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七月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诗经七月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诗经七月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诗经七月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诗经七月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大学语文课程教案章节名称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 诗经七月授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 ( 月 日) 第 节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习题课 讨论课 现场教学 其它:教学资源挂图 模型 实物 多媒体 音像 报纸 其它: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案例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项目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其它:授课教师 审核签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与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2、 细读七月,了解其内容与背景;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的前提下,进行文本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歌大意,理清诗歌层次,了解诗歌内容,再进一步体会诗歌内涵,感受其中蕴含的乡土气息。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触摸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树立传承优秀文化的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内涵,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乡土气息2、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传承优秀文化的思想难点诗歌内容的理解教 学 过 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含时间安排)师生互动(含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1、 导入:(3分钟)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七月也正是出自诗经。2、 文学常识介绍(15分钟)(1)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305首诗歌,所以也称诗三百。传说是由孔子编写的。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 诗经中的诗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三类, “风”、“雅”、“颂”。“风”又称为“十五国风”,指的是15个国家的民歌;“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贵族们在宴会上作的诗;“颂”是周王朝祭祀宗庙时用的诗,也是贵族们创作的。国风的数量最大,共160篇,“雅”总共是105篇,“颂”最少,40篇。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直陈其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就是比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兴这种表现手法,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关睢。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三是起协调音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诗经中常常是比兴结合运用的,因此,比兴连称。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2) 七月简介七月是豳风中的杰作。豳在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是周的祖先公刘率领族人由邰(今陕西武功西南)迁居至此而开发的。豳风就是这一带地方的诗,共七篇,都产生于西周,是国风中最早的诗。周是重视农业的民族,豳诗大多有务农的地方色彩。 这首诗历来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它体现了豳诗的特点,而在于它以连续性的画面,具体全面描绘了三千年前我国农奴的生活和劳动,真实反映了商周之际农业社会的方方面面。七月是一幅形象的历史图景,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3、 诗歌学习(1) 正字音,学生自由朗读并理解诗歌大意(15分钟)(3) 请学生朗读(3分钟)(4) 诗歌分析(8分钟)1、 第一节释义内容讲解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第二课时3、 诗歌学习(4) 诗歌分析(30分钟) 2、第二、三节 释义 内容讲解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公子”,论者多谓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这里似乎让我们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我们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3、 第四、五节释义内容讲解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4、 第六、七、八节释义内容讲解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给老爷们营造公房,与上面所写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烂简陋适成鲜明对比。“筑场圃”、“纳禾稼”,写一年农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诗集传引吕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终始农事,以极忧勤艰难之意。”5、 第九节释义内容讲解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一般论者以为农夫既这么辛苦,上头又有田官监督、公子剥削,到了年终,怎么有条件有资格“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其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农民年终时也相互邀饮,如宋代秦观田居四首所写:“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陆游游山西村诗也说:“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七月所写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农闲之时,举酒庆贺,也是情理中事。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我们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5) 比较(5分钟)将我们现代的农事活动与中国古代的农事活动进行对比,并从中体会先民创业的艰难和诗中浓厚的乡土气息。(6) 诗经经典语言欣赏(5分钟)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斯干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郑风将仲子 在导入时可提问学生之前都有学过哪些诗经作品蒹葭关雎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诗经知识,然后再作补充诗歌的学习在于朗读,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阅读可以加深其对诗歌的认识请生朗读,既是对学生把握字音的一种检查,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由学生先对诗歌进行释义,并总结主要内容提问:第一节中如何理解“田畯至喜”?学生释义并总结主要内容提问:第二节中如何理解“女心伤悲”?第4、 五节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当时农奴的生活处境?诗歌主要是写农奴的生活,却写了很多动物的活动,有何作用?让大家回想古今农事活动的差异,从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难不易板书设计 七月-古代劳动者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