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_第1页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_第2页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_第3页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_第4页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 材料力学中工程构件应满足的 3 方面要求是 强度要求 刚度要求和稳定 性要求 二 强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 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形态 的能力 三 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进行的 3 个的基本假设是 连续性假设 均匀性 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第二章 轴向拉压 一 轴力图 注意要标明轴力的大小 单位和正负号 二 轴力正负号的规定 拉伸时的轴力为正 压缩时的轴力为负 注意此规定 只适用于轴力 轴力是内力 不适用于外力 三 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注意正应力有正负号 N F A 拉伸时的正应力为正 压缩时的正应力为负 四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2 cos sin2 2 注意角度是指斜截面与横截面的夹角 五 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max max N F A 六 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可解决的三种问题 1 强度校核 max max N F A 一定要有结论 2 设计截面 3 确定许可荷载 maxN F A maxN FA 七 线应变没有量纲 泊松比没有量纲且只与材料有关 l l 胡克定律的两种表达形式 注意当杆件伸长时为正 E N F l l EA l 缩短时为负 l 八 低碳钢的轴向拉伸实验 会画过程的应力 应变曲线 知道四个阶段及相 应的四个极限应力 弹性阶段 比例极限 弹性极限 屈服阶段 p e 屈服极限 强化阶段 强度极限 和局部变形阶段 s b 会画低碳钢轴向压缩 铸铁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 应变曲线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九 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指标 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 1 100 ll l 工程上把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1 100 AA A 5 十 卸载定律及冷作硬化 课本第课本第 2323 页页 对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 如 何来确定其屈服指标 见课本第见课本第 2424 页页 十一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1 画轴力图 2 2 利用强度条件解决的三种问题 3 3 强度校 核之后一定要写出结论 满足强度要求还是不满足强度要求 4 4 利用胡克 定律求杆的变形量 注意是伸长还是缩短 N F l l EA 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 2 12 1 例例 2 52 5 习题习题 2 12 1 2 122 12 2 182 18 第三章第三章 扭转扭转 一 如何根据功率和转速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外力偶矩 注意功率 转速和外力 偶矩的单位 9549 e P M n 二 扭矩及扭矩图 利用右手螺旋规则右手螺旋规则 见课本见课本 7575 页倒数第二段页倒数第二段 判断的是扭 矩的正负号而不是外力偶矩的正负号 扭矩是内力而外力偶矩是外力 三 圆轴在扭转时横截面的切应力分布规律 习题习题 3 23 2 四 圆轴在扭转时横截面上距圆心为处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p T I 五 对于实心圆轴和空心圆轴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公式 实心圆 4 32 p D I 3 16 t D W 空心圆 其中 4 4 1 32 p D I 3 4 1 16 t D W d D 六 轴在扭转时的切应力强度条件及解决的 3 种问题 强度校 max max t T W 核 一定要有结论 设计截面 确定许可荷载 七 相距为 的两截面间的相对扭转角 单位是 单位长度扭转角l p Tl GI rad 单位是 p T GI rad m 八 圆轴在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注意单位 给出的许用 max max 180 p T GI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单位长度扭转角是度 米还是弧度 米 九 切应力互等定理及剪切胡克定律 见课本见课本 7878 7979 页页 十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 1 1 画扭矩图 2 2 强度条件及刚度条件的校核 校核之后一定 要写出结论 满足要求还是不满足要求 3 3 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计 算公式 4 4 利用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来设计截面尺寸 最后要选尺寸大的 那个 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 3 13 1 例例 3 43 4 习题习题 3 13 1 3 23 2 3 83 8 3 133 13 第四章第四章 弯曲内力弯曲内力 一 剪力和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课本课本 117117 118118 页页 二 如何快速利用简便方法来计算任意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左侧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的代数和 对于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左侧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的代数和 对于 左侧梁段 向上的外力将产生正值的剪力 向下的外力将产生负值的剪力 对左侧梁段 向上的外力将产生正值的剪力 向下的外力将产生负值的剪力 对 于右侧梁段 向下的外力将产生正值的剪力 向上的外力将产生负值的剪力 于右侧梁段 向下的外力将产生正值的剪力 向上的外力将产生负值的剪力 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左侧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产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左侧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产 生的力矩的代数和 无论左侧梁段还是右侧梁段 向上的外力均产生正值的弯生的力矩的代数和 无论左侧梁段还是右侧梁段 向上的外力均产生正值的弯 矩 向下的外力均产生负值的弯矩 对于左侧梁段 顺时针方向的外力偶将产矩 向下的外力均产生负值的弯矩 对于左侧梁段 顺时针方向的外力偶将产 生正值的弯矩 逆时针方向的外力偶将产生负值的弯矩 对于右侧梁段 逆时生正值的弯矩 逆时针方向的外力偶将产生负值的弯矩 对于右侧梁段 逆时 针的外力偶将产生正值的弯矩 顺时针的外力偶将产生负值的弯矩 针的外力偶将产生正值的弯矩 顺时针的外力偶将产生负值的弯矩 三 利用写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的方法来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四 用剪力 弯矩 均布荷载三者间的微分关系来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利用三 者间的微分关系也可以来检查画的图是否正确 五 掌握上课时画在黑板上的表 准确判断当外力为不同情况时剪力图和弯矩 图的规律及突变规律 六 剪力为零的位置弯矩有极值 要把极值弯矩求出来 可利用积分关系来求 七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典型例题及习题 做过的题目典型例题及习题 做过的题目 第五章第五章 弯曲应力弯曲应力 一 基本概念 见课本见课本 139139 页相关知识页相关知识 纯弯曲 横力弯曲 中性层 中性 轴 实际是过形心的形心轴 二 弯曲时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y z My I 正应力正负号的判断 根据变形特征来判断 如果处于受拉部分则为拉应 力 如果处于受压部分则为压应力 三 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图 见见 141141 页图页图 5 4d5 4d 和和 147147 页图页图 5 7c5 7c 四 正应力强度条件及解决的 3 种问题 maxmaxmax max zz MyM IW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五 矩形截面 实心圆及空心圆惯性矩及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公式 z I z W 矩形截面 实心圆 3 12 z bh I 2 6 z bh W 4 64 z D I 3 32 z D W 空心圆 其中 4 4 1 64 z D I 3 4 1 32 z D W d D 六 矩形截面梁切应力的分布规律 见见 150150 页图页图 5 105 10 2 2 24 S z Fh y I 最大切应力 max max 1 5 S F bh 七 切应力的强度校核 maxmax max Sz z FS I b 是中性轴以下部分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 是中性轴穿过的截面宽度 maxz Sb 八 重点内容八 重点内容 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解决 3 种问题 切应力的强度校核 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 5 35 3 例例 5 55 5 习题习题 5 45 4 5 55 5 5 125 12 5 165 16 5 175 17 附录附录 一 静矩 其量纲是长度的三次方 z A SydA y A SzdA 二 形心 1 不规则图形 Az ydA S y AA y A zdA S z AA 2 规则图形 ii i A y y A ii i A z z A 三 静矩与形心的关系 课本课本 374374 页页 四 惯性矩 极惯性矩 惯性矩和极惯性 2 y A Iz dA 2 z A Iy dA 2 p A IdA 矩之间的关系 各种常用图形惯性矩和极惯性矩的计算见第见第 pyz III 三章和第五章有关公式 三章和第五章有关公式 五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其中轴和轴是 2 yyc IIa A 2 zzc IIb A yczc 图形的形心轴 是两平行轴轴和轴之间的距离 是两平行轴轴ayycbz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和轴之间的距离 zc 六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 1 1 静矩和形心的计算 2 2 静矩和形心的关系 3 3 各种常用图 形惯性矩和极惯性矩的计算 4 4 利用平行移轴公式计算不对称图形的惯性 矩 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 I 2I 2 例例 I 3I 3 例例 I 6I 6 习题习题 I 9bI 9b 第六章第六章弯曲变形弯曲变形 一 衡量弯曲变形的两个指标是 挠度和转角 挠度以向上为正 向下为负 转角以逆时针为正 顺时针为负 二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是 EIM x 三 转角方程 EIEIM x dxC 挠曲线方程 EIM x dxdxCxD 四 求积分常数时的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是如何确定的 见课本见课本 180180 页图页图 6 66 6 和图和图 6 76 7 五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六 重点内容 六 重点内容 衡量弯曲变形的两个指标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边界 条件和连续性条件 叠加法的应用 典型例题及习题 典型例题及习题 6 106 10 6 116 11 6 346 34 6 366 36 第七章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强度理论 一 正应力和切应力正负号的规定 正应力以拉伸为正 压缩为负 切应力对 单元体内一点产生的力矩顺时针为正 逆时针为负 角是指从轴到截 x 面的外法线方向 逆时针为正 顺时针为负 二 会画轴向拉压 扭转及弯曲时任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尤其是对弯曲的情况 应力状态比较复杂 见课本见课本 221221 页图页图 7 8b7 8b 三 掌握主平面及主应力的概念 3 个主应力的大小顺序 123 四 几个主要公式 1 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计算公式 cos2sin2 22 xyxy xy sin2cos2 2 xy xy 2 最大正应力及最小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2 max2 min 22 xyxy xy 和和实际上是主应力实际上是主应力 max min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3 最大切应力及最小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2 max2 min 2 xy xy 4 主平面的方位 可以求出相差为 90 度的两个角度 0 2 tan2 xy xy 0 如约定用表示两个正应力中代数值较大的一个 即 则两个角度 x xy 中 绝对值较小的一个确定所在的平面 要求 能在单元体上画出 0 max 主平面的位置 五 如何画应力圆 六 应力圆圆周上的点和单元体上的面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见课本见课本 224224 页页 第二段第二段 七 广义胡克定律 1 1 1 xxyz yyzx zzxy E E E xy xy yz yz zx zx G G G 当单元体的六个面皆为主平面时 广义胡克定律的表达式见课本见课本 238238 页公页公 式式 7 207 20 及公式及公式 d d 此时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 此时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 八 强度理论及 4 个相当应力 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理论 11r 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2123r 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理论 313r 第四强度理论 畸变能密度理论 222 4122331 1 2 r 其中第一 二强度理论适用于脆性材料 第三 四强度理论适用于塑性材 料 要求记住四个强度理论的内容及各自的相当应力的表达式 九 九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1 1 会画单元体的应力状态2 2 求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 应力 3 3 由应力状态求主应力的大小 主平面的位置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 平面的位置及主应力的方向 最大切应力 4 4 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 5 5 利 用强度理论进行强度的校核 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典型例题及习题 例 7 37 3 例例 7 97 9 习题习题 7 37 3 7 47 4 7 107 10 7 267 26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7 367 36 第八章第八章 组合变形组合变形 一 轴向拉 压 和弯曲的组合变形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由轴向拉 压 产生的正应力和由弯曲产生的正应 力 二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由两个不同方向的弯矩产生的正应力 三 弯扭组合 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应该先画出单元体上的应力状态 根 据应力状态及上第七章的最大及最小正应力计算公式来计算出 3 个主应力 再代入到第三及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的表达式 这两个公式的适用范围 1 适用于弯扭组 22 3 4 rM 22 4 3 rM 合变形 2 适用于轴向拉 压 与纯剪切的组合状态 这两个公式的适用范围 1 适用于弯 22 3r z MT W 22 4 0 75 r z MT W 扭组合变形 2 适用于轴向拉 压 与纯剪切的组合状态 3 适用于圆截面杆 因为用到了2 zt WW 四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1 先判断出是哪一种组合变形 2 判断出组合变形后分别画出 内力图 3 从内力图上来判断哪一个截面是危险截面 4 找出危险截面后判 断出哪一个或哪一些点是危险点 5 根据危险点做相应的计算 典型例题及习题 课堂上补充的题目 例典型例题及习题 课堂上补充的题目 例 8 18 1 习题习题 8 128 12 8 138 13 第九章第九章 压杆稳定压杆稳定 一 欧拉公式 或 其中惯性矩 注意当杆的 2 2cr EI F l 2 2 cr E min II 约束形式不同时 长度因数的取值 见课本见课本 297297 页表页表 9 19 1 二 柔度 或长细比 无量纲 对于直径为实心圆截面 惯性半径 l i d 4 d i 三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或 令 则 2 2 crp E 2 p E 2 p p E 的杆称为大柔度杆 即欧拉公式只适用于大柔度杆 p 四 中柔度杆 对于塑性材料 当时 称为中柔度杆 其中 sp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此时 s s a b cr ab crcr FAA ab 五 小柔度杆 对于塑性材料 当时 称为小柔度杆 对于小柔度杆 s 不存在稳定性问题只有强度问题 所以按强度问题处理 crs crcrs FAA 六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时 满足稳定性要求 否则不满足稳 crcr st F nn F 定性要求 七 压杆的临界应力总图 见课本见课本 302302 页图页图 9 169 16 八 重点内容 八 重点内容 1 1 根据不同柔度的杆 大柔度杆 中柔度杆和小柔度杆 来 求相应的临界应力及临界力 2 2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3 3 压杆的临界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