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厂2 号机高中压转子对轮错位分析_第1页
某电厂2 号机高中压转子对轮错位分析_第2页
某电厂2 号机高中压转子对轮错位分析_第3页
某电厂2 号机高中压转子对轮错位分析_第4页
某电厂2 号机高中压转子对轮错位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电厂某电厂 2 2 号机高中压转子对轮错位号机高中压转子对轮错位 分析分析 简述 某电厂 2 号机大修过程中发现高 中压转子对轮中心偏差 较大 同时发现基础出现破损现象 2 号轴承箱位置发生变化 根据问题特征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事故经过 2015 年 4 月 21 日 电厂 2 号机组按计划停机大修 在 对汽轮机进行解体大修过程中 发现冷态未断开对轮的情况下 3 瓦脱空 50 丝左右 解开对轮后 中心复查时发现 高压转 子对轮比中压转子对轮高了 1 02mm 随后对轴瓦及汽机基础平 台 中间轴承箱等进行了仔细检查 发现了以下问题 1 汽轮机基础一 二次灌浆侧面发现较大面积破损 经检 查 个别破损点面积较大 其中 2 瓦下方 2 号轴承箱前箱侧 基础上存在宽 40cm 深 3 5cm 的破坏面 1 瓦下破坏面长度 达到约 110cm 4 瓦下方也有此种情况 敲开破坏面表皮 发 现混凝土有疑似灼伤痕迹 且破坏面附近均有温度较高的管道 经过 2 瓦下方 2 处破损点 2 高 中压转子在冷态解开对轮后存在较大高度差 冷态 未断开对轮的情况下 3 号瓦脱空 50 丝左右 3 根据大修前对前箱 高压缸 2 号轴承箱的测量结果 汽轮机前箱机头侧有翘起 2 号轴承箱高压缸侧翘起 对前箱 及 2 号轴承箱翘起处台板与二次灌浆进行测量 发现部分区域 未接触 用塞尺能明显测量到间隙 大修前汽轮机前箱 高压 缸 2 号轴承箱杨度测量值如下图所示 4 汽轮机平台下方 中压联合汽门前的热段再热蒸汽管道 支吊架受力明显偏低 根据现场读数及冷态参考点计算 约有 20t 左右的下拉力作用在中压缸前箱侧 热再管道支吊架冷态 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 5 从本次检修解体后 3 瓦现场图片看 3 瓦正常运行时吃 力较重 3 号瓦上瓦有摩擦痕迹 3 瓦侧中压汽封下部也有磨 损 事故原因 1 2 号机组于 2009 年 12 月 1 日通过 168 小时试运后 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至今已运行 5 年半 根据电厂技术人员反 映 电厂对汽机岛沉降情况一直有跟踪测量 测量结果有时升 有时降 没有特定规律 根据经验 如果是基础出问题 对轮 高度差可能会比 1 02mm 大很多 且大修前机组振动情况一致 良好 因此基本排除基础发生沉降的可能 2 汽轮机基础一 二次灌浆侧面破损点均接近温度较高 的蒸汽管道 且敲开破损点的表皮 对内部进行敲击检查 发 现破损点表皮下的内部灌浆坚实紧密 未发现裂痕等损伤迹象 因此 灌浆表皮损坏可能是高温蒸汽灼伤造成的局部损坏 3 由于破损处上方均属于润滑油工作区域 因此表皮下 的黑色痕迹可能是热灼伤造成的 也有可能是润滑油微漏滴下 后污染造成的 4 根据电厂运行记录 在 200mw 以上工作时 3 号瓦 瓦温比 2 号瓦高了将近 30 停机减负荷至 100mw 时 2 3 号瓦瓦温都在 78 左右 再往下减负荷 2 号瓦温度还会高于 3 号瓦 说明不同负荷下 2 3 号瓦的承载力发生明显变化 另运行参数显示 2 3 号瓦振动在运行过程中呈反方向变化趋 势 同时 静态测量表明 2 号轴承箱在 2 3 号瓦下方台板与 基座间均未充分接触 说明 2 3 号瓦发生明显跷跷板现象 5 用行车在 2 号轴承箱各角向上起吊 测量 2 号轴承 箱的负载分配情况 当在 2 号轴承箱发电机侧 机侧 施加 36t 向上提升力时 其下方台板与基座间隙达到 0 5mm 同时 2 号轴承箱前箱侧下沉约 0 15 0 20mm 在 2 号轴承箱前箱侧 施加向上提升力时情况类似 充分说明 2 号轴承箱确实发生跷 跷板现象 根据对轮高差 可以判断冷态时 3 号轴瓦侧处于下 压 2 号轴瓦侧处于翘起状态 与冷态时对轮解开前 3 瓦脱空 50 m 相符 具体起重时各测点间隙值如下图所示 6 由于冷态时热再管支吊架处于几乎不承力状态 根据 冷态参考点数据 判断本次检修冷态时中压缸 3 号轴承侧承受 20t 左右的下拉力 结合 2 号轴承箱冷态时发生的跷跷板现象 怀疑该支吊架下压时可能存在卡涩 当机组热态运行时 管道 受热膨胀 支吊架受压下行 托住管道 若支吊架下行卡涩 则管道向上膨胀 将 3 瓦处抬起 使 3 瓦受力增加 瓦温升高 则此时 2 号轴承箱本体受力主要集中在轴承箱 2 号瓦侧的台板 与基座之间 若长时间在此工况下运行 2 号轴承箱台板将发 生中间向下凸起的变形 长时间在此工况下运行则易形成永久 变形 则机组负荷降低时台板未必能恢复原样 则此时就会发 生明显跷跷板现象 在冷态检修时 由于机组台板已经变形 两端高 中间低 则支吊架受力降低 管道自身重力将中压缸 及 2 号轴承箱 3 号轴瓦侧向下拉 2 号轴承箱 2 瓦侧抬升 解开靠背轮后高压侧对轮比低压侧高 防范措施 1 初步判断平台基础一 二次灌浆到目前运行状态是安全 的 灌浆的强度经专业公司测量 采集 4 个测点 强度全部达 到 45mpa 灌浆强度合格 建议采用超声波等检测技术检查一 二次灌浆破损处的具体深度 2 检查热再管支吊架下行区域 若存在卡涩 应按设计参 数重新调整 3 鉴于机组运行至今 运行状态良好 因此不建议对存在 间隙的台板与二次灌浆进行补浆 避免造成永久变形 4 建议轴系中心不要做大的调整 2 瓦中心稍微做一下调 整 2 瓦检修完后先查一下中心 再确定调整方案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