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的起源与历史_第1页
酱的起源与历史_第2页
酱的起源与历史_第3页
酱的起源与历史_第4页
酱的起源与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酱的起源与历史酱的起源与历史 酱的起源 酱的起源 酱的历史 1 先秦时期是记载酱的开始 酱主要记载在 周礼 论语 等书中 从这些古籍中可以知晓酱在当时是 一种比较奢侈的调味品 不是一般寻常百姓能够享用的 食酱者大多是天子 王公贵 族等上层人物 周礼 膳夫 凡王之馈 食用六谷 膳用六牲 饮用六清 羞用二十品 珍用 八物 酱用百有二十瓮 吃烧鸡时用醢酱 烧鱼放入鱼子酱 烧甲鱼时用醢酱 吃干 肉片配用蚁卵酱 周礼 膳夫 2 西汉 出现了豆酱 即以大豆为原料制作的酱 据1972年在湖南长沙挖掘的马王堆一号汗墓随葬品中发现 我国豆酱的生产发展 可以说是在西汉的文景之治时期的公元前158年 西汉史游 急就篇 有 芜荑盐豉 醯酢酱 把 酱 与其它调味品并列 可见酱的重要性 颜师古注曰 酱 以豆合面而 为之也 此处的酱就是豆酱 它是从先秦时期的酱演变而来的新品种 3 东汉的王充 论衡 中亦有 作豆酱 之事 东汉崔 无宝盖头底下是这个字 的 四民月令 说 正月可作 清酱 上旬炒 豆 中旬煮之 以碎豆作末都可以作鱼酱 肉酱 清酱 开烛宝典 注解中说 末都 乃酱名也 其中的 清酱 或许就是后世所称之的 酱油 也可能是稀豆酱 在我国北方某些地区还把酱油称为清酱 在这一时期出现一种重要的调味酱 枸酱 又蒟酱 为蜀地名产 用蒟叶及蒟实制成 味辛香 曾行销南越 夜郎 4 北魏时代 酱的生产和制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北魏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撰写了一部农业科学典籍 齐民要术 该书写于5 33年 544年间 内容十分广泛 序中写道 起自农耕 终于醯醢 讲酱 醋 盐豉的就 有六篇 其中 作酱法 一章 专门论述了各种酱的制法 除了豆酱之外 还有作肉酱 法两种 作鱼酱法五种 以及作虾酱法 作麦酱法 作榆子酱法 作生月延法等 其 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 齐民要术 中出现了 酱清 一词 即酱缸中上层澄清一层液 体 即酱油 5 唐代 酱的制作工艺比北朝时又有了进步 有了一次制成的 酱黄 的方法 将其晒干后 随时都可作酱 这种方法知道今天 家庭作酱时 还基本采用 不仅民间在作酱 宫廷也在作酱 新唐书 百官志 记载唐代宫廷中设有 掌醯 署 专门负责 供醢醯之物 其中 主醢 十人 醢匠 二十三人 酢匠 十二人 豉 匠 十二人 菹醯匠 八人 从这一人员编制情况可以看出 酱在唐代宫廷中的生产规 模不小 在饮食调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唐人柳王比在其家戒中说 孝悌忠信乃食之醢酱 岂可一日无哉 渊鉴类 函 说明了当时酱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 而且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 调味品 孟冼在其 食疗本草 酱 中说 酱 主火毒 杀百药 发小儿无辜 小麦酱不 如豆酱 又 榆仁亦辛美 杀诸虫 利大 小便 心腹恶气 不宜多食 又芜荑酱 功夫强于榆仁酱 多食落发 酱不仅是调味品 而且具有药用价值 酱性寒 能解药 物及蛇 虫 蜂毒等 还有除热解烦 杀百伤及热汤火毒之功效 对汤烫火伤 手指 肿痛 毒虫 蜂蛰伤等都有一定疗效 6 酱经历了先秦时期到唐宋时期这漫长的时间 其制作技术已经非常先进 在此基础 上 元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酱及其具体的制作方法 小豆酱法 仙酱方 糯米酱方 急就酱 芝麻酱 造甜酱 造酒酱 造麸酱 乌梅酱 蚕豆酱 米酱法 做清酱法 辣椒酱 果仁酱等 随着酱的品种不断增加 酱不仅作为一般的佐食调料 而且开始广泛用于制作各 种菜肴 酱切肉 酱烧肉 酱肚 酱桶鸭 酱瓜 鱼酱法 酱腹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