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中镜检的作用.doc_第1页
污水处理中镜检的作用.doc_第2页
污水处理中镜检的作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镜检篇显微镜观察:(1500-3000元/台)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侧跳虫、滴虫、波豆虫、豆形虫、肾形虫、扭头虫、暗尾丝虫、草履虫、表壳虫、变形虫侧跳虫、滴虫、波豆虫:(体形特小,具有鞭毛,活动快速,数量惊人,以游离细菌为食,出现在混合液不缺氧状态)豆形虫、肾形虫、扭头虫、暗尾丝虫:(体形大小相仿,无刚毛,难以穿行,在菌胶团周围游戈,以游离细菌为食,出现在偏缺氧状态)中间性活性污泥类生物:卑怯管叶虫、裂口虫、斜管虫、粗袋鞭虫、沟内管虫、漫游虫(体形柔软,大型鞭毛虫和漫游游动性纤毛虫并存,不具刚毛,出现在污泥过渡期间)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楯形虫、斜口虫、三刺榴弹虫、尾棘虫、游仆虫、鼬虫、吸管虫、累枝虫、钟虫、独宿虫(体形梢大,结构偏刚性,有刚毛,以菌胶团为食,活动能力缓慢)后生动物:鞍甲轮虫、猪吻轮虫、璇轮虫、线虫、瓢体虫、熊虫。(以菌胶团为食,形体大,有咀嚼器和消化器官)侧跳虫大量出现,系统不正常:污泥负荷高;污泥培菌过程中;污泥老化。表壳虫出现三个以上,需要检查:低负荷;污泥老化。豆形虫出现,污泥恶化系统处于较差环境:进水异常波动;污泥极度缺氧。草履虫出现:低溶解氧状态,低负荷状态。卑怯管叶虫出现:活性污泥不处于最佳阶段;培菌阶段。可以用于判断污泥的变好与变坏趋势。楯形虫出现:污泥处于正常状态;冲击负荷变化;毒性惰性物质进入。可以作为污泥系统参数发生变化的指示。钟虫出现:污泥絮凝效果好;游离和细小细菌少;可以指示毒性惰性物质进入。后生动物出现:过多污泥老化初期;沉降快,上清液混浊,不沉降细小絮体多。镜检与沉降比结合判断:1污泥负荷过高:SV测定时发现上清液浑浊,沉降污泥界限不明显,镜检发现活性污泥絮团细小并存在大量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尤其侧跳虫、滴虫类细小型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结合现场测定食微比进行判断。2污泥老化:SV测定发现污泥压缩性过好,上清液清澈但夹带未沉降细小菌胶团;镜检发现轮虫数量多,而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数量几乎没有。结合污泥龄是否过长以及食微比是否过底进行判断。3污泥过曝气:测定SV时发现活性污泥悬浮中间,上下皆有上清液;镜检发现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附着类原生动物活性减弱,有的头顶气泡,菌胶团夹杂细小气泡。结合溶解氧状况和活性污泥负荷是否过高进行判断。4污泥浮渣成因:如和有毒物质有关,进行SV测定发现上清液浑浊,沉降污泥色泽暗淡;镜检很难发现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特别爬行类的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和附着类的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特别观察楯形虫的变化可判断是否中毒。5上清液漂泥:测定SV时发现多量未沉降的活性污泥絮体存在,镜检发现后生动物明显增加,总体原生动物数量减少。结合食微比偏低,污泥龄偏长判断污泥老化导致漂泥。SVI测定与镜检结合判断故障:SVI高(10-150)1污泥膨胀:镜检发现丝状菌大量2过负荷:镜检发现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3过曝气:镜检发现菌胶团内有细小气泡存在,结合溶解氧进行判断。SVI偏低:1长期偏低,考虑污泥老化,镜检轮虫数量多,污泥颗粒大,色泽暗淡2短期突降,观察出流水夹杂细小活性污泥絮体,结合镜检发现轮虫数量多,判断污泥老化解体导致;如果原生动物数量锐减,可判断有毒物质进入;如果是活性污泥排泥失误,结合镜检发现絮团细小、色泽偏淡、中间型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出现,再结合测定SV减小可进行判断。污泥回流与镜检结合判断故障:污泥回流比过大:镜检发现活性污泥表现为负荷偏高现象,菌胶团细小色淡,相对非活性污泥类生物占优势。污泥回流比过小:镜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