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联考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 (1分)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 . 细胞壁B . 细胞膜C . 液泡D . 叶绿体2. (1分)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g.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 . 33.2gB . 43.2gC . 31.8gD . 35.8g3. (1分)科学家研究“涡虫对光行为反应”所采作用的方法是( ) A . 观察法B . 调查法C . 分类法D . 实验法4. (1分)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转动细准焦螺旋 转动粗准焦螺旋A . B . C . D . 5. (1分)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熔性染色剂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细胞核不会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A . 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B . 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C . 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D . 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6. (1分)如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概念是( ) A . 植物、器官、果实B .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C . 经线、子午线、本初子午线D . 结缔组织、血液、红细胞7. (1分)由同种材料组成的A、B两金属球的质量分别为81g、50g,体积分别为30cm3、25cm3 , 若其中有一个金属球是实心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金属球一定是空心的B . B金属球一定是实心的C . 该材料的密度可能为2g/cm3D . 该材料的密度一定为2.7g/cm38. (1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C . 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D . 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9. (1分)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铝3281740A . 80的酒精是液态B . 在南极考察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不变D . 把“铅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不会熔化,说明“铅丝”的主要成分不是铅10. (1分)小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A . 提出问题B . 建立假设C . 收集证据D . 得出结论11. (1分)下图所示是人体小肠绒毛和植物根毛结构,对两者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 都属于器官层次B . 细胞中都有液泡C . 都能增大吸收面积D . 都能吸收水和蛋白质12. (1分)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 ) A . 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B . 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C . 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D . 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13. (1分)萝卜是大家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结构层次是( )A .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 . 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 . 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 .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14. (1分)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水4.2103水银0.14103酒精2.4103沙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冰2.1103铜0.39103A .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B .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C .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D . 2 kg的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4.2105J15. (1分)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当水沸腾时,烧杯内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大B . 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C . 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D . 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6. (1分)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A . 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 . 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 . 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 . 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17. (1分)下列关于蘑菇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蘑菇属于生产者B . 蘑菇也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C . 菌丝可以萌发成孢子D . 蘑菇在环境恶劣的时候会形成芽孢18. (1分)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 .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 .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 .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 .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19. (1分)靠昆虫传播花粉的花,一般都具有鲜艳的颜色和芳香的气味,这是( ) A . 环境影响生物B . 生物影响环境C . 环境适应生物D . 生物适应环境20. (1分)习惯上用S表示( ) A . 东经B . 西经C . 南纬D . 北纬二、 简答题 (共6题;共9分)21. (1分)有一台显微镜,目镜有10,5,物镜有10,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_ 22. (2分)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丙稍小一些,甲和乙相同;乙玻璃管的内径稍微细一些,甲和丙相同。由此可判断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_23. (1分)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如上右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宽度是_,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_mm。 24. (1分)小金学习了“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性质后,设计了判断水温变化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热敏电阻、电磁铁、定值电阻 R0 由导线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在线圈的上方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一铁块。实验时把热敏电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读数随时间变化图象,则t1到t2时间内水温_,t3到t4时间内电压表示数将_。25. (1分)如图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的情况。 (1)甲图是称量前天平指针位置,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乙图中出现的错误操作是_; (2)该托盘天平砝码盒中仅剩下50g、20g、10g、5g的法码各一个,标尺的最大刻度为5g用其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未超过90g),发现无法准确测量,则可估计该物体的质量范围为_。 26. (3分)南美天蛾静止时用后足将身体吊挂起来,就像着生在树枝上的地衣。受惊扰时,身体直立并弯曲,同时胸部向两侧膨胀,胸足紧贴胸部,还呈现两个黑色的眼斑和像鳞片的花斑,极像幼蛇的头颈。这种现象在生态上叫做_。 三、 探究及解答 (共7题;共19分)27. (2分)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实验步骤A缸B缸1000mL池塘水1000mL自来水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进完善。(1) _; (2)_(写出改进即可) 28. (4分)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_移动; (3)假若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 (4)某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要想在同桌面前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是_. (5)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_. 29. (4分)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晨认为与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她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一定的速度作圆周运动,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小球质量/g小球速度橡皮筋长度/cm15慢1015较快1515很快18(1)小球在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_改变。(选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2)小晨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叫_。 (3)小晨查阅资料后知道作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请说说本实验中的不足之处_。 30. (4分)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C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1)该实验通过 _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_(例举一点) (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_。31. (3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南宋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_的特征。(2)“红杏出墙”后,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的特征。(3)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的特征。(4)“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_的特征。(5)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红杏属于_(填“生物”或“非生物”)。32. (1分)如图是老师自制的温度计模型,用一个圆底烧瓶模拟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红色液体。常温下(25)把该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时,细心观察会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液柱会先稍微下降,然后再上升,请解释这一现象。 33. (1分)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配制1000毫升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已知:10的稀硫酸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 ,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小华与小瑛都解出了正确答案:浓硫酸体积为59.3毫升。 (1)请你把解答的过程也写出来; (2)接着老师又叫同学们求加水的体积。 小华的解是:V加水V稀V浓1000毫升59.3毫升940.7毫升小瑛的解是:m加水=m稀m浓=1000毫升1.07克厘米359.3毫升1.84克厘米3960.89克V加水m加水水960.89克1克厘米3960.89毫升你认为_同学解答正确,另一位同学求法不正确原因是_。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感控培训课件
- 2025年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与顾问服务协议
- 培训专员竞聘演讲
- 培训衣服专业知识课件
- 培训行业的知识课件
- 培训融资知识方式课件
- 2025年建筑行业BIM技术集成服务与成果转化专项合同
- 2025年城市地铁车库及附属设施租赁与停车场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特色烧烤店厨师团队劳动合同范本
- 第195条 汽车起重机租赁协议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培训
- 新版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单词-默写纸-完整
- 经阴道后穹窿穿刺课件
- 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
-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
- 学校食堂食材配送服务方案(肉类、粮油米面、蔬菜水果类)(技术标)
-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绪论)课件
- 《圆的周长》说课ppt
- 2023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思维导图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