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材分析文章来源m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材分析一、本课设计意图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最之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2 / 10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从历史、文学、军事、科技等方而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古典史籍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3 / 10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内容安排的依据(l)学生面临的间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发展,但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借机蔓延。这两方面的思想都对中4 / 10学生有所影响,如何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消除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就有必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弘扬。(2)课程标准依据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结构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第一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第二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5 / 10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总体教学建议(l)课时安排2课时。(2)课前准备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以前就没有接触过相关内容。如同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从个体来说,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处处都受一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但是感受到了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够深刻地理解,甚至还没有意识它们的存在。因此,在讲有关中华文化之前,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些准备工作。例如,让学生收集一些对他们影响深刻的格言、警句;结合所学历史,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史料;收集有关我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巨大贡献的史料;以及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收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有关爱国、自强、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材料;等等。一般说来,收集材料的工作做扎实了,教师在课堂上根6 / 10据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概括、提炼、总结,教学目标就容易达成。因此,课前引导学生做好收集材料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3)教学方法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是,它们又都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五千多年历史孕育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格言、警句,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都是既生动又形象的教学资源,要善于有的放矢地加以运用。要注意分析、整理材料,善于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把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和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贵在结合本课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懂得有关知识点。这一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过程。要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起来。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力最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教师宜从这一实际出发,经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认识。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富含深厚的民族情感特别是爱国主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宜增强学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7 / 10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4)社会实践活动收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学生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引言本课引言首先从 2002年 12月 3日申办世界博览会这一具体情景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魅力?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种引言设计方式,意在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框共有两目,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第一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先安排了“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这样一个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增加有关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将学生的兴趣和思绪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8 / 10接着,讲了第一层意思,即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体说来,宜启发学生体会到,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晶,认识到各民族都对灿烂的中华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二层意思主要是突出中华文化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或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或由于异族的人侵,或由于内部的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惟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教材在这一方面没有展开来讲,但这两点意思是明确的。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这是一句内涵十分深刻的话,教师可以适当发挥一下,帮助学生加深体会。为了便于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特点有一个形象的理解,教材用了一个“相关链接” 。河北省安阳县渔洋村这样一个小山村,以实物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从仰韶文化、9 / 10龙山文化直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这是极具典型性的。相关链接中的具体内容都是帮助学生理解正文内容的,不是教学内容和目标。第三层意思是讲,中华文化总的特点,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材用列举的方式讲了博大精深的意思,用意在于给学生一个大概的印象。由于从第一段开始,源远流长的意思就一直隐含在其中,所以,教材没有专门用一段宋体字讲述“源远流长”这一特点。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请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前面的内容把“源远流长”这一特点讲出来。第四层意思讲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其影响。关于中华文化的地位,是从其在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地位来说的;关于其影响,教材讲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特别是中国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正因为具有巨大的作用,才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作用既表现在过去,也表现在现在。请加以注意的是,在讲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时,教材中特别讲了这样一句:“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 ”这样写的用意有三点:一是说明中华10 / 10文化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组胚神经系统概述
- 2025经济实务高频考点
- 医学统计学典型错误辨析
- 2025贵州省高一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初级经济师财税高频考点
- 医院新进人员培训体系
- 医院内部审核体系构建与实施
- 阅读活动开展汇报
-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
- 健康饮食卫生
- DB46-T 525-2021重要场馆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 2024年安徽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必背)
- 2024年全球及中国油藏模拟软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门式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
- 异常产程的识别和处理课件
- 2025年度国际建筑安装工程合同规范样本
- 《宋代社会生活》课件
- 卒中绿道接诊流程
- 《矿山机电安全管理》课件
- 2025年浙江嘉兴海宁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室分分布系统原理及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