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第一单元读书笔记(04—06)_第1页
《三国志》第一单元读书笔记(04—06)_第2页
《三国志》第一单元读书笔记(04—06)_第3页
《三国志》第一单元读书笔记(04—06)_第4页
《三国志》第一单元读书笔记(04—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三国志第一单元读书笔记(0406)04三国志第一期笔记读“武帝纪第一”“我要任用天下才智与勇力之人,用道义来治理,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胜利”曹操1、事件与自己的评价事件一:曹操打败袁谭后,下令:凡与袁谭干过坏事的人,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后来,袁谭弟弟袁熙的大将焦触、张南便反叛攻打袁熙、袁尚,并献城投降。评价:上兵伐谋,作为一名主公,他所展现的仁慈与残忍,都将是有目的的。本性的仁慈可以放在自己身上,外在表现的仁慈或残忍,则必须经过仔细考虑。把自我本性与处事方法混淆起来,不妥。事件二:曹操的失误:袁绍外甥高幹被曹操打败后,仍让其担任原职,但过后便反叛;魏种的反叛;降关羽;评价:这些失误其实也不能算是失败,虽然失了一座城,但留给了任用败将的大度名声!并且可以看出,曹操在早期战争中,屠城多而受降少,后期,则受降多,而屠城少。事件三:曹公说:“公孙康向来害怕袁尚等人,我逼得紧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我放松点他们就会互相谋害,形式2 / 11必然如此” 。评价:知己知彼,乃用兵之首要。事件四:孙策听说曹公与袁绍双方在官渡相持,便密谋袭击许都。还未出发,就被刺客所杀。评价:曹操真是考虑周全,避免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即使刺客没有杀掉孙策,也至少能够使其受伤,或者使其受惊!2、问题与自己的浅要回答问题一:曹操兴兵的钱和粮从哪里来?感觉到处都是战乱,还有人种粮食吗?自答:据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代最鼎盛时期,人口众多,没有自然灾害,沿袭了东汉留下来的财富。问题二:曹操平定天下的动机是什么?自答:是忠于汉室?还是想扬名海内外?关键是他自己也不称帝,难道是为了让自己儿子称帝打基础?最大的可能是:想做幕后的国家之主!问题三:曹操的计谋、用兵之术从哪里学来的呢?自答:没看到曹操有老师,但看到了曹操善于用人,特别是善于用一些品德并不高尚的人。比如曹操所说的:“有德行的人未必能进取,能进取的人未必有德行。陈平难道有淳厚的德行,苏秦难道能恪守信义吗?但陈平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挽救了弱小的燕国。由此说来,一个3 / 11人即使有短处,难道可以废弃他不用?有关官员应该好好思索这个道理,这样能使有才能的人无所遗漏,官员不会废弃政事。 ”其实,自古以来,聪明的人,欲望也多,因此,用其所长就好,不必要求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有德行了才用,这才是重视人才!05曹操曹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戏剧化的典型人物,一直以来也存在着“英雄” “奸雄”之争。此次,通过三国志进一步梳理他的平生事迹,加深对他的认识,随便评论几句。另外三国志读起来非常有趣,名士风雅、武将威猛,栩栩如生。“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曹操小时候非常机灵、放荡不羁,还不好好学习,也看不出来有多出众,就像很多学生小时候学习平平,但性格很好,处世灵活,长大却能干出一番事业,当上老板雇佣曾经的好学生们。让我想到培养孩子,对性格的塑造也许应该胜过对其学习的要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刚开始不一定要跑在最前头,关键是要有长期战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曹操出生在了最坏的时候,对于他这种人才来讲也许是最好的时候。三国时期,怎一个“乱”字了得。无数拨人相互打来打去,非死4 / 11即伤,许多人分分钟丢了脑袋。在动乱时期,只有足够的审时度势、聪明才智、懂得自保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审时度势表现在他对天下大势有清醒的认识,虽然汉朝气数已尽但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力。有人叫曹操入伙,废除汗灵帝,他拒绝了。后来扶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道义上的优势。 曹操的治国才能也有不少体现,比如上奏皇帝罢免贪官使得治理郡内秩序井然。在三国志中曹操也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曹操多次出现充满感情的各类命令,涉及治国法律、祭奠亡灵、移风易俗等等。内容较多,此处不详述。当曹操开始军旅生涯时,他的军事才华逐渐显现。在攻打董卓时,对于袁绍不会抓住时机的评价很到位。攻打吕布时,对于他所作所为的点评,断定吕布无所作为,后来果真奇兵大胜吕布。看到关中敌人主动来攻,面有喜色,他的回答非常有军事判断力。在其一生很多次战斗中,都有出奇兵的记录。身经百战的曹操,打遍天下无敌手。曹操有大格局和大智慧。比如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极好的一步棋,当时其他人都没想到。 “太祖迎接汉献帝,诸将疑惑”可见很多人都想不通,当时很多军阀都争着要称帝,比如袁术。 “太祖为大将军,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这些也许是他的谋略,个人看法曹操初期也许并没有做天子的野心。袁绍认为官位在曹操之下,不肯接受官位时,5 / 11他愿意把大将军的官职让给袁绍;程昱建议杀掉刘备,曹操认为收英雄时不可杀刘备;魏种背信弃义活捉他之后还委以重任,都说明曹操胸襟不一般。曹操善于识人用人,是借助他人之力,依靠团队获得成功的典范。先说识人, 三国志中很多次提到曹操对他人的评论,很多评论都是切中要害的。他在刘备羽翼未丰时断定他是人中,跟袁绍比刘备才是竞争对手;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 。曹操很懂得用人,不刚愎自用,借力用力,不拘一格用人才,更快地走向成功。曹操能知人善任,求贤若渴,唯才是举,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臣谋士。这些谋士总是能给出良策,他本人也总是在关键时刻能听得见别人的建议,比如程昱建议不联合袁绍的建议;打袁绍时,听从荀攸建议奇袭白马;听从荀或的建议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听从郭嘉的建议北征乌桓;听从贾诩建议离间马超韩遂。正如他自己说的:“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123 下一页所征必克,乃贤士大夫之力也。”“贤人君子共治天下” 。 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用人标准。同意评说;太祖策划施谋、驾驭天下,运用申不害、商鞅的法术,兼备韩信、白起的奇策,官职授给有才能的人,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克制感情、不念旧恶,最终完成建6 / 11国大业。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06读书选摘第一页:三国演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历来中国小说无出其右者。而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之说非妄也。读三国志时, 演义故事不时涌现,有倍感亲切之喜,亦有先入为主之扰,故读三国志时须慎重,深思明辨,不可将小说家言混淆正史开篇特记之于此。又:曹嵩本夏侯氏之后,过继曹腾家,而陈寿 记曰:“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可见其治史严谨处。第二页:“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有刘邦行状。第五页:冀州刺史王芬谋反,魏书载太祖拒芬之辞,竟以天下形势、成败得失说芬,可见其奸雄心肠。又:董卓至京师而废弘农王,立献帝,是自诩霍光耶?又:曹操杀吕伯奢事,见于裴注中而本纪不载。第七页:王莽时焚长安,迁都洛阳,董卓又焚洛阳而迁长安,二古都俱遭兵焚之劫,使人扼腕。然而既为首都,亦属劫数难逃乎?第 八页:“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7 / 11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馀人,进屯河内。 ”可知当时诸侯割据纷争,而民无战心。四千余人剩五百馀人,此哗变也。董卓虽恶,诸侯欲讨而百姓不予焉。第九页:鲍信有谋略见识,为保民而献身,惜哉!曹操因鲍信之助,得黄巾降卒三十万,从此发迹。十一页:此处记曹操伐陶谦事,语焉不详,前后矛盾。既称:“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 ,又记操为报父仇而征陶谦,残戮百姓事,盖后者当为真,而前者为魏史官伪饰耳。十五页:宛城之败,曹操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 ”败而不馁,而能以为鉴,此真成大事之人杰也。十七页:曹操能容人用人,世所罕见。有临阵投降者皆授以官爵;毕谌、魏种皆叛而复用;张绣宛城之叛,操被破军辱身,而后绣再率众降,仍得封列侯。刘邦用人亦不及此也。二页:官渡之战,陈寿正史曰曹操兵不满万,裴松之以理驳之,证其不实,甚有理。读史当如此读,方有进益耳。又:前文称黄巾刘辟已斩,此又称“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 ,陈寿失于校检矣。8 / 11二五页:观曹操围城之战,屡决水灌城,此法杀伤太甚,不免有伤阴骘。又:曹操攻邺城不下,审配力战不降,而操入城后,哭吊袁绍,善遇其氏族,以是知袁氏宗族当时名望甚众,能得众心,曹操后起小子,不得不示敬重以抚民心也。二八页:袁绍之甥高幹走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受,因惧曹操之兵威乎?二九页:曹操远征乌丸一段,堑山堙谷五百馀里,可见其艰辛。而劳师远涉,深入苦寒,无天时地利,竟能一战成功,曹操之用兵不逊韩信也。三页:曹操大军千里跋涉,一战破乌丸,至柳城不一鼓作气,反而还师,公孙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料事如神,使人叹服!三一页:赤壁鏖战,三分形势从此定,而魏书中止有:“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寥寥数语。又:裴松之注中记梁鹄事,以是知当时书法之重,能以致官爵。三二页:“盗嫂受金”者,陈平也。曹操极爱用偏才,每下诏求贤,必反复申言不须廉直,但有一长即可。如此则天下英才何愁不入彀中耶?三四页:此一段魏武自道,吾信其为真。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然欲孤便尔委捐所9 / 11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此皆肺腑之言也。且曹操文采卓绝,此文颇可欣赏诵读之。三五页:曹操破韩遂、马超兵,陈寿写得活灵活现,曹操之用兵,亦使人叹为观止。三国真出英杰之时代耳,此前与此后,俱无如此名将繁荣之世然而英雄辈出,则百姓离丧矣。四一页:天子策命曹操为魏公,操三让乃受,此三让已成中华惯例矣。又:诸大臣联名上书劝进,中无荀彧之名。四二页:“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 ”曹操原为保汉宗室,柄权日久,渐骑虎难下,封魏公之后又进三女,此欲效仿霍光、王莽,兼重臣贵戚与一身矣。四三页:此处裴注似有脱误, 献帝起居注所言后宫事,仍当注前文。四四页:自伏皇后事后,曹操再不能自诩忠臣矣。裴注采曹瞒传云: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 ”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曹瞒 传虽多诋毁10 / 11之辞,而此事使人信其有。又:操又下令征士,不拘其行,真求贤若渴也。四六页:曹操征张鲁,有降者即封列侯,是越权行天子事,篡逆之实明矣。四七页:曹操征东川还,侍中王粲作五言诗以美其事曰:“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振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山岳,酒肉逾川坻,军中多饶饫,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拓土三千里,往反速如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 违。 ”此诗拙劣且恶俗,王粲名列建安七子,此诗使人大失所望。四九页:此处特书:“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每称天子之命,反欲盖弥彰也。五二页:“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曹操用 兵,东征西剿,所至皆平,唯合肥屡战不下,刘备数伐不平,是以知当时三人,俱不世之俊杰也。三人各踞一代,或皆能成霸业,而促遇一世之中,谱成传奇,幸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