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de一国胜利论和帝国主义论.ppt_第1页
列宁de一国胜利论和帝国主义论.ppt_第2页
列宁de一国胜利论和帝国主义论.ppt_第3页
列宁de一国胜利论和帝国主义论.ppt_第4页
列宁de一国胜利论和帝国主义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宁之帝国主义论和一国胜利论 原名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杨诺夫 列宁 他是马克思 恩格斯所创立的无产阶级学说及其事业的继承者 他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 他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垄断组织的出现 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19世纪最后三十年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自由竞争的加剧 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生产日益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 是指生产资料 劳动力和商品日益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 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 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列宁指出 帝国主义是一个体系 即 极少数 先进 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体系 同时 对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作了科学分析 指出了它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必然性 帝国主义的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是垄断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矛盾 帝国主义间矛盾的根源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变化 形成争夺霸权 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表现 三对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 争夺巴尔干 英德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法德矛盾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俄奥矛盾是争夺巴尔干 英德矛盾是世界范围争夺海外殖民地 三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 争夺霸权 重新瓜分世界 社会主义 帝国主义论 一国胜利论 帝国主义论 列宁的 帝国主义论 全称为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于1916年4月出版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新的特征 即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 当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都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新特征 不了解它们是整个制度的一部分 而是将它们割裂开来分析 这样势必对已经到来的资本主义新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熟视无睹 为了对这种糊涂认识及时加以澄清纠正 以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有害影响 列宁连续写下了 第二国际的破产 论欧洲联邦口号 等文章 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初步概括 批判了考茨基刚刚出笼的 超帝国主义论 1916年初 列宁又在苏黎世州立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资料 记了15本有关帝国主义的笔记 随后写成了 帝国主义论 在 帝国主义论 中 列宁总结了 资本论 出版后资本主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情况 全面地 透彻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矛盾 特征与本质 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 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列宁在1917年出版的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一书中 批判 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思想 第一次对作为资本主义特殊阶段的帝国主义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 列宁认为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 那就应当说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垄断阶段特征 1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 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 在这个 金融资本 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3 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 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刮分完毕 一国胜利论 一国胜利论即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 论欧洲联邦口号 一文中 第一次提出 他说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1916年的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一文中又作了进一步阐述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国之间经济 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跃进式的迅速发展 赶上或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必然引起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使帝国主义阵线分裂 力量削弱 从而造成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在这薄弱环节上 如果有的国家无产阶级力量较强 觉悟程度较高 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国内阶级矛盾又极为尖锐 那么无产阶级就可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动革命 并取得胜利 列宁的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理论准备 一 历史背景 十月革命 二 革命的经过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 历史背景 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物质基础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3 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成为革命的催化剂 1 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 2 主观条件 列宁主义的诞生 沙皇俄国本来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中经济落后的国家 战争使得沙俄经济陷入困境 因大量劳动力投入战争 全国播种面积较之1909年下降85 马匹减少500万匹 粮食价格上涨50 食品供应紧张 军队仅能得到原来供应量的一半 1916年 仍有20万士兵没有武器 由于军需供应不足 装备落后 军事指挥的失误 再加上士兵情绪低落 俄国在战争中不断失利 到1917年3月 俄国约150万人死于战争 四百多万人伤残 二月革命倒沙皇 前奏 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二 十月革命的经过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四月提纲 指方向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以和平方式取得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1 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2 教训 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只有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七月流血抛幻想 革命发展的转折点 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 1 布尔什维克党六大 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 经济危机 1917 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斗争不断发生 新的革命酝酿成熟 三 十月革命现曙光 方式 在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 推翻临时政府 成立工农苏维埃 代表大会决定 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 士兵和农民书 政治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苏维埃政府的政策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 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 没有赔款的合约 和平法令 外交 通过 和平法令 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经济 通过 土地法令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将土地分给农民 解决了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