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3 26 1 第三章生产理论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难点 生产函数从理性思路上启示我们 依靠各种要素投入量的合理组合才符合集约型发展的要求 线性规划模型启示我们 要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对现有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平 规模收益递增 减 法则启示我们 评价组织经济效益应把投入规模与产出收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考虑 2020 3 26 2 一 关于生产的几个基本概念与认识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资源 如土地 原料 设备 劳动力 资金等 企业生产 把投入的生产要素转变为市场需求的产出 产品或劳务 的过程 生产函数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与所能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020 3 26 3 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 粗放 增加投入量 Qmax f x1 x2 xn 集约 合理组合 通常情况下 通过增加要素投入量来增加产量是粗放生产 而通过投入各种要素的合理组合来增加产量是集约的生产 2020 3 26 4 生产函数的分类 a 单变量 短期 生产函数 企业在此期间内 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变的 显示动态 如劳动力或原材料等 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不变 显示静态 如厂房 机器设备等 b 多变量 长期 生产函数 企业在此期间内 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要素 2020 3 26 5 二 单变量 短期 生产函数 一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及其相互关系总产量 TP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某一变动投入 如劳动量L 与某种不变要素 如机器台数M 相结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其函数关系式为 TPL Qmax f L M 通常情况下 在变动投入要素量刚开始增加时 总产量增加的比较快 以后随着变动投入要素的继续增加 总产量增加速度会越来越慢 到后来可能停止增加 甚至下降 2020 3 26 6 平均产量 AP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其他的诸投入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要素的产量 数值上等于总产量除以变动投入要素的数量 如劳动力是变动投入要素时 则可表示为 APL TP L 边际产量 MP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化量 其公式为 TQdTQMPL LdL 2020 3 26 7 总产量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三者间相互关系 经典个案 印刷厂车间的例子 P106 2020 3 26 8 1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为正值时 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 斜率为正值 此时增加工人能增加产量 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 总产量曲线呈现下降趋势 斜率为负值 此时增加工人反而使产量减少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 总产量达到最大 见图4 1 p108页 2020 3 26 9 2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 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 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 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 平均产量为最大 2020 3 26 10 3 平均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讨论 当平均产量增加 总产量 当平均产量下降 总产量是不是也下降 当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时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那么总产量如何 2020 3 26 11 总之 MP 0 TP MP 0 TP MP 0 TP最大相应L最优 MP AP AP MP AP AP MP AP AP最大相应L最优 2020 3 26 12 二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如果技术条件不变 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 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 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增加到一定量之后 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但要注意两点 1 收益递减规律是以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 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前提的 收益递减的原因就在于增加的生产要素只能与越来越少的固定生产要素结合 2 这一规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 如果技术条件发生变化 就不再适用 2020 3 26 13 这个规律揭示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客观联系 因而对于研究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它告诉我们 并不是任何投入都能带来最大的收益 更不是投入越多 收益一定越大 正因为这样 尊重这一规律 依据管理学的 木桶原理 加强对组织的薄弱环节投入数量和组合进行科学的分析 对组织改革措施的配套性 相关性加以研究 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正确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2020 3 26 14 三 如何确定单一可变要素最优投入量 即假设企业的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是固定的 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如劳动力 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请回答这种可变投入要素究竟投入多少才是最优 最经济 2020 3 26 15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1 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 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量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会使企业的总收入增加多少 即 MRPy TR y MR MPy2 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支出 在可变投入要素一定投入量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会使企业的总成本增加多少 即 MEy TC y 2020 3 26 16 单变量可变要素投入利润最大点的确定依据 可通过MRPy与MEy间的大小来判断利润最大点 1 当MRPy MEy时 说明此时企业的利润不是最大 因为增加y的投入 还能增加利润 2 当MRPy MEy 说明此时企业的利润也不是最大 因为减少y的投入量 反而能再增加利润 3 当MRPy MEy时 这时 企业的利润为最大 可变投入要素y的投入量为最优 见例4 14 2 112页 2020 3 26 17 综合案例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减员增效 我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过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执行 低工资 高就业 政策的产物 是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之一 上世纪9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998年 政府提出 决心花三年时间 基本解决国企裁员的问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从1998年 2005年七年间 国企裁员累计近3000万 裁掉60 的国企人员 这个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 下岗职工 一度成为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新词语 2020 3 26 18 减员期间政府采取的配套政策 为使 减员增效 下岗分流 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既促进改革的深化 又确保社会稳定 国家制定了职工下岗规范程序 如规定配偶方已下岗的 烈士遗属等7类人员不得安排下岗 国家制定多种措施 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就业 看病 住房 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 此外 还对下岗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 并积极提供就业信息 根据其特长推荐给有关部门 单位和企业 实现再就业 1998年下半年 下岗职工100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按时领到基本生活费 与此同时 下岗职工也不断分流到新的岗位 2020 3 26 19 自2000年开始 随着失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企业基本上不再安排职工下岗而直接以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实行经济性裁员 再就业服务中心逐步取消 下岗与失业逐步并轨 到2005年底 下岗和失业的体制并轨工作结束 下岗 从此成为一个历史性概念 2020 3 26 20 虽然 下岗 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 但1998年袭来的 下岗浪潮 会永远记载在国企改革的历史上 可以说 没有3000万的 下岗分流 国企改革就无法向纵深推进 下岗分流出的富余职工为我们振兴国有企业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 历史理当铭记他们 2020 3 26 21 请同学们从要素最优投入量的角度谈谈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意义和可行性 2020 3 26 22 三 多变量 长期 生产的最优组合 使生产有效率的两个途径 一是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 投入要素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产量最大 二是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 怎样组合才能使成本最低 这类问题就是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2020 3 26 23 1 几个基本概念与认识 等产量曲线 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 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也可以说是在相同产量下投入要素所有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见图4 3 4 4p114处于较高位置的等产量曲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的分类 依投入要素之间能够相互替代的程度可分为三种 a 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 见图4 5 b 投入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 见图4 6 c 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是不完全的 见图4 7 4 8 2020 3 26 24 边际技术替代率 设有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投入要素x和y 则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x取某值时 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要素x 可替代多少单位的投入要素y 公式为 MRTS y x见图4 8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 投入要素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总是随着x的量的增加而递减 这种现象又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 等成本曲线 指在这条曲线上 投入要素x和y的各种组合方式 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 见图4 9P133 2020 3 26 25 2 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确定 1 两种投入要素变动时 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确定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的点 就是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点 见图4 10 2020 3 26 26 2 多种投入要素变动时 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确定 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结合以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 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1元所增加的产量都互相相等时 各种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 其数学表达式为 MPx1MPx2MPxn Px1Px2Pxn这是因为如果各种投入要素每多投入1元所增加的产量不等 那么 从每元边际产量较小的投入要素上抽出资金 用来增加每元边际产量较大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 就能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使产量增加 2020 3 26 27 案例 用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原理指导裁员决策P124 2020 3 26 28 注意 对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产生影响的因素 第一 价格变动会对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 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发生变化 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比以前便宜的投入要素 少使用比以前贵的投入要素 因此 优化组合标准不是单纯的技术标准 而是技术 经济标准 第二 增税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对投入要素增税 常常被用作公共政策的一种工具 2020 3 26 29 第三 即使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 技术不变 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增加产量 投入要素最优组合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变化的轨迹称为生产扩大路线 长期生产扩大路线 如果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各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这时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变化轨迹 称为长期生产扩大路线 见图4 15短期生产扩大路线 如果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的 这时的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变化轨迹 称为短期生产扩大路线 2020 3 26 30 四 规模经济性分析 1 规模经济性分析 研究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比例增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 它是一种适度规模 有效规模 即 L K Q如果a为L K增加的倍数 b为Q增加的倍数 若有 aL aK bQ 则可根据b值大小将规模与收益进行分类 2020 3 26 31 2 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 规模报酬 的分类 a规模收益 报酬 递增 如果所有投入增加一倍 而产出的增加超过一倍 则称存在着递增的规模收益 报酬 b规模收益 报酬 不变 如果所有投入增加一倍 而产出也增加一倍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称规模报酬不变 c规模收益 报酬 递减 如果两倍的投入得出少于两倍的产出 是规模收益 报酬 递减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以下模型来判断一下 2020 3 26 32 规模报酬不变曲线 Q 10 Q 20 Q 30 K L 0 2 4 6 5 10 15 A 2020 3 26 33 规模报酬递减曲线 Q 10 Q 20 Q 30 K L 0 2 4 6 5 10 15 A 2020 3 26 34 3 规模报酬递增与递减的原因分析 规模报酬递增原因 A分工效益 B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 C大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比小设备要低 D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 规模报酬递减原因 a生产能力限度 受市场规模限制 b管理能力限度 受管理幅度 层次限制 c人的能力限度 长期疲劳症 2020 3 26 35 综合案例 麦当劳的经营方式 2020 3 26 36 麦当劳是一家世界著名餐饮连锁企业 自1990年麦当劳在中国开出第一家餐厅至今 麦当劳在我国开出的餐厅已达1000多家 这些餐厅的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 麦当劳与当地合作伙伴双方各占50 股份的合资经营模式 如北京 上海 广州 合同式的合资形式 独资 麦当劳全球特许经营副总载詹姆斯 库尔马 从2005年起 麦当劳在中国开展一种新的经营方式 特许经营 并计划主要通过这种方式 在2008年前每年新开100家餐厅 2008年使麦当劳在中国的餐厅总数超过1000家 2020 3 26 37 在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合作体系里 麦当劳将在土地和建筑物方面投资 而特许经营人则需在设备 店标 桌椅 装修等方面投资大约330 400万人民币 由于建筑物所需投资较大 因此 麦当劳的投资通常是要高于特许经营人的 麦当劳在中国拥有经验丰富的供应商系统和分发中心 特许经营人无需再发展肉类 马钤薯 面包等产品的本地供应商 只要特许经营人通过训练并开始经营一家麦当劳餐厅时 所有服务给顾客的产品就会从现有的供应商系统和分发中心送到餐厅 2020 3 26 38 餐厅正式运营后 麦当劳将通过特许经营人支付其营业额的一定比例而获利 特许经营人则从餐厅的经营中获利 通过在中国市场开展特许经营 可以使麦当劳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城市获得更快速的业务发展 2020 3 26 39 请同学们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 从多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角度分析 从长期生产扩大路线模型分析 2020 3 26 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环保1000吨年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与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持续水资源保护1000平方公里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前缀5000吨日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建设规模及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能源5万吨年太阳能光伏农业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建筑绿色屋顶系统2000栋楼房可行性研究报告
- 跨境电商海外营销中心2025年数字化营销方案研究报告
- 跨境电商平台用户画像与用户画像应用案例研究报告
- 财务决策活动方案
- 银行特长展示活动方案
- 银行渠道业务活动方案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尿培养的采集
- 具有法律效应的还款协议书6篇
- 东航空乘英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卷深度评析及2026年备考策略
- 2025-2026秋中小学升旗仪式演讲稿:(第3周)积跬步养习惯向未来
- 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材料
- 《七堂保险金信托课》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Jade6操作和应用优秀课件
- 渐开线花键强度校核(完整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