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实验中学2013届初中毕业班总复习提纲文言文部分 七(上)论语六则(背诵篇目)子曰:“学【学习】而时【时常,常常】习【温习,复习】 之【它,指代所学的知识】,不亦说【“说”通“悦”高兴,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知道,了解】 而【表示转折】不愠【怨恨,心里不满】,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温习,复习】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而知【理解,领会】新,可以【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师矣。”子曰:“学而【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危险,这里指学业陷入困境】。”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即“以何”,凭什么】谓之【他,指孔文子】文也?”子曰:“敏【敏捷,聪明】 而【表示顺接】好学,不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认为可耻】下问,是以【即“是以”,因此】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暗暗地记住它。默:暗暗,私下。而:表示修饰。识:记住】,学而【表示顺接】不厌【满足】,诲【教导,诱导】人不倦【疲倦,厌倦】,何有于【对于】我哉?”子曰:“三【虚指,这里指数量少】人行,必有我师焉【“于之”,在他们(里面)】:择其善者而【表示顺接】 从【采纳,听从,这里指学习】之,其【他们,他们的】不善者而改之。”1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论语是 儒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其弟子、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孟子 大学 中庸 并称“四书”。 诗 、 书 、 易 、 礼 、 春秋 并称“五经”。2语句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把它当作耻辱的事,因此被称做“文”。(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他们不好的加以改正。3按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1)关于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关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4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其中的五个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5有同学说,自己弄不懂得东西就要虚心去问老师和同学,这叫“不耻下问”,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略,回答主要就对“不耻下问”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方面和所遇情况的矛盾方面回答。 6下面这句话与文中哪句话意思接近?请写出来,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人不知而不愠 启示略 7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观点相似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相同观点的句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上述内容涉及许多人生道理:修养、为官之道、金钱观、理想、艺术、自然等。请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理解与体会。答案略 期 行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这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抛弃】而【表示顺接】去。”元方曰:“君【古代尊称对方,您】与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感到惭愧】,下车引【牵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是 南朝宋(朝代)的 刘义庆 。2翻译句子(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午已过朋友没到,太丘就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来。(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别人约好一块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家的大门,连头也不回。3根据文中叙述的内容,谈谈你对陈元方言行的看法。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4根据文中叙述的内容分析,“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元方入门不顾”的用意又是什么?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应该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要诚恳的向元方赔礼道歉 。“元方入门不顾”的用意是表达自己对父亲友人无礼的强烈不满,不接受对方的道歉。6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失礼?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元方确实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信是立世之本,不守信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的,我们应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附属,隶属】耕。仲永生五年,未尝【曾经】识书具,忽啼求【索要】之【它,指代书写工具】。父异【感到惊异】焉【代词,指代仲永哭着索要书写工具这件事】,借旁近与【给】之【他,代仲永】,即书【写】诗四句,并自为【作,这里是“题写”的意思】其名。其诗以【把】养父母、收族为意【内容,主题】,传一【全】乡秀才观之【它,指诗】。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写好】,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看,观赏】者。邑人奇【对感到惊奇】之,稍稍【纷纷】宾客【把作为宾客】其父,或【有的人】 以【用】钱币乞【求,索要】之。父利【以为利,认为有利】其然也,日【每天】扳【牵,拉】仲永环谒【四处拜访】于【到】邑人,不使学。余闻之【它,代这件事】也久。明道中,从【跟随,跟从】先人还家,于【在】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相当,符合】前时之【的】闻【好名声】。又七年,还自【从】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消失的样子】众人矣。”1本文作者是 王安石 , (北)宋 代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2. 翻译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仲永写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好名声相称。(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大人)这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神童方仲永因为其父贪图利益把他当做赚钱工具,不让他学习,以致才能逐步衰退,最后沦为平庸之辈。4“世隶耕”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了仲永的家世,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5“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自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父异焉”是应为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邑人奇之”一方面是因为仲永没学习就能“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另一方面又因为“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仲永由天资过人变成“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其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7从全文看,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才思平庸,“泯然众人矣”。8. 文章先写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写他“泯然众人”,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的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令人惋惜、警醒,并能突出文章的中心。9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10. 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三 峡(背诵篇目)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一点也没有】阙【“阙”通“缺”,中断,空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不见曦【太阳】月。至于夏水襄【涨上,漫上】陵,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阻绝【阻隔,断绝】。或【有时】王命急宣【发布,传达】,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快马】御风,不以【认为】疾【速度快】也。春冬之时,则素【白色】湍【急流的水】绿潭【深水】,回清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荡】其间,清荣峻茂,良【确实】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连缀,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回音】,哀转久绝【断绝,停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三峡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巫峡 、瞿塘峡、西陵峡 。2、翻译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江陵。它们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驭着风,也没有觉得它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在春冬两季,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百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3填空。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秋天景色的特点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的声音特点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文章采用了多种表现方法。从正面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加以衬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属于生动写实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于形象夸张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本文在写作上,按照景物是先写 山 ,后写 水 ;按照季节分,作者先写 夏季 ,再写春冬 ,最后写 秋 。“清荣峻茂”四字状物,如果说“清”字状水,“荣”字状柏树,那么“峻”和“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旅游产业三方借款协议范本
- 2025年高速公路冲孔桩加固工程劳务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娱乐合伙人合同范本标准
- 2025年专用发电机组买卖及电力工程设计合同
- 2025年度范文定制化服务与版权保护介绍费合同
- 2025版通信器材智能电网设备供应合同
- 2025版石油化工产品营销代理及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地产开发商短期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大理石石材进出口代理协议范本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升级变更协议书
- 2025版电子购销合同模板
- 护理中医小讲课课件
- 2025年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动词教学课件
- 盐雾测试报告
- 外科学教案-腹外疝
- 寺院电路改造方案(3篇)
- 监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NBT 11551-2024 煤矿巷道TBM法施工及验收标准
- 生产环境条件管理制度
- 试用期员工绩效考核表新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