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管理学II课件第七讲-JZQ.ppt_第1页
研究生管理学II课件第七讲-JZQ.ppt_第2页
研究生管理学II课件第七讲-JZQ.ppt_第3页
研究生管理学II课件第七讲-JZQ.ppt_第4页
研究生管理学II课件第七讲-JZQ.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 第七讲委托代理理论 推荐参考书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4 1ConceptsofAgency 一 命题伯利 米恩斯 1932 在 现代企业与私人财产 中提出了提出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命题 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说 开创从激励角度研究企业之先河 企业的控制权大多控制在经理手中 委托代理关系的理论背景 伯利 米恩斯命题 二 相关研究1 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什么会分离 所有权和经营权为什么会分离 现在的理论无法很好的解释在什么情况下两权应该分离 最优的分离方式又该如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分工和专业化收益可能是一个原因 2 为什么经理实际控制 1 经理决策权 2 经理信息优势 3 经理的人本资本价值 4 经理同股东的相对谈判能力 代理理论中广义的代理关系泛指承担风险的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并与之订立或明或暗的合约 狭义的代理关系则专指公司的治理结构 即作为委托人的出资人授予代理人 经理人员 在合约 如公司章程 中明确规定的权利 控制权 凡在合约中未经指定的权利 剩余索取权 归属委托人 雇主一雇员 律师一当事人 医生一病人 保险公司一投保人 股东一经理等等就是代理关系的例子 代理关系的含义 由于构成代理关系双方的条件各异 需要有别 行为目标也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 而且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委托人很难验明代理人的实际行为是否合理或面临着验明这一情况的费用会很高 因此 如何协调好代理关系 使委托人和代理人构成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行 便成为一个独特的组织问题 也就是所谓的 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的产生 委托代理关系一定存在于某种契约中显性契约 隐性契约 事实契约董事会 独立董事总经理负责制商务代理 品牌代理信托制度 投资基金 代客理财代人讨债 TTT公司保险经纪人 临终遗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委托代理 如果当事人双方 其中代理人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 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 Ross 1973 一个人或一些 委托人 委托其他人 代理人 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 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 Jensen Meckling 1976 在这一契约关系中 主动设计契约形式的当事人称为委托人 被动地接受或拒绝契约形式中的当事人称为代理人 委托代理关系 Principle agentrelationship 的涵义 重要特点 委托方给予对方更大或更重要的行为空间委托人有支付能力代理人有能力优势 包括信息优势 一般有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契约长期性 非即时完结契约委托代理与赠与的区别 委托代理与一般商品买卖的区别 委托代理与合伙关系的区别 几种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 法律上的委托 代理关系 如果甲乙两人达成一个协议 甲将做某事的权利交给乙 就形成了委托 代理关系 甲为委托人 principal 乙为代理人 agent 本质 委托人要为代理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代理人对委托人的责任 1 没有许可 不能再代理 2 不能把自己放在与委托人利益冲突的地位 3 保密责任和诚信责任 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责任 1 补偿责任 2 免除法律责任 留置权 几种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学上的委托 代理关系 只要一方的行为影响另一方 就有委托 代理关系 信息不对称 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是代理人 没有私人信息的称为被代理人 委托人 企业的委托 代理关系股东 董事会 经理 工人的委托 代理链条 公司法的定义有不同 美国 尽管公司董事不是公司的代理人 但也有类似许多代理人的责任 英国 董事会 董事是公司的代理人 尽管法律没有这样写 利益相关者 工人 债权人 顾客 供应商 政府 都是利益相关者 为何会存在委托代理契约 委托人动机完成相关行为有难以承受的成本甚至不可能直接的利益扩张对方优势代理人动机完成相关行为没有相应的 足够的行为空间支持直接的利益扩张对方优势委托代理关系契约产生原因 委托人 代理人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后的选择 任何契约都是 委托人的成本 机会成本 与收益亲历亲为还是让别人干 代理人的成本与收益被人雇佣还是自作老板 委托代理的成本和收益 企业委托代理类契约的类型 业主业主代表企业企业代表外部业务代表业主董事会董事会经理阶层科层结构上级科层结构下级 企业 内部 社会关系 企业内部 的界定企业 内部 社会关系是否一定都是权威支配关系或 委托代理 关系 企业 内部 与外部存在 委托代理 关系吗 企业为何存在委托代理类契约 企业为何存在委托代理类契约 信息不对称 是 委托代理 存在的一个原因吗 很少是原因 而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否企业一定要有委托代理类契约 设想一类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 企业为何存在委托代理类契约 契约总是不完备的 自然包括委托代理类契约 原因 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有限理性 订立成本过高 语言能力有限 信息不对称等 激励 Incentive 激励 使组织成员产生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进而使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活动 激励是管理的本质属性之一 激励问题的产生 个人自身利益与他人或组织利益不相一致研究重点是如何保证组织中不同的人都愿意承担他应承担的工作 报告正确的信息 即按人们的期望行动 激励相容 incentivecompatibility 初始假设 1 合同委托者和代理者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2 人不总是诚实的 但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激励相容是一种信息激励机制 它通过协调委托 代理双方的利益 使被激励方主动地公布自己地真实信息 由不诚实转变为诚实 达到组织中各成员目标的一致 激励相容约束与经济激励和文化激励共同作用于组织背景 可以起到提高组织效率的作用 激励相容信息机制虽不能完全消除不对称信息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但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 次优 状态 2 theoryofPrincipal Agent 理论的假设与条件 Principal agentTheory的发展只有20多年 主要的学者有Williamson Marris和Hart 两个假设 1 放弃了经营者无私的假设 2 放弃了完全信息的假设 条件 1 代理契约的条件是代理成本小于代理收益 2 委托人具有监督的积极性 3 由于剩余索取权是可转让的 因此 用脚投票 惩罚代理人的威胁是可信的 委托代理问题 所谓委托代理问题 是指由于代理人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目标函数不一致 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并监督之 而出现的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实 委托代理问题的实质 通过设立一系列约束和激励条件 契约 使代理人受到有效激励并全心全意为委托人服务 使各自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 对代理人的监督 行为测度 激励约束等 注意 委托代理关系并不必然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 如果委托人有完全的理性 那么在签订委托代理契约时 可以把代理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全部想到并写进契约 此时 委托代理问题不会产生 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或者说 委托人可以不费成本地监督代理人 此时 委托代理问题不会产生 如果代理人没有机会主义动机 完全忠诚 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如果两者的目标函数完全同构 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构成委托 代理问题的三个基本条件 1 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 双方都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2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 3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 代理人选择的行动 不对称 代理人的信息优势可能影响委托人的利益 代理理论存在两类特别相关的问题 1 代理问题 它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和改变代理人行为的困难性 或高成本 2 风险共享 risk sharing 问题 它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对风险的不同态度 代理理论的焦点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和从委托人角度如何使契约执行得更有效的方法上 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产生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 主要体现在契约签订及签约后履行的过程中 委托代理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 K Arrow 1 信号传递 招聘 签约时2 信息甄别 大病保险 逆向选择 3 隐藏知识签约后4 隐藏行动 道德风险 不确定性 信息和契约 结果不确定性1 环境的不确定性2 人的有限理性目标不一致性 利益冲突 1 人的追逐自利的策略性行为2 人的风险回避性信息 经济价值和特殊商品 的不对称性代理合同 约束和控制合同双方 代理人存在的问题 信息 偷懒 难以监督内部人 在职消费敲竹杠 利用对方沉淀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 信息隐藏道德风险 事后隐瞒 信息隐瞒和行为掩藏 代理理论实质 规范代理里 即委托人 代理人理论 的核心内容是对以下两个费用的权衡 1 考察代理人行为的费用2 考察结果和向代理人转移风险的费用代理理论的应用1 管理报酬机制设计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代理理论的研究结果 实证流派的代理理论的结论1 基于结果的代理合同比基于行为的代理合同更能使代理人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 2 委托人如果掌握代理人实际行为的信息 会促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利益行事 规范代理理论 即委托人 代理人流派 的结论1 当委托人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时 更适宜采用基于行为的合同 否则适宜于采用基于结果的合同 2 当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时 更适宜于采用基于行为的合同 否则适宜于采用基于结果的合同 委托代理的几个主要模型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模型 1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 签约时双方信息是对称的 契约后 代理人选择行动 努力工作 还是不努力工作 自然 选择 状态 代理人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可观察到的结果 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 不能观察到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 所谓道德风险 moralhazard 是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 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 给委托人带来损失 例如 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 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 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 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 委托人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如 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2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签约时双方信息是对称的 契约后 自然 选择 状态 可能是代理人的类型 代理人观察到自然选择 然后选择行动 委托人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 但不能观察到自然的选择 委托人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在自然的状态下面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企业经理和销售人员的关系 3 逆向选择模型 逆向选择 Adverseselection 模型 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 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 委托人不知道 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同 买者 委托人 和卖者 代理人 关系 阿克罗夫 Akerlof 二手车市场 阿克罗夫 Akerlof 的 逆向选择 adverseselection 理论指出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能使伪劣商品将好商品挤出市场 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Akerlof Spence和Stigliz thelemonsPrinciple 劣车驱逐好车 Akerlof 1970 建立了一个 柠檬市场 即次品货市场 在美国 坏车被称作 柠檬 模型来分析不对称信息下逆向选择 adverseselection 对市场的破坏 在他的模型中 有一个二手车市场 对于车的质量 买者与卖者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 俗话说 买的没有卖的精 这样 买者只能以二手车的平均质量出价 但这一出价只有那些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车主肯于接受 高于平均质量的车主率先退出市场 这一逆向选择进一步使市场内剩余车辆的平均质量下降 从而买主进一步降低报价 如此循环往复 其结果是低质柠檬充斥市场 thelemonsPrinciple 劣车驱逐好车 坏车之所以能排挤好车 是因为二者在售价上没有高低之分 好车的车主因而发现卖车不值得 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方案是使用有效的信号 在这个例子中 有效的信号就是我们能用它区分好车与 柠檬 这一信号理论由Spence 1973 在其关于劳务市场的研究中首先提出 他认为某种教育或学历就代表着向雇主发出的关于未来雇员能力的信号 在二手车市场的例子中 一位有声望的汽车交易大亨是比只在报纸上登广告的人更有效的信号 因为前者既然在展厅方面舍得花钱 自然更加值得信赖 阿克洛夫的结论 市场放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信息是有价值的 斯蒂格利茨的保险市场模型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以自行车险为例1 道德风险 由于其行为无法被保险公司所观察到 投保人看管自行车的努力可能会因为投保而发生改变 从而可能使自行车被盗概率上升 保险公司就可能会亏损 结果是没有公司愿意提供自行车保险 即 无交易 社会中有帕累托有效的一些交易可能不会发生 2 逆向选择 每个投保人可能知道自己自行车失窃的概率 而保险公司不一定知道这种信息 那些觉得自己的自行车被盗的概率比较大的人会更有积极性投保 这样保险公司赔偿的概率也会变高 会更加容易亏损 同样最终这个保险市场也会不存在 注意 道德风险 道德败坏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 即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 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 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斯蒂格利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 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 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 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 保费为保险标的15 按常理 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 左右的利润 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 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 以上 何以如此 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 在这个例子中 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 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 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 就是道德风险 可以说 只要市场经济存在 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斯宾塞 阿克洛夫和斯蒂格利茨的理论的运用 1 组织制度的设计 必须考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设计官僚选拔机制的时候 必须在要求说真话和不偷懒之间作一个折衷 比如老师让没做作业的学生举手 如果对举了手的学生惩罚太重 那么下次就没有人会再说真话 而如果惩罚太轻 又会诱使更多的人不做作业 2 在中央集权制下 数目化管理不可实施 人事任免权在上级官僚手中 而只要上机官僚对下级官僚的政绩是不完全信息的话 必然出现数字造假 案例 证券市场的 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投资者无法确定哪些上市公司是高质量的 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哪些是低质量的上市公司 因此 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 往往只能根据整个市场所有发行企业的平均质量来决定其愿意投资的价格 这种投资者的 折中 行为就会抑制那些高于平均质量水平的发行企业提高经济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而鼓励投资者向低质量企业流动 因为高于平均质量水平的上市公司并不能在证券市场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因此就会造成高质量企业不情愿进入证券市场 造成低质量的上市公司横行于证券市场 案例 证券市场的 逆向选择 这种逆向选择行为的结果就会导致市场出现阿克洛夫所说的 柠檬市场 或 劣币驱逐良币 的效果 信息不对称的结果造成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背离则使证券市场失去了评价上市公司业绩 约束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市场机制 这种市场选择的结果只会导致整个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的降低 并成为市场过度投机的主要根源 最终会导致市场的低效率甚至是市场的崩溃 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 证券交易所 证券中介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证券监管机构及政府政策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是证券市场最显著 最普遍 最难控制 同时能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不对称 因而各国监管部门也都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作为整个信息披露制度中的重中之重进行建设 我国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政策 大部分都与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关 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视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之一 证券市场上证券的 非信息本源性 非信息本源性主要源于证券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主要是指证券本身没有使用价值 也没有价值 只有价格 而其价格主要是其所代表的上市公司资本价值信息的反映 证券本身不存在自身的信息 投资者不能通过对证券本身的研究获得信息 因此 投资者要获得对某种证券的投资价值信息 只能去发掘证券背后的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信息 因此 在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不像购买一般的消费品 消费者可以通过现场的观察 比较 就可以以较充分的信息进行消费选择 投资者所接触的非信息源的特性客观上就决定了证券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原因之二 信息披露的成本导致上市公司不情愿披露信息 完成信息披露会存在直接的或隐含的成本 直接的成本如要完成信息披露 达到信息披露的标准 上市公司需要对相关的经营财务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寻找信息发布渠道 而这些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 隐含的成本主要指信息披露的结果可能引起公司经营情况及商业秘密的泄露 而造成上市公司竞争优势丧失的成本 原因之二 信息披露的成本导致上市公司不情愿披露信息 在这两种成本存在的情况下 一个理性的上市公司所能披露的信息就只会达到边际披露成本 边际披露收益相等的水平上 这种边际决策所披露的信息量并不能满足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需求 另外 对于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说还存在信息披露所导致的 灰色收益 丧失的成本 在不存在强制性信息披露或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 则公司的大股东及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内幕信息获取内幕交易的收益 原因之三 高昂的信息搜索成本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 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 要搜索众多上市公司的价值信息显然其成本会非常高昂 虽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信息量的丰富程度也越来越大 但同时对投资者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的丰富程度越高 则良莠混杂的可能性越大 信息中的 噪声 也越多 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鉴别 从这些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和真实的信息 这是信息时代急待改变的问题 而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 由于受知识与能力及时间的限制 在这些纷杂的信息中可能也难以提炼出有效的信息 如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如何让人说真话 说假话受到惩罚 信号显示 signaling 如卖车的承诺保修 表明他的车质量好 否则的话 他不敢承诺 接受教育的人向雇主显示自己的能力高 信息甄别 screening 如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提供不同的合同选择 投保人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合同 厂商用非线性价格区别具有不同需求强度的消费者 声誉机制 品牌是让生产者说真话的机制 因为品牌意味着 欺骗将受到惩罚 个人的名声也是一种品牌 问题 为什么电视机有品牌而土豆没有品牌 政府规制 regulation 认证机构 政府批准 4 信号传递模型 信号传递模型 SignalingModel 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 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 委托人不知道 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 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 委托人观测到信号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与逆向选择模型不同的是 在信号传递模型 委托人会根据代理人的信号来修正对代理人的主观概率 然后签约 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5 信息甄别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 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 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 委托人不知道 委托人会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 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合同 并根据合同规定选择相应的行动 例 保险公司和保险人的关系 思考 1 在同一家企业中 高学历的雇员对企业的贡献一定高于低学历雇员吗 如不是 为什么高学历雇员的工资往往高于低学历雇员 请用委托代理理论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 2 购买名牌产品一定是虚荣心的表现吗 为什么 实证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 规范的代理理论追求特定形式的合同设计 注重对问题的数学模型化处理 从效用函数 不确定信息分布和报酬安排出发 构造风险适当分当的合同关系 其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分配是给定的 重点在于事前雇佣合同和信息系统的设计 实证代理理论是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1972 詹森和麦克林 1976 开拓的实证代理理论或称代理成本 agencycost 理论 假定上述规范问题已经解决 着重研究表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均衡合同的决定因素和面临的激励问题 其侧重点在于寻找以最小的代理成本构造可观测合同的方法 实证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 詹森和麦克林 1976 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 并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 他们认为 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 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 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 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取一部分利润 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 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 由此其工作积极性不高 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 故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被称为代理成本 实证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 代理成本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契约不完全 代理成本的内涵 两种角度 因委托代理而存在的诸多费用实际的相关契约费用 委托代理的潜在机会成本代理成本的存在 影响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福利 因此 有必要以适当的方式来防止损害福利的行为发生 以减少代理成本 增加自身效用 代理成本 委托人监督成本 窥探孔 担保成本就是机会主义成本 担保金 剩余损失委托人因为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 风险 偏好 误差 1 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是指委托人为了监督 激励和控制代理人 使后者为前者的利益尽力的成本 包括 董事会 监事会的运作成本聘请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成本给代理人的奖励或分工赋予代理人的职务消费委托人为以上而花费的时间与精力 机会成本 2 代理人的担保成本 代理人的担保成本 代理人用来保证其不采取损害委托人行为所付出的费用 以及采取了那种行为将支付的赔偿 承包责任制的承包保证金 投资机构代客户理财时 经常以客户委托代理金额的10 作为担保金 国企业的代理人的担保成本为零 3 委托人的剩余损失 委托人的剩余损失 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损失 大小等于由代理人决策与委托人在假定具有代理人相同信息和才能的情况下决策所获得的价值的差额 即 因代理人偷懒 不尽力 而产生的损失 机会主义的分析 人的有限理性 信息的不对称使企业代理人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益 就出现了机会主义的问题 机会主义包括事前机会主义行为 逆向选择 和事后机会主义行为 道德风险 机会主义成本 被发现的惩罚 免职 处分 寻租支出 贿赂 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 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 不对称信息 不对称信息 在博弈过程中某些局中人拥有其他局中人所不了解的信息而造成信息的不均匀分布结构 在委托人 股东 和代理人 经理 之间必须有一种机制 合同 能给代理人提供某种刺激和动力 使其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 披露原理 如果委托人不付予货币或其它刺激 代理人一般不会如实告知信息 除非确信这信息不会对其构成伤害 除非委托人事先在签定的契约中建立某种约束机制 否则信息的失真或不完全对委托人的利益的损失是灾难性的 因此 建立一个有效的披露机制 来诱导代理人披露信息的真实情况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的重要性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 莱昂尼德 赫维奇 明尼苏达大学 埃里克 马斯金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罗杰 迈尔森 芝加哥大学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亚当 斯密曾用 看不见的手 来比喻市场如何在理想状态下保证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 但是 现实情况经常是不理想的 例如 竞争不是完全自由的 消费者没有得到全部的信息 私人所要的生产和消费可能会导致社会开支和福利 此外 许多生意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 个人或者利益集团在其它机构的安排下进行讨价还价 这些不同的机构或者分配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是否存在最理想的机制来实现某种目标 例如社会福利或者个人收益 政府规则是否呼吁这样作 如果这样的话 政府的规则如何进行最佳设计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这些问题是困难的 尤其是有关个人喜好和可用的生产技术经常分布在许多参与者中 他们可能会利用私人信息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由赫维奇开创 并由马斯金 罗杰 B 迈尔森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极大地加深我们对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分配机制属性 个人动机的解释 私人信息的理解 这种理论使我们能区分运作良好的市场和运作不良好的市场 它帮助经济学家确定有效的贸易机制 规则体系和投票程序 机制设计理论今天已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 政治学的一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经济机制理论主要研究在自由选择 自愿交换 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 能否设计一套机制 游戏规则或制度 来达到既定目标 并且能够比较和判断一个机制的优劣性 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论的综合运用 简单地说 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 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 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 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 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 或者无限接近于它 它和所谓的信息经济学也几乎是一回事 只不过后者有不同的发展线索 但毫无疑问所有信息经济学成果都可以在机制设计的框架中处理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那么 什么样的经济机制是好的呢 在经济学文献中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应满足三个要求 它导致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有效利用信息及激励兼容 机制的有效资源配置要求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信息要求机制的运行具有尽可能低的信息成本 激励兼容要求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一致 这些要求是评价一个经济机制优劣和选择经济机制的基本判断标准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由于不同的经济机制会导致不同的信息成本 不同的激励反应 不同的配置结果 因而人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经济制度能满足以上三个要求 这样 仅仅把一个个机制分开考虑是不够的 当各种经济体制共存 可供选择时 一个国家则需要对经济制度做出选择 在所实施的经济制度出现问题时 人们也总想知道是否还存在其他更好的经济制度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这个理论模型下 经济机制不必看成是给定的 而是未知 可设计的 并且在一定的标准下 如以上所提到的三个标准 可以研究和比较各种 已知和未知 经济机制的优劣 此外 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社会 正是由于所有的个人信息不可能完全被一个人掌握 人们才希望分散化决策 用激励机制或规则这种间接控制的分散化决策方式来激发人们做设计者 制度或规章制定者 想做的事情 或实现设计者想达到的既定目标 这正是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所要探讨的问题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机制设计目标可以非常大 也可以非常小 大到可以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制度设计 其目标是一个经济整体目标 也可以小到只有两个参与者的经济组织管理的主持人的目标 其目标只是他自己的最优利益 委托 代理机制设计 最优目标 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约束条件 1 刺激一致性条件 代理人提供真实信息的行为不仅能增进委托人的利益 而且也能增进代理人的利益 即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利益比任何不合作都要大 2 个人理性约束条件 代理人是理性的 接受机制比不接受机制在经济上更合适 机制设计关注三个问题 1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激励问题 2 考虑机制的复杂性的信息问题 3 机制的稳健性问题 最优均衡 激励问题 激励问题是个信息问题如果有足够的信息使消费者能分辩产品质量 就能激励厂商生产高质量产品如果个人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 就能激励个人努力工作讨论 如何解决激励问题 激励机制的基本构成 经营者个人收入激励给予部分剩余索取权经理薪金制度 工资 奖金 期权职位消费激励一定职位 一定消费标准精神激励社会地位 个人尊重和自我实现 有效激励机制的原则 适当的激励机制必须让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与产量相关 有效激励机制的原则 1 代理人参与工作所得的净收益不低于不工作也能得到的收益 这是参与约束 2 代理人让委托人最满意的努力水平也是给他自己带来最大净收益的努力水平 代理人的约束机制 内部约束机制1 契约与审计2 内部制度约束外部约束机制 市场约束 1 产品市场2 资本市场3 经理市场 多级委托代理结构 一般的公司委托代理是多级的 由于每一级委托代理均可能产生目标与行为的偏差 最终结果可能就象误差放大器一样 使最初委托人的目标与最终代理人的行为偏差很大 解决方法 一 层尽量少 二 设计合理的公司结构与规模 三 设计最优的激励机制 四 监控与信息披露 五 加强各层之间的反馈 对代理人的选择 信息甑别 减少逆向选择 代理能力 合作 业务能力 管理能力 敬业精神等 动力道德 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 从詹森与麦克林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到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 双方的契约是不完全的 信息是不对称的 代理成本必然产生 为了降低代理成本 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 胡萝卜 大棒威逼利诱 一 代理人的激励机制 对经营者监督 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设计则有助于降低其道德风险 代理人 如企业经营者 的目标函数目标变量 个人收入 职位消费 工作成就感 社会地位和声誉感等 一 直接的物质激励 1 短期激励基本工资 通常相对固定 奖金 是对代理人努力工作的一种奖励 通常是变动的 具有较大的弹性 补贴和福利 属于特殊的物质鼓励2 长期激励年薪制股票期权剩余分享 1 职位消费激励指代理人按其职位所享受的社会和企业给予的各种优厚待遇 包括社会地位 对权力的行使 舒服的办公环境 高档专用轿车 住房补贴 出国旅游度假等 甚至还可能配备漂亮的女秘书 如果代理人离职 则自动失去 二 非物质激励 2 精神激励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 精神需求将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 当物质和职位需求得到满足 精神方面的需求便成为其继续努力的动力 精神激励主要包括社会地位 个人尊重和自我成就感等内容 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表达精神激励 二 非物质激励 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表达精神激励 A 对经理人进行定期考核 确定其任职资格 使其产生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自豪感 B 对业绩良好 表现卓越的经营者可以晋升职务或赋予更大的权利 作为对其人力资本价值和管理才能的肯定 C 国有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荣誉称号 如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家 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等 并加大宣传力度 使其与世界著名企业家并驾齐驱 此外 让优秀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有进入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渠道 二 对代理人的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是 诱 约束机制是 逼 企业中 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约束分为内部外部约束两个方面 一 内部约束机制 1 经营决策制度包括决策主体 决策范围 决策程序 决策责任和风险防范等 对董事长 总经理等的权力进行详细的 定量的规定 形成权力合理分配 互相制衡的机制 2 财务控制制度包括各项经费开支规定 分级审批 财务审计等 财务负责人应直接由董事会任免 并对董事会负责 以形成对经理人员的财务监督 一 内部约束机制 3 内部监督制度包括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 企业财务总监事 分工检查和监督各项规章制度内的执行情况 防止经理人员作出有损于公司的行为 二 外部约束机制 1 产品市场 检验企业绩效的 裁判 之一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 或者产品成本太高 那么企业就缺乏竞争力 生产率下降 经营萎缩 这对企业经理将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和约束 2 资本市场若企业经营不善 资本所有者则用脚投票 转卖企业 债权人也可能向公司提出清偿的要求 使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本 日子不好过 如果是上市公司 股东可实行 两票制 一方面股东 用脚投票 另一方面 股东通过股东大会 用手投票 改造董事会 并通过董事会罢免及奖惩经理人员 二 外部约束机制 3 代理人市场 如经理市场 这是一种特殊的要素市场 使在职代理人不敢懈怠 以保持其职位 也使潜在替代者更加努力 以竞争代理人之职 如 高级管理人才市场 独立董事市场 小结 委托 代理理论把焦点集中到信息不对称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来分析现代公司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经理市场来说 主要是潜在的道德风险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对于劳动力市场 主要是逆向选择问题 这需要通过信号传递或信息甄别的方式来规避 3 Principal AgencyRelationshipofSOEs 国有企业的分类 IMF的定义国营企业 StateEnter 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 企业财务与政府预算有联系 国家所持有的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 国家主办企业 State sponsored 按照特殊法律创办的国有独资企业 与国营企业类似 国有企业 State owned 按照公司法设立 国家拥有控股地位 委托代理理论的修正 企业契约是由政府安排的 企业的所有者是缺位的 全体公民 剩余索取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剩余索取权不可以自由转让 即委托人无法行使退出权来制约代理人 委托链 全体公民 初始委托人 国家 既是初始代理人 又是次级委托人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企业经营者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 公共产权的国家代理 国有产权实质上是公共产权 具有不可分割性 使用权的非排他性 外在性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 没有限制 公共地的悲剧 产权拥挤有限制 交易成本高昂由国家代理所有成员行使公共产权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而且是一种效率的改进 国有制优于全民所有制 初始委托人的弱行为能力 初始委托人是全体公民 具体是谁 有什么具体权利和义务 在产权界定下 委托人会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