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吉林省卫生年鉴_第1页
2004年吉林省卫生年鉴_第2页
2004年吉林省卫生年鉴_第3页
2004年吉林省卫生年鉴_第4页
2004年吉林省卫生年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005年吉林省从省情出发,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建设。建设乡镇卫生院133个,总投资6612万元,其中,申请国债补助4600万元,地方配套2012万元;建设县级医院10个,总投资4781万元,其中,申请国债补助1800万元,地方配套2981万元;建设县级中医院(民族医院)7个,总投资2618万元,其中,申请国债补助1200万元,地方配套1418万元;建设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0个,总投资842万元,其中,申请国债补助450万元,地方配套392万元。以上建设项目合计160个,总投资14853万元,其中,申请国债补助8050万元,地方配套6803万元。截至2005年5月,吉林省共建设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个,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2324万元。2005年5月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且全部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组验收。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对控制各类化学中毒及核辐射危害的应急救治能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下发的关于报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机构调查表的通知,在吉林省确定了3个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机构建设项目即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敦化市人民医院,3个项目投入资金4100万元。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化学中毒基地项目,改造面积876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土建国家补助1285万元,设备国家补助515万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疗救治基地项目,对该院进行扩建,扩建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空气层流病房(含百级骨髓移植病房8间)。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土建国家补助300万元,设备国家补助700万元;敦化市医院防化疗区,新建面积2400平方米,投资800万元,其中,土建国家补助360万元,设备国家补助440万元。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体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005年,全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起,其中传染病5起,食物中毒、水污染17起,安全生产事故所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4起。涉及发病人数1400余人,死亡39人(其中,截止12月28日,辽源市中心医院“1215”火灾死亡37人)。按照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的规定,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制订了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重新修订了卫生厅救灾防病预案、吉林省防治人禽流感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吉林省已有辽源、四平、吉林市经政府编办正式批复,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落实了人员编制、明确了职责,并开展了相应工作。长春、延边、通化、松原、白山市指定疾控处(科),白城市指定医政处(科)负责应急工作。全省卫生系统都分别成立或指定了卫生应急管理协调机构,在全省初步形成了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奠定了基础和组织保障作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卫生人才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吉林省卫生厅厅直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公开选拔了吉林省人民医院院长、省康复医疗中心(省南湖医院)主任(院长)、省妇保院院长。制定了关于省胜利医院人员分流工作方案和省胜利医院人员分流实施方案,对省胜利医院进行了体制变更和人员分流安置,完成了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胜利医院团分院人员的组建工作。按照卫生部、人事部关于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新聘人员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到农村服务的规定,和吉林省卫生厅、人事厅、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试行城市医生定期到农村服务的意见,对医疗机构的医生,在聘任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必须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做出了相关规定。按照吉林省卫生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配合吉林省人事厅完成了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及职称资格证书的核发工作。完成了2005年度全省卫生系列中、初级专业资格全国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完成了2005年度全省卫生系列中、初级专业资格全国考试吉林省的巡考工作。完成了2005年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共评审12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吉林省6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新增梅河口、靖宇、东丰3个县(市)开展试点。覆盖了全省9个市(州),覆盖农业人口达319.31万人,占吉林省农业人口的24%。2005年共有202.6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试点县(市)农业人口总数的63.46%。9个试点县(市)筹资6078.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受益水平不断提高。从2003年至2005年度,吉林省累计筹集基金1.2亿元。2005年初,吉林省针对6个试点县(市)基金结余较多的情况,规范了起付线和封顶线的设置,提高了补偿比例,并将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纳入了报销范围。2005年9个县(市)共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支付医药费补助5360.45万元,占筹资总额的88.18%,共有101.21万人受益,有11.14万人享受到了免费健康体检。其中,住院补助6.91万人次,支付补助资金3180.02万元;门诊补助38.31万人次,支付补助资金377.82万元;有9.05万人享受到了免费健康体检。敦化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贫困医疗救助有机结合的做法,在2005年9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与会代表的好评。卫生部部长高强、副部长陈啸宏和国家专家技术指导组等分别来吉林省视察和指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5年4月,吉林省顺利通过了国家审计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工作,并对吉林省的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风险基金,吉林省卫生厅与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风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试点县(市)按照规定提取了风险基金,并上缴到省财政风险基金专户管理,吉林省已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风险基金541万元。在医疗服务和补偿报销上,各试点县(市)实行了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制度,普遍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定点医疗机构,采取了不同补偿方式和简便的报销结算办法。2005年下半年对2003年印发的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试行)进行了修订,由原来的870种药品增至1900余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组织实施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了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培训工作。省级共培训乡镇卫生院院长及主检医师1602人。各市(州)、县(市)按照项目要求,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了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有16758名乡村医生参加了培训,培训率达83.1%。这是吉林省近年来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最大、培训范围最广、培训效果最好的一年。2005年以来,在全省开展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并收到较好效果。疾病预防控制 艾滋病防治。截至2005年底,吉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476例,已累计死亡90例,省内共检出艾滋病感染者396例,外省检出吉林省艾滋病感染者80例。其中2005年新检出114例。经血途径感染占63.38%、性途径感染占22.47%、母婴途径感染占0.51%、途径不详占13.64%,农民占70%左右,主要为青壮年。吉林省9个地区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吉林省艾滋病疫情虽然还主要以经血途径传播为主,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中,经性途径感染所占的比率在逐年上升。2005年共下发了指导性艾滋病防治相关文件30余件。发放入户宣传册200万份,音像资料及大众宣传册50万下发到全省。接受艾滋病培训及“面对面”宣传教育50万人次,培训医务人员420人、专业检测人员170人、娱乐场所干预人员300人、自愿咨询120人。设立艾滋病监测和行为监测哨点25个,全省成立了62个500余人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自愿检测门诊发现阳性艾滋病感染者26人。对既往有偿献血员筛查和监狱、劳教所羁押、收教人员,检测筛查确认阳性25名。对长春德惠艾滋病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查出经血传播艾滋病18人,经性感染艾滋病2人。针对吉林地区艾滋病情况,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了感染者用药和救治等问题。民政部门已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纳入低保对象,红十字会每年给予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生活救济。吉林省对可随访到的感染者每季度进行一次CD4检测,先后对符合条件的72人开展了抗病毒救治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和艾滋病示范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吉林市船营区艾滋病示范区经验,下发了艾滋病示范区工作规范,开展了督导检查,船营区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救治工作得到了国家的好评。启动了中英艾滋病政策及策略项目,落实了儿基会艾滋病关情与帮助项目。2005年省艾滋病专项防治经费250万元(含吉林地区100万)、国家1003万元。结核病防治工作。结核病防治工作2005年接受了国家3次督导检查,分别为结核病防治规划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财务管理检查、落实规划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查。2005年吉林省新发涂阳肺结核病9171例,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为74.45%(国家下达指标为70%),2004年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为54%,同2004年比有很大提高。治愈率达到87.3%(国家要求85%)。疫情网络报告工作。2005年度共收到全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报告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22种,66025例,发病率为242.57/10万,死亡233人,死亡率为0.86/10万;本年度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63211例,发病率232.23/10万;丙类传染病5种,2814例,发病率10.34/10万。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232.23/10万,与2004年比上升了5.33%。总死亡率为0.86/10万,与2004年比上升了181.67%。病死率为0.37%,与2004年比上升了167.49%。甲乙丙类传染病2005年与2004年累计比发病率下降的有17种。重点疾病监测工作。吉林省2005年进行13种重点疾病共监测16113人,宿主动物697份。1、流感监测:吉林省监测医院内科和儿内科门诊就诊病例总数为例,其中流感样病例数3875例。占就诊病例总数的1.99%。8所监测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669份,经各实验室采用鸡胚法与细胞法分离病毒,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鉴定,阳性31株,其中甲3型7株,B型24株,阳性分离率为4.66%。经国家流感中心复核后,阳性一致率为100%。2、霍乱、0157 监测:对自然水、海(水)产品、流动人口、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进行霍乱监测,总共监测10325份样品,监测结果均为阴性。9个地区的22家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腹泻病人、部分屠宰厂奶牛厂及散养户的猪、牛粪便进行采样,开展O157:H7大肠杆菌监测。吉林省共监测总份数1996份,监测结果均为阴性。3、出血热监测:吉林省上报的国家监测点共布鼠夹4830夹次,捕获457只鼠,平均鼠密度为9.46%。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30多万人份, 16-60岁目标人群平均接种率为1.75%。计划免疫工作。2005年计划免疫工作在认真抓好基础免疫的同时,认真贯彻国务院疫苗流通与接种管理条例,做了大量宣传和培训工作。疫苗供应及时,数量准确。脊灰实验室在2005年顺利通过WHO专家的现场认证,成为WHO网络实验室,在全国处于第一位置,2005年又成功分离1例脊灰疫苗株病例,该实验室2005年完成了临朝边境调查采集的120份粪便标本所分离到的25株病毒进行型别鉴定,查出脊灰病毒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26株。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国家3个计划免疫项目,工作做的比较顺利。根据全国及吉林省麻疹发病率高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14岁以下目标人群麻疹疫苗的查漏种工作,有效控制了疫情上长势头,计划免疫五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慢性病防治工作。在长春市建立了慢性病监测系统,开展了慢性病报告工作,长春、四平等市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全省开展高血压预防性诊疗服务工作,入网患者5000人,血压控制有效率达95%。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2005年吉林省共举办各种讲座40余次,发放宣传单2万张,宣传手册3000册。地方病防治工作。一、落实重点项目,掌握地方病病情动态。一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共组建17个监测小组,设监测点54个,监测面积57万公顷。二是完成高氟(砷)水源筛查、高砷水源普查及改水工程检测工作。2005年在吉林省4个县(市)开展了高氟水源的筛查工作,共完成708个村的水样筛查工作,总计检测水样3540份。对3个县(市)的435个改水工程,进行了调查及水氟含量检测工作,对吉林省242个高砷村屯中的151个未进行水源普查村进行了高砷水源普查,共检测水样10559份。三是参加全国第五次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30个县(市、区)参加的全国第五次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对1200份盐样,360份尿样和1200名8-10岁学生甲状腺进行了检测检查。同时,开展8-10岁学生智商测定,学生和家庭妇女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等项监测工作。四是继续进行了克山病病情分层抽样调查工作。2005年完成了四平、辽源、长春地区的3个县(区)、9个乡(镇)、27个村的现场调查工作,共对37817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克山病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抬头的迹象,克山病人检出率明显高于1995年普查数据。二、做好基础监测,提高防治工作质量。2005年在12个重点县(市)开展了布病监测,对两个国家级克山病监测点的735人进行检诊,共检出克山病病人43例;对7个省级监测点的1230人进行现场临床检诊,共检出克山病患者75人。卫生执法监督 2005年吉林省卫生监督工作以“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共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为宗旨,以观念转变带动职能转变,从传统业务型管理转向法制化管理。吉林省共有卫生执法监督机构62个,其中省本级卫生监督机构1个,地(市)州级卫生监督机构9个,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52个。吉林省有9个地市级、34个县(市)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方案获得地方政府或编制部门批准,在改革方案获得批准的地市中,独立组建卫生监督机构的有8个地市(占市州总数的88.9)、14个县(市)区(占县区总数的26.9)。39个卫生监督机构处于负债状态,总计负债1921.11万元;14个卫生监督机构欠发工资,总计欠发工资661.96万元;14个卫生监督机构得到财政给予的业务经费,总计404.67万元;6个卫生监督机构得到财政给予的发展建设经费,总计206.5万元。改善执法条件,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根据卫生部2004年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制定了吉林省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力争在三年内使全省的卫生监督机构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监督职能和其它方面达到国家对卫生监督机构的规定。分配到吉林省的项目经费为9700万元,用于装备1个省级、5个市级、15个县级独立的卫生监督机构。国家招标采购的执法监督车辆已陆续发放到各地,省级招标采购的设备,已上报吉林省采购办。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国家七部委的文件精神,由吉林省卫生厅牵头,会同其它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吉林省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同时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治理工作。这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有五项内容: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违法行为,清除医疗机构中的假医生;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严肃查处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严肃查处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截至2005年10月,吉林省召开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会议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四次。全省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27119人次,出动车辆7529台次。与医疗机构法人代表签署“无非法行医承诺书”4488份。检查医疗机构10314个,其中警告567户,责令整改931户,取缔1032户,罚款95.47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3.3775万元,没收医疗器械1050件,没收药品1258箱,暂停执业254户、777人,吊销执业许可证147户,吊销执业许可证168人。吉林省共查处案件1375件,移送案件23件,追究刑事责任1人。在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在全省范围共印制和张贴吉林省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公告29243份,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有效地震慑了不法分子。吉林省各市州共编写打击非法行医简报117期,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各种形式宣传381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贯彻国务院决定,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继续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和“食品放心工程”,努力提高食品卫生监管能力根据卫生部关于2005年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吉林省实际,重点对卫生许可证发放、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餐饮业、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建筑工地食堂、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工作。大案要案督查督办:查处辽宁健康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非法生产经营加药食品“苦乐康”案;吉林益民堂制药有限公司食品分公司涉嫌违法生产经营“西瓜霜含片”案;“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出租承包科室”举报案;处理九台市张光辉非法行医案,此案受到省纪检监察部门的关注,同时新闻媒体将整个处理过程全程录制,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吉林省卫生厅将28项审批项目全部集中到政务大厅统一办理,并选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政务大厅工作。吉林省政府政务大厅卫生窗口经常得到服务对象的赞扬,被省政府评为优秀窗口,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访。各市州卫生局和医疗机构也积极开展了政务公开、院务公开工作,得到社会的好评。根据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县(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吉林省卫生厅先后向县(市)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8项,并顺利完成了交接培训工作。卫生科技与教育 加强实验室管理,经过初审、复审和现场评估,批准“吉林省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34个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制定了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制度(试行)和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规则(试行)等三个管理文件,在长春市召开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会议。开展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承担了卫生部科教司在长春市举办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辖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生物安全培训骨干师资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与人体健康有关的,按照生物安全三级标准设立的实验室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同时为各省进一步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培训骨干师资,13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考试考核。吉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进展顺利。制订有关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召开了吉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工作联动会,完成吉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两个示范县(市)-农安县及蛟河市-10个乡的基线调查,确定卫生、中医、计生推广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30项,完成部分推广项目县、乡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在蛟河市中医院和农安县卫校举办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推广培训班。县中医院培训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率达到60%。其中,蛟河市中医院、市医院中医科和蛟河市12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共100多人;农安县中医院、县医院中医科、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80多人参加了培训。2005年组织全省医疗卫生科技成果申报200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共有5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7项。组织开展全省各级各类卫生专业人员1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及禽流感防治知识全员紧急培训,向全省各地下发了培训教材及光盘各160套。卫生部对吉林省重点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抽查考试100人,平均成绩94分,对吉林省的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组织全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及国家级项目推荐,获准国家级项目3项,确定省级项目222项。召开2005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工作,介绍经验,部署任务,明确目标。把吉林省在职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对吉林省各地及厅直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复评工作组对吉林省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与吉林省教育厅联合发文,组织2005年吉林省部分在岗乡医中专学历教育招生工作,招生对象为19912001年间经系统化正规化培训的乡医,开设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二个专业。共招生2296人,临床医学专业1955人,中医学专业341人。开展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为社区卫生服务培养适用人才。共有290名医师和160名护士接受了培训,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技能统一考试。妇幼卫生 “母婴安全项目”工作。吉林省卫生厅、财政厅、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在全省30个县(市)启动了“母婴安全项目”,落实配套经费,截至2005年底,共有22个县(市)落实了配套经费,共计164.77万元,并对30个项目县(市)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共计120余期,培训人数近万余人次。从全省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选派30名妇产科医生、30名护理专家,分赴30个项目县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蹲点指导工作。积极开展贫困孕产妇救助,为30个项目县共救助贫困孕产妇1287名,发放救助资金26.6万元,救助资金惠及了贫困孕产妇家庭。吉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5年吉林省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92家,其中市辖区(市、州政府所在地市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7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4个,覆盖市辖区人口566.41(根据2005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吉林省市、州政府所在地市辖区人口为810.17万人)万人,覆盖率为69.91%;县(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1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8个,覆盖人口为343.61(根据2005年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吉林省城镇人口为1416.50万人)万人,覆盖率为24.26%。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各级政府在财力状况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建设给予了投入。20032005年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招标购入便携式B超机等6种754台件医疗设备,对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奖励。长春市、区二级政府先后投资近2700万元左右,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用房、改善服务环境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吉林省卫生厅根据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基础数据等方面的需要,开发了社区管理软件系统,经过试运行,全省达到省级示范机构的都普遍应用了“吉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系统,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创建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筑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人民健康素质,自卫生部、民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的两年来,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在自我创建、省市全面评估和推荐的基础上,于2005年9月5日通过了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复核评估。评估组听取了吉林省侯选示范区省级评估情况,实地考察了长春市绿园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到一地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考察,认真倾听意见并广泛接触群众,全面了解吉林省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情况。吉林省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2005年10月25日至11月15日,吉林省省级示范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组深入到全省9个市(州),对2005年申报的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评审。2005年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得到了各市(地)、州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各地以创建示范工作为契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有效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在吉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推进了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截止2005年11月底,全省省级示范机构将达到207个(中心35个、站172个),占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30%。医政管理 医院管理年评价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吉林省卫生厅于2005年4月在全省启动 “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2005年10月31日至12月23日吉林省卫生厅对全省40家较大规模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检查。评价中发现全省各医疗机构能够按照吉林省卫生厅有关要求不断深化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改善医疗设施与就医环境,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成本不断降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医院管理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正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存在着医疗安全意识淡薄、医疗服务不到位、医疗收费不合理等行为。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吉林省卫生厅已经责令当事医疗机构限期整改并进行了通报。同时,吉林省卫生厅对人民群众较关心的病种费用、药品价格等情况进行公示,供人民群众选择就医。积极开展“1215”辽源火灾医疗救治工作。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了特大火灾,吉林省卫生厅紧急启动全省应急医疗急救预案,厅长李殿富会同有关同志立即赶赴辽源市。紧急抽调了省医院、吉林大学一、二、三院以及长春市急救中心和长春市医院的62名由骨科、脑外、呼吸、烧伤、循环、内分泌等科室组成的六支医疗队,其中省内各大医院主要科室教授(主任医师)48名、副教授(主任医师)14名,医院领导亲自带队,携带急救设备、药品,支援辽源市的医疗救治工作。会诊危重患者190多人次,救治伤患259人,完成手术34例,累计治愈出院患者109人,住院患者149人,较好地完成了救治工作任务。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吉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卫生部等三部门要求,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下发了吉林省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8家部、省直医疗机构支援镇赉县等8所国家级贫困县、市医院。各医疗队均能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及时开展相应的医疗活动。做了大量具体和富有成效的医疗、教学工作。使各受援医院的门诊量上升了57.3%,住院人数增加42.2%,手术病例增加了143.3%,同时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和临床工作水平。切实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爱国卫生 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月为载体,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2005年初在全省城乡范围内,以清理越冬积雪和生活垃圾为重点,开展了以“爱环境、讲卫生、建家园、树新风”为主题内容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吉林省爱卫办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了全省爱国卫生电视电话会议,对爱国卫生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贯彻落实全省和全国爱国卫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活动月工作的开展,吉林省爱卫会办公室组织城建、工商、卫生等部门,从2005年4月24日6月2日,先后对全省9个市州所在地的876个单位及场所进行了督导和检查。活动月期间,全省共出动人员50余万人次,清理主次街路、背街小巷8700余条,清理乱搭乱建的棚亭15000个,清理占道经营14200人次,拆除违章设立的版匾、户外广告3700块,清理入冬垃圾近30万吨,清理河渠沟叉9万多延长米,从根本上改变了入冬以来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扎实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2005年初确定了全省完成5.2万座卫生厕所的指标,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60%。在资金方面,尽可能地争取当地政府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充分利用国债转移支付项目和联合国儿基会农村环境卫生CES项目,实行资源整合,捆绑使用,全省共设立改厕项目县23个。普遍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全省共举办健康教育培训班961期,培训近10万人。共发放和张贴宣传册、宣传单8万多份,项目县健康教育普及率达98.68%。全省共举办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班119期(其中,省级培训班4期,县乡级培训班115期)。举办农村技术培训班26期(其中,省级培训班3期,县乡级培训班23期);举办农村水质检验培训班12期(其中,省级培训班3期,市、州级培训班9期)。共培训各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骨干1570人。同时,在改水改厕工作中,严格规范物资采购工作,采取公开询价、集中召标、集体评标的办法,严格制度管理。在项目县全面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05年,改厕项目总投资额达到975万元人民币。全省23个项目县(市、区)共修建符合全国爱卫办要求的标准化粪尿分集式和四位一体沼气池式卫生厕所15000余座,受益人达60450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数的(12500座)120%。受全国爱卫办的委托,2005年5月下旬,吉林省承办了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会议,吉林省卫生厅厅长李殿富到会并致词,卫生部疾控司领导,国家疾控中心的领导分别作了讲话,会上吉林省介绍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经验,国家对吉林省强化水质监测、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建设,扩大水质监测面,并将水质监测工作逐步纳入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的管理和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重视,努力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