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食用菌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食用菌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食用菌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食用菌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 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现状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内容提要 一 食用菌栽培现状二 常见食用菌种类三 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四 菌渣利用技术 一 食用菌栽培现状 1 什么是食用菌 食用菌是能形成大型肉质 平菇 香菇 双孢蘑菇 或胶质子实体 银耳 木耳 或菌核类组织 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 灵芝 猴头 冬虫夏草 的一类大型真菌 一 食用菌栽培现状 一 食用菌栽培现状 2 食用菌种类 食用菌种类 珍稀菇类 真姬菇 姬松茸 杏鲍菇 阿魏蘑 白灵菇 茶新菇 杨树菇等 3 主产区与产量 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截止2011年我国的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2574 74万吨 产值1543 24亿元 产量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70 以上 我国主产省有山东 黑龙江 河南 福建 江苏 河北 年产量均在200万吨以上 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省有11个 产量居世界第一 平菇 双孢蘑菇 4 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是真正的食用菌生产大国 4 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 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年总产量约700万吨 我国双孢蘑菇我国出口比例最大 出口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1 3 4 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香菇也是我国农产品中比较占有生产优势 市场优势 科技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的产品 2011年总产量501 79万吨 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20 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香菇生产国 也是全球最大香菇出口国 出口比例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3 7 4 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平菇是我国栽培数量最大 产业人员最多 食用人群最广的食用菌种类 2011年年产量563 34万吨 占到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22 4 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黑木耳是我国栽培量较大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2011年年产量346 06万吨 占到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13 近几年产量以每年25 的速度递增 4 我国食用菌主栽种类 金针菇是我国工厂化栽培中应用较多的种类 2011年年产量249 26万吨 占到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9 69 5 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一是蛋白质含量丰富 据科学研究证明 大部分新鲜食用菌粗蛋白的含量平均为3 22 相当于蔬菜的2倍多 一般水果的近10倍 二是必需氨基酸齐全 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全部具备 满足需求 三是脂肪含量低 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防止肥胖 四是维生素 矿物质及纤维素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需要的必需物质满足健康需要 五是碳水化合物 一般占干重的60 左右 可提供人体需要的多种糖类 如单糖 双糖 多糖 氨基糖 糖醇等 营养价值 一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 抗癌 食用菌中的真菌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如香菇多糖 灵芝多糖等 对癌细胞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是缓解亚健康状态 提高健康水平 二十一世纪保健品 高蛋白 低脂肪 富含氨基酸 微量元素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最科学的饮食 三是食疗作用 食用菌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 多糖和生物活性物质 对心脏病 风湿病 胃肠炎 消化不良 恶性贫血 神经炎 糖尿病及放射线引起的病症都有不同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如香菇中维生素D原 防佝偻病 黑木耳有润肺作用 是纺织和理发工人的保健食品 矿物质中低钠高钾特点适宜高血压和痛风人群 香菇多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治疗效果 药用价值 5 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6 我国食用菌栽培模式 其中工厂化栽培模式在世界属前列 我国目前多以规模化和农业化栽培模式为主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食用菌生产模式大约占99 双孢蘑菇 该品种为世界第一大菇类 是世界性的食用菌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 并且 由于我国产品价位较低 市场竞争力较强 因此 在国际市场上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发达国家多采用工厂化生产 国内单家独户作坊式生产 产量一般在10 30公斤 左右 二 常见食用菌简介 日光温室生产现场 地窖栽培双孢菇 二 常见食用菌简介 褐蘑菇 又称变褐蘑菇 褐鳞蘑菇 因白色双孢蘑菇上有褐色鳞片而得名 国外栽培较多 味浓 我国主产河北省张家口 野生 栽培 香菇 香菇与双孢蘑菇相同 也是世界性的食用菌 该品种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菇类 价格也是畅销不衰 但是由于香菇生产所用原料为锯末 且生产周期较长 在我省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陇南 天水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有一定面积 常见食用菌简介 我国常见食用菌 我国常见食用菌 香菇 我国常见食用菌 平菇Pleurotusostreatus 我国常见食用菌 榆黄蘑Pleurotuscitrinopileatus 金顶侧耳 鸡腿菇 我国常见食用菌 毛头鬼伞Coprinuscomatus 鸡腿菇 白灵菇 杏鲍菇 杏鲍菇也是近几年新驯化种植成功的珍稀食用菌种类 由于口感极佳 易储藏 备受消费者青睐 一般生物转化率70 100 左右 目前国际市场货紧价扬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常见食用菌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 我国常见食用菌 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 质脆有韧性 较黑木耳产量高 易栽培 日本和东南亚地区食用多 主产地 日本 菲律宾 泰国和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区 我国常见食用菌 木耳 木屑 棉籽壳 玉米芯等均可栽培 出菇温度 15 28 C 我国常见食用菌 草菇草菇是高温菇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5 C 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8 30 C 草菇的主产区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温带地区可进行季节性栽培 通过控制温度各地都可周年生产 我国常见食用菌 我国常见食用菌 我国常见食用菌 姬松茸 灰树花 我国常见食用菌 我国常见食用菌 杨树菇 我国常见食用菌 短裙竹荪 我国常见食用菌 灵芝Ganodermalucidum 我国常见食用菌 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 我国常见食用菌 蛹虫草 我国常见食用菌 猪苓 5个方面 技术与资金 环境条件 三 食用菌栽培技术 种植食用菌需要的基本条件 1 平菇栽培技术 两个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 菌丝体生长阶段是营养生长阶段 菌丝体是由大量菌丝组成 菌丝体伸展在培养料中 靠不断吸收水分和养分来供给菌丝生长发育 当菌丝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并达到生理成熟 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产生子实体 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即子实体生长阶段 生长发育的阶段 1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工艺流程 1 平菇栽培技术 1 平菇栽培技术 棉籽壳91 麸皮5 过磷酸钙1 石灰2 石膏粉1 料水比约为1 1 3 1 5 玉米芯86 麸皮10 过磷酸钙1 石灰2 石膏粉1 料水比约为1 1 3 1 5 玉米芯35 棉籽壳51 麸皮10 石灰2 石膏1 料水比约为1 1 3 1 5 栽培料要求新鲜 无霉烂 无变质 玉米芯应先粉碎成黄豆粒大小的颗粒 拌料前先在晴天太阳光下将原料暴晒2 3天 培养料配置 1 平菇栽培技术 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取各物质 先将主料 棉籽壳或玉米芯 与麸皮 石膏粉充分干料混匀 然后将过磷酸钙 石灰等溶于水中以水溶液的形式加入料中 料水比约为1 1 3 1 5 原料要充分搅拌均匀 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出1 2滴水为宜 堆闷2小时后即可装袋 拌料 1 平菇栽培技术 栽培袋选用23厘米 45厘米 0 03厘米规格的低压聚乙烯袋或聚丙烯塑料筒袋 装袋可用手装 也可用装袋机填装 装好的料袋要求松紧适中 手捏袋有弹性 两头扎紧不透气 装袋 1 平菇栽培技术 装袋后要及时灭菌防治原料酸化 灭菌时间常压灭菌在95 100 温度下灭菌16 18小时以上 高压灭菌在125 温度下灭菌3 5 4小时 灭菌 1 平菇栽培技术 接种前 先将接种室清扫干净 然后用每立方米10毫升甲醛加5克高锰酸钾反应薰蒸 密闭门窗24小时 次日打开门窗 待气味散尽后 将灭菌后的栽培袋和接种用的一切用具 包括菌种 火柴 镊子 酒精灯 75 的酒精棉球等 放入接种室 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密闭消毒 用量减半 接种室消毒 1 平菇栽培技术 当袋温降到30 以下时 接无菌操作要求两头接种 每500克菌种接种15 20袋 接种后的袋口不要扎的太紧 接种 1 平菇栽培技术 接种好的栽培袋摆放在培养室床架或者培养室地面上 若温度和光照条件适宜 也可直接摆放在室外棚室内培养 以减少菌袋的搬动 避光培养 控制培养室温度20 23 空气相对湿度70 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 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发菌管理 1 平菇栽培技术 同时 每周翻堆一次 查看菌丝生长状况 检查菌袋有无杂菌污染 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菌袋 应及时拣出和除治 大约25 30天菌丝即可长满裁培袋 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发菌管理 1 平菇栽培技术 催菇及幼菇形成 当菌袋摆放到出菇场地后 降低出菇室温度到12 18 拉大昼夜温差8 10 同时 每天向出菇室空间喷雾状水2 3次 增加湿度 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 以上 白天揭开部分草帘或布帘 增加光线 使出菇场地保持较强的散射光 促使出菇 出菇管理 1 平菇栽培技术 约7 10天 当菌盖充分展开 菌盖颜色由深转浅 边缘尚未出现波状 下凹部分开始出现白色绒毛 且未散发孢子时及时采收 采收时无论大小整朵菇1次采完 切不可采大留小 采收 1 平菇栽培技术 第一潮菇采收后 清除料面老化菌丝和幼菇 死菇 再将袋口合拢 养菌7 10天后可出第二潮菇 二潮菇后 由于培养料湿度过小不能自然出菇 可给菌袋补水 重新摆放 出下一潮菇 一般 平菇一次栽培可采收4 5潮菇 出菇期3 4个月 采后管理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发菌期 菌丝不萌发原因 1 培养料含水量过多 菌丝缺养 2 培养料石灰添加量不当 pH值不适宜 3 温度过高引起烧菌或发菌温度过低 4 发酵操作不严格 培养料杂菌基数多 5 菌种老化 生活力差 6 培养料装袋过紧或过松 7 接种量过少 菌丝负担过重 8 操作不当 菌丝受伤 9 虫害或药害等 对策 1 选用优良对路品种 2 选择菌丝生长健壮 浓密 生长快 菌龄适宜的菌种 3 严把配料 拌料 消毒 装袋 接种关 4 掌握好适宜的温 湿度等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发菌期 菌丝萎缩或生长细弱原因 1 栽培种存放过久 丧失活力或存放过程中水分蒸发过多 造成菌种干枯 2 菌种存放过程中室内或菌种湿度过大 已长出子实体 消耗了菌种的营养 降低了活力 3 培养料过干或过湿 过湿通气不良 抑制菌种呼吸导致菌丝萎缩 4 培养料温度超过30 以上将菌丝烧死 5 使用尿素过量等 对策 1 菌种长满后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个月 2 菌种接种后应保持适宜的温 湿度 3 配制培养料化肥使用量要适宜等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发菌期 菌丝吃料慢原因 1 装袋过紧或过松 料中氧气不足 2 发菌过程中有害气体或培养料酸碱度不当 3 高温烧菌或通风不良 4 菌种质量差 营养消耗过度等 对策 1 使用高质量菌种 2 料过紧要适当扎孔通气 料过松要适当拍实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发菌期 霉菌污染原因 1 原料霉变 使用前未经处理 2 配方不合理 培养料偏酸 3 菌种老化 抗杂菌能力降低 4 用了被杂菌污染的菌种 5 拌料的水不干净 杂菌含量高 6 最重要的原因是培养料含水量大 发生厌氧发酵 7 气温过高等 对策 1 选择新鲜干净 没有霉变的原料 使用前灭菌处理 2 选择优质抗杂菌能力强良种 3 对菇房的室内室外及菇场要彻底消毒灭菌 4 使用洁净水拌料 培养料含水量要适中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发菌期重点抓好的几个技术环节 1 根据栽培季节 环境条件 选用优良品种 2 选择高质量的菌种 主要标准是颜色洁白一致 粗壮密集 菌丝生长均匀整齐 无杂菌感染 菌龄适宜 3 培养料新鲜 无污染 配方配比合理 营养丰富 pH值适宜 消毒灭菌彻底 4 严格配料 拌料 消毒 装袋 接种等各个操作环节 5 掌握好发菌室适宜的温 湿度 保证质量较高的发菌期 为高产打好基础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菌丝长满后长期不出菇 不形成菇蕾 1 菌丝发好后 气温或高或低 影响菇蕾形成 对策是调节好菇棚温度 2 播种后 培养料压得过实 造成板结通气不良 对策是根据气温变化调节堆积层数 最多不超过6层 3 当菌丝发好后 要给予8 10 的冷热温差刺激 4 菇棚要采取遮阴措施 避免阳光直射 5 调节好培养料碳氮比例 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 1为好 6 表面形成菌膜 水渗不进去 因此迟迟不出菇 要破除菌膜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菇丝未发透即零星出菇菇体小 长不大即枯死揭膜过早 菌丝未发透 所出的菇多为老化菌种形成 应再覆盖薄膜 让菌丝发透再揭膜 出菇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小菇大批死亡原因 1 用水过多 造成通风不良 引起小菇死亡 2 栽培袋严重失水 3 菇体很小时喷施高浓度营养液导致菇体死亡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菇盖生长缓慢 薄而弱小 菌柄粗长 萎缩干枯卷边原因 空气中相对湿度低及通风不良 措施 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 左右 并注意改善通风条件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菇柄细长 色白肉薄原因 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得不到光线照射和通风不良 处理措施 适当增加散射光 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柄粗 菌盖薄小 发育迟缓原因 1 通风不良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氧气不足 2 菇体内养分失去平衡 3 湿度过小 温度过高 措施 温度保持在10 20 最佳15 18 适当增加通风次数 喷水时要做到细 少 勤喷 尽量避免直接向菇体喷水 防止急水喷坏菇体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蓝色菇原因 菇棚内生煤火 燃烧木柴增温 造成平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毒 刺激菇体内成分改变 产生变色反应 措施 改用日光或电热线增温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瘤盖菇原因 瘤盖菇的菌盖表面表现出瘤状或颗粒状突起 主要由于菇体发育时长时间温度过低 4 6 菌盖内外细胞伸长失调而成 措施 根据不同品种对温度的需要 适当加温 保温 保持适宜的温度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鳞片或空心菇原因 菇房内空气湿度低 使子实体生长缓慢造成 措施 子实体生长期将空气湿度调控在85 95 平菇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出菇期 黄色菇原因 受直射光照射所致 严重的会使子实体表面硬化 品质变差 处理措施 应避免直射光照射菇体 增强菇房保温性能 香菇是世界上第二大菇类 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 近年来 在我省面积也比较大 陇南 天水林区资源丰富 面积较大 省内其余地区浙江农户租棚栽培 香菇 2 香菇栽培技术 2 香菇栽培技术 2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栽培工艺流程 2 香菇栽培技术 2 香菇栽培技术 阔叶树木屑83 麸皮15 石膏粉1 蔗糖1 水适量 阔叶树木屑78 棉籽壳20 石膏粉1 蔗糖1 水适量阔叶树木屑40 棉籽壳20 玉米芯16 2 麸皮20 石膏粉2 过磷酸钙0 5 尿素0 3 糖1 水适量 拌料 2 香菇栽培技术 栽培袋宜选择一头开口的幅宽14 17厘米 筒长50 55厘米 壁厚0 04 0 05厘米的高压聚丙烯塑料筒 高压灭菌 和壁厚0 05 0 06厘米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筒 常压灭菌 装袋可用手装 也可用装袋机填装 装好的料袋要求袋口要扎严扎紧 料要均匀 紧实 装料最好在6小时内完成 否则料会变酸变臭 装袋 2 香菇栽培技术 灭菌 接种 接种室消毒 菌丝培养 不同 香菇多采用侧面打穴接种 一般一个料袋接5穴 一侧3穴 另一侧2穴 胶布封口 菌袋接好后 搬入培养室按 井 字形码起 接种穴朝侧面排放进行发菌管理 同平菇栽培相关要求 2 香菇栽培技术 作用 菌棒转色是香菇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转色适宜 菌棒出菇早 产量高 质量好 同时 褐色菌膜对菌柱有保护作用 具有调温保湿 隔热 抗杂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