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井井筒安装高压电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副井井筒安装高压电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副井井筒安装高压电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副井井筒安装高压电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副井井筒安装高压电缆的施工方案副井井筒安装高压电缆的施工方案 及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 概述 我矿下井电缆原设计为四趟 3120 mm2 的高压电缆 其中 637 回路在去年打压 时出现故障 因井筒淋水大暂时无法修复使用 现运行的三回路基本满负荷 没有备用回路 为了保证供电安全 矿上决定新安装两趟 3185 mm2 的高压电缆 二 施工方案 1 首先在井筒内打眼 安装电缆永久支承架 每 4 m 一副 2 安设 10t 稳车一台 619 24 5 mm 钢丝绳 1500 m 临时抱卡 45 付 每隔 15 m 将电缆用抱卡和钢丝绳卡在一起 利用稳车下放电缆 电缆下到码头门后 组织人员将电缆拉到中央变电所内 3 电缆的安装位置在主罐出车方向的井筒井壁上 下放电缆的钢丝绳和电缆的 悬吊位置在副罐出车方向的轨道中心线上 4 先将电缆盘上的高压电缆头拉到地面 35kv 变电所 长度放够后 在井口处 把拉到 35kv 一端的电缆固定好 此时电缆在井口是双折 把双折的另一端下放 3 m 将钢丝绳和电缆卡第一道抱卡 稳车开动钢丝绳也开始下放 一边放电缆 一边卡临时抱卡 每隔 15 m 卡临时抱卡一道 两道抱卡之间每隔 3 m 绑扎一道 8 铁丝 同时 主罐也跟着电缆一起下 到达第一层电缆支架时 稳车和罐笼 一起停下 将电缆卡在井壁第一道永久卡子上 5 电缆在永久卡子上固定的同时 也拆下电缆与钢丝绳之间的临时抱卡 并将 拆下的钢丝绳盘在下层罐笼内 以此类推 直到电缆下完 6 当电缆下到 400 m 时 双折后的另一电缆头正好在井口 卡好最后一道临时 抱卡 此时 稳车的悬吊重量最重 井口的电缆已下完 稳车再往下下放 下 放电缆的一端只剩下钢丝绳 井筒内固定电缆的一端边卡电缆边拆除临时抱卡 直到电缆下放到码头门 拆下电缆与钢丝绳的所有临时抱卡 组织人员把电缆 敷设到中央变电所 第一根电缆安装结束 7 然后利用上述方法下第二根电缆 三 施工步骤 1 在副井口处搭设工作平台 将稳车的钢丝绳穿过滑轮引入井口 2 m 处 电 缆跨过导向滑轮引入井口 2 m 处 然后将电缆和钢丝绳用临时抱卡卡牢 2 同时慢速下放电缆和钢丝绳 每下放 15 m 停止 打临时抱卡一付 且在两 副抱卡之间每隔 3 m 用 8 铁丝将电缆和钢丝绳绑扎在一起 3 井筒内固定电缆人员坐在主罐随电缆一起下放 电缆到达在井筒内固定地点 时 跟罐人用对讲机联系副绞停车 同时电缆下放也停止 人员开始固定电缆 也拆除临时抱卡 并将拆下的钢丝绳盘在主罐下层罐笼内 4 从井口往下将电缆固定在第一付永久性支架上 罐笼间隔下放 拆除临时抱 卡 并将电缆依次固定在井筒壁的第二付 第三付固定支架上 直至井底 5 当电缆到达码头门时 井筒内还悬掉着 200 m 电缆 电缆继续下放 边下边拆 除临时抱卡 并把电缆和钢丝绳盘成大圈盘在码头门出车侧 电缆全部下到码头 门后 将电缆沿西北侧井壁穿过 再用人力拉入中央变电所 6 同时将井筒内悬掉的钢丝绳用稳车回收到地面 7 电缆到达中央变电所电源开关处时 应留有一定余量 8 由于钢丝绳旋转 与电缆之间可能绞在一起 钢丝绳无法抽出 因此须用氧 气割断钢丝绳 切割钢丝绳时要保护好电缆 并把钢丝绳在罐笼内盘好 9 将电缆由码头门悬挂至中央变电所 10 第二根电缆安装方法同上 11 依次对电缆固定架上的所有螺丝检查紧固一遍 12 回收所有施工使用工器具 井筒安装高压电缆井筒安装高压电缆敷设完毕 四 施工准备与要求 1 主吊钢丝绳的计算选择 要求 悬吊钢丝绳采用 619 丝的交叉捻钢丝绳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根据 煤矿安全规程 第 400 条的规定应大于 5 井筒中悬挂电缆的最大重量 13 145kg m400m 5258kg 井筒中临时抱卡的重量 5kg 付 45 付 225kg 钢丝绳选择为 619 24 5mm1670mpa 的钢丝绳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为 1670mpa 钢丝绳的破断力总和 35311 5kg 钢丝绳重量 400 米 1 99kg m400m 796kg 悬吊总重量 5258 225 796 6229kg 安全系数验算 m 35311 5 6279 5 6 5 符合规定 2 稳车的选择 根据提升悬吊重量 6229kg 和钢丝绳的直径 24 5mm 选择 10 t 稳车一台下放 3 稳车的制动装置应可靠 除了有常用闸外 还应有一个紧急制动闸 或插爪 稳车的安装地点要考虑出绳顺利 操作联络方便和安装基础稳固 地锚必须 牢靠 用斜拉地锚拉紧稳车 4 导向滑轮直径为钢丝绳直径的 10 倍以上 转动要灵活可靠 采用滚动轴承 所用绳套及固定架耐张强度是全部张力的 5 倍以上 5 电缆盘及支架 要牢固可靠 防止意外拖倒电缆盘 6 导向滚筒直径应大于电缆最小允许半径的 2 倍 可以使用木制的 7 敷设电缆之前必须把永久支架用混凝土固定在井壁上 并且在横过井壁部分 也要事先把支架固定好 安装角度应随其电缆路线变化 8 电缆的永久支架及压板在制作好后 要除锈 刷防锈漆 9 木制卡子在制作好后 应进行防腐化处理 10 确定电缆敷设的路线 并测量敷设长度 11 对新电缆进行全面检查并测试绝缘电阻 作直流泄露和直流耐压试验 12 运送和吊装电缆盘时 检查电缆盘是否坚固 要把电缆端头捆绑到盘上 往固定架上吊装时 要用起吊器材 13 井口 2 m 处的平台上 应钻开 150x400 mm 的长孔将电缆由此引出 14 要求副绞和稳车下放速度小于 1 m s 且要同步 下放要平稳 15 固定井筒支架用的麻花螺丝 特制 深入不小于 300 mm 并水泥固定牢靠 16 悬挂电缆所用的卡子 支架要能承担电缆重量 并且不得损坏电缆外皮 五 安全措施 1 明确分工 统一指挥 施工前要认真贯彻施工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 2 由现场施工负责人对准备工作逐项进行全面检查 3 指定专人检查安全用具 使用工具 起重设备 安全带等 必须合格可靠 在井筒使用的工具必须系防坠绳 以防使用时掉入井筒 4 要有专人清点检查使用的配件 零件 材料 特别是电缆卡子 事先一定要 在实物上试用 校对尺寸 以检查是否合适 配套 齐全 5 在井筒工作 均属高空作业 应严格执行高空作业规程 绑好安全带 并系 在可靠地方 且戴好安全帽 穿好工作服 胶靴 有淋水地方要穿好雨衣 6 井口要有专人看守 井口 30 m 范围非工作人员禁止靠近 防止物品掉入井 筒 井口设专人监护导向滑轮的工作情况 7 设置可靠的信号系统 副绞采用打点器 井筒内采用对讲机 信号要有明 确规定 一停 二上 三下 四慢上 五慢下 由专人发送 8 在施工中稳车司机要注意电动机声音的变化 并观察钢丝绳的松紧程度 以 判断负荷的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停车 另外还要设专人监视稳车地锚有没变化 9 施工人员乘坐罐笼到达工作地点 停好车 搭好架板后方可工作 施工中不 准多水平同时作业 10 下放电缆时 要有专人在罐笼内的安全地点观看钢丝绳绳和电缆的下放情 况 防止挂住 发现问题及时用对讲机与稳车司机联系 11 在下电缆之前 要把钢丝绳带上重物 先下到井底一次 进行钢丝绳放劲 以防使用时旋转与电缆扭在一起 12 用永久卡子更换临时卡子时 要注意零件 工具不可掉入井筒中 13 搭设的架板必须固定在牢靠部位 架板头一定要搭实 并用 8 铁丝绑扎 14 电缆盘应设置刹车装置 15 稳车必须派专职绞车工进行操作 16 下放电缆的临时卡子和悬挂电缆的永久卡子的螺栓必须拧紧 且不得伤电 缆 17 本措施未尽事宜严格按 煤矿安全规程 执行 六 氧焊安全措施 六 氧焊安全措施 1 1 施工地点配备 2 台灭火器 并且备足焊接材料 2 2 首先由跟班队长及现场工作人员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检查 落实安全措施 3 3 施工前 检查风流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 0 5 方可施工 并在工作过程中 随时检查瓦斯浓度 超过规定 立即停止 瓦斯检查由跟班队长配带便携仪 落实 4 4 凡进入施工地点的人员都必须听从跟班队长的安排 5 5 点火火种由专职电焊工携带并保存 且应持证上岗 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 7 7 氧气瓶与乙炔瓶应放在上层罐笼内 保持一定距离 并派专人看护 点火 时必须经跟班队长同意后方可点火 使用后立即升井 8 8 整个焊接过程及焊接结束后 必须对焊接掉渣及残留物及时进行撒水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