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产业化开展项目.doc_第1页
加工产业化开展项目.doc_第2页
加工产业化开展项目.doc_第3页
加工产业化开展项目.doc_第4页
加工产业化开展项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概况1.1.1项目名称:织金县”金龙猪”产业化发展项目1.1.2承办单位本项目由贵州省织金县中伟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承建,负责经营管理和使用。应用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和生产、养殖、屠宰技术实现”金龙猪”深加工产业化发展项目。1.1.4核心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中心,项目覆盖辐射贵州省全境,湖南、江西、云南、四川等省的部分县市。1.1.5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性用地100亩、修建种猪场2个、修建育肥场23个,其中大型育肥场3个,小型育肥场20个、屠宰加工设备、冷冻设备、化验设备,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消防设施、运输车5辆、环保、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等。1.1.6项目建设总投资 总投资约为19745 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期固定资产投资为11098 万元人民币;流动资金为8127 万元人民币,其他投资520万元。1.1.7单位概况一、项目承担单位及协作单位概况1、项目承担单位(1)人员及技术力量项目承担单位贵州省织金县中伟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现有人员80人,其中聘专业技术人员60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畜牧兽医师27人,初级畜牧兽医师 28人)。(2)现有工作基础项目承担单位机构健全。具有畜禽疫病防治、畜禽良种繁殖推广、饲料推广、人工种草等所具备的能力。2、项目协作单位为保证本项目的高效实施,高质量实现最终发展目标,将聘请贵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省农业厅畜牧局的高级专家、教授和畜牧师对本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1.1.8项目基本定位这是一个全新建设的无公害肉类加工及产业化项目,属于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的投资项目范畴。项目第一期是一个集畜禽交易、机械化屠宰加工、鲜肉批发配送、肉制品深加工等一体的花园式的肉类生产和综合交易中心。随着加工厂及项目的不断发展,将逐渐扩大投资范围并延伸至猪、羊、禽机械化屠宰加工及相应肉制品深加工等领域,形成一个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的生产基地。本项目的建成将使织金县”金龙猪”成为织金县乃至贵州省肉类加工行业第一个全机械化肉类屠宰加工及无公害肉制品深加工知名企业,并力争发展壮大为毕节地区第一个“无公害肉类产业化的示范企业”。与此同时,打造出一个贵州省无公害肉类产品的知名品牌。1.1.9织金县“金龙猪”简介织金县”金龙猪”产于本县32个乡镇,该品种属地方土著优良品种,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一直流传至今。其特点是嘴壳短,眉额呈 状形,肚皮下吊,接近地面,喜食草叶,耐粗食,抗病力强,肉质鲜,皮入口糯而香,50公斤左右,全身长棕色毛,故当地老百姓又称它为黄毛猪、金猪。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贵州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7、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为计划”的实施意见。8、国内贸易部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9、贵州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10、生猪屠宰操作规程。11、肉和肉制品生产质量管理试行办法。12、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3、猪屠宰和分割肉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14、本项目涉及的相关生产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等资料。13、项目建设方提供的有关项目文件、图文资料等。16、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通过自行调研、收集、咨询等获得的有关肉类加工行业的资料和数据及与项目相关的资料等。第二章项目建设情况2.1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2.1.1项目建设背景: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城乡人民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2、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既关系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也关系城乡人民的生活与健康。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要求,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使人民吃上放心食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3、农业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精神,也出台了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就是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的监管,有效改善和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4、织金县乃至织金县的肉类加工行业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第一,整个屠宰行业基本还是以分散式、作坊式屠宰、手工屠宰、单户操作的模式为主,集约化、规范化、机械化的屠宰加工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种情况不但造成了肉品卫生状况较差,肉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基本无法保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生活的要求;而且还造成县城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第二,肉类加工水平低,品种不丰富,肉类消费主要以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销售为主,本地熟肉制品基本为手工作坊产品,肉制品市场基本被外来产品所占据,本地区有影响品牌的肉制品产品还比较少。5、为了解决织金县人民“菜篮子”的“放心肉”、“品牌肉”,从2004年开始,织金县已全面推行肉类市场准入制度,对猪、猪、羊无免疫标识,一律不准进入屠宰场和市场。同时,为了彻底改变现有落后的屠宰加工生产现状并解决织金县城区污染问题。根据省、县两级政府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同时依据农业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贵州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的要求,贵州省织金县中伟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在织金县畜牧兽医局、县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对项目进行多方的考察和调研,选择在织金县建设“织金县”金龙猪”深加工厂”,既符合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及促进农民增效、增收的政策,又符合国家关于食品总体战略的要求;也符合织金县人民政府实施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的发展战略,实现织金县“强势升位”目标的整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对织金县及毕节地区同类产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也可使织金县乃至毕节地区肉类加工行业再上新台阶。2.1.2项目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为织金县“强势升位”目标作出重大贡献,为政府分忧;并极大地改善织金县的生态环境和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安全肉”,有助于改善广大市民的膳食结构,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同时,为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织金县和毕节地区的肉食品加工业发展,对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效、增收。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带动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的发展,并为织金县行政区域的发展提供生活的保障,促进织金县经济的繁荣。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织金县的屠宰加工业和肉制品加工业;并打造出一个毕节地区自己的无公害肉食品知名品牌。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也将使织金县”金龙猪”发展壮大成为毕节地区的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知名企业。2.2项目区的基本情况织金县地处亚热带温暖湿润区,全县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牧草的生长,发展草食牲畜得天独厚,以绿色产业为特征的”金龙猪”生产的开发前景广阔,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畜牧业发展持续增长,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围绕资源、科技和市场,发展具有本县特色的、具有竞争力的、能打入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名牌”金龙猪”产品。本项目的申办实施,以开发我县品牌猪”金龙猪”为产品,建立”金龙猪”生产基地及”金龙猪”深加工为突破口,是调整贵州省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畜产品名牌战略,开拓国内外畜产品市场的有力手段,是促进贵州省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经营向现代化集约型经营转变的必要性和广大农民创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2.3项目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长江中上游,离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144公里,距省城贵阳137公里,东与贵阳清镇市和安顺市的平坝县隔河相望,南接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县,西与六盘水的六枝特区相毗邻,北与毕节地区的纳雍、大方、黔西三县接壤,全县城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562个行政村,总人口91.46万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2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8%。我县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1、-106。21、,北纬26。21、-26。58、之间,位于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过渡的大斜坡上,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最高海拔2264米,东部最低海拔860米。境内切割严重,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极为典型。全县现有耕地面积6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3万亩),人均不足0.8亩,且坡耕地多,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少,种植业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县内现有天然草山草坡109万亩,工程围栏改良天然草原3.7万亩,人工种草2.5万亩,每年种植兼用牧草光叶紫花苕子35万亩,还有各类农作物秸秆50多万吨,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全县年平均气温15.1。C,无霜期286天,年均降雨量1441毫米,年日照时数1172.2小时,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特点,终年温暖湿润,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多样性立体气候,适宜多种牧草生长,织金县是一个原生态保护较好的县,有着发展畜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健康食品的独特环境。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织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食品资源优势,产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随着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进,除烟、酒以外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得到较好发展。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支持基础原材料发展,扩大对农产品资源的加工深度和广度。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食品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开发新资源、新门类、新产品,要向方便、营养、安全、卫生、天然保健发展,走传统食品现代化、现代食品国际化的路子,满足人们在达到小康之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努力扩大出口创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食品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优质基础原料的生产。依托绿色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无公害食品原料基地发展战略,解决织金县食品内在品质升级问题。只有生产无公害的安全、营养、无毒、无残留的优势食品原料,才有利于深加工和提高食品质量,有利于占领市场。重点发展肉类加工业、油脂加工业。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促进一批优质品牌产品的壮大和延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肉类加工及肉制品生产。进一步启动织金县冷藏存量库容,保证分割肉的卫生生产和贮藏运销。要大力开发猪、羊、猪肉的熟肉制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二、是织金县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行业规范整治的需要:织金县屠宰行业,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实行统购统销,猪肉基本由食品加工厂供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后,生猪流通渠道增多,私屠滥宰现象成灾,市场缺乏有效的卫生监督管理。针对这种状况,织金县政府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提出“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十六字方针,对织金县的屠宰行业进行了规范和治理整顿。三、是满足广大城乡人民对提高肉食品安全要求的需要:在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中,肉类消费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必需的营养源和生活质量的象征。发展肉类加工产业有助于改善广大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更加注重营养价值和健康、保健功能;对肉类及其制品的食用量也迅速增多,已经不满足数量上的保障,对肉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来猪肉的“瘦肉精”残留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对肉与肉制品安全性的高度重视。“瘦肉精”是一种兴奋剂,治哮喘药盐酸克伦特罗,可以促进动物多长瘦肉,少长膘,具有诱人的经济效益。但使用“瘦肉精”会在动物体内(主要是内脏)产生药物残留,人食用后,会引致出现心跳加速、手颤及心律不正常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心脏病突发甚至死亡。在猪肉销售市场上,一些地方病猪肉、注水肉、死猪肉流入市场,使得部分地区结核病、囊虫病、条虫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仍危害人们。这些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肉食品的质量、安全,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影响安定团结。八十年代人们呼吁吃“瘦猪肉”,九十年代呼吁吃“放心肉”,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开始呼吁“安全肉”。根据我国大中城市的调查表明,现在人们普遍希望购买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织金县”金龙猪”深加工项目”建设的目的就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循食品安全的原则,为织金县人民政府的“菜篮子”工程分忧,努力为织金县乃至贵州省广大城乡人民提供卫生、营养、健康的“放心肉”、“安全肉”,造福于民。四、是稳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效、增收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肉类食品工业是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畜禽肉类加工可以全面带动畜牧养殖业。而畜牧养殖业则是农村增收的主要渠道,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农民的增收角度来看,农民可以通过从事畜牧养殖和经营获取更多的收入。据统计农民现金收入的25%以上来自于畜牧养殖业。如以生猪价格为例,现阶段一般出栏一头肉猪平均可获利200-300元,扣除饲料原料变化因素,每公斤猪肉上升0.1元,每头猪则多获利5-10元,对农民的收入影响较大。为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大力扶持和发展肉类加工产业,以推动畜牧养殖业,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培植地方财源,真正做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民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五、是实现肉食品加工产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一个好的畜禽肉类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可以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当地支柱产业的形成。发展农产品加工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可以有效地发挥调节生产的“蓄水池”功能,也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畜禽肉类产品加工则是农产品加工的重要突破口。畜禽肉类产品加工业,向前可以带动畜牧业、种植业,向后可以促动肉食品深加工、皮革、毛纺、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推动产业化的目标。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精神,产品结构调整应着眼于农产品生产稳步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化为宗旨,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高新技术为支持,立足织金县自身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依托各类基地,大力发展订单产品、绿色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地方名特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创一批品牌、名牌产品。以优质产品、品牌名牌、规模化生产赢得市场。培植一批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大宗农产品加工上有突破,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上有创新。大力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地区级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各县、州、地也要结合实际制定标准,培育和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加工厂+农户”、“加工厂+基地+农户”、“市场+农户”等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努力建成一批结构特色不同的专业经济区域和面向不同市场的经济地带。本项目的建设将立足于织金县畜牧养殖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设区域性特殊商品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模式;采用加工厂连市场、加工厂带农户(养殖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并实现项目的肉食品加工产业化。六、项目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为织金县“强势升位”目标作出重大贡献,为政府分忧;并极大地改善织金县的生态环境和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安全肉”,有助于改善广大市民的膳食结构,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同时,为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织金县和毕节地区的肉食品加工业发展,对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效、增收。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带动织金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为织金县行政区域的发展提供生活的保障,促进织金县经济的繁荣。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织金县的屠宰加工业和肉制品加工业;并打造出一个贵州省的无公害肉食品知名品牌。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也将使织金县”金龙猪”发展壮大成为毕节地区的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知名企业。2.5项目区的猪养殖、发展情况。一、项目主要建设条件1、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织金县的猪、猪、羊、禽肉资源丰富,品种也较多,有相当数量的地方优良品种和改良品种,。而且猪、猪、羊、肉禽年出栏数量和相应的肉类总产量逐年稳步增长。畜牧业是毕节地区农业的第二大支柱,其商品产值在农业商品产值中占1/3强。畜牧业以生猪饲养为主,已建立各种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和商品猪羊基地。表(1-1)、表(1-2)所列的是2006年和2007年织金县主要肉类总产量和猪猪羊当年出栏数统计数据。表(1-1) 2006-2007年织金县主要肉类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当年肉类总产量猪肉猪肉羊肉禽肉2006年5.4285.3460.5940.0660.4002007年5.9785.7730.6880.0750.481表(1-2) 2006、2007年织金县猪猪羊出栏数统计表单位:万头、万只当年出栏总数肉猪出栏数肉用猪出栏数肉用羊出栏数家禽出栏数2006年321.946.55.75.4266.32007年381.150.25.45320.5同时,由于织金县及毕节地区的畜产品养殖大部分还是农户自行养殖,喂养的饲料基本为农户自产的无污染饲料,也没有掺和任何饲料添加剂;猪、羊大部分是放养,加上毕节地区的气候、土壤较少受污染,因此,猪、猪、羊、肉禽的肉品质极为优良。这为项目无公害肉类加工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项目建设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本项目建设地点织金县为中心,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通讯等开发条件较好。同时,织金县生物资源也较为丰富,粮食、经济作物、禽畜种类繁多。此外,有许多可供开发的林地、荒山和矿用地。这些有利条件为项目的建设和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项目的用地等配套条件优越为了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项目用地采用划拨、征用形式,面积为100亩。5、市场占有率高,发展潜力巨大本项目的建设是全面整合织金县内各类屠宰加工场及经营户,因此,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织金县肉食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将继续占领织金县现有肉食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高,发展潜力巨大。6、屠宰设备一流,加工技术先进本项目拟选用国内一流的全机械化屠宰加工设备,肉类生产及深加工拟采用无公害加工工艺和先进检测手段,确保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2.6项目建设规模和目标规划一、建设目标及期限本项目立足织金境内,集优质、无公害种猪生产、育肥、优质猪加工为一体,以满足市场无公害猪消费为目标,通过建设优良品种生产体系,规模化屠宰深加工,品牌化经营,实现产业创新;通过走“公司农户牧场(小区)市场”的运营模式,实现产业扶贫;通过规模化生产加工,实现优质农产品升级增值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养殖、屠宰、冷鲜牛肉加工、分销与消费等产业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体系,推动织金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项目期限根据资金到位情况,分二期或多期建设,时间从2009年2010年共二年,第三年达到项目规划的总目标。三、项目建设规模1、项目计划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建设织金”金龙猪”2个示范繁育基地;本项目总占地约100亩,采用拟建设三条生猪、猪、羊、家禽机械化生产线,设计屠宰能力为日屠宰生猪1300头,每小时屠宰生猪180头;设计屠宰能力为日屠宰猪、羊500头,设计屠宰能力为日屠家禽12000只,每小时屠宰家禽1300只;并配套建设猪羊生猪家禽综合交易市场、屠宰及相关加工车间、生鲜肉配送中心、冷藏库、肉制品加工生产线、污水处理站、食品卫生检疫及理化实验室、综合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楼、车库、停车场及其它项目配套设施等。2、项目目标规划项目初期,应加快厂区、进出道路建设,完成屠宰职工宿舍楼和办公大楼的建设,初步建成猪羊生猪家禽综合交易市场和屠宰加工厂房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第一期,建成以猪羊生猪家禽综合交易市场、机械化屠宰加工、生鲜猪肉猪肉家禽批发配送、猪肉、猪肉制品初步深加工等为一体的花园式的畜禽肉类加工生产基地和综合交易中心。项目第二期,进一步完善畜禽机械化屠宰加工,建立无公害畜禽肉类食品加工工艺,扩大畜禽肉类制品深加工品种和规模。项目第三期,随着”金龙猪”的不断发展,逐步把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贵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织金县畜牧兽医局承担了“织金县金龙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任务(一)通过分析项目相关的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织金县及毕节地区肉类产业发展现状等背景资料,论述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二)依据织金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对项目的建设投资规模、产品方案以及项目未来产业化发展进行初步规划。(三)对织金县及毕节地区的肉类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四)依据提供的项目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对本项目总体布置和建设规划进行全面的阐述。(五)对项目涉及的机械化屠宰加工工艺及肉类产品无公害加工技术进行分析。(六)初步探讨项目的“加工厂+养殖基地+养殖户(农户)经营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七)对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以及项目专项资金的申请进行分析。(八)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九)对项目涉及的环保、卫生检疫、市政、节能节水、安保、消防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十)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和估算,论证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可行性。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3.1国内肉类行业发展分析3.1.1国内肉类行业发展的总体概况中国是畜牧业生产和畜禽加工业大国,中国的畜牧业资源和肉类生产在全球占有重要位置。经过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的面貌日新月异,彻底实现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机制开始在肉类资源的配置上全面发挥基础性作用;畜牧业生产和肉类产量显著提高,品种大大丰富,综合生产能力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居民的肉类消费持续改善,肉类产品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繁荣活跃,买方市场成为常态;肉类产销组织向规模化、现代化、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迈进,生产流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企业的产权结构不断优化。到现在,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已基本建立起以现代肉类加工业为核心,涵盖畜禽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冷藏储运、批发配送、商品零售及相关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关系到“三农”问题、关系着食品加工业、也关系着亿万居民的“菜篮子”,是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重要行业。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和肉类的生产、流通,近十年来为促进肉类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法规、扶持政策和技术标准,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肉类食品行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业组织和经营政策等方面不断调整,在原料生产、肉类加工和市场销售持续扩大的同时,组织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全面提高,从而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已进入了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转折期,进步与落后互见,业绩与困扰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冷却肉首先在南方大城县起步,并逐步向沿海城市和北方城市推进,流通秩序明显好转,从而使消费者的吃肉安全问题在日益扩大的范围内得到保障。3.1.2国内肉类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预测随着我国市场经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向全面小康迈进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居民的生活质量将继续改善,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和提高,国内肉类生产与销售将保持持续稳步发展的态势,肉类屠宰行业总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上的,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国肉类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十四亿,全国人均收入将在现有水平上提高一倍,肉类消费每年平均递增3%-5%,肉制品产量将增加一倍。国家“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强调,要加快发展畜牧业,加快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我国将把发展肉类行业作为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推进肉类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根据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建议有关预测,中国肉类需求和行业发展变化可能的趋势是:1、肉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将继续增长,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按照肉类产量每年35的递增速度,到2013年末,中国大陆肉类总产量将超过7200万吨,人均的肉类占有量将在55-56公斤之间;肉类商品量的增长率会继续高于产量的增长速度,以每年增长6%计算,届时市场交易数量将达到47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将达到35%;肉类的总产值将达到或超过8600亿元。随着肉类消费品种的改善升级,畜牧业和肉类产品的结构将进一步得以优化:禽羊猪等及其肉类产品的产量和比重将继续上升,生猪的产量虽有增长,但猪肉在肉类总产中的比重会下降2-3个百分点,由2007年的65.9%降为63-64%之间。肉类产品的品种结构进一步丰富,肉制品的品种将增加5-10%,中西式肉制品总产量将超过400万吨,占肉类商品量的比重达到8.5%以上,其中城市消费增长最快的是各类西式中档以上低温肉制品,农村消费增长最大的是火腿肠和低档低温肉制品,预计“十一五”期末70%以上的火腿肠和低档低温肉制品将销往农村市场。各种鲜冷却肉、小包装分割肉将增加数量,改善质量,销售范围向一些大中城市扩散,但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预计不超过13%。各种中式熟肉制品和方便食品的产销也将稳定增加。2、肉类市场经济秩序将明显好转,产品卫生质量得到改善。中国肉类食品市场秩序的整顿正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畜禽的定点屠宰已作为一个系统环节纳入肉类食品卫生质量全程安全体系,对屠宰场所的第二轮清理整顿在许多城市已经展开,屠宰场设立的技术标准趋于严格,交易活动的市场准入得到加强与规范。目前中国市、县政府批准的定点屠宰场所,在大中城市约3000家,市及县10000多家,乡镇屠宰点3.5万个左右,总数约5万个。如新一轮清理整顿工作进展顺利,定点屠宰场的数量将明显减少,平均单体屠宰规模将扩大,特别是大城市和乡镇的屠宰点减少的幅度会更大一些。到2013年末,大中城市中机械化工厂的屠宰比重将达到70%,肉类销售将基本消灭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全面进入封闭式营业厅交易,并接受严格的入市检测和卫生环境管理,同时将建立起不合格产品的退市销毁机制。肉类食品价格上的过度竞争仍将持续,但主要是集中在低档肉类产品以及市场整顿效果不明显、经营秩序仍不规范的地区。肉类产品的等级分类标准将出台,消费安全更加受到重视并获得保障,包括品牌产品在内的各种优质卫生的肉类产品,将日益受到居民欢迎,从而促进产量的增加,经营秩序的改善,拉动消费增长。随着“三绿工程”和“无公害食品食品行动计划”的深入开展及其产生的示范效应,预计80%的大中城市将基本实现安全肉的生产、上市和消费。3、大型肉类食品集团加快扩张步伐,全行业进入产业整合阶段中国已出现一批大型的肉类食品企业集团,其中实力较强的主要是一些拥有现代化加工能力的企业。最近几年,一些大型肉类食品企业开展了规模化扩张,特点是产业延伸(建立饲料和畜禽养殖生产基地、建立连锁专卖店)、跨区建厂(新建工厂、收购老厂、联营贴牌生产)和产品多元化(开发生产更多的生鲜肉类、肉制品和相关产品),三者同时并举,实行以现代肉类加工业为龙头的加工厂+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这种大企业的扩张与全行业的产业整合紧密相关,在今后几年必然会加快进度,大大推进畜产品以现代加工业为龙头、以品牌和技术为竞争利器的产业进程,并彻底动摇按行政区划设厂、多数企业小散弱的行业格局,提升中国大陆肉类行业的产业关联度、市场集中度和生产技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加工设备老化、产品落后滞销;重复建设引起恶性竞争;投资过大导致经营成本过高、产品结构难以调整以及在屠宰市场整顿中被关闭除名,被强势企业兼并、收购等等,将会有一大批企业的生产资源重新整合,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会有所减少。4、肉类出口增长前景仍不明朗,进口将继续增长中国肉类产业的内需型特点非常突出,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只是在少数企业中实行,尽管这是一种基于自身条件和贸易环境不得已的选择,但短期内难以改变。从1992年到2001年的十年,世界肉类贸易量中进口增长了853万吨,平均每年增中85万吨;出口增长了913万吨,平均每年增长92万吨,同期中国大陆肉类进口年平均增长8.3万吨,出口年平均增长2.2万吨,进口速度远远快于出口增长。中国虽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且肉类生产成本除禽肉外均有优势,但由于受到包括卫生质量、产品质量、生产环境、技术标准和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成为肉类出口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今后几年,随着国内消费层次的提高,肉类进口将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而出口形势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短期内大量增加出口的前影渺茫。5、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准备将扩大普及的范围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一流的肉类加工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最先进的肉类加工联合企业已能生产各种高档的生鲜肉类和肉制品。在今后几年中,继续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是必然趋势,但在技术层次上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另一方面,随着规模化肉类加工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大批肉类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高起点的新建企业和合资企业数量增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将会在更多的企业得到普及,技术扩散成为一种趋势。中国肉类加工装备的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也拥有了较强的测绘仿制能力,但在一些高精尖的关键设备上仍然缺少独立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尚未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产品,难以形成肉类技术装备上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肉类加工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层面。3.2贵州省肉类行业发展的现状贵州省的肉类加工行业生产技术均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存在着数量较多采用传统办法的分散小规模个体屠宰及原始屠宰点,屠宰的水平仍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仅有部分企业初步采用半机械化屠宰加工设备。贵州省屠宰行业基本还是以分散式、作坊式屠宰、手工屠宰、单户操作的模式为主,尚达不到工业化的程度,集约化、规范化、机械化屠宰加工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家畜肉属于个体屠宰的占大多数。个体屠宰大多在室外露天进行,在宰杀、剥皮、去骨、分割等过程中肉容易被污染;而且大多不具备冷藏设备,屠宰后的肉通常在常温下保存,不仅不能排酸熟化直接影响肉的感观和口味,而且容易发生腐变;检疫和监控漏洞大,致使大量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肉食品流入市场。绝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停留于经验管理,管理理念滞后、标准化建设意识薄弱、管理和生产人员素质不高等。取得ISO9000系列认证的企业比重明显少于其它加工行业。近年来,国际肉类加工业通行的GMP(良好的操作规程)、HACCP(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点)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开始引入国内,但真正有效推行并通过认证的肉类加工企业廖廖可数。肉类产品卫生状况较差,肉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基本无法保证,卫生指标也存在着技术或管理上的隐患。城市生产供应的主要是冷冻肉,小城市、县城和农村主要食用手工屠宰的热鲜肉。肉类制品则以传统工艺生产的中式品种为主,加工水平低,品种不丰富,肉类消费主要以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销售为主,西式肉制品品种少,产量低。本地熟肉制品基本为手工作坊产品,肉制品市场基本被外来产品所占据,有影响品牌的肉制品产品还比较少。绝大部分冷却肉仍在裸露状态下储运和销售,从而很容易在物流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使颜色变化、质量下降。肉类产品的销售农贸市场仍然是主要渠道,超市、专卖店、副食品商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等现代零售经营量占的比例还很有限。3.3贵州省肉类行业发展的预测贵州省政府把“让贵州省人民吃上品种多样、营养丰富、供给充足的放心菜、放心肉” 。列入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此,政府依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贵州省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配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力度整治和规范屠宰加工业及肉类食品行业。从2004年开始,贵州省已全面推行肉类市场准入制度,对猪、猪、羊无免疫标识,一律不准进入屠宰场和市场。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给未来的肉类加工业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3.4产品市场屠宰加工分析一、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1、项目产品竞争力优势(1)生产技术的优势。本项目选用的屠宰加工设备属于国内一流的全机械化生产线,肉类生产及深加工采用无公害加工工艺和先进检测手段。目前织金县仍还没有一家屠宰加工企业具有这种水平的生产线和加工工艺;在贵州省内也属于技术领先地位。(2)产品质量及安全性的优势。由于项目采用技术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加上严格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因此,加工生产的肉食品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及安全性方面比织金县其他同类企业更有保障,能充分提供卫生、营养、健康、安全标准的“放心肉”、“安全肉”,满足广大市民的更高的要求。(3)原料资源和市场的优势。本项目的建设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和肉类经营商,并可能与贵州省其它地区乃至云南、四川、湖南的养殖基地和大型肉类经营商形成战略联盟关系,从而确保加工厂的原料供应和营销市场上的绝对优势。(4)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由于项目的规模效应,能进一步降低原料生猪采购成本及生产管理成本等,从而使产品的价格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2、项目产品竞争的劣势(1)时间方面的劣势。从现在算起,全部项目建设完毕将需要一至二年时间,这期间市场将受到外来肉类加工企业的冲击,有可能会失去一些市场份额。(2)品牌方面的劣势。由于新的企业、新的品牌,消费者的认同度开始较低,可能会影响初期的销售。产品品牌的树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需要精心打造培植企业的形象和品牌。3.5项目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属于”金龙猪”养殖深加工产业化发展项目,在国际国内属第一家,国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项目投资后,可生产猪肉以及副产品,有利于提高我国畜牧业深加工水平,带动中国的畜牧产业从传统型向新型换代升级,并有利于我省及西南 地区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3.6研究工作的范围一、选择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猪产业运营模式,做大做强贵州省的猪产业,带领山区养猪群众脱贫致富,让中国人吃上优质猪肉,是消费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根据研究国内外猪产业成功的运营模式,为我们本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织金县牧草资源极其丰富,发展猪养殖、肉品加工,形成贵州省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猪肉的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是一个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有区域特色的好项目,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三、本项目对生产技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配套的公用工程、市场预测、生产方案及建设规模、厂址选择、对环境的影响、投资估算、财务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第四章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4.1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猪肉及其附件产品销售在国内各大城市的需求量较大,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大,使”金龙猪”深加工产业化发展有着无限的商机和潜力.4.2厂址选择本项目拟建在织金县境内,水、电、路三通,适宜该项目的整体实施。4.3环保与消防本项目建设严格按国家标准要求建设,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本项目采用的设备均为节能型设计,产品能耗指标低。本项目的消防措施按消防标准实施,排除隐患。4.4管理用人本项目除县畜牧局的相关技术人员外,新增人员400人招聘并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方可上岗。4.5总投资总投资约为19745 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期固定资产投资为11098 万元人民币;流动资金为8127 万元人民币,其他投资520万元。4.6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实施期为36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项目报批与论证 6个月设备的订货、制造及到货 6个月土建工程 18个月设备安装 4个月调试及试生产 2个月为使项目有序健康的发展,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交叉进行。4.7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7.1建设规模经过对市场容量、投入产出比、合理经济规模、不同产量生产线的稳定性及操作灵活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本项目拟引入国内先进水平生产设备和饲养技术,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金龙猪”生产、深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规模,可满足用户需求。4.7.2产品方案本项目产品方案是”金龙猪”生产、深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织金县”金龙猪”产业化发展项目。4.8结论一、本项目建成后,依靠猪肉加工龙头的巨大带动,解决猪肉消费的安全性隐患,更好的满足市场消费的同时,将引导养猪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对提高贵州省猪产业的整体商品化水平将产生积极影响。项目在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草产业、饲料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二、经过分析和研究,进行”金龙猪”养殖及屠宰深加工十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前市场消费需求,符合贵州畜牧产业化的发展的要求。”金龙猪”养殖、猪肉深加工规模较为合理,运营模式先进,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可行性论证思路清楚,方法可行,项目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第五章工艺技术与设备5.1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肉用畜禽经刺杀、放血、解体等一系列加工处理,最后加工成胴体(即白条肉)的过程称作屠宰加工,它是肉类生产的主要环节,优质肉品的获得除了原料本身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屠宰加工的条件和方法。5.1.1项目技术方案(一)生猪的质量验收与运输1、生猪的质量验收。认真做好生猪进厂验收和检疫工作,及时剔除与处理病、死、伤、残猪,对保证生猪屠宰加工质量,提高肉品卫生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猪在进厂之前必须经过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取得生猪产地检疫合格证和车辆消毒证。生猪屠宰厂应设专用卸猪站台和验收场地;加工厂应设置专职的兽医检疫检验员,对进厂的生猪进行两证查验,确认生猪健康和合格之后方可放行进场。2、生猪的运输。生猪长途运输,必须保证车况良好。在运输过程中车速行驶不宜太快,防止生猪在车厢压伤、压死情况发生。装运时防止车厢拥挤,保持有一定的空隙,确保通风良好,防止生猪在运输中中暑。运输管中发现生猪发病或死亡,立即妥善处理并进行消毒。(二)屠宰前的检验和管理1、屠宰前的检验。生猪的屠宰前检验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贯彻执行病、健隔离分宰,对防止肉品污染、提高肉品卫生、确保“放心肉”、“安全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屠宰前的检验,可以初步杜绝病畜禽,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生。通过群体和个体检查,发现病畜时可以按肉品卫生检验及时分别加以处理。2、屠宰前的管理。屠宰前让肉畜休息1-2天,可以使畜体恢复正常,排出积蓄在体内的代谢物;同时屠宰前还要采取停供饮水,降低肉品污染率,有利于放血和消除应激反应,提高肉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三)生猪屠宰加工工艺1、屠宰加工主要工艺。屠宰加工的工艺大致可以分为:待宰、淋浴、致昏、放血、洗猪剥皮、脱毛、开膛、劈半、胴体修整等主要工序。(1)待宰。经宰前检疫检验合格的健康生猪,按照屠宰间屠宰加工数量,分批或整批入待宰圈候宰。(2)淋浴或冲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