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第一讲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背景与影响 马克思的 手稿 是他的一部未完成的读书笔记 写于1844年4月 8月 又称 巴黎手稿 马克思生前未发表 1 发现与发表1927年 苏联学术界为了编纂马恩文集 从压藏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库的马克思恩格斯遗稿中发现了它 手稿 第一次以德文原文全文发表是在1932年 当年有两个版本 莫斯科 苏联马克思 恩格斯研究院编 收入德文版 马恩全集 第三卷 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迈耶尔 朗茨胡特编 收入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的早期著作 第1卷 虽然后一版本时间上稍早一些 但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是前一个版本 2 所谓 两个马克思 自发表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苏联学界认为 手稿 是 青年马克思 早期著作 而 晚年马克思 才是真正的马克思 手稿 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 不成系统的残篇断简 甚至是一部残留着黑格尔 费尔巴哈 庞杂思想 的 大杂烩 与之相反 手稿 在西方引起轰动 当年就有100多篇论述文章发表 西方学界盛赞 青年马克思 是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是 真正的马克思 手稿 堪称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启示录 3 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 随着研究的深入 两个马克思 的说法逐渐站不住脚了 50年代之后 大多数西方学者改变了贬低否定马克思后期著作来论证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办法 改用抹煞手稿同后期著作区别的办法 强调 青年马克思 同晚年马克思的思想是统一的 统一于人道主义 当然至今仍有一些西方学者不承认手稿是成熟著作 甚至不承认是马克思主义著作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对 手稿 的认识也不是以前那样简单了 但大多数学者也转向 统一 的方向 即不认为 两个马克思 而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与晚期著作是统一的 但如何统一 统一于何处 认识尚有分歧 我国学术界对 手稿 的研究50年代何敬思的译本70年代末随着思想解放运动 正本清源 掀起 手稿热 先后有刘丕坤译本 中央编译局译本 朱光潜译本 美学四大家的各自解读 一 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哲学人类学 的角度重审 劳动创造了美 的命题 1 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 历史上的各家美学都有其哲学基础 物质 是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点 精神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点 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学说的合理内核 克服了两种片面性并作出辩证综合 他们紧紧抓住联系着 物质 与 精神 的中介环节 社会实践 以此为理论基点提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要解答一系列问题 则要先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 出发点 说起 手稿 同另几篇著作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 出发点 若干年前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这句话曾引起风波 比较 存在决定意识 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者的不同 只讲客体性原则是旧唯物主义 而主体性与客体性辩证统一的原则是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是在批判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其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的 1845年春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开头就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 现实 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 和唯物主义相反 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 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选集 1卷p 54 教材p 24 马克思有两位 老师 黑格尔 唯心主义最高代表 立足于 精神 意识 费尔巴哈 旧唯物主义最高代表 立足于 物质 马克思的伟大在于 他独具慧眼地看到人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类特殊物质 并找到了主体 人 与客体 世界 统一根本途径 实践活动 马克思选取了新的哲学起点 他抓住了能够联结 物质 精神 这两项的中介环节 实践 实践恰恰是主体 人 的 而且只能是由人类从事 并且只能是为了人的活动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一般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 而应当说它是实践本体论 是主体 人 的活动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点 出发点 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 实践的唯物主义 2 命题的切入角度 批判异化劳动马克思并不是从 历史发生学 角度提出 劳动创造了美 的 他是在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二重性时提出这一命题的 与其说他在解释美的起源 不如说他在发问 为什么劳动会出现异化 这一发问方式表明 马克思认为 美的本质同劳动的本质 人的本质有着内在关联 大凡提及 劳动创造美 这一命题 很容易从 历史发生学 角度说起 而马克思却不如此 他是在戳穿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谎言时论及这一命题的 历来的资产阶级理论特别是现代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承认 劳动创造财富 并宣扬 劳动创造文明 创造美 但这种理论遮蔽了劳动生产所包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层面的历史矛盾运动关系 离开历史考察抽象地谈劳动 容易掩盖一个事实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 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P 8 资本主义条件下现实劳动呈现出的这种二重性表明 人的创造性 主体性并不是像文明成果那样一旦产生 便自然累积 逐渐提升到某种理想境地 主体性一方面的确蕴含于人的历史文明成果之中 另一方面 它又可能因各种社会原因而丧失或被偷偷地抛弃 此即劳动的异化 人的异化 关于 异化 的词源 英 alienalienation 德 Entfremdung一词均源于拉丁文alienatio 含有 出让 疏远 脱离 等意思 霍布斯 卢梭以它说明人把自己的权力转让给政治机构代理 黑格尔以它来说明其哲学中绝对理念的 否定 转化 费尔巴哈则认为 宗教是对于人的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上述概念 在新的哲学基础上提出 异化劳动 概念 所谓 异化劳动 是指由于劳动分工固定化和出现私有制等社会历史原因 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异化劳动中 人丧失了主体性 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 人的创造性和个性受到严重压抑或只能片面畸形发展 异化劳动在各个社会时代都有 但尤以资本主义社会严重 分工与私有制的出现本来是历史的进步 但任何进步都必然要求人类付出巨大的历史代价 分工与私有制的 代价 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了异化劳动 在自由劳动的条件下 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 物化为对象的劳动 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这种 劳动的对象化 总结着主体的能力与意志 是主体的自我确证与自我肯定 但在阶级社会 特别是在资本主义 条件下 在私有制与分工固定化的经济关系中 劳动者同劳动活动的关系发生本质性的分离 物化劳动往往变成了异化劳动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四个特点 1 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分离 人被对象奴役 劳动者失去了他的产品 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 感性的自然界 他越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 工人生产得越多 他能够消费的越少 P 7 8 产品转化为一种与劳动者 主体 自身相背离 相悖谬 相抗衡的异已的强制性力量 2 劳动者同劳动本质相分离 异化表现在劳动者与生产劳动本身的关系上 对劳动者说来 劳动是外在的东西 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 而是否定自己 人们象逃避鼠疫一样逃避劳动 3 劳动者同人的本质相分离 异化劳动中人类丧失作为一个物种即人类的特性 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 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 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人的类本质 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 P 10 4 在劳动中 人与人相分离 前三种异化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 人同人相异化 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 那么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P51 本来 劳动使人从动物的生存走向人的自由 然而 异化劳动则打断 中止这一进程 使人类丧失人的创造性的自由需求 只剩下动物生存性需要 虽然 劳动者此时不停地进行着生产 还使用人类千百万年实践积累下的文明成果 客观上还积累着这种财富 但人却变成 非人 马克思是在论及资本主义条件下现实劳动的二重性进而批判异化劳动时 提到 劳动创造了美 的 这意味着他认为 美同劳动的本质 人的本质有着根本性逻辑关联 探究美的本质 必须从哲学人类学入手 3 人的本质 自由马克思批判发展了哲学史上关于人的种种定义 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两个著名定义 自由自觉的活动 和 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他看来 人的本质呈现在以社会形式展开的主体活动中 其根本价值指向 自由 世界是什么 与 人是什么 是哲学的两大难题 古希腊哲学视之为 本体论 问题 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的箴言是 人啊 认识自己吧 对于人是什么 一开始古希腊哲学就表现出两种解释倾向 一种是从世界到人 一种是从人到世界 西方历代哲学家对 人 的定义 1 亚里斯多德 人是 城邦的动物 即社会的动物 人是 缔造国家的生物 2 中世纪神学 人是 上帝的选民 3 文艺复兴 人是 万物的灵长 宇宙的精华 4 16 17世纪自然哲学家 人是机器 5 18世纪启蒙主义哲学家 人是 理性的动物 6 19世纪非理性主义哲学家 人是 生命意志 7 20世纪文化哲学家 人是 符号的动物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前人的这一切有关思想的成果之上 天才地发现了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这一重要中介环节 成功解决了这一历史性哲学矛盾 从而第一次真正揭示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两个著名定义 其一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教科书P 9 其二 人的本质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两个定义必须合起来理解 只讲其二不讲其一 容易犯 人 和 社会 循环论证的错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不同的运动方式决定着物质的不同存在层次 物质世界有三种层次 1 无机物世界 以物理 化学运动为其存在方式 它在 2 有机生物世界 以自组织自调节的生命活动为其存在方式 自在 3 人类世界 以自由自觉的活动即能动的社会 历史实践为其存在方式 自由 人类的第一个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 是劳动 马克思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p 9 10 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中指出 人是能够由于劳动从狭义的动物状态中创造出自己的唯一的动物 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来支配自然界 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动物无论怎样高级 有什么样的类劳动 类工具行为 终归是在适应自然 而唯有人 是通过劳动能动地改造 支配着自然 注意 使用工具并不是真正的劳动 只有制造工具并从工具上发现并保存主体性 才是劳动 因为只有后者才是能动的支配 改造 创造而不是消极的适应 只有后者才有可能实现人的主体力量的历史积淀和超越 卢卡契指出 人类的生产劳动具有 二次性目的 前人拿工具捕猎时 直接目的是食物 只有当他达到这一目的后 反观工具 发现其中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并开始有意识地保持 发展这种力量时 二次性目的 才出现 这个目的通过手段与客观性的结合 直指人的主体性即自由本质的保存与发展 由此可见 人的主体性是一种超自然生物族类的素质 包括两个逻辑层面 1 主体实践能力 文化 操作能力 2 主体超越意向 自由意志 指向更深更广的领域 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人 就是因为劳动具有自由的属性 劳动使人成为自由的动物 4 美的本质 对人的自由本质的感性显现和确证马克思关于 美的规律 的经典论断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把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联系起来 两个尺度 的说法表明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即按照自由的规律来建造 美是人的自由本质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请看马克思的经典论断 p 10 诚然 动物也生产 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 如蜜蜂 海狸 蚂蚁等 但是 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 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 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 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 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 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 动物只生产自身 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 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 而人却懂得按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在这里 物种尺度 指每一生物种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生存模式 外在的客观规律 内在的尺度 指人类特有的计划性 目的性 能动意识性 即人类的 主体性 由此可见 两个尺度的结合就是合规律性 合目的性的统一 这是人超越于其他物种的关键所在 即人的自由 为什么马克思的论述一下子由人的自由本质跳到 美的规律 呢 显然他认为 美是人的自由的某种体现 二者有着本质性关联 人类在活动中对自身的 确证 与动物的惯性生存不同 人类的生存是一种不断地通过对象化活动达到的超越性生存 人从事生产不仅是为了生存 更为了通过对象化活动以实现 肯定并发展人的本质力量 此即人对自身的 确证 它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积淀 超越的重要环节 人类的一切价值形式都是在进行 确证 真 善 美全同自由相关连 合规律性 真 合目的性 善 合规律性加上合目的性 并且合形式性 美 真 善 美 全都指向 自由 美 是人通过感性形式使自身的本质力量 自由显现出来并加以确证 即所谓 自由的象征 自由的形式 由此可以下一定义 美是人的自由本质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5 审美的功用 促进人化 消除异化的历史机制 感性自由内操演 由 美是自由的感性显现 这一定义可以推断 审美活动其实就是人类为了实现主体的超越性的 感性自由内操演 审美 艺术 不断促进人化 克服异化 是人化自然过程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性 历史性调节机制 历史充满了辩证法 正像私有制与分工的必然出现一样 异化劳动和对异化劳动的克服也必然出现 马克思意味深长地指出 对异化的扬弃和人的自我异化走着同一条道路 这种道路即历史本身的发展 这也就是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必然充满异化和反异化的辩证运动 要彻底消除异化劳动 就要最终消除私有制与分工 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 自由人的联合体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决不仅意味着人的高级物质精神享受 而是指人把创造 发展 自由当作第一需要 当从整体上 社会已经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把创造和全面发展当作第一需要 而不是仅把生存当作第一需要时 人类就进入了人的本质充分实现的历史阶段 真正的人类历史 马克思 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 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是存在和本质 对象化和自我确立 自由和必然 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P 11 12 那么 在通往这一境界的漫长道路中 为了克服异化状态 人类不仅需要在物质现实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等 方面不断进行改造 而且需要在精神 体验 认识 意志 情感等 方面进行调节 调整 恢复自由的感觉 体验自由的情感 启迪自由的思想 振作自由的意志 审美 感性的自由 内操演 只有在心灵中提前创造 体验自由 人们才能在现实实践中实现自由 审美更多地体现在超前性 理想性的层面上 它比起现实中人们的具体实践更丰富 更自由 而且总在激发人们超越现实 使人不断肯定现实中人化的事物 厌弃异化的事物 使人在现实的种种不自由中恢复并保持人作为主体的那种创造 开拓 进取的自由心灵 美与自由这一人类根本价值的本质联系表明 审美活动与人化 与劳动 与通往共产主义的历史运动在根本方向上是同一的 审美 感性自由内操演 具有巨大的不可取代的导引功能 它导引人从既在现实向理想现实飞升 超越 它是克服异化 促进人化的社会历史机制之一 结语 劳动创造了美 的本质涵义在于 劳动创造了人自身 人以 自然人化 人化自然 本质力量对象化 的方式不断赢得自由 不断向人生成 为了全面地保持 发展自身的自由本质 人总要在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以感性方式直观自身 确证自身 这就是 美 人类通过 美 这一价值形式把握并超越现实 从而克服异化状态而不断恢复和促进人化 劳动创造了人 人的本质在于自由 自由的感性显现和确证就是美 故而说 劳动创造了美 马克思这一命题并非对于美做出历史发生学的描述 而是从哲学人类学角度出发的一种本体论判断 二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自然的人化 关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双向建构 1 什么是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黑格尔有一段话 人有一种冲动 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事物中实现他自己 而且就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 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 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要以自由人的身份去消除外在世界那种顽强的疏远性 人所欣赏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 小孩扔石块 欣喜地观赏水面的波纹链旖 确证自身的力量 马克思从 劳动对象化 进而提出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人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的思维 情感 意志和实践能力施加 投射到对象上 然后通过直观对象从而确证 肯定和发展自身的本质力量 这一过程叫做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对象化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方式 它一方面造就了属人的世界 人化的自然 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人自身 问题 自然美 是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吗 未经人类实际加工的自然物是否可以成为 美 2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活动是以社会 历史方式进行的 动物的类本质是通过基因和本能遗传的 而人的本质力量只能通过文化积淀和交流得以保存 并通过文化创造获得超越与发展 这种实践过程单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 以社会 历史的方式不断进行和完成的 结合P 14原文 我们知道 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人的对象 人 主体 活动 对象 客体 社会 3 审美对象的确立对象世界是无限广阔的 所以人的对象化活动方式也必然是无限丰富多样的 每一种对象 每一种活动方式都要求主体 人 具备相应的独特的本质力量 在精神活动方面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以四种方式 哲学精神的 宗教精神的 艺术精神的和实践精神的方式 把握世界 而这又可以划归为两种基本方式 理性 感性 人不仅通过思维 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与理性方式相比 感性方式更为重要 感性方式不仅使人类能够更为全面地把握 认知 感受 体验 想象 世界 而且使人保持着对于世界作出超越的 自由的本质力量 感性方式之一即是审美 因此 确立审美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人化 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4 审美主体 心理 能力 的建构马克思说 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 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作为对象化活动方式之一的审美活动不断确立 建构着审美对象世界 反转过来 这种审美对象世界又不断刺激促进主体 人 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 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这一论断讲的就是审美对象促进审美主体的建构 同时 这一论断还暗示着更深一层的意思 人类的历史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7.1电流 电压 -电压说课稿
- 2025电梯维修保养合同范本
- 房屋托管协议模板合同(样本)6篇
- 2025贷款无息使用合同模板
- 2025企业用工详细合同
- 2025合同权益责任转让协议书
- 2025关于卫浴设备购销的合同书
- Unit 7 School clubs说课稿-2023-2024学年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2012秋审查)沪教牛津版(深圳·广州)
- 2025租赁合同民事申诉状
- 2025年移动通信设备标准购销合同
- GB/T 7588.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 GB/T 37573-2019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年度评价技术规范
- GB/T 33467-2016全自动吹瓶灌装旋盖一体机通用技术要求
- GB/T 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
- 校园监控维护记录表
- 2023年石家庄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0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选修第一册全册课文翻译及单词表
- 绩效考核环保管理考核细则
- 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辉煌成绩课件
- 2021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课件
- 专升本高等数学的讲义80页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