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课件.ppt_第1页
普通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课件.ppt_第2页
普通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课件.ppt_第3页
普通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课件.ppt_第4页
普通动物学 环节动物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 表现为 身体分节 有疣足和刚毛 运动能力增强 出现了真体腔 导致了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 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 机能增强 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形成了链状腹神经索 构成索式神经系统 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加增强 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本门动物约9000多种 常见有沙蚕 蚯蚓 水蛭等 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代表动物 环毛蚓第三节环节动物的分类第四节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第五节环节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1 身体开始分节 metamerism 2 具真体腔 coelom 3 具有运动器官疣足和刚毛 肌肉发达 4 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 但无心脏 5 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 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7 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 分节现象体节 指躯体由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所构成 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环节动物为同律分节 这种分节不同于节肢动物高级的异律分节 同律分节 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 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 称之为 真分节的特点 1每一体节内部形成一个小室2神经 排泄 生殖等器官大多按节排列分节的意义1增强运动能力2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异律分节 一些种类的动物 身体各体节形态和分工有所不同 如出现附肢等 称之为 同律分节的意义 不仅增强运动机能 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致使动物向更高级的异律分节发展有了可能 异律分节的意义 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 对以后进化到头部 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 利于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二 形成真体腔 truecoelom 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 真体腔 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又叫次生体腔 由中胚层细胞形成 根据体腔膜的位置不同 又把体腔膜分为脏体腔膜和壁体腔膜 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 有助于身体的液压运动 但体腔液的成分与假体腔液的成分不同 除液体外 还有吞噬细胞 营养细胞 血红蛋白等 1 来源次生体腔的形成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笫一次囊胚腔笫二次原肠腔笫三次体腔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的 次生体腔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 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 形成中空的体腔囊 体腔囊不断扩展 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 形成体壁中胚层 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其内侧靠向肠壁 形成肠壁中胚层 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次生体腔 真体腔 裂体腔 次生体腔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1 肠壁外附有肌肉 使肠道能蠕动 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 消化能力加强 2排泄功能加强 排泄器官进化为后肾管型 3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 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4运动能力加强 促进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三 具刚毛和疣足 肌肉发达1 刚毛 上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中的一个毛原细胞分泌的角质物形成的 具有支持 固定和辅助运动的功能 数目 形状和排列方式是分类的依据 如环毛蚓的刚毛 疣足 多毛纲的运动器官运动附肢体壁向外突起形成的扁平片状双层结构 中空 与体腔相通 疣足本身不分节 与躯体连接处无关节 四 闭管式循环系统环节动物出现了较完善的循环系统 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 并以微血管网相连 血管实际为囊胚腔的遗迹 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内按照一定的方向循环流动 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 称之为闭管式循环系统 意义 血液循环有了方向性 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促进了新陈代谢能力 较开放式循环更迅速而有效 环节动物循环系统的出现与真体腔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图8 15蚯蚓循环系统示意图 五 具有后肾管排泄系统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后肾管 这种肾管不同于原肾管 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的 具两个开口 后肾管 为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管 一端开口前一节体腔的多细胞纤毛漏斗 肾口 另一端开口于该节的腹面外侧 排泄孔 特点 两端均开口 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 另一端开口于体壁或消化管为肾孔 以肾孔排出废物 后肾管结构包括 肾口 排泄管 肾孔 肾口 开口在体腔内 为多细胞纤毛的漏斗 排泄管 布满血管 肾孔 排泄孔 穿过节间膜 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 作用 排泄含氮废物 平衡体内渗透压 六 链状神经系统和感官神经系统更集中 形成链状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头部有一对脑 也称咽上神经节 由它向腹面发出一对围咽神经与咽腹面的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 以后每一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 并由神经纤维相连 形成腹神经索 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 每对神经节还发出数对神经 支配体壁肌肉及疣足的运动 外周神经 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 分布在体壁和个器官 交感神经 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图8 19正蚓的腹神经索与皮肤和肌肉形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 感觉器官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多毛类发达 有眼 感光 化学感受器 平衡囊等 陆生寡毛类和半寄生类感觉器官一般不发达 主要由体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七 皮肤呼吸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皮肤直接交换气体 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呼吸器官为鳃 七 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为直接发育 无幼虫期 海产种类的个体发生中 经螺旋卵裂 囊胚 原肠胚 内陷法 发育成为担轮幼虫 再经过变态成为成虫 第二节代表动物 环毛蚓 生境 环毛蚓 Pheretimasp 生活在潮湿 疏松和富有腐殖质的土壤中 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是最常见的蚯蚓之一 其身体结构除有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外 还有对土壤穴居的适应性特征 环毛蚓 一 外部形态 身体圆而细长 40 47cm 120 160体节 每节有刚毛一圈 雌雄同体 节间沟 体节与体节之间的深糟沟体环 体节上的浅糟口前叶 前端笫一节 为肌肉质的突起 有摄食 掘土和感觉功能 环带 生殖带 性成熟时在笫14 15 16节由表皮形成的腺肿状突起 环带上无刚毛和节间沟 背孔 笫11 12节间沟开始 在背线上每节一个背孔 能放出体腔液 湿润皮肤 以便于呼吸 减少摩擦 保护皮肤 三对纳精囊孔 位于6 7 7 8 8 9节间沟的两侧雌性生殖孔 一个 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雄性生殖孔 一对 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 蚯蚓的外部形态对土壤生活的适应 体长而圆 头部和感官退化 具口前叶 运动器官为刚毛 皮肤具皮肤腺 能分泌粘液 有背孔可喷出体腔液 起润滑作用 有利钻洞和保护体表 环带 分泌蚓茧 保证在土壤中受精 发育 二 内部构造1 皮肌囊与体腔蚯蚓的体壁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角质层 表皮层 肌肉层和体腔膜 表皮层为一层柱状表皮细胞 其分泌物构成最外极薄的角质层 腹部的表皮细胞中腺细胞多 分泌粘液 保持身体湿润 另外 还有感觉细胞 刚毛也源于内陷的表皮细胞的分泌 体壁肌层分化为外面的环肌和内侧较厚的纵肌 它连同表皮层构成皮肤肌肉囊 纵肌层的内侧有一层很薄体腔膜壁层 它与肠管外的体腔膜脏层围成真体腔 由于分节 环节动物的体腔在节与节之间 形成了体腔膈膜 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 它们之间有小孔相通 并由排泄管或直接通过背孔与体外相通 2 肠壁层 肠上皮为一层柱状上皮 其最外面为脏体腔膜 脏体腔膜为一层立方上皮细胞 兼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故又称黄色细胞层 脏体腔膜向肠上皮外分化出了外纵肌 内环肌 增强了机械消化功能 背部肠壁向肠腔内凹陷 以增大消化吸收的面积 2 消化系统环毛蚓的消化道自口至肛门为一条直管 包括 口 咽 食道 素囊 砂囊 胃 肠 肛门 可分为前 中 后肠 1 咽 2 砂囊 3 肠 4 纳精囊5 精巢囊 6 精巢 7 储精囊 8 输精管 9 卵巢 10 心脏 11 背血管 12 前列腺 13 副性腺 14 血腺 15 盲肠 前肠 口腔 1 3节 口前叶 有摄食 掘土 感觉作用无齿 可翻出口外取食 咽 4 5节 肌肉强大 咽肌收缩使咽腔扩大 用以吸进食物 咽头外围有咽头腺 能分泌粘液和蛋白酶 湿润食物和对蛋白质初步分解 食道 6 8节 食道壁上有食道腺 能分泌钙质 素囊 砂囊 8 9节 肌肉发达 有砂粒 能磨碎食物 中肠 胃 10 14节 胃前部有一圈胃腺 分泌消化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 15节起 大部分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肓肠笫26节伸出一对指状突起 分泌蛋白酶 淀粉酶和脂肪酶 后肠 直肠 最末几节 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 从肛门排出体外 前肠 口腔 咽 食道 素囊 砂囊 中肠 包括胃 小肠 后肠 包括直肠 肛门 3 循环系统由纵血管 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 特点 闭管式 背血管 心脏是血流的动力 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 主要血管有 1条背血管 位于消化管背方 能不断搏动 使血液自后向前流动 1条腹血管 位于消化道腹面 1条神经下血管 位于腹神经链下方 在第 XII 四节有连接背 腹血管的环血管 内有瓣膜 并有节奏地搏动 推动血液流入腹血管 可称 心脏 自 节后 每节有一对壁血管 连接背血管和神经下血管 蚯蚓血浆中含血红蛋白等 5 呼吸与排泄系统蚯蚓的呼吸由表皮完成 称皮肤呼吸 过程 不时地从背孔排出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皮肤富有毛细血管 扩散进行气体交换 蚯蚓有典型的后肾管 通常每节有一对大肾管 环毛蚓的小肾管 按其分布可分为 体壁小肾管 隔膜小肾管 咽头小肾管 体壁小肾管的肾孔开口于体外 咽头小肾管 隔膜小肾管开口于消化管内 环毛蚓小肾管主要是排出含氨废物的 还可润湿食物 储水的作用 6 神经系统和感官 为典型的链状神经 包括中枢神经 外周神经和交感神经系 环毛蚓已有简单的反射弧 另外 在神经索的背面有3条巨纤维 中间一条将冲动传导至尾端 而两侧的巨纤维将冲动传递到头部 其传导速度比其他神经元快5倍 这样可使纵肌收缩 虫体迅速缩入洞穴 蚯蚓的感觉器官不发达 主要有 表皮感觉器 口腔感觉器 光感觉器 体后端较多 三类 分别分布在表皮 口腔和口前叶上 七 生殖和发育生殖带 位于第14 16节 由表皮变成腺肿状隆起 无刚毛 无节沟 其分泌物可构成卵茧受精囊 6 7 7 8 8 9 雌性生殖孔 14 环带 14 16 雄性生殖孔 18 精巢囊 10 11 储精囊 11 12 卵巢 12 13 雌雄同体 但异体受精 形成蚓茧 内有1 3个胚胎 蚯蚓为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雌性生殖器官 纳精囊 6 7 7 8 8 9 3对 为梨形囊状物为接纳和贮存精子的场所卵巢 一对位于笫12 13体节内 后面各接一卵漏斗 连接输卵管 在隔膜处合后 以雌孔开口于笫14体节中央 7 生殖和发育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 2对 很小 位于笫10 11体节内的精巢囊内 贮精囊 11 12 2对 与精巢囊相通 充满营养液 精细胞形成后先进入贮精囊内发育 精漏斗 2对 前端膨大 口具纤毛 后接输精管 输精管 2条 于笫13体节内合为一条 向后伸至笫18体节 以雄孔 18 开口于体壁 前列腺 一对 位于雄孔内侧 分泌粘液 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 异体交配受精 直接发育 交配时 两条蚯蚓头尾相反靠贴 副性腺分泌粘液 使互相粘连 双方精液自雄孔输入对方受精囊中储藏 卵成熟时 环带分泌粘物形成带状卵茧 卵产入茧内 蚯蚓身体作后退蠕动 卵茧向前移动 到受精囊孔处 受精囊内的精子流入茧内 行受精作用 蚓体继续作后退蠕动 卵茧自前端滑下自行封口 成为蚓茧 蚓茧留在土壤中直接发育为幼蚓 约2 3周后幼蚓离开蚓茧 独立生活 约半年后即性成熟 成熟个体每月产蚓茧3 4个 蚯蚓的再生能力较强 在15节前切断 可再生头和尾部 蚯蚓的经济价值 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提高蓄积雨水的能力 穴居习性每年使下层约0 5 5cm厚的土壤被翻到表层 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 腐殖化过程 加速土壤中有机物的进一步分解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加5 10倍 最终极大地增加了土壤肥力蚯蚓数量 土壤地肥力水平 有效处理垃圾 蛋白质饲料 中草药 地龙清热解毒 镇痛 降压 平喘等 第三节环节动物的分类 通常根据虫体有无疣足 刚毛 生殖环带等特征 将环节动物分为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也有人将螠虫动物 星虫动物作为本门动物的附纲 这两纲现已提升至门 多毛纲 Polychaeta 约11000种 为较原始的类群 底栖泥沙或石缝中生活 昼伏夜出 以小的底栖动物及有机物为食 1大多数海洋生活 极少数淡水生活 2具明显头部 感觉器官相对发达 3具有疣足与刚毛 4雌雄异体 无生殖环带 5发育经担轮幼虫 多毛纲的主要特征 头部明显 具眼点 口前触手 触须 无生殖带 雌雄异体 具担轮幼虫 具有疣足与刚毛 大多海栖 主要类群 最常见的种类是各种沙蚕 如鳞沙蚕 毛翼虫 蛰龙介等 经济意义 经济鱼类的铒料 人的食品 代表动物 二 沙蚕 代表动物 二 沙蚕头部明显 感觉器官发达 口前叶 梨形 眼点 4个 可感光口前触手 触角 围口节围口触手 腹面为口 吻 可翻出 颚环和口环 上具乳突 小齿或平滑躯干部 由围口节以后的体节组成 有一对双叶型疣足 疣足 parapodium 从环节动物开始具有附肢形式 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片状突起双层结构 体腔伸入其中 一般每体节一对 典型的疣足分成背肢和腹肢 背肢的背侧具一指状的背须 腹肢的腹侧有一腹领 有触觉功能 有些种类的背须特化成疣足鳃或鳞片等 功能 可游泳有运动功能 内密布微血管网 可进行气体交换 退化现象 寡毛类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适应 疣足退化 刚毛直接长在身体上 内部特征 1 消化管 一直管 食道腺 分泌蛋白酶2 典型的闭管式循环系统 背血管 腹血管 环血管血液内含血红蛋白 红色3 排泄系统 后肾管 一对分泌尿素 排出衰老细胞4 索式神经系统 感官发达5 无生殖环带 无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生殖细胞来源于体腔上皮螺旋式卵裂 以外包法形成原肠胚 发育过程中有担轮幼虫期 多毛纲是环节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 全世界已描述的种达10000以上 我国有记录的种类达350多个 几乎全部为海产种类 其中约有18种淡水和半咸水种类 纯淡水种有单叶沙蚕 Namalycastisaibiuma 上海复兴岛 海南 福建等地均有分布 能生活在淡水的广盐性种有疣吻沙蚕 Tylorrhynchusheterochatus 日本刺沙蚕 Nereisjaponica 在南京长江及附近的水稻田中有发现 背鳞虫Lepidonotus 丝鳃虫 Cirratulus 在许多体节产生丝状的鳃 帚毛虫 Sabella 发达的羽枝触手 分布在头冠的顶端或两侧 羽枝伸出管口时呈漏斗形或两个半圆形排列 羽枝纤毛的摆动可使外界水由羽枝触手间流入 当水流经过羽枝触手时 水流中微小的食物颗粒经纤毛作用也送入食物沟 并顺食物沟到达触手基部 在这里进行过滤及筛选过程 缨鳃虫盘管虫 草沙蚕 疣足 二 寡毛纲 Oligochaeta 本章代表动物环毛蚓即隶属于本纲 寡毛纲动物除少数寄生生活外 大部为陆生或水栖种类 约有2500种左右 通常分三目 纲的特征 头部退化 无触手和触须 无疣足 具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一 近孔寡毛目 Oligochaetaplesiopora 体形小 多淡水生活 雄性生殖孔一对 开口于具精巢 精漏斗节隔膜后的相邻节 如顠体虫 Aeolosomasp 体内有油滴 尾端常具有出芽生殖的芽体 生活在清水腐烂物间 毛腹虫 Chaetogaster 除自由生活种类外 还有与椎实螺或扁卷螺共生的种类 它们可借助螺来保护自己 又能蚕食前来干扰的小动物 尾鳃蚓 Branchiura 为水生较大的种类 自虫体后1 3处起 由背 腹两面着生丝状鳃 水丝蚓 Limnodrilus 具长筒状的阴茎鞘 尾鳃蚓 颤蚓 Tubifex 水丝蚓是淡水水域底栖动物最常见的种类 为底层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另外 还有栖息于潮湿或水边根丛中的白线蚓 Enchytraeus 也是鱼类 家禽等优质食饵 二 前孔寡毛目 Oligochaetaprosopora 体小 水生或寄生 雄性生殖孔1 2对 少数3 4对 末对开口在有精巢 精漏斗体节隔膜的前方 如水生的带丝蚓 Lumbriculussp 寄生在虾鳃上的寄生蚓 蛭形蚓 Branchiobdellasp 三 后孔寡毛目 Oligochaetaopisthopora 体较大 陆生 雄孔一对 少数两对 开口在有精巢 精漏斗隔膜的后一节或数节 环毛蚓即隶属本目 常见种类还有杜拉蚓 Drawidasp 异唇蚓 Allolobophora 等 经济意义 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 动物性饵料 药用 解热镇痉 降压 平喘 环保 处理城市垃圾 三 蛭纲 Hirudinea 本纲动物俗称蚂蟥 无疣足和刚毛 体节数目一定 每一体节上有一定数的环纹 身体前后端各具一吸盘 体腔退化 形成血窦 多数生活在淡水中 少数为海水种类 也有陆生的种类 有的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也有掠食性或腐食性的种类 常见种类很多 如通常栖息于水稻田 水渠中吸血的蚂蟥 医蛭 Hirudo 纲的特征 背腹扁平 体节一定数 无疣足和刚毛 具口 后吸盘 头部退化 具生殖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口腔内有颚和细齿 咽肌发达 唾液腺分泌蛭素 咽囊发达贮存大量血液 适应于暂时性体外寄生生活特征1 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 很发达2 消化系统适应吸血生活口腔有细齿 可锯开寄主皮肤咽腺能分泌水蛭素 有抗凝血作用 咽为肌肉质 以利于抽吸血液嗉囊有11对 容量很大 吸血量可超其体重6倍 可供胃和肠几个月的消化 医蛭身体略扁 柱状 背面呈黄绿或黄褐色 有5条黄白色纵纹 以中间一条最宽 纵纹两侧有黑褐色小斑点 腹面暗灰或黄绿色 无斑纹 成体可见27个体节 前端背面具眼点5对 排列成弧形 不同种的体节与眼点数不一 眼点排列方式也不同 每一体节上有数目不等的体环 外观体节与体环难以区分 身体前后端各有一吸盘 前吸盘中央为口 后吸盘背侧有肛门 医蛭口腔内有3个鼎立排列的颚 吸血时可将皮肤锯成Y形伤口 咽部单细胞的唾液腺能分泌一种扩张血管 抗凝血作用的蛭素 使血流不止 口腔下接咽 食道短 下接大的嗉囊 有嗉育囊11对 可贮藏超过体重6倍的血液 一次吸血供200天以上生活 蛭的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呼吸及排泄系统均与蚯蚓相似 排泄器官为发达的大肾管 体腔退化而变为储存性的实质组织 肾腔 生殖腔是体腔的残余 血管末端流入实质组织中的间隙 血窦 循环系统也变为开管式 受精卵在土中直接发育 无担轮幼虫期 利用医蛭吸取创口瘀血 宽体金线蛭 我国对蛭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已知种类约70种 隶属三个目 常见的有关种类有 一 吻蛭目 Rhyncbdellida 口孔小 口内有一能伸缩的吻 无颚 闭管系血管 血液无色 常寄生于冷血动物如鱼 鄨等体表上生活 如常寄生于河蚌外套腔中的蚌蛙蛭Batracobdellakasmiana 寄生在鲤 鲫鳃上的中华湖 颈 蛭 Trachelobdellasinensis 寄生淡水龟体上的杨子鳃蛭 Ozobranchusjantseanus 等 二 颚蛭目 Gnathobdellida 口孔大 口内无吻 咽头有发达的颚 眼5对 排列成弧形 血窦系 血液红色 如生活在水田 沼泽中吮吸人畜血液的医蛭 Hirudosp 以食螺类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金线蛭 Whitmaniasp 生活在山区竹林中 陆生 咬人吸血的日本山蛭 Haemadipsajaponica 三 咽蛭目 Pharyngobdellida 咽长 约为体长的1 3 无颚 但有数个较大的齿 眼的数目与排列变化较大 我国仅有石蛭科 Herpobdellidae 如巴蛭 Barbroniaweberi 栖息于高山湖泊与水田 行动活泼 八目石蛭 Herpobdellaoctoculata 常栖息在水塘石块下 以涡虫等小水生动物为食 在其间质和体壁中 常可找到鸭肠道绦虫的拟囊尾幼虫 第四节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已知环节动物约有17000余种 多毛纲种类最多 不少种类是海洋鱼类的天然饵料 我国 日本及俄罗斯均以多毛类作鱼饵 并有大量出口 过去曾将亚速海的一种沙蚕经驯化迁移到黑海 促进了当地渔业的发展 经分析 我国杭州湾产的日本刺沙蚕的化学组成 每克干物质总热量约为25千焦耳 6 1千卡 含有氨基酸18种 沙蚕粉比舟山鱼粉对幼鲤的增重效果明显 说明了多毛类是动物性蛋白源的一个新途径 目前 有的虾场养殖沙蚕 以增加效益 我国南方沿海居民 有食沙蚕或以沙蚕制成虾酱的习惯 螺旋虫附着在海藻上 直接影响海藻业的养殖 才女虫能腐蚀贝类 为贝类养殖的敌害 具广盐性的疣吻沙蚕 多齿围沙蚕 常沿江河进入水稻田 啮食稻根 为农田敌害 我国纯淡水沙蚕很少 但多为淡水鱼类的天然饵料 有些海洋种类可作为有机污染 热污染和生态演替的指示生物 寡毛纲多为陆栖种类 水栖种类仅70种左右 陆蚯蚓有疏松土壤 带进空气与雨水 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 既保持了土壤的湿润 又改进了土壤的结构 蚓粪中含氮 磷 钾成分 比一般土壤分别高3 5 7倍 不但能增加有机物质 还能改变化学性质 提高肥力 这些均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提高产量 因而有生物 耕耘机 之称 蚯蚓食性广 食量大 可吞食大量各种有机废物 处理生活及商业垃圾 净化环境 消除公害等作用 还可作监测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蚯蚓本身含有丰富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 有效能量每克约为12千焦耳 可代鱼粉作为家禽和鱼类饲料 日本 美国 加拿大及我国台湾已发展人工养殖 并建成了月产20吨左右的蚯蚓工厂 我国自70年代末也开始有一定规模的人工养殖 为消除城市垃圾 开辟蛋白饲料来源 提高土壤肥力 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种细小的白线蚓能适应不同浓度的盐分 有的国家已设工厂生产 作鲟 鲑幼鱼的饲料 效果很好 此外 蚯蚓还有解热 镇痉 活络 平喘 降压和利尿等作用 中药材的地龙 即为蚯蚓 但蚯蚓能损坏河坝 伤害幼苗与烟草 猪在大量吞食蚯蚓后 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 蚯蚓也是猪肺线虫 簇虫和家禽某些绦虫的中间宿主 水蚯蚓是淡水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淡水鱼类的天然饲料 它们不断吞咽水底泥土与腐殖质 改变底质状况 同时又是水域类型的指示生物 每平方米颤蚓的数目 可作为衡量污染 改善水质的指标生物 水蚯蚓中有与椎实螺 Limnaea 扁卷螺 Planorbis 瓶螺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