报告
- 发审关注:2025年主板发审工作审核总结报告
- 2025年机械设备租赁服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光污染及其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 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 采风老师发言稿
- 护患沟通课件
- 岳阳市中心医院岗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2025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MOOC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GB/T 17478-2004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性能特性
- GB/T 13477.10-2017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0部分:定伸粘结性的测定
- 国网十八项重大反措试题库完整
- 应急疏散培训试题
- 公司义务消防员培训记录表
- 大海(张雨生)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
- 新旧西藏的对比(分析“西藏”)共22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