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_第1页
SiO2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_第2页
SiO2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_第3页
SiO2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_第4页
SiO2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62 石 油 化 工 P E T R 0C H E MI C A L T E C H N0 L O GY 2 0 1 3 年第 4 2卷第 9期 热处理对K2 Mo O4 一 P 0 z S i O2 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王 静 王 琪 2 3 陈亚中 郭红彦 鲁 骥 崔 鹏 1 合肥工业大学 化工学院 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9 2 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9 3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 安徽 铜陵 2 4 4 0 2 1 摘要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 Mo O 一 P S i O 催化剂 通过X R D T G H 一 T P R X P S 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考察 了焙烧气氛 焙 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结构及 其催 化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 明 空气 中焙烧的催化剂 由于添加剂柠檬酸在焙 烧过程中发生燃烧反应 造成局部过热 导致催化剂表面活性物种部分烧结长大 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 而在氮气中焙 烧的催化剂 由于柠檬酸缓慢分解且形成了还原性气氛 将易还原的Mo O 物种还原 形成了更多的活性Mo 物种 且活性组 分分散更均匀 从而表现出了比空气中焙烧的催化剂更高的活性 对于甲硫醇合成反应 后者的C O 转化率提高约1 0 甲硫 醇选择性提高约7 关键词 热处理 钼酸钾一 磷 Z 氧化硅催化剂 高硫合成气 甲硫醇 文章编号 1 0 0 0 8 1 4 4 2 0 1 3 0 9 0 9 6 2 0 5 中图分类号 T Q 4 2 6 8 2 文献标志码 A Effe c t o f He a t Tr e a t me nt o n St r uc t ur e a nd Pe r f o r ma nc e o f K2 M o O4 P0 2 Si O2 Ca t a l y s t W a n gJ i n g W a n gQ i 3 7 C h e n Y a z h o n g G u o H o n g y a n L u J i C u i P e n g 1 An h u i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o n t r o l l a b l e C h e mi c a l R e a c t i o n a n d Ma t e r i a l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h o o l o f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e f e i Un i v e r s i t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0 9 C h i n a 2 Ma 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P o s t Do c t o r a l Re s e a r c h S t a t i o n He f e i Un i v e r s i t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e f e i An h u i 2 3 0 0 0 9 Ch i n a 3 P o s t Do c t o r a l Wo r kS t a t i o n A n h u i L i u g u oC h e mi c a l C o mp a n yL i mi t e d T o n g l i n g An h u i 2 4 4 0 2 1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A s e r i e s o f K2 Mo O 4 一 P o 2 S i O2 c a t a l y s t s we r e p r e p a r e d t h r o u g h i n c i p i e n t we t n e s s i mp r e gn a t i o n Th e e f f e c t s o f c a l c i na t i o n a t m o s p he r e a n d t e mpe r a t ur e o n t he s u r f a c e t e x t ur e a nd c a t a l y t i c pe r f o r ma n c e of t he c a t a l ys t s f or t h e s yn t he s i s of me t hy l me r c a pt a n f r o m H2 CO a nd H2 S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h e c a t a l ys t s we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me a ns of XRD TG H2 TPR a nd XPS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c a t a l y s t s c a l c i n e d i n a i r we r e s i n t e r e d s e r i o u s l y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c o mb u s t i o n o f t h e a d d i t i v e c i t r i c a c i d wh i c h c a u s e d h i g h l o c a l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l e d t o t h e s i n t e r i n g o f a c t i v e s p e c i e s I n n i t r o g e n a t mos ph e r e t h e c i t r i c a c i d de c o mpo s e d s l o wl y f o r mi n g a r e d uc i n g a t m o s p he r e whi c h r e s u l t e d i n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o f s o me e a s i l y r e d u c i bl e M o s pe c i e s S O mo r e a c t i ve s pe c i e s we r e g e n e r a t e d a nd t h e a c t i ve c o mpo n e nt s we r e d i s p e r s e d m o r e u n i f o rm l y The c o n ve r s i o n o f CO a nd t h e s e l e c t i vi t y t o CH3 S H o n t he c a t a l ys t s c a l c i ne d i n n i t r og e n a t m o s p h e r e we r e a bo u t 1 0 a n d 7 h i g h e r t ha n t h o s e o n t h e c a t a l y s t s c a l c i n e d i n a i r r e s p e c t i ve l y 1 Ke y wo r d s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p o t a s s i u m mo l y b d a t e p h o s p h o r u s s i l i c a c a t a l y s t h i g h s u l fi d e c o nt a i ni ng s y n ga s me t hy l m e r c a p t a n 甲硫醇是合成蛋氨酸 的重要化工原料 工业 生产 中主要采用 甲醇和硫化氢反应获得 本课题 组 u 对硫化氢与合成气制 甲硫醇的过程进行了研 究 发现K Mo O S i O 2 催化剂在低温低压下表现出 较好的催化性能 在该反应过程中先生成中间产物 C OS 然后C OS 进一步加氢生成 甲硫醇 其 中C O S 加氢制甲硫醇是反应速率控制步骤 J 在K 修饰的 Mo O S i O 催化剂上高硫合成气制 甲硫醇反应产物 中也含有大量 中间产物C OS 选择性高达7 5 收稿 日 期 2 0 1 3 0 3 0 5 修改稿日期 2 0 1 3 0 6 0 2 作者简介 王静 1 9 8 7 一 女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 硕士生 电话 0 5 5 1 6 2 9 0 1 4 5 8 电邮 w a n 鲥i n g 2 O O 6 3 O 7 6 1 6 3 t o m 联系 人 王琪 电话 0 5 5 1 6 2 9 0 1 4 5 2 电邮 wa n g q i h f u t e d u c 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2 1 1 0 6 0 2 7 第 9期 王静等 热处理对K Mo O 一 P 2 S i O2 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9 6 3 说 明催化剂的加氢性能需进一步提高 据报道 对于Mo 基加氢催化剂 磷的加入可以改善活性组 分的分散性 调节催化剂表面酸碱性 减弱活性组 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 性 而柠檬 酸的加入可 以提高Mo S 边缘活性相 的 分散性 同时 以S i O 为载体制备的Mo 基催化剂 对甲硫醇合成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本工作以柠檬酸为添加剂 磷酸二氢铵为助 剂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2 Mo O 4 一 P 2 S i O 催化 剂 通过XR D T G H 一 T P R XP S 方法对催化剂 进行 了表征 研究 了K z Mo O 一 P S i O 2 fl 化剂在不同 焙烧气氛和焙烧温度下处理后的表面结构变化 并 考察了该催化剂对 甲硫醇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 1 实验部分 1 1 催化剂的制备 采用 等体 积 浸渍 法 制备 催化 剂 将 钼 酸铵 和氢 氧化钾按 Mo K 1 2 混合 配成溶 液 以柠檬 酸和 氨水调节 溶液p H 8 浸渍 一定 量 的S i O 载体 b Mo O 的质量分数计 负载量为 2 5 8 h 后于1 0 0 o C 下烘干 得到K 2 Mo O 4 S 1 0 2 催 化剂前体 再按 Mo P 5 1 称取计量 的 磷酸二氢铵配成溶液 浸渍K Mo O S i O 催化剂前 体 8 h 后于1 0 0 o C 下烘干 得到K 2 Mo O 4 一 P o 2 S i O 催化剂 然后将所得催化剂在氮气 和空气中从室温 以5 mi n 的升温速率分别升至4 0 0 o C 和5 0 0 o C 煅烧 4 h 自然冷却至室温 1 2 催化剂的表征 H 一 T P R表征在 自制的T P R装置上进行 称取 6 0 8 0目的试样5 0 mg 先用氮气在3 0 0 下吹扫 3 0 mi n 冷却至1 0 0 然后通人5 H 2 9 5 A r 混合气 气体流量为3 0 mL mi n 以l 0 cC mi n 的升温速率从 1 0 0 o C升至8 5 0 T C D检测 XR D表征采用 日本理学公司D MAx2 5 0 0 VL P C 型 x射线衍射仪 c u 射线 管 电压4 0 k V 管电流 4 0 mA 扫描速率0 0 2 s 扫描范 围1 0 8 0 TG表 征采 用 日本 岛津 公 司DT G一 6 0 H型 热分 析 仪 升温范 围 5 0 8 5 0 升温速率1 0 mi n 气体流量5 0 mL mi n X P S 表征采用T h e r mo 公司 E s c A L AB 2 5 0型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A l 射 线 以C l s 的结合能 2 8 4 7 e V 为 内标 XP S 解谱 采用Mu l t i P a k V 4 1 软件 1 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在 自制固定床反应器 中 进 行 催化 剂装填 量0 5 mL 反应前催 化剂先 用氢气在3 0 0 o C下还原4 h 再通入原料气进行硫 化 反应 原料气 中 H V C O V H S 1 1 2 气态空速3 0 0 0h 反应压力0 2 MP a 反 应温度3 0 0 q C 反应物和产物由上海欧华色谱公司 G C 9 1 6 0 型气相色谱仪在线分析 T C D 检测N2 C O C O F I D检测 甲硫醇 F P D 检测含硫化合物 2 结果与讨论 2 1 X RD表征结果 图l 是不 同温度和气氛下焙烧 的K Mo O 一 P S i O 催化剂的XR D 谱 图 从图1 可看 出 氮气 中焙 烧 的催化剂在2 0 2 0 3 0 处 的宽包峰为载体S i O 的衍射峰 此外未检测出其他明显的衍射峰 这表 明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较好 未形成较大的晶 粒 当催化剂在空气中焙烧时 出现了明显的衍射 峰 这些衍射峰主要为K2 Mo O 和KMo P O 2 的衍射 峰 且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衍射峰的半峰宽显著变 小 表明催化剂的结晶度提高 但随温度的升高并 未出现新 的晶相 图1 不同温度和气 氛下焙烧的K s Mo O 一 P S i O 2 催化剂的XR D谱图 Fi g 1 XRD p a t t e r n s o f K2 M o 04 P o 2 S i 02 c a t a l y s t s c a l c i n e d a t d i f f e r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a t mo s p h e r e A 4 0 0 一 N2 B 5 0 0 一 N2 C 4 0 0 一 Ai r D 5 0 0 一 A i r K2 M o O4 KI V I o 3 P Ol 2 2 2 T G表征结果 图2 为K Mo O 一 P 2 S i O 催化剂分别在空气和 氮气 中测得 的T G曲线 从 图2 可看 出 两种气 氛 中的T G曲线在0 1 0 0 内均出现对应于催化剂表 面吸附水脱 除的失重峰 此外 空气 中的T G曲线 在2 0 0 3 0 0 o C内出现 的失重峰对应于柠檬酸 的燃 烧 3 0 0 o C以后催化剂质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而氮 气 中的T G曲线在2 0 0 3 0 0 o C 及3 0 0 4 0 0 内出 现两个失重峰 对应于催 化剂上柠檬酸 的分步分 9 6 4 石 油 化 工 P E T R 0C H E MI C A L T E C HN OL 0G Y 2 0 1 3 年第 4 2 卷 解 氮气 中柠檬酸分解较缓和 在5 0 0 左右分 解完全 失重率为1 6 6 略大于空气中的失重率 1 3 2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催化剂在氮气中焙烧主 要发生柠檬酸分解反应 而柠檬酸分解在催化剂表 面形成还原气氛 夺取Mo O 物种中的晶格氧 将 Mo 氧化物部分还原 造成失重率较大 而催化剂 在空气中焙烧发生的是柠檬酸燃烧反应 因此催化 剂表面氧化物仍处于氧化态 从而失重率略低 同 时 由于空气 中柠 檬酸剧烈燃烧 瞬间放出巨大热 量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局部高温 导致催化剂表面 活性物种发生烧结且 明显长大 XR D表征结果也 证实了该结论 T e mp e r a tu r e T e mp e r a t u r e H C 图2 空气 A 和氮气 B O O K2 Mo O 一 P S i O 催化剂的T G曲线 F i g 2 T G c l l t N e s o f Kz Mo O4 一 P S i O2 c a t a l y s t i n a i r A a n d N2 B 2 3 H2 一 T P R表征结果 图3 为不 同温度和气氛下焙烧的K Mo O 一 P S i O 2催化剂的H 一 T P R N图 Te mp e mt u r e C 图3 不 同温度和气氛下焙烧 的K2 Mo O 一 P S i O2 催化剂的H 一 T P R 谱图 Fi g 3 H2 一 TP R p a R e m s o f K2 M o O4 一 P0 2 S i O2 c a t a l y s t s c a l c i n e d a t di f f e r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d a t mos ph e r e A 4 0 0 N 2 B 5 0 0 一 N2 C 4 0 0 Ai r D 5 0 0 一 Air 由图3 可看 出 在4 0 0 5 5 0 c C 和5 5 0 8 0 0 c C 内出现了两组还原峰 氮气中焙烧的催化剂低温还 原峰很弱 而空气中焙烧的催化剂低温还原峰强度 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高温还原峰强度随焙烧 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耿云峰等 研究认为 Mo O 物种 以两种状态存在 一种是对应于低温还原峰的 高分散态 另一种是对应于高温还原峰的聚集态 Br i t o等 在研究Mo O A1 0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时 观测 到两类还原峰 I Il Mo I 和Mo 前者属于分散 度较高的多钼物种的部分还原 后者属于该物种的 深度还原和更难还原的Mo 物种 的还原 F e n g 等 研究 了K Mo C 催化剂的 一 T P R 谱图 将4 0 0 o C附 近的还原峰归属 于八面体配位 的Mo O 的还原 7 0 0 附近 的还原峰归属于四面体配位的Mo T 的还原 同时据文献 8 报道 当温度低于8 0 0 c jC 时 负载型Mo O 催化剂不能被还原成金属态 因此 图3 中4 7 0 o C附近的还原峰可归属于八 面体配位的Mo O 的还原 而7 5 0 附近的还原 峰归属于四面体配位的Mo T 的还原 随焙烧温 度的升高 四面体配位 的Mo 物种 的还原峰面积增 大 特别是空气 中焙烧 的催化剂 结合XR D表征 结果推测 空气 中焙烧的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大量难 还原的Mo 物种 在氮气中焙烧的催化剂未出现低 温还原峰 这可能是 由于催化剂在氮气中焙烧时柠 檬酸分解形成还原气氛 已将催化剂表面易还原的 Mo 物种还原 同时 柠檬酸 的添加可促进活性组 分的分散 H 活性组分粒径较小 使得催化剂更 易还原 这与T G 表征结果一致 2 4 XP S 表征结果 图4 为不同温度和气氛下焙烧的K Mo O 一 P S i O 催化剂的Mo 3 d X P S 谱图 参照文献 1 2 1 5 对XP S 谱图进行解谱 得 出各价态Mo 物种 的结合 能及其相对含量 见表 1 从表1 可看出 对 比空 气中焙烧的催化剂 在氮气 中焙烧的催化剂表面形 成 了更多的低价态Mo 物种 结合H 一 T P R 表征结果 进一步证实 在煅烧过程 中由于柠檬酸分解形成还 原气氛 使得部分Mo 物种得到还原 第 9 期 王静等 热处理对K Mo O 一 P J S i O 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4 4 2 42 2 4 0 2 38 23 6 2 34 2 3 2 23 0 2 28 22 6 2 2 4 22 2 24 4 2 4 2 2 40 2 3 8 23 6 2 3 4 23 2 2 3 0 2 28 2 2 6 2 2 4 2 2 2 Bi nd i ng e ne r g y e V Bi n d i n g e n e r gy e V 2 4 4 24 2 2 40 2 3 8 23 6 2 3 4 23 2 2 3 0 22 8 2 2 6 22 4 2 2 2 2 4 4 24 2 2 4 0 23 8 2 3 6 23 4 2 3 2 23 0 2 2 8 2 26 22 4 2 22 Bi n d i n g e ne r g y e V Bi nd ing e n e r g y e V 图4 不同温度和气氛下焙烧的K 2 Mo O 4 P S i O 催化剂的Mo 3 d X P S 谱图 Fi g 4 M o 3 dXPS s p e c t r a of K2 M o04 一 Po 2 S i O2 c a t a l y s t s c a l c i n e d a t d i ffe r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a t mo s p h e r e A 4 0 0 一 N2 B 5 0 0 N2 C 4 0 0 一 Ai r D 5 0 0 一 A i r 表1 不同温度和气氛下焙烧的K 2 Mo O 一 P S i O 催化剂的X P S 解谱数据 Ta b l e 1 Bind i n g e n e r g y a n d r e l a t i v e c o n t e n t o f M o s p e c i e s o n t h e s u r f a c e s o f K2 M o O4 P o 2 S i O2 c a t a l y s t s c a l c i n e d a t d i ffe r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an d a t mos p h e r e 1 B a s e d o n t h e r e l a t i v e p e a k a r e a f r a c t i o n 2 5 催化剂 的活性评价结果 表2 为不 同温度 和气氛下焙烧 的K Mo O 一 P S i 02 化剂 的活性评价结果 从表2 可见 在氮气中焙烧的催化剂上C O 转化 率和 甲硫醇选择性明显高于空气 中焙烧 的催化剂 COS 选择性呈 现相反 的规律 而相 同气氛 中 低 温焙烧 的催化剂活性更佳 Mu l 等 和C h e n 等 研 究表明 在硫化氢与合成气制 甲硫醇过程中 C O 先与硫化氢反应生成C OS 然后C OS 再加氢生成 甲硫醇 这 表 明空气 中焙 烧 的催 化剂 加氢 性能 有所 降低 Mo 物种经还 原后可形 成配位不 饱和 的Mo C U S 物种 该物种提供催化活性 结合 H 一 T P R表征结果可知 空气中焙烧的催化剂中难 还原的Mo 物种数量较多 工作态催化剂表面配位 不饱 和的活性位Mo C US 的数量减少 从而导致 催化剂的活性下降 表2 不同温度和气氛下焙烧的K 2 Mo O 一 P S i O 催化剂的甲硫醇合成反应活性 T a b l e 2 Ac t i v i t i e s o fK2 M o O4 一 P0 2 S i O2 c a t a l y s t s c a l c i n e d a t d i ffe r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a t mo s p h e r e f o r t h e s y n t h e s i s o fme t h y l me r c a p t a n R e a c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3 0 0 o C 0 2 MP a H2 C O H2 s l 1 2 GHS V 3 0 0 0 h 96 6 石 油 PE T R0CHEM I CAL 化 工 T E C HN 0L 0G Y 2 0 1 3 年第 4 2 卷 3 结论 1 考察 了焙烧条件对K2 Mo O 一 P S i O 催化剂 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在相同的焙烧温度下 空气中 焙烧催化剂时 由于柠檬酸燃烧剧烈放热 导致 催化剂表面部分物种发生烧结 但氮气中焙烧的 催化剂 活性组分分散均匀 易还原 催化活性 较高 在相 同的焙烧气氛 中 低温焙烧 的催化剂 活性较佳 2 在氮气 中 4 0 0 下焙烧 的K2 Mo O 一 P S i O 催化剂对硫化氢与合成气制 甲硫醇反应具有 较好的催化效果 在3 0 0 0 2 MP a H C O V H S 1 1 2 GHS V 3 0 0 0 h 的 条件下 C O转 化率达2 7 1 1 甲硫 醇选 择性达 5 2 2 2 2 3 4 5 6 参考文献 王琪 陈爱平 谢春芳 等 高硫化氢合成气制 甲硫醇新型钼 基催化剂研究 J 化学学报 2 0 0 4 6 2 2 3 2 2 9 7 2 3 0 2 Ha o Y i n u a n Z h a n g Y u a n h u a C h e n Ai p i n g e t a 1 S t u d y o n M e t h a ne t h i ol S y n t h e s i s f r o m H2 S Ri c h Sy n g a s o v e r K2 M o O4 C a t a l y s t S u p p o r t e d o n E l e c t r o l e s s l y Ni P l a t e d S i O2 J C a t a l L e f t 2 0 0 9 1 2 9 3 4 4 8 6 4 9 2 M u l G W a c hs I E Hi r s c ho n A S Ca t a l yt i c S yn t he s i s o f M e t h a ne t h i o l fro m Hy d r og e n S u l fi d e a n d Ca r b o n M o n o xi d e o v e r V a n a d i u m B a s e d C a t a l y s t s J C a t a l T o d a y 2 0 0 3 7 8 1 3 2 7 3 3 7 王琪 郝影娟 陈爱平 等 钾修饰的Mo O S i O 催化剂的 XR D和T P R表征 J 应用化学 2 0 0 7 2 4 5 5 6 1 5 6 4 张韶平 殷长龙 赵蕾艳 等 添加剂在加氢精制催 化剂中 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石油化工 2 0 1 3 4 2 2 2 3 6 2 4 2 陈爱平 郝影娟 王琪 等 载体酸碱性对高硫合成气制甲 硫醇的K Mo Co 催 化剂结构和性能 的影 响 J 石油化工 技 术动态 7 8 9 1 0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2 00 7 3 6 1 0 9 9 0 9 9 4 鲍 骏 卞国柱 伏义路 用溶胶一 凝胶法制 备Co Mo O 超细粒 子催化剂 J 催化学报 1 9 9 9 2 0 6 6 4 5 6 4 8 耿云峰 王希涛 钟顺和 Mo O S i O 催化剂的异丁烷选择氧 化反应性能 J 分子催化 2 0 0 2 1 6 4 2 7 3 2 7 8 Br it o J L L a i n e J Re d u c i b i l i t y o f Ni M o A1 2 O3 Ca t a l y s t s A T P R S t u d y J J JC a ta l 1 9 9 3 1 3 9 2 5 4 0 5 5 0 F e n g L 0 u a n L i Xi a n g u o Da d y b u r j o r D B e t a 1 A T e mp e r a t u r e P r o g r a mm e d Re d u c t i o n S t u d y o n Al k a l i P r o mo t e d Ca r b o n S u p p o r t e d Mo l y b d e n u m C a t a l y s t s J J C a t a l 2 0 0 0 1 9 0 1 1 1 3 Us ma n R N Al Da l a ma K Ku b o t a T e t a 1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Co M o B2 O3 Al 2 O3 Ca t a l y s t s f o r Hy d r o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Ef f e c t o f C i t r i c Ac i d Ad d i t i o n J A p p l C a t a l A 2 0 0 9 3 6 0 2 l 3 O一 1 3 6 张鸿斌 何基 良 负载型乙腈合成钼催化 II XP S 表征与催 化 活性 J 厦 门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l 9 9 8 2 7 6 6 3 9 6 4 4 Da m y a n o va S Pe t r o v L Gr a ng e P XPS Ch a r a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Z i r c o n i u m P r o mo t e d C o Mo Hy d r o d e s u l f u r i z t i o n Ca t a l y s t s J A p p l C a t a l A 2 0 0 3 2 3 9 1 2 2 4 1 2 5 2 J i a n g M i n g Bi a n Guo z h u F u Yi l u Ef f e c t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