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模结构原理概论 1 一 模具概况 模具是工业之母 这句话大家已经耳熟能详 模具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技朮取得了长足进步 模具加工技朮的革新 各种模具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模具零部件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等 都迫使我们在设计上要更快 更准的适应模具的发展 速度的提升 要求设计段能够在3天左右就完成给后工段 精度的提升 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清楚各个零件的加工方法 尽量采用高精度且加工成本较低的加工方法 精度和速度的提升是相铺相承的 速度的提高必然要求精度的提升 精度的提高必然带动速度的提升 模具结构原理 2 二 塑胶模具基本构成 塑胶模具由七大系统构成 导向系统 支承系统 成型零件系统 浇注系统 冷却系统 顶出系统 排气系统 由以上各系统组成之模具 塑胶经浇注系统 通过浇口进入模腔内部 填充保压之后由冷却系统冷却 成品冷凝固化后经成型零件以及顶出系统顶出 完成一个成型周期 模具结构原理 3 三 合模导向系统 合模导向机构在塑模中 主要用来保証公模和母模两大部分或模内其他零部件之间准确对合 以保証塑料制品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并避免模内各种零部件发生碰撞和干涉 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基本要求是定位准确 导向精确 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耐磨性 导向机构有导柱导向机构和锥面 直面 定位机构 导柱导向机构我们常用的有GP 导柱 EGP 顶板导柱 等 如图1 图2所示 锥面定位机构我们常用的有直角定位块 斜度定位块 模仁定位凸台等 如图3 图4所示 模具结构原理 4 模具结构原理 图1 GP 导柱 母模板 公模板 5 模具结构原理 EGP 顶板导柱 图2 6 模具结构原理 直角定位块 斜度定位块 图3 7 模具结构原理 模仁定位凸台 图4 8 四 支承系统 塑胶模具中的公母模板 上下固定板 模脚 支撑柱 SP 停止销 STP 等零件均称为支承零部件 支承零部件与合模导向机构组装 便构成注射模架 模架的作用就是用来安装和固定注射模中的各种功能结构 因此设计注射模时 必须保証各种支承零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公母模板在模具中起安装和固定成型零部件 合模导向机构以及顶出脱模机构等各种功能机构的作用 上下固定板起支承公母模板以及安装在公母模板上的各种零部件 同时可以利用其将模具安装在成型机上 模脚和支撑柱 SP 垫靠在公模板与下固定板之间 可以形成顶出脱模机构的运动空间 停止销 STP 则是调整顶出脱模机构的平整性 模具结构原理 9 模具结构原理 上固定板 母模板 公模板 模脚 下固定板 GP EGP SP 定位块 10 五 成型零件系统 成型零件系统主要是为了让成品能够顺利的射出成型 得到理想的产品而设计的 目前较常见之情形大致有为处理成品外部倒勾的机构 滑块机构 为处理成品内部倒勾的机构 斜销机构 模具结构原理 11 滑块 1 滑块的动作原理滑块是倒勾处理的一种方式 一般是借助注射机开模力与合模力进行侧向分型 抽芯及复位动作的机构 这种机构经济性好 动作可靠 实用性强 常用的拨动方式有斜撑梢及拨杆拨动 拨块拨动与斜撑销拨动区别 a 作用面不同 斜撑销只有拨动作用没有止动作用 因此要装止动块 拨块既有拨动作用又有止动作用 因此一般可不装止动块 b 使用场合不一样斜撑销一般使用在滑块较大及行程较大的场合下 拨块一般使用在滑块较小及行程不大的场合下 模具结构原理 12 模具结构原理 2 斜撑梢滑块斜撑梢滑块的设计要点 a 斜撑梢与滑块斜孔要有0 5间隙的配合 以便开模顺畅 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 b 斜撑梢角度 25 防止弯矩过大变形 为斜撑销倾斜角度 c 斜撑梢角度要小于止动块角度2 3 以减小滑块与止动块间的磨擦 同时也有利于合模 即 2 3 d 斜撑梢在模板配合长度L要大于或等于1 5D D为斜撑梢直计径 e 滑块行程计算S T 2 3mm 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 T为成品倒勾 S L1 tg cos 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 一般为0 5MM L1为斜撑梢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13 模具结构原理 3 拨块抽芯的滑块拨块抽芯的滑块参数及设计要点 a 拨块拨动面与滑块斜孔要有0 5间隙的配合 以便开模顺畅 拨块拨动面为与滑块间的间隙 B为拨块拨动面 b 拨块角度 25 为拔块倾斜角度 为拔块止动角度 c 拨块在模板配合长度H1 1 5W 以保証拨块强度 d 滑块的行程计算S T 2 3mm 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 T为成品倒勾 S H tg cos H为拔块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14 模具结构原理 4 滑块的导滑 滑块在导滑中 运动必须顺利 平稳 才能保证滑块在模具生产中不发生卡滞或跳动现象 否则会影响成品质品 模具寿命等 常用的导滑形式如下所示 采用 7 字形压板 加工简单 强度较好 一般要加销孔定位 采用镶嵌式的 T 形槽 稳定性较好 加工困难 采用整体式加工困难 一般用在模具较小的场合 采用压板 中央导轨形式 一般用在滑块较长和模温较高的场合下 用矩形的压板形式 加工简单 强度较好 应用广泛 压板规格可查标准零件表 采用 T 形槽 且装在滑块内部 一般用于空间较小的场合 如跑内滑块 15 模具结构原理 5 滑块后跟块的锁紧及定位方式 由于滑块在成型机注射时产生很大的压力 为防止滑块与活动芯在受到压力而位移 从而会影响成品的尺寸及外观 如跑毛边 因此滑块应采用锁紧定位 通常称此机构为止动块或后跟块 拨块式滑块一般不需加后跟块 滑块采用镶拼式锁紧方式 通常可用标准件 可查标准零件表 结构强度好 适用于锁紧力较大的场合 采用嵌入式锁紧方式 适用于较宽的滑块 滑块采用整体式锁紧方式 结构刚性好但加工困难脱模距小适用于小型模具 采用嵌入式锁紧方式适用于较宽的滑块 采用拔动兼止动稳定性较差 一般用在滑块空间较小的情况下 采用镶式锁紧方式 刚性较好一般适用于空间较大的场合 16 模具结构原理 6 滑块定位方式 滑块在开模过程中要运动一定距离 因此 要使滑块能够安全回位 必须给滑块安装定位装置 且定位装置必须灵活可靠 保证滑块在原位不动 但特殊情况下 可不采用定位装置 如左右侧跑滑块 但为了安全起见 仍然要装定位装置 常见的定位装置如下 利用弹簧螺钉定位 弹簧强度为滑块重量的1 5 2倍 常用于向上和侧向抽芯 利用弹簧螺钉和挡板定位 弹簧强度为滑块重量的1 5 2倍 适用于向上和侧向抽芯 利用弹簧钢球定位 一般滑块较小的场合下 用于侧向抽芯 利用滑块定位夹定位 适用于滑块不太大之场合 17 模具结构原理 7 倾斜滑块倾斜滑块参数计算及设计要点 由于成品的倒勾面是倾斜的 因此滑块的运动方向要与成品倒勾斜面方向一致 否侧会拉伤成品 A 滑块抽向定模 B 滑块抽向动模 左图中 25 2 3 H1 H S sin S H1 tg cos L4 H cos 左图中 25 2 3 H1 H S sin S H1 tg cos L4 H1 cos 18 模具结构原理 8 母模遂道滑块母模遂道滑块适用场合 a 制品倒勾成型在母模侧b 制品外观不允许有痕迹c 滑块成型面积不大 此处倒勾成形在母模侧 且外观不允许有痕迹 须跑母模遂道滑块 母模遂道滑块机构 19 模具结构原理 9 母模爆炸式滑块母模爆炸式滑块适用场合 一般成型在母模侧且对滑块成型面积较大 尤其是滑块在母模侧很深的情况下使用 斜面 20 模具结构原理 9 母模爆炸式滑块母模爆炸式滑块简图如下 合模时的情况 21 模具结构原理 9 母模爆炸式滑块母模爆炸式滑块简图如右图 开模后的情况 行程计算 如下图中S L sin 为T槽角度 L为沿T槽方向行程 S为滑块水平运动距离 H L cos H为滑块纯垂直运动距离 22 模具结构原理 10 脱螺纹机构当成品有内螺纹需要成型时 就需要设计脱螺纹机构 如下图 其运动顺序为 马达旋转通过键带动芯轴旋转 由于螺纹套内车有螺纹 其螺纹的螺距与成品中螺纹的螺距相同 就可使芯轴从成品中退出 达到脱螺纹的目地 马达 键 芯轴 轴承 螺纹套 马达座 23 模具结构原理 11 滑块打顶针一般对于成品璧厚薄而深 壁侧面抽芯孔位较多 抽芯力较大 在跑滑块时 成品可能被滑块拉变形或拉伤 为防止成品被滑块拉变形或拉伤 需在滑块内打顶针 以阻止成品被滑块拉变形或拉伤 形式如下图 合模时的情况 图中 S 3 5MM S1 S 以利合模 24 模具结构原理 11 滑块打顶针开模中的情况 滑块顶针相对静止状态 滑块顶针回位状态 开模完毕状态 25 模具结构原理 12 斜销式滑块一般用在成品有滑块机构 同时沿滑块运动方向成品也有倒勾 这时可采用斜销式滑块 如下图为斜销式滑块的典型实例 26 模具结构原理 12 斜销式滑块斜销式斜销计算公式 图中 S3 S S为垂直倒勾距离 S3 L tg S3为滑块入子B垂直下降距离 为 T 槽角度 L为限位螺钉行程 S4 S1 S5 S4为滑块座运动行程 S1水平倒勾距离 S5为滑块入子B距离水平运动距离 S4 H sin cos 为斜撑销角度 位斜撑销与滑块座间隙 H为斜撑销伸入滑块座垂直 27 模具结构原理 12 斜销式滑块斜销式滑块运动简图 合模状态 滑块入子B下降到极限位置 开模完毕状态 28 模具结构原理 13 滑块急回机构 在某些模具中 由于成品结构决定顶出装置在滑块机构的底部 如不早回顶出机构将导致无法顺利合模 滑块与顶出装置相撞 为改善此种状况 必须安装急回机构 使顶出杆在合模时先回复原位 未装急回机构 导致滑块与套筒相撞 29 模具结构原理 斜销斜销为成型倒钩的处理方式之一 其种类有 1 整体式 2 两段式 3 母模斜销 斜销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A 斜梢行程 倒勾距离 收缩量 安全值 1 5 3mm B 斜梢度 tg C 检查斜梢后退时是否有干涉 D 斜销顶部偷料0 05 0 1mmE 一般斜销的角度不要大于15度 30 模具结构原理 1 整体式A 常规整体式斜销整体式斜销与斜销座的联接型式有如下几种 斜销座 T 型槽 滚轮 球头 销钉 31 模具结构原理 B 头部两段式斜梢适用场合 斜梢后退脱模时顶部有倒勾可采用此形式 设计要点 a 头部沿斜面下降高度应足以让斜梢退位 b 斜梢行程 S Z c 两段相连采用燕尾槽不可有逃料 d 确保顶部一般在合模时不撞至公模仁 32 模具结构原理 2 两段式A 顶针式斜梢设计要点 a 斜梢导向行程顶出行程 10mm b 顶出安装时要从公模板背后装入再旋转900方向勾住T形槽 c 顶针是否与模仁有干涉 d 顶针直径6mm 33 模具结构原理 B L 形两截式斜梢设计要点 a 适用于斜梢与母模无靠破之情况 b 顶针在模板内要有一部分配合 不能全部逃孔 c 顶针直径6mm 34 模具结构原理 C 方形斜销座设计要点 斜梢顶杆头部与引导块上表面要留间隙 以便斜销的组装 引导块 35 模具结构原理 A 母模入子勾动式应用场合 在斜梢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设计要点 A 增加开闭器小拉杆大拉杆以确保开模时使上固定板与母模板先打开 后公母板开模 B 斜梢与入子间不得逃间隙 C 斜梢水平后退距离S1 S TgA S 为上固定板与母模板间开模距离 A 为斜梢垂直方向夹角 动作原理 母模入子固定在上固定板上 开模时上固定板与母模板先开 所以母模入子将先抽动 从而通过燕尾槽拖动斜梢后退 斜梢在固定于母模仁上的沟槽中滑动 它只沿水平方向运动 3 母模斜销如果在成品母模侧有倒钩且不易跑滑块时就要使用母模斜销 36 模具结构原理 B 母模侧顶板顶出之斜销应用场合 大多数情况下使用 设计要点 A 为避勉斜销与模仁碰伤 因此要设置顶板回位机构 RP B 要设置顶板的动力来原 常用形式有 1 回位杆与开闭器组合使用 2 顶板底部加弹簧 较常用 C 要设置顶板导向机构 常用形式有 1 回位杆导向 2 另外加一组顶板导柱 37 模具结构原理 4 斜销顶针适用场合 当斜梢较大成品有包在斜梢上之趋势则采用斜梢顶针 动作原理 斜梢沿斜度方向顶出时 其内部的顶针与产品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动 但是斜梢的成形部分却将与成品脱离过一段行程后 顶针退回再取出成品 设计要点 a hz h1 弹簧压缩后剩余量 b S1为顶针相对于成品保持不动时斜梢的行程 SS2 10mm TT1 0 2mm 为使斜梢能顺利从公模仁上装入因此斜梢上有逃料 顶针成形面为曲面时应做防呆 斜销顶针 38 模具结构原理 浇注系统 塑胶熔融体从注射机的喷嘴出来后 到达模腔前在模具中所流经的通道 浇注系统的组成部分 六 浇注系统 设计浇注系统的基本原则 在满足塑料制品质量的同时 还应有利于提高成型速度来缩短成型周期 39 模具结构原理 40 模具结构原理 41 模具结构原理 分流道 横流道 浇口 冷料井 冷料穴 42 模具结构原理 1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43 模具结构原理 2 浇道尺寸之决定 成品体积大小与壁厚 模穴至主浇道或注入口之距离 浇道冷却之考量 开模刀具之运作范围 塑胶性质 44 模具结构原理 3 浇道设计一般考量 浇道设计当使塑料以最短的路径快速注入模穴 使热损耗及压降为最小 浇道中之塑料应尽可能在同一压力 温度下同时进入各模穴 以避免流速及加热时间不均 造成残余应力累积 由压降观点而言 浇道截面愈大愈好 以提供较佳之压力传递机会 减少压降 为节省材料起见 截面积不可过大 虽然较大的浇道截面有利于模穴充填及较佳的保压情形 但冷却时问亦会随之增加 面积 体积比应保持愈小愈好 一般而言 塑件尺寸大或肉厚大往往须将浇道变粗 尽可能使得成型品各部份同时充填 45 4 浇口形式 模具结构原理 46 模具结构原理 47 模具结构原理 48 模具结构原理 49 环形浇口 模具结构原理 50 模具结构原理 51 模具结构原理 52 针点浇口 优点 开模时自动断料 残余痕迹小缺点 加工困难 压力损失较大 模具结构原理 53 潜伏浇口 优点 开模时自动断料 残余痕迹小缺点 加工困难 压力损失较大 模具结构原理 54 牛角浇口 优点 开模时自动断料 残余痕迹小缺点 加工困难 压力损失较大 顶出困难 模具结构原理 55 模具结构原理 5 浇口设计要点 A 避免胶体破裂使成品表面产生喷痕或蛇纹等缺陷 小浇口正对着大模腔会发生喷射 蛇纹 折叠 包风等现象 56 模具结构原理 B 考虑取向方位对制品变形的影响 塑胶流动过程中使分子取向 造成各向异性 并产生取向应力 因此成品会各向收缩不同 再加上应力释放 产生翘曲变形 57 模具结构原理 C 应设置于有利于流动 排气 补缩的位置 a 要降低流动阻力 浇口应设置在肉厚较厚的地方 b 浇口应远离排气结构 要避免排气通道被过早阻断 c 制品最厚的部分往往是最后凝固的地方 会出现较大的收缩 为了补缩 浇口应设在附近 D 浇口的位置要尽量减少溶接痕 要避免溶接痕强度太低 要考虑溶接痕位置对成品强度和外观的影响 溶接痕强度较差 成品强度较差 58 6 热流道 冷流道 热流道 模具结构原理 59 减少废料缩短循环时间减少压力损失控制浇口痕迹控制塑胶流动 热流道系统的特点 模具结构原理 60 单只热流道 HOTSPRUE 单只阀针热流道 SINGLEVALVE 多只热流道 HOTRUNNER 热流道系统的形式 模具结构原理 61 热流道系统的组成部分 模具结构原理 62 热流道系统胶口类型分类 A 阀胶口 以HUSKY为例 模具结构原理 63 以HUSKY为例 B 点胶口 模具结构原理 64 以HUSKY为例 C 直接胶口 模具结构原理 65 以HUSKY为例 D 边缘胶口 模具结构原理 66 热流道的选择简单介绍 射出重量 塑胶材料 胶口位置与痕迹 这三个要素彼此影响 共同决定热流道的选择 模具结构原理 67 七 冷却系统 模具冷却系统包括 冷却水道 模具温度控制器及加热组件等 设置冷却水路的作用1 控制模温以提高塑件质量 主要表现在 对表面光洁度 残余应力 结晶度 热弯曲的影响 2 缩短成型周期 成型周期80 要用于冷却 模具设计良好的冷却系统对提高生产率十分必要 3 冷却大型滑动件避免卡死 模具结构原理 68 设置冷却水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1 在模具结构及强度允许情况下 水孔直径尽量大 数量尽量多 冷却才会愈均匀2 水路距型腔表面距离应基本一致 且不宜太近或太远3 当水路通过两个镶件时要设置 O 形环4 水孔接头应设在不影响操作的一侧 最好也不要设计在天地侧 5 水孔不宜排布于螺钉正上方6 水孔距顶针孔 入子孔 螺孔等不宜太近 不小于3mm7 一般不在塑件熔接的地方设置水路 避免影响制品强度8 尽量避免从成型面及侧壁打水孔9 水孔不可与任何物件干涉10 浇口 热流道附近应加强冷却 通常可使冷却水先通过浇口附近11 水路不宜过长 保証进出冷却水温一般5度以内 精密件3度内12 制品较厚的部位应特别加强冷却 模具结构原理 69 手机塑模常用水路排布形式手机塑件都要求很高质量 虽然成品小 都要排布模仁循环水路以良好控制模温 提高成品质量 冷却水道位置取决于于成品的形状和不同的壁厚 原则上冷却水道应设置在塑料自模具热传导困难的地方 根据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冷却水道应围绕模具的成型的成品 且尽量排列均匀一致 模具结构原理 70 IN OUT OUT IN IN OUT OUT OUT IN IN 手机塑模公母模仁常用的水孔排布方式 进浇点 模具结构原理 71 下图为一模四穴 四个INSERT模仁分别排等效水路冷却 保証各穴冷却效果的一致性 IN OUT OUT IN IN OUT OUT IN 模具结构原理 72 采用模仁循环水路直接冷却其它形式 模具结构原理 73 冷却过程热传导的最重部份是从水管壁到冷却介质的热传导 冷却系统行为受从模具材料到冷却介质热传导的影响 热传导受冷却液流经模具材料时的紊乱程度 冷却液进口温度 冷却液的性质及冷却液的流速的影响 冷却液紊乱时混合作用的影响 从水管外壁到冷却液的热传导比层流有效得多 过大的紊乱会浪费泵功率 而且没有获得更大的热传导能力 在考虑冷却介质时 要确保成型厂有能力提供足够多的冷却液体积 在足够的压力下达到所需的流速 并在一个温度和所需的速率下释放热 确定冷却水孔的直径应注意的问题是 无论多大的模具 水孔的直径不能大于14mm 否则冷却难以形成紊流状况 一般水孔的直径可根据制品的平均肉厚来确定 平均肉厚小于2mm时 水孔的直径取8 10mm 平均肉厚为2 4mm时 水孔的直径取10 12mm 平均肉厚为4 6mm时 水孔的直径取10 14mm 手机塑件壁多为很薄 水孔直径多取8mm 当成品很小时也可取6mm 水路直径确定 模具结构原理 74 水路配件介绍1 止水栓右图为其实际结构 在图面中我们作如下图简化表示 设计时应当注意保証其L值 模具结构原理 75 模板 模仁 2 O 型环选用 O 型环时要比水孔直径大一个规格 如常见的 8水路当选P10 O 型环 如右图D值大于水孔直径 O 型环装在模板上 如下图 模具结构原理 76 温控回路沿型芯表面排列的隔板式冷却回路 使用隔板水路时当注意保証水路通道的横截面积基本一致 以保証一致流速与冷却效果及小的压力降 b b a a a截面积约等于b截面积 3 隔板 模具结构原理 77 进出水孔间距应在27mm以上才有空间连接水孔接头 模仁水孔间距理论应为其直径的3 5倍 隔板 喷泉 形式水路顶部距成品应在12mm以上 因手机塑模设变多 为增加入子及顶针方便 一般不在成品正下方排设水路 冷却水路的出水口不可正对注射机的拉杆以免造成水管安装困难对散热困难的细长模仁可以使用热传导性良好的铍铜制造 若型芯较粗时 通常 8mm 可在其内部加入铜棒 铜棒一端接到模板水路 对与不同的模具 可能水路的进出口有不同的要求 如双射模水路的接口必须接在模具的旋转中心 不能接在外侧 对于大型模具 成品是大型平板 公母模侧水路应呈井字形排布 其它实用设计要点 模具结构原理 78 八 顶出系统 制品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 当制品在模具中固化后 需要有一套有效的方式将其从模具中顶出 顶出质量的好坏将最后决定制品的质量 因此 制品的顶出是不可忽视的 且在顶出中不能使制品变形 顶白 破裂等损坏制品的现象 这种装置就是顶出系统 顶出系统有如下几类 1 圆顶针2 扁顶针3 套筒4 顶出块5 脱料板6 斜销7 气顶 模具结构原理 79 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为使制品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 破裂 穿孔等 推力点应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力最大的部位 即刚性好的部位 如筋部 突缘 壳体形制品的壁缘等处 为避免顶出痕迹影响制品外观 顶出装置应设在制品的隐蔽面或非装饰表面 对于透明制品尤其要注意顶出位置及顶出形式的选择 顶出行程一般在制品脱离模具5 10mm 对于简单 大型的制品顶出行程是制品深度的2 3 回位杆 RP 在顶杆顶出制品后 其顶端会高出模穴许多 避免在下次合模前撞坏模仁 必须有保护机构 所以设置回位杆 RP 也可设置拉回机构和弹簧助其复位 顶杆端面一般会低或高于模穴面0 05 0 1mm 是高或是低由要与产发人员协商 模具结构原理 80 1 圆顶针圆顶针 为最普遍最简单的顶出装置 圆顶针及顶针孔都易于加工 因此已被作为标准件而广泛使用 在加工较长的顶针孔时可采用距公模入子表面一段距离后改为扩孔的方式来减少顶针与模具接触面 避免发生咬蚀以简化模具制造 顶针需淬火处理 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在成品表面为曲面时应注意圆顶针的防转 其类型可分为 单节顶针和双节顶针 模具结构原理 81 2 扁顶针扁顶针 当成品空间较小rib较深 不易排部较合适的圆顶针时采用扁顶针 一般排部在成品rib的底部 扁顶针孔一般采用线切割加工 扁顶针需淬火处理 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扁顶针的形状 如图 R角处增加顶针强度 模具结构原理 82 3 套筒套筒 顶管 当成品有boss时使用 一般排部在成品boss的底部 模具结构原理 83 4 顶出块在一些模具中 由于成品的侧壁太深 极易包裹模仁产生很大脱模力 为使成品易于脱模使用顶出块配合顶针的顶出结构 模具结构原理 84 5 脱料板脱料板顶出适用于筒形塑件 薄壁容器以及各种罩壳形塑件的脱模顶出 这种顶出机构的主要特点是顶出力均匀 平稳 顶出力大 塑件不易变形 而且表面不留顶出痕迹 结构也比顶管脱模机构简单 不需设置复位装置 合模时靠母模板分形面的推力即可使顶出机构复位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型腔和型芯需分别设在公模和母模上 成型出塑件外形与内孔间的同心度较低 模具结构原理 85 6 斜销当成品中使用斜销较多且其它地方不易排顶针时就可直接用斜销来顶出成品 模具结构原理 86 7 气顶气顶出方式不论是在公模部份或母模部分 其顶出都很方便 不需要安装推板 在顶出过程中整个制品各部均受同样地的压力 所以即便是软的塑料 也可以在不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脱离模具 通常气顶出要求脱模斜度最小大于2 对于形状复杂需要较大脱模力的制品 则无法满足其要求 模具结构原理 87 模具结构原理 九 排气系统 1 排气结构的作用在塑料熔体填充注射模腔的过程中 模腔内除了原有的空气外 还有塑料含有的水分在注射温度下蒸发而成的水蒸气 塑料局部过热分解产生的低分子挥发性气体 塑料助剂挥发 或化学反应 所产生的气体以及热固性塑料交联硬化释放的气体 这些气体如果不能被排出模腔 将会影响制品成型以及脱模后的质量 因此 在设计模腔结构与浇注系统时 必须考虑如何设置排气结构 以保証制品不因排气不良而发生质量问题 88 模具结构原理 2 排气槽的形式排气槽最好加工成弯曲状 其截面由细到粗逐渐加大 这样可以降低塑料熔体从排气槽溢出时的动能 同时还能降低塑料熔体溢出时的流速以防发生工伤事故 3 排气槽的开设位置一般需要在试模后才能确定下来 但对大型模具也往往需要在试模前开好排气槽 经试模后再行修制 开设位置遵循原则 A 排气槽不应朝向机器操作侧开设 以防因溢料发生工伤事故 B 排气槽应尽量开设在塑料熔体最后才能充填的模腔部位 如流道或冷料穴的终端 C 排气槽最好开设在分型面上 这样可使排气槽处溢出的塑料飞边随制品一起脱模 D 为了便于模具加工以及清模方便 排气槽应尽量开设在凹模一侧 89 模具结构原理 4 排气槽的尺寸排气槽的宽度可取1 5 6MM 深度以塑胶熔体不溢进排气槽为宜 其数值与熔体粘度有关 一般可在0 02 0 05MM范围内选择 5 间隙排气对与中小模具 可以利用分型面间隙或其他配合间隙进行排气 而不另设排气槽 利用间隙排气时 间隙大小和排气槽一样 以不产生溢料现象为宜 其数值与熔体粘度有关 通常可在0 02 0 05MM内选择 90 模具结构原理 十 三板模基本结构 典型的三板模比我们常用的两板模多一块剥料板 多二次分型 共三次分型 在母模板与公模板之间装有开闭器 分塑胶与机械两种 这种装置必须在外加拉力达到一定值时才会使公母模板分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砸车安全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毕业生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甘肃天水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编制学生专职辅导员笔试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演出经纪人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各地真题】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古县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统考试题含解析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卫生院过敏性休克、急性心梗的急救与护理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试题及答案
- 2024水利安全员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标准理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15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电池一体柜用户手册
-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 《机房培训教材》课件
- 安装空调水管合同协议书范文
- 第7章基因水平转移
- 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手册
- 2024年通信电子计算机技能考试-中国移动(无线-TD网络优化)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非遗手工技艺(拓印)》课件-第一章 拓片的由来和历史
-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5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膏药市场风险评估与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