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系底界粘土岩性对提高开采上限影响分析_第1页
第四系底界粘土岩性对提高开采上限影响分析_第2页
第四系底界粘土岩性对提高开采上限影响分析_第3页
第四系底界粘土岩性对提高开采上限影响分析_第4页
第四系底界粘土岩性对提高开采上限影响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系底界粘土岩性对提高开采上第四系底界粘土岩性对提高开采上 限影响分析限影响分析 1 概况概况 淄博矿业集团公司在济 宁 北矿区建成投产的许可厂 贷庄 葛亭煤矿 现在全部开采下二迭统山西组 3 3 上或 3 下 层煤 在矿井不同范围内 3 煤层与四系底界间距较小 局部 更有煤层露头直接伏于第四系之下 开采过程中 采煤工作面 的导水裂隙带可达第四系之中 受到第四系水的威胁 在 建 井地质报告 中 上级批复的基岩防水保护煤柱为 60m 按此 要求进行 防水煤柱总压覆资源里将达 3716 5 万 t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提高经 济效益 自 1998 年开始 各矿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 主要针对 第四系底界粘土层进行补充勘探 利用第四系底界粘土层与基 岩共同作用作为防水煤岩柱 开展了提高开采上限研究工作 1 1 第四系沉积特点 济 宁 北矿区属于济宁煤田 第四系属冲积河 湖相沉 积地层 与基岩呈不整合接触 其特点 一是厚度大 存度变 化也大 在许厂 岱庄 葛亭井范围内 从 127 1 282 74m 二 是含隔水层大多相间沉积 三是第四系沉积所处的冲积 洪积 扇部位不同而富水性各有差异 济宁煤田处于泗河冲积 洪积 扇前沿 第四系总厚度加厚 但砂层粒度较细 含水层变少而 隔水层增多 第四系下组砂砾层含水性弱到等 砂砾层下有较 稳定的厚层含水性弱到中等 砂砾层下有较稳定的厚层状粘土 砂质粘土及石膏粘土 隔离砂砾层与基岩接触 使之与基岩含 水层联系不密切 1 2 第四系地质水文特征 按照富水性 沉积特征及岩性组合不同 第四系可划分上 中下 3 组 1 上组 厚度 58 9 173 9m 平均 98 06m 岩性以暗 黄色砂质粘土及中 细粒砂为主 含砂量达 42 49 5 透水 性好 单位涌水量仍在 2 29 10 33l g m 渗透系数最大可以达 到 30 165m d 本组为富水性强的孔隙含水层 2 中组 厚度 24 5 125 1m 平均 68 03m 岩性以褐色 粘土及粘土质砂为主 粘土层隔水性能良好 钻孔由于长期风 化 含粘土量高达 25 透水性也变弱 本组为相对隔水层 3 下组 厚度 25 1 92 5m 平均 58 95m 又可分为上 下两段 上段 厚度 7 5 50 5m 平均 27 05m 岩性主要为灰 白色粘土长石 石英砂砾岩 夹灰绿 灰白粘土 粘土质砂砾 岩层占本段厚度的 72 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砂层 单位涌水量 在 0 43 0 848l s m 渗透透系数在 1 0011 4 0514m d 属中等 含水层 下段 厚度 1 4 63 27m 平均 28 91m 岩性主要以灰 绿 灰白杂色粘土岩为主 偶含固结较好的粘土质砂砾岩 底 部普遍分布石膏粘土岩 粘土层占未段的 90 厚度大且分布 连续 粘土层与砂质粘土的塑料性指数为 17 7 31 8 单位涌水 量在 0 000878 0 0139l s m 渗透系数在 0 03125 0 723m d 是良好的隔水层 下段 厚度 1 4 63 27m 平均 28 91m 岩性 主要以灰绿 灰白杂色粘土岩为主 偶含固结较好的粘土质砂 砾岩 底部普遍分布石膏粘土岩 粘土层占本段的 90 厚度 大且分布连续 粘土层与砂质粘土的塑性指数为 17 7 31 8 单 位涌出量在 0 000878 0 01319l s m 渗透系数在 0 03125 0 723m d 是良好的隔水层 2 研究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目的和要求研究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目的和要求 提高开采上限的关键在于研究分析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厚 度 分布状况 物理力学性质 间隔沉积特征等 从而进一步 研究新生界冲积层水透入矿井的条件 途径 与基岩含水层水 力联系和制约因素 2 1 粘土层的厚度 第四系底界粘土层厚度大小 直接决定了开采上限提高的 程度 虽然不同的煤层开采厚度 不同工艺对其有不同的要求 但只要裂隙带高度发育进入第四系时 必须按规范要求 查明 其底界面起伏状态 厚度变化规律 做出等厚线图和底界面等 高线图 2 2 粘土层的分布 在第四系沉积过程中 粘土层在层面或立面上 受各种因 素影响 有可能出现砂层的 透镜体 或 天窗 如果砂层的 透 镜体 含水 又直接伏于基岩之上且相互之间又能连通 则对提 高开采上限是不利的因素 如果砂层的 透镜体 相对独立 含 水性极弱底部 还有粘土层间隔 则对提高开采上限不会造成 大的影响 2 3 粘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岩性组份决定了基塑性指数 膨胀率 及压缩性 塑性指数 膨胀率及压缩性又决定了粘土层抗采动 能力和再生隔水能力 因此 应对粘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取 样分析 2 4 粘土层与砂层间隔沉积条件 在第四系底界层中 要分析是以粘土为主 夹有不同厚度 砂层 还是以砂层为主 夹有不同厚度粘土层 同时 分析砂 层的含水性如何 以便确定开采上限是防水煤柱为主 带是以 防砂或防塌煤柱为主 另外 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及其补给条 件也应该一并考虑 虽然 3 煤顶板含水层以静储量为主 经过 一段时间释放对工作面的影响大大减弱 但应分析有无受第四 系含水层补给的途径和条件 3 分析研究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手段和方法分析研究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手段和方法 为了达到相述目的和要求 必须通过综合措施来实现 在 实际生产过程中 我们结合原来已有的地质资料 再通过井上 下钻孔许工 抽水实验 二维地震非线性反演 二维三分量 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等 查明了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特性和分布 规律 3 1 地面钻探水文补充勘探 以往的矿井勘探钻孔对现分阶段水文分析而言 密度相对 较小 在实际开采试验过程中 许厂 葛亭两矿又在地面专门 施工了 6 个钻孔 钻进工程量达 1592 77m 先后单孔 群孔抽 水 12 次 补勘以后 基本查明了钻孔控制区域的第四系底界粘 土层的厚度 含砂情况及砂层含水情况 许厂煤矿第四系底界 粘土层最度在 2 77 34 22m 而粘土层较薄的区域 基岩的厚度 又相对较厚 砂层含水层通过 8 次抽水 其单位涌水量为 0 002317 0 002626l s m 属弱含水层 葛亭煤矿第四系底界粘 土层厚度在 42 55m 砂层含水层经过 4 次抽水 单位涌水量一 般在 0 002158 0 002636l s m 也属弱含水层 该巨厚粘土层 为葛亭煤矿提到防塌煤柱创造了条件 3 2 井下钻孔补充勘探 在这 3 个矿所有涉及提高开采上限的工作面中 均在井下 布置了不同数量的仰上孔 以探明基岩的厚度 含中性 第四 系底界粘土层的厚度 含砂情况等 总共施工了 43 个孔 总进 尺达 2453m 总体达到了 200m 200m 钻孔网度 摸清了第四系 底界面的起伏状态 基岩的厚度变化规律 3 3 非线性二维地震反演 第四系底界多为砂 粘土相同沉积的地质结构 由于两者 密度与速度的差异波阻抗则不同 其分界面上能形成反射波 非线性反演的目的是控制井间地层地质构造几何形态的细微变 化 利用测井资料 通过小波奇数 时频 神经元和分形分析 对非线性地震演参数进行非线性标定 结合岩层地震剖面特征 求出物性参数分布信息 许厂煤矿委托山东物探队 通过对 6 条地质剖面 结合 21 条地震测线 1711 个物理点 对控制区 域的速度 密度 波阻抗进行了 3 种剖面反演 从面上解释了 4 工作面区域的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分布沉积规律 厚度变化 规律 3 4 二维三分量地震补勘 葛亭煤矿在牵扯提高开采上限的首采区曾经做过三维地震 通过三维地震对浅表土层的高保真处理 提高信噪比 初步确 定了第四系底界粘土层是连续分布的 但为了实现对粘土层的 精细解释和粘土层内的富水性定性解释 又进行了二维三分量 地震勘探工作 完成 4 条溅线 266 个物理点 综合查明了第 四系底界粘土层未见 天窗 现象 厚度在 42 55m 整体形态为 一马鞍型 粘土层内富水性较弱 3 5 粘土层物理力学鉴定 为了掌握第四系底界粘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在地面钻孔 施工过程中 对底界粘土层先后取了 16 个岩芯进行送鉴 对密 度 孔隙比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凝聚力 膨 胀率等 10 几项指标进行了鉴定 总体主伙底界粘土层属半固结 膨胀饱和粘土 液性指数及膨胀率大 有良好的隔水性和再生 性 4 实施效果实施效果 利用上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