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论文.doc_第1页
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论文.doc_第2页
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论文.doc_第3页
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论文.doc_第4页
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论文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008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不过我国总体形势还不是太坏,我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居民储蓄充足。现在我们通过构建GDP对就业影响的测度模型反映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动态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内在关系,揭示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最主要的指标是就业弹性,即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用就业弹性公式表示:就业GDP 弹性系数= 就业增长率/ GDP 增长率。就业弹性越大,表明一定的经济增长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就越多,反之则相反。再对投资与GDP之间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得到GDP与投资关系。通过对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弹性的比较,来分析三大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实现投资金额的科学分配。最后提出了促进就业和GDP增长的对策建议。关键字:GDP增长 劳动力就业 就业弹性 弹性系数 对策建议问题描述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沿海地区许多中小型企业纷纷裁员,造成年底约2000万人被裁员。其中有1000万人是民工。部分民工返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是2009年的600多万大学毕业生却给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国民经济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基于国内整个这样的国情,2009年的两代会上,我国正式通过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目的就是要保GDP增长,保就业,促和谐。本文主要研究政府的投资、就业问题和GDP的增长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主要解决了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2009年GDP增长8%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2009年的GDP到底要增长多少才能要实现充分就业,使劳动力没有剩余。2. 政府的投资要多少才能使GDP增长8%。3.如何分配4万亿的投资,才能实现劳动力就业最大化。4.根据模型的求解和数据分析给出合理的相关的政策与建议。模型假设1、假设GDP增长仅仅与就业人数存在非线性关系,即可以通过函数关系式或图表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制约作用,以免模型复杂。2、假设国家给出的4万亿投资金额在各部门的是以投资项目中涉及到各部门的比重分配的,投资项目就是对部门进行资金分配。3、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在理论上存在着一致性。4、不需要考虑各行各业对投资和劳动力的需求量而影响到资金和劳动力的分配5、进出口都是零增长,物价指数大体不变,不考虑其他突变因素的干扰。三符号说明Y GDP产值 L 就业人数 X 新增就业人数 Z 就业增长率 H GDP增长率 就业弹性系数 第i 产业的GDP 第i产业的就业人数 扩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投资向量问题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问题一 为了了解GDP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测算就业的GDP弹性及其发展趋势。就业弹性公式表示:就业GDP 弹性系数= 就业增长率/ GDP 增长率,就业的GDP弹性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具体含义为:GDP每增长1%,能带动就业增长多少。模型一:则可以用下面模型来分析就业弹性,得出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ZH 表一 1978-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情况表年份GDP(亿元)就业人数(万人) GDP增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就业的GDP弹性19783645.2401520.00%0019794062.64102411.45%0.0217 0.1896610819804545.64236111.89%0.0326 0.27412606819814891.6437257.61%0.0322 0.42302232119825323.4452958.83%0.0359 0.40675990119835962.74643612.01%0.0252 0.209758619847208.14819720.89%0.0379 0.181567725198590164987325.08%0.0348 0.138643785198610275.25128213.97%0.0283 0.20228547198712058.65278317.36%0.0293 0.168638705198815042.85433424.75%0.0294 0.118737169198916992.35532912.96%0.0183 0.141304777199018667.8647499.86%0.1703 1.726655978199121781.56549116.68%0.0115 0.068704821199226923.56615223.61%0.0101 0.042753882199335333.96680831.24%0.0099 0.031745029199448197.96719936.41%0.0059 0.016075476199560793.76794726.13%0.0111 0.042593286199671176.66885017.08%0.0133 0.0778139331997789736960010.95%0.0109 0.099449006199884402.3699576.87%0.0051 0.074609439199989677.1713946.25%0.0205 0.328680452200099214.67208510.64%0.0097 0.0910045982001109655.27302510.52%0.0130 0.1239176242002120332.7737409.74%0.0098 0.100552792003135822.87443212.87%0.0094 0.0729008182004159878.37520017.71%0.0103 0.058258572005183217.47582514.60%0.0083 0.0569334622006211923.57640015.67%0.0076 0.0484002882007249529.97699017.75%0.0077 0.04351871表二:我国1978年到2007年的就业弹性由表一、表二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GDP增长、就业率都主要靠投资拉动,在609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很多时候, GDP增长率高的时候,对就业率的贡献却在下降,在1997年之后当投资金额增加的同时,就业率并没有随其增加而增加,反而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由此我们得出: 2009年就业弹性系数 (2009)=2007年就业弹性系数 (2007)即: (2009)=4.35187%得此意味着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率则最多增加4.35187%,若2009年GDP增长8%,则就业增长率Z(2009)为:Z(2009)=8*0.0435187=0.3481496(百分点)自然得出2009年新增就业人口: X(2009)=2007年就业人数L(2007)*2009就业增长率Z(2009) =77480*0.3481496%=269.746(万人)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获悉2008年的GDP为300670.0亿元,就业人数为77480万人。实现GDP增长8%,所以2009年共能够安排77749.746万人就业。但2008年末全国统计的失业人数有886万,加上2009年将有600万毕业大学生,我们将这1486万人作为2009年需要解决的劳动力。如果要实现充分就业,根据以上计算2009年的GDP则要增长55.0%。模型二:参照新古典主义所推崇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2,其原始形式如下: 在这个模型里我们单方面从每年就业人数的变化规律来这首分析,以下是掌握的真实性数据表以及由此得到的图。 表三 1978-2007年中国GDP、就业人数情况表 年份GDP Y(亿元)就业人数 L(万人) 19783645.24015219794062.64102419804545.64236119814891.64372519825323.44529519835962.74643619847208.1481971985901649873198610275.251282198712058.652783198815042.854334198916992.355329199018667.864749199121781.565491199226923.566152199335333.966808199448197.967199199560793.767947199671176.66885019977897369600199884402.369957199989677.171394200099214.6720852001109655.2730252002120332.7737402003135822.8744322004159878.3752002005183217.4758252006211923.5764002007249529.97699020083006707748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1由于我们主要分析的是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关系,所以遵循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以下模型: L=A 说明: 为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就业吸纳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指标,即在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之比。 但是对于此模型中的A和就业吸纳弹性系数 我们不容易求得,经过思考我们想能不能将模型经过适当的变量变换将其转化成线性模型,从而实现非线性的回归。于是我们对模型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如下模型: lnL=lnA+ lnY这样就得到了线性化的模型,然后我们利用Eviews软件来进行线性回归,对线性化的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各个参数。变换代码如下:DATA L YGENR L1=log(L)GENR Y1=log(Y)LS L1 C Y1表四 1978-2007年就业弹性回归分析由表四,我们可以得到回归方程:LnL = 9.425304 + 0.153178LnY现在我们以时间为横轴,劳动力的投入为纵轴建立散点图。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劳动力投入在1989年似乎有一次突变,笔者认为这次突变完全可能改变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弹性系大幅度下降和失业率不断上升,并非因为经济增长缓慢,而是因为产业结构出了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模型的建立也需要考虑时间段。1989年之前,由表五得方程lnL=8.840785+0.216643lnY (1)常系数为9.425304,就业弹性为0.153178说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相应增加0.153178个百分点。1989年之后,由表六得方程LnL = 10.17059 + 0.087891LnY (2)就业弹性仅为0.087891, 说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仅增加0.08789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在1989年之后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减弱趋势。通过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可看出回归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并且由于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说明方程和变量的显著性都较好.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情况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表五 1978-1988年就业弹性回归分析 表六 1989-2007年就业弹性回归分析我们用(2)式来求解模型,通过查找资料,我们获悉2008年的GDP为300670.0亿元,就业人数为77480万人。实现GDP增长8%,就业人数要增加8*0.087891=0.703128 个百分点,2009比2008年新增就业人数 0.703128*1%*77480=544.78万人,所以2009年共能够安排78024.78万人就业。 但2008年末全国统计的失业人数有886万,加上2009年将有610万左右的毕业大学生,2009年需要解决的劳动力为:886+610=1496(万)所以如果要实现充分就业,根据以上计算2009年的GDP则要增长21.9%。问题二一、测算方法选择投入产出闭模型 -部门i对个部门j的投入 -部门i对部门j的投入部门i的最终产出: -(6.1) -部门j的纯收入 -部门j的劳动报酬 -部门j的新创造价值由投入产出表易有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 产值构成平衡方程组: -(6.2)(投入新创造价值物质消耗)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显然,aij表示生产单位产品j所需直接消耗产品i 的数量.由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知, 代入(6.1)得 -(6.3)令: (产出向量) (投入向量)(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则(6.3)为: 即: -(3)-(4)其中 即投资向量, 为增加值系数对角矩阵,其对角线上的元素分别是各部门的增加值系数。本文将利用(4)式计算投资对GDP的完全影响效应,其中关键问题就是4万亿总 投资向量 的确定。 二、四万亿投资的分配及预算据统计资料显示,今后两年的4万亿投资分配方案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是 2800 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大体是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是 18000 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是 400 亿;生态环境这方面的投资是3500 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是 1600 亿;灾后的恢复重建,重灾区是1万亿。如何将投资分配方案转化为投入产出表中的纯部门投资将是本文的关键。 在 4 万亿分配方案中: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基本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房地产业;医疗卫生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教育部门;生态环境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投资主要是投向高新科技,对应为科学研究事业;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基本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灾后的恢复重建工程主要也是公路、电网、民生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它们涉及到的部门相对较多。 总的来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花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和其他费用。其中建筑工程费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建筑业;其他费用一般包括咨询费、设计费和管理费等,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综合技术服务业;在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中,电网建设的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对应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他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等的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对应为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为了提高分配的精确度,本文调查了 4 个基础设施项目以确定不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构成比重。华电国际两个新建电厂,建筑安装费分别占总投资的 23%、20%,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分别占总投资的 54%、58%,其他费用分别占比为 23%和22%。某大型水利工程中,建筑安装费、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分别约占总投资额的 60%、30%、10%。洛阳市某公路工程中,三项投资分别占比为 80%、12%和 8%。综合项目数据,本文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投资分配到纯部门的比重取值见下表。 项目建筑业设备制造综合技术服务业公路、铁路、机场65%25%10%电网类20%60%20%其他基础设施60%30%10%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 3700 亿元投资主要包括公路和电网建设以及饮水、工程、沼气工程等小型基础设施,本文中简单认为公路、电网和其他基础设施各占 1/3 的比重。 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方面的 18000 亿元投资中,我们简单认为四种投资各占1/4。灾后重建方面的 10000 亿元投资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中,我们假定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和其他基础设施各占 1/5 的份额。根据项目数据及假设,本文给出4 万亿投资项目对应到投入产出表的相关部门,具体情况见表七和表八。 表七 4 万亿投资项目转化为纯部门的对应关系 项目类别金额(亿元)部门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100%房地产农村民生工程和村建370050%建筑+16.7%设备制造+20%电器、机械器材+13.3%综合技术服务铁路、公路、机场、电网 1800057.5%建筑业+1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5% 电气、机械及器材+12.5%综合技术服务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40050%教育+5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生态环境 350010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100%科学研究事业灾后重建 1000058%建筑业+18%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2%电气、机械及器灾后的恢复重建 材+12%综合技术服务业注:A,B,C,D,E,F,G 分别对应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灾后的恢复重建。 表八 各部门投资总额计算部门投资额(亿元)备注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5117.916.7%B+15%C+18%G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64020%B+15%C+12%G建造1800050%B+57.5%C+58%G 房地产业2800100%A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3500100%E 教育20050%D卫生、社保和福利20050%D科学研究事业1600100%F 综合技术服务3942.113.13%B+12.5%C+12%G 三、四万亿投资拉动效应的时滞性分析表八中列出了相关纯部门的投资额度,它们分别对应投资向量 的第16、18、26、33、35、36、37、39、40项,由此确定投资向量 的取值。将 代入(4)式,计算得 =64478。即未来两年的4万亿投资可以在未来数年给我国带来共64478亿元的 GDP 增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特性,64478 亿元是一个完全拉动效应,即考虑了投资对各个部门生产、出口和居民收入的直接与间接刺激效应的总和。由于受到项目建设工期、产品需求传导等因素的影响,投资的经济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5。国家 4万亿投资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期相对较长,涉及的产业链较复杂,因此它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将在未来若干年持续发挥作用。张军扩6认为从投资转化为具有生产能力或能为生产过程服务的资本存在 6年的时滞,并且估算出了投资转化为资本的时滞系数:在第一年至第六年投资转化为资本的比例分别为 26%,26%,20%,12%,9%和 7%。本文利用这个比例作为 4万亿投资在未来几年的时滞系数,测算考虑投资时滞情形下对 GDP的拉动效应。假设 4万亿能在 2009年和 2010年全部投入,并简单假设每年各投入 2万亿,于是 2009年转化为具有生产能力的资本量为 5200亿,再次利用上文中的分配方案和(4)式,容易算得4万亿投资方案对 2009年 GDP拉动效应仅为 8382亿元。经查的2008年GDP的总值为300670.0亿元,则2009年四万亿投资将拉动GDP增长2.79个百分点(8382300670.0=2.79%)。由于四万亿投资是国家预算内投资,且并不是一年内全部投资下去,又由于无法得知2009年社会投资总额,故无法得出在确保GDP增长8%时国家还需投资多少钱。问题三 从第一问的模型的构建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三大产业分别做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就业弹性。 表九 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表 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业第三产业产值第一产业就业第二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GDP总值年份Y(亿元)Y1(亿元)Y2(亿元)Y3(亿元)人数L1(万人)人数L2(万人)人数L3(万人)198916992.34265.972785448.4332251197610129199018667.850627717.45888.4389141385611979199121781.55342.29102.27337.1390981401512378199226923.55866.611699.59357.4386991435513098199335333.96963.816454.411915.7376801496514163199448197.99572.722445.416179.8366281531215515199560793.712135.828679.519978.5355301565516880199671176.614015.43383523326.234820162031792719977897314441.93754326988.1348401654718432199884402.314817.639004.230580.5351771660018860199989677.11477041033.633873.4357681642119205200099214.614944.745555.9387143604316219198232001109655.215781.349512.344361.63651316284202282002120332.71653753896.849898.93687015780210902003135822.817381.762436.356004.73654616077218092004159878.321412.773904.364561.33526916920230112005183217.42242087364.673432.93397018084237712006211923.52404010316284721.43256119225246142007249529.928095121381.3100053.5314442062924917表十 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回归分析表十一 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回归分析表十二 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回归分析4万亿投资与劳动力就业由上表可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分别为-0.062639、0.128935、0.287643。总体来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基本已经饱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远远大于第一产业。所以在4万亿投资上要对第二、三产业重点投资,尤其是第三产业,这样基本能实现实现劳动力就业最大化。当然也要考虑到各产业投资跟产出的关系,所以这里我们得出的结论只是整体上的资金分配。第四问1、第三问给出的解答可以看出从1980到2007年第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第一产业就业率基本已接近于饱和,要实现我国就业最大化重点应该放在第二、第三产业。随着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闲置,如果经济不能保持8%以上的增长,就意味着不能吸纳这么多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建议4万亿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对具体建筑项目而言,部分大型机械设备可以考虑用劳动力代替。一方面,我国的国情是进口自欧美、日本的机械设备昂贵,而劳动力价格低廉;另一方面,增加就业岗位可以促进消费,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可以有一些限制,能用农民工就尽量用农民工,此外,如何预防四万亿投资的腐败问题也应成为关注点。2、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4万亿元投资集中安排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工程,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六个方面和灾后重建。地方提出的投资数据涉及的范围要宽一些,有的包括了电厂、煤矿、工业项目,有的包括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有的还包括了地铁、公交枢纽等城市基础设施。此次四万亿元投资结构中虽然有不少投入用于民生工程,但是大部分还是用于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建工程。这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但是拉动就业创造就业机会作用有限,企业的营商环境得不到改善,利润进一步下降,或许有更多的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无论是企业还是老百姓最终受益有限。建议在经济环境下,四万亿经济刺激措施不如重点投向民营经济,以拉抬民营企业的获利能力,真正实现藏富于民,才能达到救市的目的。另一方面,基建投资的效益近年来也在明显递减。假若把这些钱投到民营经济中去,则能产生动态的滚雪球效应,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资源赚到更多的钱之后,会进行转投资,转投资会产生78倍的效果,然后聘用更多的工人,企业效益更好做得更大,这就是民营经济的价值。”在当前的关节点,政府应着力于扩大居民消费,从这一点来说扶持民营经济是最好的救市措施。人们只有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下,才能有消费的信心。但是,中国的社保体系这么多年来一直未能建立起来,眼下再去着手远水难救近火。民营经济雇用了90以上的劳工,只有扶持民营经济,增加企业利润,才可能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并提高居民收入,实现藏富于民。3、我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近30年来的数据用支出法计算的GDP作一个贡献因子的相关性分析: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978-2007我国支出法计算的GDP贡献率分解由上图可以发现,最终消费贡献是不显著的,可以认为对GDP增速的变化没有明显作用,而资本形成最显著,净出口也是显著的。中国的GDP增长率来都主要靠投资拉动,当然1994年以后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开始加大。在很多时候,资本形成与最终消费呈反向关系,GDP增长率高的时候,资本形成的作用就大,消费对GDP的贡献却在下降。再就GDP、投资与就业的关系而言,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新增就业人数看,基本呈现递减情况。面对2009年所面临的严酷的就业压力,靠投资拉动的GDP估计最多也只能解决300万人就业人口,不足全年新增劳动力的八分之一。由此看来,靠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的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尽管过去10多年中自上到下都一致认为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从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但为何就一直无法实现?首先这与我们把GDP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有很大关系,其次是忽视了对多重经济目标之间彼此关系的深入分析。比如,节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