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_第1页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_第2页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_第3页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_第4页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金张从正,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1156-1228),睢(su)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金代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下派”的创始人。 张子和一生著述颇多,最著名的就是与学生麻知几、常仲明等共同写成的儒门事亲。,张氏认为外邪是致病之因,邪去正自安,因而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该书注重阐发邪实为病的理论,倡导攻邪三法治疗诸病。书中以六邪归纳诸病之因,以三法治之,名之为“六门三法”,此即为该书创立的“攻邪论”的主要思想。,儒门事亲凡15卷,主要介绍了张氏运用汗下吐的理论和经验,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和创见,并附有200多则案例来说明三法的疗效。该书将病证分为风、寒、暑、湿、火、燥六大门类,以执简驭繁,并加入内伤、外伤、内积、外积四类,而赅其馀,统称为“十形”。内容比较丰富,识见有其独到之处,在临证上仍有参考价值。,历史背景,秦汉以后,方士多以长生、房中之术惑人,因而炼丹服石、温补之风大为盛行。金元战火连年,热病恣行,但俗医嗜补,凡有疾病者,不问虚实,滥投补剂,庸工以此为悦,病者昧而不觉,以致邪气稽留,为害不浅。,本文概述了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吐下三法,集中反映了张氏的医学思想。这对于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于攻补关系,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片面性。,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汗法:用药发汗 祛除表邪吐法:摧吐下法:驱除里邪 泄下,尽:全。,该:通“赅”,包 含,包括。,诠:解释,说明。,【朗读】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後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现其迹。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夫粗工之与谬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过:外乎。表实:谓表邪盛实。经实:谓经脉邪盛。常:指一般规律。,【原文】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或:有时。幸中:侥幸治愈。 “有时而不中”承“或治其虚”,“有时而幸中”承“或治其实”,是为分承。实实虚虚:使实证更实,使虚证更虚。 使动用法。后“实”和后“虚”为前“实”和前“虚”的宾语,用作名词。即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攻法。,【原文】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纯:完全。渠:他。指代庸工。终老:年老;到老。论衡无形:“终老至死。”,鲧湮洪水,良工:良医,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粗工:医术不高明的医生。谬工:不通医术滥行施治的医生。庸工: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敷衍应付的医生。,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滔,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於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文中谓庸医治病,纯用补法,不敢用攻法治疗实证,就好象鲧治理洪水,只知道用堵塞的方法,其结果必定像鲧治理不好洪水一样,庸医也治疗不好疾病。,【原文】夫粗工之与谬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鲧(gn):夏禹王的父亲。号崇伯。传说舜命鲧治水,鲧用水来土湮的筑堤防水之法,历经九年而终无效,后来舜将其杀死于羽山。湮(yn):堵塞。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此以喻庸医滥用补法,越补越坏事。,言邪实引起证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段落大意:,【本段译文】,人身不过分为表和里,气血不过分为虚和实。表实的人里一定虚,里实的人表一定虚,经脉实的人络脉一定虚,络脉实的人经脉一定虚,疾病的常见现象啊。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先攻其实邪,后补其正虚,也有不再补其正虚的时候。粗浅的医生治疗疾病,或者补其正虚,或者攻其实邪,有时侥幸取得疗效,有时无效。荒谬的医生治疗疾病,使实邪更实,正虚更虚,他们贻误病人的迹象常常很明显,所以可以知道(他们的错误)而谴责(他们)。,只有平庸的医生治疗疾病,一概补其正虚,不敢攻其实邪,所有的人都说(他们)稳妥,贻误病人而见不到他们的过错。他们也不知道自我反省过错,即便老死也不知道悔过,并且说:“我用的是补药,有什么过错啊?”病人也说:“他用补药补我,他有什么过错啊?”即便病死也不知道庸医的过错。粗浅的医生和荒谬的医生,并非不贻误病人,唯独平庸的医生贻误病人最重,就像鲧用阻塞的方法治理洪水,不懂得五行生克的道理。,【朗读】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及其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世间如此妄人,何其多也!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已交驰横騖而不可制矣。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其馀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原文】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诠:解释,说明。此用作名词,指文章。该:通“赅”,包括。庶几:希望。,【译文】,补法是病人所乐于接受的,攻法是病人害怕使用的,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愿而不被任用,不如顺应病人的心理而获得利益,难道还考虑病人的生死吗?悲哀啊!世上没有正确的标准,谁能区别医生治疗的正确与否?现在我编写这篇论述汗吐下三法的文章,用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希望后来的医生(治疗疾病的时候)有所依据罢了。,【原文】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及其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世间如此妄人,何其多也!,诸:于。介词,到。揽:持。广雅释诂:“揽,持也。”,段落大意:,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借”。,译文,病这种东西,不是人们身体本来就有的。有的病从体外侵入,有的病从体内产生,都是邪气。邪气侵袭到身体上,迅速攻治它是可取的,迅速除去它也是可取的,招引并挽留它,怎么可以呢?即使没文化的普通男女,都知道这样做不行。等到他们听说用攻法就不高兴,听说补法就喜欢它。现今的医生说:“应当首先培护他的元气,元气实了,病邪自当离去。”社会中象这种荒唐的人,怎么这么多呢!,段落大意:,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治法的根据。,【原文】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已交驰横騖而不可制矣。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其馀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颇:稍。真气:(肾的元气+自然界清气+饮食水谷之气)。是维持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后世亦泛称其为元气。交驰横骛(w):谓邪气盛实扩散。驰:本义指车马疾行,文中指狂奔。骛:本义指纵横奔驰,文中指乱跑。脉脱:谓脉息微弱欲绝。始:方才。,译文,病邪伤害人体如果程度较轻,传变时间长了就自行消除;如果程度较重,传变时间长了很难消除;如程度更重就会导致人突然病死。假使首先考虑培护病人的元气,用补药补他,那么病人的真气还没有充盛,而病邪已经在体内横冲直撞不能控制了。只有脉脱、下虚、无邪、无积的人,才能考虑用补法;其余有邪积的人,而考虑用补法的,都是象鲧堵塞洪水一类人。,段落大意:,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机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朗读】今余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况予所论之三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接下页,内经散伦诸病,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阶也。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如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至其统论诸药,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于汗,涌者归于吐,泄者归于下。渗为解表,归于汗;泄为利小溲,归于下。殊不言补。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接下页,然则,圣人不言补乎?曰: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若人无病,粱肉而已;及其有病,当先诛伐有过。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岂可以药石为补哉?必欲去大病大瘵,非吐汗下末由也已。,【原文】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水:“冰”的异体字。“处之”二句:周易系辞上:“或出或处。”处之者三,处,居止。即上文所言天邪、地邪、人邪发病,分别多在于上、下、中三部。出之者亦三,即下文所言在表之病,汗而出之,在上之病,涌而出之,在下之病,泄而出之。,【原文】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走注:风痹的别称,又叫行痹。 北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有风走注疼痛诸方。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不仁:谓肢体丧失感觉或感觉迟钝。拘挛:证名。表现为四肢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汗:用汗法。状语。下文的“涌”、“泄”用法同此。,【原文】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内经散伦诸病,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阶也。,风痰:痰证的一种。素有痰疾,因感受风邪或因风热怫郁而发。宿食:指饮食停积於胃肠的病症。固冷:即痼冷。指真阳不足、阴寒之邪久伏体内所致的病症。散:分别。下文“流”义同。阶:道。,【原文】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此多有言及,如:“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断,分别。,【原文】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如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具:陈述。补论:儒门事亲卷三有补论篇.辛补肝:按中医五行理论,辛味入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因作者认为“有馀者损之”也属补,故云。下文“咸补心”、“甘补肾”等仿此。,儒门事亲卷三补论篇,其论补曰:“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是则补之义也。阳有馀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馀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热则芒硝、大黄,损阳而补阴也;寒则乾姜、附子,损阴而补阳也。岂可以热药而云补乎哉?而寒药亦有补之义也。经曰:因其盛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此之谓也。”,【原文】至其统论诸药,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殊不言补。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至:至于。统:概括。以下七句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殊:完全。广雅释诂:“殊,绝也。”,【原文】然则,圣人不言补乎?曰: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然则:这样,那麽。若:此。近指代词。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若,犹此也。” 草木:指药物。“补者”二句: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口体,偏义为“体”。,德教:道德教化。已:完了;完毕。及:如果。过:素问五藏生成论:“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明代马莳注:“过者,病也。凡内经以人之有病,如人之有過误,故称之曰过。”,【原文】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若人无病,粱肉而已;及其有病,当先诛伐有过。,【原文】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岂可以药石为补哉?必欲去大病大瘵,非吐汗下未由也已。,治:正常。刑措:谓刑罚弃置不用。瘵(zhi):说文疒部:“瘵,病也。” 未由:无从。,【译文】,现在我阐述汗吐下三法,首先讨论攻法祛邪,邪去则元气自然恢复。况且我所讨论的三种治疗方法,琢磨应用了很长时间,非常精准熟练,只有取得疗效,没有错误失手,因此才敢对后人讲解。天有六种气运:风、暑、火、湿、燥、寒;地有六种气运:雾、露、雨、雹、冰、泥;人的食物有六种性味:酸、苦、甘、辛、咸、淡。天的气运异常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上部;地的气运异常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下部;人的饮食不调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中部。这是发病的三种情况。病邪侵入的途径有三种,驱除病邪的途径也有三种。,风寒之邪,结聚在皮肤之间,藏匿于经络之内,留在体内不消除,有可能发生游走性疼痛,麻木不仁,以及四肢关节肿痛不适、拘急挛缩等(多种病证),可以用汗法祛邪外出。风痰宿食,滞留在膈或上脘(的病证),可以用涌吐的方法祛邪外出。寒湿痼冷,(或)热客下焦等在下部的病证,可以用泄下的方法祛邪外出。内经分别阐述各种病证,并非一种症状表现;分别论述各种疾病的治疗,并非只有一种方法。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讨论运气(异常)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分别确定用酸苦甘辛咸淡(等不同方法治疗),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中讨论补法的,偶尔见到一两处;,然而内经(所说)的补,不是现今所说的补,相关论述在补论(注:儒门事亲卷三中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中,比如辛味(可以)补肝(注:按中医五行理论,辛味入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张从正认为祛邪即所以扶正,因此说“辛补肝”。以下“咸补心”等仿次),咸味(可以)补心,甘味(可以)补肾,酸味(可以)补脾,苦味(可以)补肺。像这样的补,是用以抒发腠理,敷布津液,畅通气血的。至于其概括论述各类药物(的性能),则说: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味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的方法(可以)归类于汗法,涌泄的方法(可以)归类于吐法,泄下的方法(可以)归类于下法。渗是解表,归类于汗法;泄是利小便,归类于下法。完全不说补。,由此可知圣人(注:“圣人”指编写内经的圣明之人)(治疗疾病)只有三种方法,没有第四种方法啊。难道圣人不用补法吗?答:汗下吐(三种方法),(是)用这些草木(之类的药物)治疗疾病的啊。补法,(是)用谷肉果菜(之类的食物)满足口味滋养身体的啊。谷肉果菜之类(的食物)就像君主的仁德教化;汗下吐之类,就像君主的刑罚。因此说:仁德教化,(是)兴盛平安(所必需)的粮食肉类;刑罚,(是)治理乱世的药物针石。如果人体没有疾病,粮食肉类就可以满足;到人体有病(的时候),应当先攻击其病邪。病邪去处之后,(再用)粮食肉类调补他,就像世道已经平安,刑罚(就可以)置而不用。怎么可以用药物作为补益(的物品)呢?一定要治愈重大疾病,除非(用)吐汗下(三种治疗方法),没有其他方法了。,【朗读】然今之医者,不得尽汗下吐法,各立门墙,谁肯屈己之高而一问哉?且予之三法,能兼众法,用药之时,有按有蹻,有揃有导,有减有增,有续有止。今之医者,不得予之法,皆仰面傲笑曰:“吐者,瓜蒂而已矣;汗者,麻黄、升麻而已矣;下者,巴豆、牵牛、朴硝、大黄、甘遂、芫花而已矣。”既不得其术,从而诬之,予固难与之苦辩,故作此诠。所谓三法可以兼众法者,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炙、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以余之法,所以该众法也。然予亦未尝以此三法,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以十分率之,此三法居其八九,而众法所当才一二也。,然今之医者,不得尽汗下吐法,各立门墙,谁肯屈己之高而一问哉?且予之三法,能兼众法,用药之时,有按有蹻,有揃有导,有减有增,有续有止。今之医者,不得予之法,皆仰面傲笑曰:“吐者,瓜蒂而已矣;汗者,麻黄、升麻而已矣;下者,巴豆、牵牛、朴硝、大黄、甘遂、芫花而已矣。”既不得其术,从而诬之,予固难与之苦辩,故作此诠。,门墙:指师门。揃(jin):揃搣。即按摩。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导: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谓呼吸吐纳,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傲笑:嘲笑。 可参阅儒门事亲三法六门,所谓三法可以兼眾法者,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炙、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以余之法,所以该众法也。,漉涎:使唾液渗出。漉,渗出,润湿。 嚏(t)气:将药吹入鼻孔取嚏,以通气开窍。 追泪:将药吹入鼻孔取嚏。追,逐出。,然予亦未尝以此三法,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以十分率之,此三法居其八九,而众法所当才一二也。,相(xing),视,观察。率(l):一定的标准和比率。此用如动词,意为比例。,“各相”句:儒門事亲有八不可吐(见“凡在上者皆可吐式”)、七不可下(见“凡在下者皆可下式”)和“表虚亡阳,发汗则死”(见“凡在表者皆可汗式”)之说,可知其并未滥用三法,而是“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译文】,然而现今的医生,不能完全领会汗吐下三法(的精髓),各自拘于门户之见,谁愿意屈己之尊而询问一下呢?况且我说的(汗吐下)三法,能够包含很多治疗方法,用药的时候,有按法,有蹻法(注:类似牵引的治疗方法),有揃法(注:按摩颊旁的一种方法),有导引(注:指呼吸吐纳,屈伸肢体,使气血流通的方法),(根据病情)有时候减少用量,有时候增加用量,有时候连续服药,有时候停止服药。现今的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