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同步练习B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同步练习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入口处应张贴的标志是( )A . B . C . D . 2. (2分)根据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在HClO4、NaClO3、HCl、( )、NaCl的排列中,括号内应填入下列物质中的是( )A . Cl2B . HClO3 C . Cl2O7D . HCl3. (2分)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会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模拟实验。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A . 甲: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探究地球形状B . 乙:用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C . 丙: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D . 丁: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的运动4. (2分)(2014宁波)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OH=2Y+Cu(OH)2,则( )A . X一定是Cu(NO3)2 B . X的式量比Y大C . 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D .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5. (2分)已知Zn+FeSO4=ZnSO4+Fe,该反应属于( )A . 置换反应B . 分解反应C . 化合反应D . 复分解反应6. (2分)金属M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3CuSO4M2 (SO4)3+3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B . 金属M可能是铁C . 金属M可能是铝D . 反应前后S元素化合价没有变7. (2分)“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B . 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8. (2分)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 B . C . D . 9. (2分)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B . 分子的质量很小C . 分子不停地运动着D . 分子的体积很小10. (2分)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 水分子 B . 电压表 C . 漏斗 D . 磁感线 11. (2分)下列叙述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A . 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B .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者是计算机图像C .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 . 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12. (2分)下列所示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 . B . C . D . 13. (2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 . 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414. (2分)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模型都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可以是某种物质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A . B . C . D . 15. (2分)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B . 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C . 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D .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5分)16. (1分)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模仿实验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_ 。17. (3分)由同种_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铜是由_直接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以上选填“原子”、“元素”或“分子”)18. (4分)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原子结构认识史:“实心球模型”(道尔顿)“西瓜模型”(汤姆生)“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层模型”(玻尔)科学家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也有科学家质疑:原子内部的微粒真的无限可分吗?(1)科学家在探索原子结构内部奥秘时,在不断的实验中重建模型,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 模型是在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B . 模型一定是研究对象本身的放大或缩小,不可改变C . 建立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2)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_(写出一点即可)。 19. (4分)观察如图并回答问题:由图可知,HCl与NaOH的反应实质是H+ 和OH 之间的反应,此反应可表示为:H+0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任何复分解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练习】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l溶液与AgNO溶液反应:_H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_【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生成_的反应【应用】判断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a、Na+、H+、Cl、CO32 b、H+、Ba2+、Cl、SO42c、Cu2+、Na+、NO3、OH d、H+、K+、Cl、SO42 20. (3分)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 , 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_(填序号)A质子数 B电子数 C第一层电子数 D第二层电子数(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_ (3)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如图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_三、 探究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分析微观过程图,我能从微观角度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 四、 综合题 (共3题;共12分)22. (3分)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问题:(1)甲分子中含有_个原子;(2)此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_;(3)在化学变化中,_(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23. (6分)“神舟”六号飞船一飞冲天,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也在国际上大涨了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请你从科学的视角对“神舟”六号飞船的有关信息进行思考并作答。 (1)人类探索太空,还有一个目的是开发新的核聚变能源,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_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该核原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若该原子形成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请写出其离子符号:_。(2)为了处理人体排出的CO2 , 飞船上采用了与氢氧化钾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作为吸收剂。LiOH中锂元素的化合价是_价。(3)为了进一步认识锂元素,某同学查阅元素周期表后得到右图,你能从中获得的信息有(写出两点即可):_;_。 24. (3分)(2017湖州)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的方向进行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分析讨论】( 1 )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_( 2 )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