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说“木叶”说“木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本文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语言暗示性这一特质的方法归纳法,使学生能够依据既有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通过运用精到的比较,分析问题,阐发了观点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化抽象的理论问题为形象的实感的方法。情感及价值观目标用诗句的优美意蕴来打动学生,创设美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2 / 10信心和自豪感。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进而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本文虽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其内容主要是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进而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个理论问题的。而学生,学过几首诗,但只是局限于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并没有深层挖掘诗句的表达技巧,对语言的微妙处也没有敏感的体察,要他们单凭自己的知识、能力积淀就能把握作品的精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担任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思索、探究,通过比较的方法,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才能很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目标。3 / 10教学媒体设计阐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依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结合本篇课文本身的特点,设计本节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案,以此作为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教学媒体的总体设计的目的和思路如下:1、春风化雨,化抽象为形象,点化于无形。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但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这样,读者也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了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解读这篇文章时,教者也应借助这种“潜在的力量” ,通过多媒体课件,巧妙运用声、色,形,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与无形中点化学生,引导他们含英咀华,于细微处见精神,认真体味“木” 、 “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从而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把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2、创设诗意氛围,使学生情感体验更深,学习兴趣更浓,促进思索、探究。4 / 10通过诗意的语言、精美的画面、以及感染力极强的朗诵,给他们提供近似身临其境的感性的替代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让学生深入观察、认识、理解和思考,真正做到探究式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增大信息量,超越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在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可借助媒体,大量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习法主要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2、师: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 ,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显示:“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5 / 10想像去品读, “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 “落叶”及“黄叶” ,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显示“木叶”二字,问 1:从概念上讲, “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显示) 。问 2:那么,二者在“艺术形象”上一致吗?请思考。(同时显示三幅画面)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请同学们凭着自己的感觉,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确定一下这三幅画与“木叶” “树叶”的对应关系。思考: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引 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6 / 10思,悟: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引 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悟,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 (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显示:木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让学生自己体味,同时借助画面给学生形象的认识。 )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显示)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木”暗示了“落叶”呢?7 / 10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 “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 、 “落叶” 、 “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 。 (显示)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显示)体会一下。(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显示)8 / 10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显示)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 ”,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显示)(四)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师: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显示)9 / 10思考 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 “梅” “柳” “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显示一剪梅相见欢两首词及其画面)讨论,结论:望月怀远(显示)思考 2: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 (学生列举后,播放山园小梅的 flash 动画,并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讨论,结论:高贵,圣洁,坚贞。 (显示)师: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房产交易居间与保险代理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酒厂直销合同范本
- 2025版多条款多场景跨境专利技术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交通设施建设项目中介居间服务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化学原料药生产安全与应急处理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植物防脱洗发液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二零二五年KTV音响设备升级及装修施工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劳务用工管理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煤炭产业投资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生态园林假山制作与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年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软件开发项目进展汇报
- 六安市辅警真题2024
- 2025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贵州安立航空材料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6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摄影提成管理办法
-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 2025
- 2025广东南粤银行资金运营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磷石膏砌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现场调试合同协议书模板
- 钢结构门头专项施工方案
- 诚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