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举制度的功过是非 政教1001演讲人 张晨园制作人 蒋玉表演者 陈小雪高雯雯 科举制概述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 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 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 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 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魏晋以来 采用九品中正制 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 参加考试 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到明朝 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共分四级 院试 即童生试 乡试 会试和殿试 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以 四书 文句为题 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解释必须以朱熹 四书集注 为准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 日趋没落 弊端也越来越多 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 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 舞弊越演越烈 科举制终于消亡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7 积极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 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 政治制度 教育 人文思想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 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 以整顿吏制 相对于世袭 举荐等选材制度 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 公开及公正的方法 改善了用人制度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从宋代开始 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 贫富皆可参加 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 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 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 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 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 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 寒门 出身 但只要他们能 一登龙门 便自然能 身价十倍 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 俯首甘为孺子牛 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 光宗耀祖 可以说 科举是一种拢络 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 以巩固其统治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 培养了大量人才 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 举人 秀才数以百万 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 但能过五关斩六将 通过科考成进士者 多数都非等闲之辈 宋 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 国家栋梁之中 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 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 非进士不进翰林 非翰林不入内阁 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 利玛窦在明代中叶时到中国 所见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 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 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 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 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仕成为了风尚 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明清两朝时 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 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 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 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 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 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 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 学习的亦是相同 圣贤书 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对世界的影响最初东亚日本 韩国 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 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 十六至十七世纪 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 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 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 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 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 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 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 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 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 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消极影响按照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 一项好的制度若能长久永远好下去 便将使政治窒息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 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 科举制度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第一 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 这种文体由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等段落组成 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合共八股 所以叫做八股文 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 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 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弟子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 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 乾隆以后 试帖诗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 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 有固定的程式 也是八联十六句 不过八股变为六股 首联如破题 次联如承题 三联如起讲 四五联如中股 六七联如后股 八联如束股 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 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 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我想可能是 用固定的格式写 便于考官评分 以示 公平 否则 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 必出现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难分高下的情形 但是后来却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 由于考八股文 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 也使一些知识分子 无法在学术上 思想上进行创新 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 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第二 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 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 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 相信陈世美 首先 这只是戏曲中的人物 据考证纯为子虚乌有 况古之帝王岂容如此欺君之人哉 其次 这也是个人的私德问题 的丑名是无人不知晓了 这虽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事人的思想价值观 和责任感 但是科举毕竟给了它这样一块生存的土壤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最后 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 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 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 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 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 并且官官相护 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他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而一手遮天 收受贿赂 富可敌国 而且就多次利用科举考试的题目为饵收取考生贿赂的钱财 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 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Pictureshere Pictureshere 总之就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来说并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错误 制度本身来说应该承认科举是一项好的选官 选才制度 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才 也是能够选出传统社会的真才并委以重任的 至于明清科举的八股文之风 加上中国传统重术不重技术 重视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传统 才是导致明清以后科学技落后的真正原因 许多论者把科场上的作弊如挟带 替考 贿赂考官 通关节等说成是科举制的弊端 认为晚清科场作弊盛行说明科举制黑暗 实际上 从宋代以后基本定型的科场条规来看 作弊是人的问题 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 就是现在的高考也会有作弊现象 妇女被排除在选拔范围之外 也不能归罪于科举 没有科举制 古代妇女也一样无权参政 这是古代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总结利弊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总体来说 科举制度的实行在古代是积极多于消极的 从个人角度来说 它的积极性体现 一个出生普通家庭的人想要进入朝廷 高榜题名 然后升官晋爵 光宗耀祖 飞黄腾达 全家富贵 一切的一切 都是依靠科举考试 它的消极性体现 假使一个普通人士极度看重他的名望或是某些其他原因一心要成为官吏 便投住一生的心血埋头苦读 本可以开始其他路途发展的机会 但全都不去考虑 有些人还是到死的那天都不能高中 不能够成全他毕生的愿望 含恨而终 所以有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将科举视为殊死搏斗的政治战场 白白虚度大好光阴 渐渐加速社会的腐败 从社会角度来说 它的积极性体现 开放考试 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 让他们明白考科举可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提高社会的行政效率 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 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科举制度成为了选拔官吏唯一公正的客观依据 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读书 考试和做官三者联系 把权 位和学识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总体来说 科举制度的实行在古代是积极多于消极的 从个人角度来说 它的积极性体现 一个出生普通家庭的人想要进入朝廷 高榜题名 然后升官晋爵 光宗耀祖 飞黄腾达 全家富贵 一切的一切 都是依靠科举考试 它的消极性体现 假使一个普通人士极度看重他的名望或是某些其他原因一心要成为官吏 便投住一生的心血埋头苦读 本可以开始其他路途发展的机会 但全都不去考虑 有些人还是到死的那天都不能高中 不能够成全他毕生的愿望 含恨而终 所以有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将科举视为殊死搏斗的政治战场 白白虚度大好光阴 渐渐加速社会的腐败 从社会角度来说 它的积极性体现 开放考试 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 让他们明白考科举可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提高社会的行政效率 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 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科举制度成为了选拔官吏唯一公正的客观依据 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读书 考试和做官三者联系 把权 位和学识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合起来 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更加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昌盛 它的消极性体现 作为一项文官选拔制度 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 及近百万名以上的举人 这庞大的群落 当然也会滋养不少贪官污吏或卑鄙的害群之马 做官位却不做其事 皇帝赋予父母官的政策等得不到实施 明清实行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医院危急值试题及答案模板
- 中药饮片培训试题及答案
- 监理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基础生物题库及答案
-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黄冈技能高考试卷及答案
- 画室考试题及答案
- 化学实验题目及答案
- 电梯钢丝绳施工方案
- 空心墩翻模施工方案
- 中国兽药典三部 2020年版
-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一章-概述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试题
- GB/T 4669-2008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4604-2006滚动轴承径向游隙
- GB/T 30790.4-201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4部分:表面类型和表面处理
- Fanuc系统宏程序教程
- 药物竹罐临床应用课件
- 2022年咸阳经开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
- 计量检定员考试题库计量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